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兴亡苦难”的另一种注解

        元散曲家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历来被作为忧民名句,称引不辍。但是,对其观点的合理性,未必有多少人曾经思考体察过。大概有不少人,跟我一样,只把它看作一种情绪化的表达,一声饱含感情的喟叹,并未真正认识到它揭示人间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深刻之处。

        张养浩的散曲中,并没有直接道出百姓所苦。“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这是描绘自然景物;“山河表里,潼关路”,这是说明行旅路线;“望西都,意踌躇”,这是诉说作者的内心感受;“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是交代帝王将相失去了往日的天堂。

        百姓的苦,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图注:1942年河南旱灾;编辑配图,图片来自网络)

        相比之下,“亡,百姓苦”比较容易理解。覆巢之下无完卵,“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既然帝王都没有了藏身之处,那么,他的臣民百姓当然也只能流离失所,甚至沦为孤魂野鬼了。“兴,百姓苦”,有点费解。国家安定,社会繁荣,百姓有什么苦,苦从何来呢?

        随手翻阅宋·王楙《野客丛书》,读到该书第十五卷“富公奉使语”条,发现可作张养浩这一句名言的旁注。

        苏东坡撰写的《富郑公(富弼)神道碑》,引用富弼生前奉旨出使时说过的一番话:“北虏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所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故北朝诸臣争劝用兵者,此皆其身谋,非国计也。”这一番很容易被爱国人士解读为“投降理论”的话语(作者注:按照它的逻辑,宗泽、岳飞等人头上的民族英雄光环,就会黯然失色),其实也道出了古代社会的一种真相。

        这种理论,不是富弼发明的。在富弼之前,唐朝的郑元璂说颉利,三国吴陆抗谏吴主,汉朝严安论狥西南夷等,都阐述过类似的观点。其中郑元璂和陆抗,具体分析了战、和分别对于国家君王和将军大臣的利弊得失。郑元璂说:汉跟突厥风俗不同,汉得到突厥,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突厥得到汉,也没有实际用处。抢掠所得,都归于将士,可汗(皇帝)一无所得。而如果两国和好,汉朝对突厥一定会有馈赠,可汗可坐收币帛之利。陆抗说:将军们为了获取名声,穷兵黩武,耗费动辄以万计。士卒疲于奔命,敌国并不因此变得衰弱,而我们自己却元气大伤。大家都争着拿帝王的钱财,去追逐自己的利益。这是将军大臣们在偷奸耍滑,对国家而言,决非良策。

        邻国之间,和平相处,则帝王得享天下郡国之利(用黄宗羲的话说,是“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其一人之淫乐”);进行战争,则将军大臣们可以想方设法,巧立名目,达到自己名利双收的目的。这,不正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吗?

(作者:丁启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潼关怀古》-张养浩
政体第二
《贞观政要》原文及译文(上)
一个浊世中的真君子。
在元朝做官的张养浩:浊世中的真君子_凤凰网
我读张养浩的潼关怀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