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弦与无弦
有弦与无弦

人就是这样,在嘈杂的环境中待久了,就希望静一静,静久了就希望热闹热闹。看多了那些高嗓门,那些大哭大喊大叫的片子,听多了那些让人生厌的套话、空话、假话、怪话、脏话,空论,激论,偏论,就想耳根清净,就会真正理解叔本华为什么要说“思想家应当耳聋”这句话了,就会怀念以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剧情的哑剧了。哑剧,没有台词,就避免了听那些“义正词严的叫喊”,就可以敞开自己理解的大门去解读肢体语言,去品咂眼神,去拓宽想象空间,说不准会有灵想之所独辟。
“义正词严的叫喊,有时是文学创造力衰退的掩饰,有时是对人生绝望的恼怒,有时是改变职业的试探,有时是中年人看见旁人还是少年的忌妒。”(钱钟书)
“在众声喧哗中‘从众’,在群情激昂中‘随群’”(余秋雨语);唯恐天下不识君而无尽的自我表白和述说;本来浅显的道理却要连篇累牍地宣讲;故弄玄虚,夸大事实,夺人眼球;为了一点虚名而花钱买些点击量等等,都是在“义正词严的叫喊”。说白了,是“人生绝望的恼怒”。
其实,思想和艺术的表达,有时无声胜有声。燃香,曾在宋代被赋予了浓浓的诗情画意,因为它无声。这种无声是一种仪式感极强的表现。苏东坡说,“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一炷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这一炷香被赋予的半生全部情感,在“香消火冷”的无声之中燃烧,产生的光芒,胜过“万卷明窗小字”。
讲到无声,自然想到了陶渊明的无弦琴。千年来,真正的思想者,乐道的不是陶渊明懂不懂音律,会不会弹琴这件事,而是陶渊明那句深蕴哲理的话:“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这也恰恰是真正的思想者与无聊文人的一大区别。
多才多艺的陶渊明怎能不解音律呢?怎能不会弹琴呢?苏东坡讲得对:“渊明自云‘和以七弦’,岂得不知音。当是有琴而弦弊坏,不复更张,但抚弄以寄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渊明传》: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赏析(2)
空盦:想多叫几声爸爸
陶渊明,我想对你说
描写秋天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人生归去来 陶渊明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