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斛品种你了解多少?国内外原生态石斛介绍…

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是兰科植物中继石豆兰属之后的第二大属,为多年生草本附生植物。属名Dendrobium是由希腊文dendro(树)及bios(生命)组合而来,有附生于树上之意。全球原生种有1500多种,除个别种外,皆属附生兰类。
在原始森林中,石斛兰生长时间可达数十年甚至更长,几乎可长满整颗大树。其根缠布、穿插于树干老皮上下,靠半腐状的厚树皮提供营养和水分。有的石斛生长于岩石表面和石缝,其根紧密的附着于岩石表面或嵌在狭窄石缝中。

紫皮石斛 Den. Devonianum Paxt. 学名齿瓣石斛。

附生。茎悬垂,细圆柱形,长可达1.5米,具多节。叶薄纸质,狭卵状披针形,长8~13厘米,先端渐尖;叶鞘常具紫色斑点。总状花序侧生于落叶茎上,具1~2花;花茎4~5厘米,花白色,先端有淡紫色晕;花瓣卵形,长2.5厘米,边缘具短的流苏状缘毛;萼片披针形,唇瓣近圆形,唇瓣基部两侧有2个黄色斑块,边缘具短流苏,上面密被短柔毛;蕊柱白色,两侧具紫色条纹;花期4~5月,持续约2周。

紫皮石斛的花朵颜色类似杯鞘石斛,区别在于紫皮石斛花瓣有流苏。

龙陵紫皮石斛

紫皮石斛广泛分布于龙陵县海拔1100~2100m山区半山区的多种林木上(附生)。

区分紫皮石斛与铁皮石斛

在2005版《中国药典》中,主要收录的只有铁皮石斛、紫皮石斛和刚节石斛三种石斛类植物,其中临床以铁皮石斛和紫皮石斛的药用价值最好,其中又以铁皮石斛为最高。

从基本的生物学特征形态上看,两者区别不大,成长后的长度是最大的区别,铁皮石斛一般最长不过35CM,而紫皮石斛则可以超过40CM,而且紫皮石斛的茎较细。

最简单的区别方式就是亲自将采下的鲜条放在口中嚼碎,您会发现:紫皮石斛残渣数量和鲜条差不多,还会塞牙;而铁皮石斛入口很糯,茎秆内的物质逐步会溶解在唾液中,留下的残渣只是一点表皮的留存。

当然,两者最大的区别还是价格,铁皮石斛的价格是紫皮石斛的2~4倍。

Den. officinale Kimuraet Migo别名黑节草

茎:茎直立,圆柱形,长9-35厘米,粗2-4毫米,不分枝,具多节,节间长1-3-1.7厘米,常在中部以上互生3-5枚叶。

叶:叶二列,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3-4 (-7) 厘米,宽9-11 (-15)毫米,先端钝并且多少钩转,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边缘和中肋常带淡紫色;叶鞘常具紫斑,老时其上缘与茎松离而张开,并且与节留下1个环状铁青的间隙。

报春石斛 Den. primulinum Linl. 俗称苦草石斛

附生。中等株型,茎下垂或直立,圆柱形,稍粗厚,长10~40厘米,粗1~1.5厘米,老茎淡黄色。叶矩圆状披针形,凋落,长7~9厘米,宽2~3厘米,先端斜缺。花序生于落叶茎的舟状凹槽中,具1~2花;花径4~6厘米;花白色面上半部粉红色,花瓣矩圆形,大小与萼片相同;唇瓣近圆形,淡褐黄色,中央和边缘白色并有红色脉,边缘呈细微的啮(nie)蚀状,密被细柔毛;药帽密被小乳突。花期3~4月,持续开约2周。

【细节描述】

茎下垂,厚肉质,圆柱形,通常长20—35厘米,粗8—13毫米,不分枝,具多数节,节间长2—2.5厘米。

叶纸质,二列,互生于整个茎上,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8—10.5厘米,宽2—3厘米,先端钝并且不等侧2裂,基部具纸质或膜质的叶鞘。

【分布范围】

分布于我国云南南部,尼泊尔、锡金、印度、缅甸、越南、老挝和泰国也有分布。在我国生长于海拔700~1800米有典型季节性变化的落叶林树上。

肿节石斛 Den. pendulum Roxb.

附生。茎圆柱形,下垂或外弯,长30~50厘米,节明显肿大,呈算盘子状,粗达2厘米。叶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纸质,凋落,长8~12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急尖。总状花序生于落叶茎上部,花序柄很短,长2~5毫米,具1~3花;花大。花径5~6厘米,白色;萼片矩圆形,唇瓣近圆形,唇盘上有1大黄色斑块。花期3~4月,是春石斛杂交育种的常用原生种。

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

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具极多种子。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成翅状。

分布于我国云南南部,印度、缅甸、越南、老挝和泰国也有分布。在我国生长于海拔1000~1600米的疏林树干上。


大苞鞘石斛 Den. wardianum Warmer

附生,株型大。茎圆柱形,直立或下垂,伸长,茎粗,长可达1米,节粗1~2厘米。叶矩圆形,凋落,薄革质,长8~14厘米,宽1.5~2.5厘米。花序生于落叶茎上部,基部具3~4枚宽卵形的大鞘,具1~3花,花径7.5~8.5厘米;花白色,先端带紫色,花瓣椭圆形;唇瓣宽卵形,两面密被短柔毛,基部两侧各具1倒卵状三角形暗紫色斑块;唇盘金黄色,具白色周边,先端淡紫红色,两面密布短绒毛。花期3~5月,持续开约2周。

【细节描述】

茎斜立或下垂,肉质状肥厚,圆柱形,通常长16-46厘米,粗7-15毫米,不分枝,具多节;节间多少肿胀呈棒状,长2-4厘米,干后琉黄色带污黑。

叶薄革质,二列,狭长圆形,长5.5-15厘米,宽1.7-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具鞘;叶鞘紧抱于茎,干后鞘口常张开。

【地域分布】

分布于我国广东、云南南部至西部,不丹、印度、缅甸、越南和泰国也有分布。在我国生长于海拔1300~1900米的林中树上。

紫瓣石斛 Den. parishii Rchb. f.

附生。茎圆柱形,悬垂,上部多少弯曲,长约30厘米,粗1~2厘米,具多节。叶矩圆形,长5~10厘米,宽2~3厘米,先端不等2裂,叶片脱落后白色叶鞘抱茎。总状花序,开2#朵,花序柄很短;花大,花径5~6厘米,质地薄,纯紫色,很美丽;花瓣宽椭圆形,比萼片稍短,但较宽,边缘具齿;唇瓣具短流苏,两面密被毛;唇盘两侧各具一个深紫色的斑块,药帽具疣(you)状突起。花期3~4月,花持续开3~4周。

形态描述

茎斜立或下垂,粗壮,圆柱形,通常长10-30厘米或更长,粗1-1.3厘米,上部多少弯曲,不分枝,具数节,节间长达4厘米。

叶革质,狭长圆形,长7.5-12.5厘米,宽1.6-1.9厘米,先端钝并且不等侧2裂,基部被白色膜质鞘。

【分布地区】

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越南和老挝也有分布。在我国生于海拔250~1500米的林中树上。

球花石斛 Den. thysiflorum Rchb. f.别名二胡杆。

附生。中等株型,茎直立或外弯,圆柱形,粗壮,向两端稍变细,长12~46厘米,粗0.7~1.6厘米。有不明显的纵棱。叶3~4枚,生于近茎的顶端,矩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革质,长4~16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急尖。花序生于有叶的茎上部,花瓣近圆形,下垂,长10~16厘米,密生多花;花径3.5~4.5厘米,花白色,唇瓣金黄色;萼片卵状矩圆形,唇瓣基部有爪,边缘有短流苏。花期4~5月,花持续开2~3周。

【细节描述】

叶3—4枚互生于茎的上端,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9—16厘米,宽2.4—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下不延为抱茎的鞘,但收狭为长约6毫米的柄。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云南南部至西南部,印度东北部、缅甸、越南、老挝和泰国也有分布。在我国生长于海拔1100~1800米季节性气候的山地落叶林中树干上。

本种类似于密花石斛,本种萼片白色。

独角石斛 Den.arachnites Reichb.f.[Syn:Den.unicum Seidenf]

小型强健种,冷生长型。株型紧凑,茎非肉质,假鳞茎成棒状,长15~20cm。茎顶端有1~5片叶,叶披针形,革质,长8cm,宽1cm。总状花序,有花1~4朵,花瓣和萼片5瓣卷起,长椭圆形向后卷曲,亮红色至橙色,长3~5cm,外形如独角兽;淡橙色唇瓣细长成舟形,整个露出而倒挂;花带有紫橙色脉纹,并有3条隆起纹;无香味。花期在冬末至春、初夏,花期长。

花色艳丽,形态独特,具极高观赏价值。常作为石斛兰杂交的亲本。原生于印度、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海拔800~1550m。多雨时易腐烂,喜强光。冬季栽培需减少浇水,需低温处理。栽培困难,盆栽以盆径4~5cm的盆为宜。


杓唇石斛 Den.moschatum(Buch. –Ham.) Sw.

附生。株型大,茎直立、外弯或下垂,圆柱形,长达1米以上,最长可达2米,具多节。叶生于茎上部,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级急尖或不等的2裂。总状花序生于老茎上部或近顶端,长10~15厘米,下垂,疏生7~15花;花径6~7厘米,蜡黄色或杏黄色并具淡紫色脉,花瓣宽卵形;萼片矩圆形或椭圆形,唇瓣基部两侧各具1淡褐色斑块。花期4~6月。

茎粗状,质地较硬,直立,圆柱形,长达1米,粗6-8毫米,不分枝,具多节,节间长约3厘米。

叶革质,二列;互生于茎的上部,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或不等侧2裂,基部具紧抱于茎的纸质鞘。

分布于我国云南西南部至南部,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缅甸、老挝和泰国也有分布。在我国生于海拔600~1300米有季节性气候的落叶林树干上。


细茎石斛 Den. moniliforme(L.) Sw. 别名铜皮石斛。

附生或地生。茎直立或下垂,细圆柱形,伸长,淡紫绿色,长30~40厘米,粗3~5毫米,具多节,被膜质鞘。叶披针形,长4~6厘米,宽7~9毫米,先端急尖。总状花序,通常具2花,花径2~4厘米,白色至淡黄色;萼片与花瓣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唇盘上具1条由褐红色斑点组成的窄红带。花期4~5月,花持续开2~3周。

宜栽培与排水良好的小花盆中。喜冷凉、温和、湿润的环境。需明亮的散射光。冬季浇水量应减少,当温度很低时需保持基质干燥。基质完全干后才可浇水。喜冷凉、很耐寒。

分布于我国甘肃南部、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朝鲜半岛、日本和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在我国生长于海拔600~3000米的林中树干上或沿溪谷的岩石上。

本种是多型性的普遍分布种。植株大小,花色,尤其是唇瓣的形状和结构常因产地不用而变化,为中药石斛的重要来源之一。


红花石斛 Den. miyakei Schitr. 别名红石斛。

附生,中等株型。茎从生,直立,下部增粗而略呈棒形串珠状,最长可达90厘米,粗1厘米。叶生于茎上部,互生,长5~10厘米,宽1.2~2厘米,先端急尖。花序生于无叶的茎上,花序柄短,密生5~9花;花径2~2.5厘米,淡紫红色,具深色纵条纹;萼片卵形,唇瓣椭圆形,基部有爪,长2.2厘米,宽8~9毫米。花期3~11月,花持续开约1周。

分布于我国台湾南部,菲律宾北部也有分布。在我国生长于海拔约300米的疏林树干上。


勐海石斛 Den. minutiflorum S. C. Chen et Z. H. Tsi

附生。茎狭卵球形,长1.5~3厘米,粗4~5毫米,具3~4节。叶2~4枚,狭矩圆形,薄革质,长1.5~5.5厘米,宽4~7毫米,先端钝并常有歪斜的2浅裂。总状花序1~3个,近顶生或生于有叶茎的上部,长2~4厘米;具数花,花淡绿白色或淡黄色;花瓣矩圆形,中裂片横矩圆形,唇盘上有1条宽阔的肉质脊突,由3条合生的脊形成,延伸至中裂片基部。花期8~9月。

为我国特有种,分布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生于于海拔1000~1400米的疏林树干上。

本种近似草石斛,花序与叶等长。但本种花序较长,常常出叶外,唇瓣近长圆形,蒴(shuo)果倒卵状,易于区别。

长距石斛 Den. longicorum Lindl.

附生。茎近直立,细圆柱形,长达35厘米,粗2~4毫米,有时稍左右曲折,具多节。叶2列,数枚至多枝,狭椭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6~8厘米,宽0.7~1.8厘米,先端略有不等的2裂,被鞘两面和叶鞘均被黑毛。总状花序生于具叶的茎顶端,花序两极短;具1~3花;花径5厘米,有香气,白色,花瓣卵状披针形;萼片先端急尖,中肋在上面呈龙骨状突起;侧萼片形成的萼囊延伸为距,距长达3里;唇瓣上有橙红色纵条纹,唇瓣3裂,中裂片前部边缘有不整齐的齿和流苏;唇盘具黄色条纹,基部具1枚胼胝体;胼胝体前端具3~4个分枝。花期9~11月。

分布于我国广西、云南和西藏东南部,尼泊尔、不丹、越南、锡金和印度也有分布。在我国生长于海拔1200~2000米的林中树上或山谷岩石上。


喇叭唇石斛 Den. Liuiflorum Lindl 别名喇叭石斛。

附生。茎下垂,稍肉质,圆柱形,长40~60厘米,粗0.7~1厘米,具多节。叶多枚,纸质,狭矩圆形,长8~18厘米,宽1.2~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具鞘。花序数个,生于无叶的老茎上,长0.5~1厘米,通常具2~5花;花梗和子房紫色;花大,紫色;花瓣近椭圆形,长4厘米,宽1.5厘米;萼片矩圆状披针形,唇盘紫色或深红色,具不规则细齿,上面密被短毛。花期3月,花持续开约2周。

分布于我国广西西部和云南西南部,印度东北部、缅甸、老挝和泰国也有分布。在我国生长于海拔800~1600米,有面向旱季的常绿阔叶林树干上。


聚石斛 Den.lindleyi Steudl

附生,株型小。茎簇生,粗厚,银灰色,卵状矩圆形至纺锤形,通常长1~5厘米,长者可达10厘米,具4纵棱,2~5节。叶1枚,顶生,矩圆形,长2~8厘米,宽2.5~3厘米,厚革质。花序侧生,明显长于叶,可长达27厘米,疏生8~15花;花径3~3.5厘米,淡金黄色,有香气;唇盘上具短柔毛。花期4~5月,花持续开约1周。

本种与小黄花石斛类似。但本种花多花,茎形状也不同于其它种。如花序上有多花的,应是聚石斛,如花序上仅有1~2朵花,应是小黄花石斛。

小黄花石斛 Den. Jenkinsii Lindl.

附生。茎长1~4厘米,具2~3节,纺锤形或卵状矩圆形,通常有4纵棱。叶1枚,顶生,近圆形至矩圆形,通常长1~3厘米,宽8~12厘米,厚革质。总状花序具1~3朵花,花径2~3厘米;浅金黄色,花瓣倒卵形;萼片舌状矩圆形;唇瓣宽倒卵形或近肾形,长1.5~2厘米,先端微凹,上面布满短柔毛。花期3~4月。

分布于我国云南西北部至南部,不丹、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老挝和泰国也有分布。在我国生长于海拔700~1400米的疏林树干上。

本种花在形体和质地上酷似聚石斛,茎都矮小,但数量不同,茎形状不同。本种叶小,花序仅具1~3朵花,唇瓣上布满短柔花。聚石斛的花数多,具2~4枚。

高山石斛 Den. Infundibulum Lindl.

附生,株型大。茎直立、外弯或下垂,圆柱形,长达60厘米,粗1厘米,具多节。叶多枚,狭卵状披针形至线形,长7~8厘米,宽2~2.5厘米,先端钝并2浅裂,被黑毛鞘。总状花序生于具叶的茎上部,具2~3朵花;常连续生于每个节间,花序柄短,基部被3枚长达1.5厘米的鞘,鞘被黑毛;花径6~8厘米,白色,花瓣宽倒卵形,长3.5~4厘米;萼片狭卵形,唇瓣捣乱者楔形,长3.5~4厘米,3裂;中裂片先端2浅裂,边缘有细锯齿,上面具乳突;唇盘上有一个浅血色斑块,有4~5条脊突,脊突基部合生。花期8~11月,可持续1~3个月。

本种观赏性较好,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包括我国云南南部、印度东北部、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在我国生长于海拔1000~2000米季节性气候的山坡落叶林中。

本种和美丽石斛类似,但本种较小,通常生长在较高的海拔地区。

霍山石斛 Den. Huoshanense C. z. Tang et S. J. Cheng 别名霍石斛。

附生。茎从生,直立,内质状,长3~9厘米,从基部向上逐渐变细,基部粗2.5~3毫米或更粗,具3~7节,淡黄绿色,有时带淡紫色斑点。叶薄革质,2~3片互生于茎上部,舌状长圆形,长9~21厘米,宽5~7毫米,先端钝并微凹。总状花序出自落叶茎上部,花苞片浅白色带栗色,卵形;花黄绿色,稍有香气,花瓣卵圆形;唇瓣近阔菱形,基部密生长白毛,具一椭圆形横向黄色斑块,先端近尖;药帽绿白色,近半球形。花期5月。

为我国特有种,分布于我国安徽霍山、河南南诏。《本草纲目》中称为米斛,茎为中药石斛上品。

本种与细茎石斛类似,区别在于本种茎较短,基部上方肿胀,向上逐渐变细,唇瓣中裂片呈半圆状三角形。

本种与铁皮石斛主要区别:本种茎长3~9厘米,需2.5~3毫米,唇瓣阔菱形,长与宽近相等,中央无紫红色斑,药帽扁球形,前缘有流苏状分裂;铁皮石斛茎长9~35厘米,粗2~4毫米,唇瓣卵状披针形,上半部具一个紫红色大斑块。

尖刀唇石斛 Den. Heterocarpum Lindl.

附生,中等株型。狭纺锤形至近棒状,有时近圆筒形,具数节。叶矩圆状披针形,长11~16厘米,宽1.5~2.5厘米,凋落。总状花序生于落叶老茎上部,具1~4花;花径5~6厘米,银白色或奶黄色,花瓣狭卵状矩圆形,略短于萼片;唇瓣卵状披针形,白色,上有血色条纹;唇瓣先端反折,边缘具细锯齿,脉上密生短毛。花期3月,是春石斛杂交育种的常用原生种。唇瓣窄是本种的典型特征。

吊盆、吊篮蕨根栽培,盆栽需要排水良好的基质。喜欢温和的环境,生于有典型旱季的强光下。当生于开始时,植株应当加大浇水和施肥量。冬季低温需保持一定的干旱。

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暖热地带,包括我国云南南部,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度等国。在我国生于海拔1500~1800米的林中树干上,冷凉地区分布于海拔500米以下。

重唇石斛 Den. Hercoglossum Rchb. f.

附生,中小型株。茎悬垂,圆柱形或上部稍增粗,长20~40厘米,粗5~8毫米,具多节,细纵棱。叶2列,矩圆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0.5~1.3厘米,先端钝并有不等的2裂;叶1~2年后脱落。总状花序与叶近等长,具2~3花,花序柄很短,花径2.5厘米;花淡红粉色,花瓣比萼片稍小;唇瓣白色,先端带粉红色,具一个密布短绒毛的横隔物把唇瓣分为前后部,后部凹陷成半球形,内面密布短毛,花期5~6月,花持续开2周左右。

分布于我国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安徽、越南、老挝、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也有分布。在我国生于海拔600~1200米卡的季节性气候的雨林中树干或岩石上。

本种和钩状石斛形态相近,常易混淆。

苏瓣石斛 Den. Harveyanum Rchb. f.0

附生。茎通常呈弧形弯曲,棒状或近纺锤形,长10~20厘米,粗1厘米,具多条纵棱,有3~9节。叶2~3片生于近茎顶部,矩圆形,长10~13厘米。花序生于落叶茎上部,外弯,具少数花;花瓣近矩圆形,花径2厘米,金黄色;花瓣边缘密生长流苏;唇瓣近圆形,边缘有复式短流苏,上面密布短柔毛。花期3~4月。

总状花序出自去年生具叶的近茎端,纤细,下垂,长3.5-9厘米,疏生少数花,花序柄具3-4枚卵形的鞘;花苞片卵状三角形,长1毫米;花梗和子房长2.5厘米;花金黄色,质地薄,开展;中萼片披针形,长12毫米,宽5-6毫米,先端稍钝,具5-6条脉,全缘;侧萼片卵状披针形,长12毫米,宽7毫米,先端稍钝,具7条脉;萼囊近球形,长3毫米;

分布于我国云南南部,缅甸、泰 国、越南也有。在我国生于海拔1100~1700米的林缘树上。

苏瓣石斛似长苏石斛,本种茎具对数扭曲的纵条纹,花序出自具叶茎上,花瓣边缘密生长流苏,唇瓣边缘具短流苏。


细叶石斛 Den. Hancockii Rolfe 别名竹叶石斛。

附生。茎直立,坚硬,长达80厘米,具分枝,细圆柱形或近基部若干节间肿大成纺锤形,粗可达1厘米以上。叶常3~6枚,生于分枝近顶端处,矩圆形至线形,长3~10厘米,先端为不等2裂。总状花序生于落叶茎上,较短,具1~2花,花茎2~4厘米,花瓣近倒卵形,黄色或金黄色,中等大小;侧裂片内侧具少数红色条纹;唇盘为黄绿色。

花瓣斜倒卵形或近椭圆形,与中萼片等长而较宽,先端锐尖,具7条脉,唇瓣长宽相等,1-2厘米,基部具1个胼胝体,中部3裂;侧裂片围抱蕊柱,近半圆形,先端圆形;中裂片近扁圆形或肾状圆形,先端锐尖;唇盘通常浅绿色,从两侧裂片之间到中裂片上密布短乳突状毛;蕊柱长约5毫米,基部稍扩大,具长约6毫米的蕊柱足;蕊柱齿近三角形,先端短而钝;药帽斜圆锥形,表面光滑,前面具3条脊,前端边缘具细齿。

花期5~6月,本种是春石石斛杂交育种的常用原生种。

为我国特有种。分布于我国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生于海报200~1500米的林中树上或岩石上。


滇桂石斛 Den. Guangxiense S. J. Cheng et C. Z. Tang 别名盘江石斛。

附生或地生。茎直立,细圆柱形,长15~100厘米,粗4毫米,具多节。叶革质,矩圆状披针形,长3~6厘米,先端钝或稍不等侧2裂。花序通常生于落叶老茎上,具1~3朵花;花白色,基部外侧浅黄色,花瓣卵状矩圆形,长1.2~1.6厘米;唇瓣卵形,唇盘黄色胼胝(pianzhi)体前方有一个大的深紫色斑块,唇盘上具1马鞍形胼胝体。花期4~5月。

本种冬季休眠期要适当干旱,喜明显季节性气候,需光线明亮,环境温和,基质要求排水良好。

为我国特有种,分布于广西、贵州和云南东南部。生长于海拔约1200米的林缘树干上或岩石上。

滇桂石斛、曲茎石斛、细茎石斛等种茎细,比较类似。本种比较少见,花,尤其是唇瓣似曲茎石斛,但本种茎较长,不会回折弯曲,萼片和换班颜色不同。曲茎石斛回折弯曲,花苞片无斑点,唇瓣宽卵形,不裂,药帽近菱形,顶端2尖裂。分布于我国河南、湖北(神农架)、湖南东部(衡山)、四川南部(甘洛)。


杯鞘石斛 Den. Gratiosisimum Rchb. f. 别名关节草。

附生。茎粗厚,下垂或直立,圆柱形,伸长,节稍肿大。叶2列,纸质,狭矩圆形,长7~10厘米,叶鞘呈杯状。总状花序生于落叶茎上部,具1~2朵花,质地薄,白色或粉红色,先端玫瑰紫色;花瓣椭圆形,长2.5~3厘米,基部中央具多条紫红色条纹;唇瓣倒卵形至近圆形,长2.5厘米,上面密生细短柔毛;唇盘中央横生一淡黄色而中间不连续的半月形斑块。花期4~5月。

分布于我国云南南部,印度东北部、缅甸、老挝和泰国也有分布。在我国生于海拔1200~1700米的林中树干上。

本种茎形状很似大苞鞘石斛,但本种花和花苞片较小,唇盘具淡黄色又不连接的半月形斑块;本种花颜色和齿瓣石斛相似,不同在于本种茎粗壮,节稍肿大,花瓣全缘,唇瓣边缘无流苏。


曲轴石斛 Den. gibsonii Lindl.

附生或地生,株型大。茎外弯或下垂,长达120厘米,径小于1厘米,长圆柱形,坚硬,具多节。叶约10枚,2列,薄革质,矩圆形或披针形,长10~15厘米。总状花序生于茎上端,下垂,长10~15厘米,具6~15花;花序轴稍左右曲折,花径2.5厘米,橙黄色;唇瓣基部两侧各具一个黑紫色斑块。花期6~7月,花持续开约2周。

植株大,栽培需充足的空间,吊盆种植最适宜。喜温和、光线明亮的环境,不需直射光。冬季低温时基质需干燥,肥水管理中基质可干透再浇水,但不超过1~2天。

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周围,包括我国广西和云南南部,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和泰国。在我国生长于海拔700~1600米,有明显旱季的山地林中。

本种与流苏石斛极为相似。本种花期较晚,花瓣全缘,唇瓣近肾形,无明显的流苏,具2个栗色斑块;流苏石斛花瓣上部稍有细齿,唇瓣近圆形,边缘具复流苏。


棒节石斛 Den. findlayanum Par. et Rchb. f.

附生或地生,中小株型。茎近直立过下垂,两侧稍压扁,长20~70厘米,粗约1厘米,具4~7节,每个节间基部细长,顶部粗,明显肿大呈棒状倒圆锥形,整个茎为疏串珠状,粗达2厘米。叶披针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8~10厘米,先端钝或不等的2裂。花序生于茎上部叶腋,长达10厘米,通常具2花;花瓣卵形,长3~3.5厘米;花白色,先端带淡紫红色,唇瓣基部两侧具紫红色条纹;唇盘有1黄色斑块,周边白色并带淡紫红色。花期3月,持续时间长,是春石石斛杂家育种常有的原生种。

花盆栽培需及早排水良好,喜光线明亮、温和冷凉的环境。生长季需充分浇水、施肥。从夏末到冬季,需水量比较少,保持基质一定的干旱利于植株生长、开花。

分布于我国云南南部,缅甸、泰国、老挝也有。在我国生长于海拔800~1700米的疏林树干上


流苏石斛 Den. fimbriatum Hook. 别名马鞍石斛。

附生,株型大。茎长圆柱形,中部稍增粗,较坚硬,假鳞茎长50~100厘米,长者可达2米,粗1厘米。叶多枚,矩圆形至披针形,长8~16厘米,宽2~3.5厘米,凋落。总状花序常下垂,生于落叶茎的上部,长15~20厘米,具6~12花;花橙黄色,花瓣椭圆状圆形至椭圆状矩圆形,长2~2.5厘米,上部边缘稍有细齿;萼片卵状矩圆形,唇瓣近圆形,上有暗紫色斑块,边缘具复流苏,上面密布短柔毛;唇盘具一个半月形的红紫色斑块,花量大,植株大者花可达100朵以上。花期4~6月,持续7~12天。

需半遮阴的散射光,温和冷凉的环境。冬季低温下,保持一定的干旱利于植株生长和开花,基质可干透1~2天后再浇水。

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包括我国广西、贵州和云南以及尼泊尔、不丹、缅甸、印度、泰国、马拉西亚等国。在我国生于海拔600~1700米落叶密林中的树上或山谷悬崖上。


串珠石斛 Den. falconeri Hook. 别名红鹃石斛、疙瘩草。

附生,中大株型。茎悬垂,细圆柱形,长30~129厘米,通常多分枝;茎上部分和分枝节常连续肿而呈串珠状。叶2~5枚,生于分枝近顶端,质地薄,线形或狭矩圆形,长4~7厘米,宽3~7毫米。花常生于分枝无叶的假鳞茎上部;花径5~6厘米,单生或较少2朵排成总状花序;花瓣白色,萼片粉红色,先端带深紫色;花瓣卵形,长3厘米;唇瓣白色,边缘有细齿,先端带深紫色,基部两侧黄色;唇盘具一个深紫色斑块;唇瓣卵圆形。花期5~6月,花可持续开2周,花全开时非常漂亮。

使用蕨根吊盆栽培,需高湿和光线明亮的环境,喜温和至冷凉。休眠期3~4个月,冬天适当干旱利于开花,两次浇水间允许基质适当干燥数日。

分布于我国台湾、湖南、广西、四川和云南,不丹、印度东北部、缅甸、越南和泰国也有分布。在我国分布于海拔800~1800米有典型旱季的林中树干上。

串珠石斛、肿节石斛和棒节石斛的茎形状非常特殊,为其重要的区别特征。肿节石斛,每个节明显肿大,呈算盘子状,花白色,先端带紫色;串珠石斛。茎上部和分枝常连续肿大而呈串珠状,花瓣白色,萼片粉红色,先端带深紫色;棒节石斛,每个节间基部细长,顶部粗,明显肿大而呈棒状倒圆锥形,整个茎呈疏串珠状。


卵唇石斛 Den. eriaeflorum Griff.

附生,株型小。假鳞茎细,长达12厘米,粗5毫米。叶2列,叶长6~12厘米。总状花序,花约8朵,生于茎顶部叶腋间,花径1~1.5厘米。在夏天生长季节结束开花,此时叶片脱落。

常附生在树上,可在基质排水良好的花盆中栽培。本种喜欢环境温和、光线明亮的环境。在冬季休眠期植株应保持一定的干燥,但时间不宜很长。

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周围,包括我国西藏以及尼泊尔、印度北部、缅甸、泰国、马拉西亚等地。在我国生于海拔1000~2000米,有典型旱季的地区。


密花石斛 Den. densiflorum lindl.

附生或地生。茎直立,棒状或纺锤形,长达30~45厘米,粗1.5~2厘米。叶3~5枚,生于近茎顶端,厚革质,矩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8~17厘米。总状花序近顶生,下垂,长10~25厘米,密生多花;花淡黄色,全缘,花径3~5厘米,花瓣长1.7~2厘米,上部边缘略啮(nie)蚀状,唇瓣金黄色,近圆形,边缘具短流苏,两面密被短柔毛状乳突。花持续1~2周,花期4~6月。

密花石斛易与球花石斛混淆。本种茎长棒状,具明显4条棱,萼片与花瓣浅黄色,唇瓣金黄色;球花石斛茎圆柱形,和萼片和花瓣白色,唇瓣金黄色。


叠鞘石斛 Den. denneanum Kerr

附生。茎直立,粗4毫米以上,圆柱形或在进基部膨大成纺锤形,长30~80厘米。叶革质,2列,矩圆状披针形或狭矩圆形,呈4~14厘米,宽1.7~4.5厘米。花序常生于落叶茎的上端,长5~10厘米,疏生2~7朵花,花序柄基部具数枚圆筒状,套叠的鞘状苞片;花黄色或橙红色,花瓣椭圆状倒卵形,长2~2.5厘米;唇瓣近圆形,上面密被短柔毛,边缘具不规则的齿;唇盘具1红紫色斑块。花期5~7月。

广泛分布于我国海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东南亚国家分布缅甸、越南、老挝和泰国。在我国生长于海拔600~2500米的林中树上。

晶帽石斛 Den. crystallinum Rchb. F.

附生、茎下垂或者直立,伸长,圆柱形,长60~70厘米,粗0.8厘米,具多节,有时肿大。叶纸质,矩圆状披针形,长可达10~17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总状花序侧生于落叶茎的上部,具1~3花;花径5~5.5厘米,花瓣倒卵形,长3厘米,宽1.5厘米左右,边缘波状;花白色先端带淡紫色红色;唇瓣橙黄色,先端淡紫红色,有污黄色斑块,密被短柔毛。花期5~7月。

分布于我国云南南部,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塞和泰国也有分布。在我国生长于海拔500~1700米有明显旱季的山地疏林树干上,处于全日照的空旷地带。

玫瑰石斛 Den. cerepidatum Lindl. et Paxt.

附生。中等株型,圆柱形,常悬垂,长者可达45厘米,粗1~1.5厘米。茎淡青绿色,被膜质鞘并带绿白相间的条纹,具多节。叶狭披针形至狭矩圆形,长5~12厘米,宽1~1.5,先端渐尖。总状花序生于落叶茎上部,具1~4花;花径3~4厘米,质地较薄,淡玫瑰红色;花瓣倒宽卵形,全缘;唇瓣近圆形,两侧向上包卷蕊柱,中部以上淡玫瑰色,中部以下金黄色,边缘和上面密布短毛;蕊柱白色,具2个紫色纵条纹。花期4~5月,花持续1~3周。

分布我国云南和贵州,尼泊尔、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也有。在我国生于海拔1000~1800米典型季节性气候的山地疏林地树上和岩石上。

鼓槌石斛 Den. chrysotoxum Lindl. 别名金弓石斛,芭蕉果石斛。

附生,中小株型。茎直立,通常纺锤形,具纵向沟槽,长15~30厘米,粗可达5厘米。叶2~5枚,生于近茎顶端,革质,近矩圆形,长12~20厘米。总状花序具12~20朵花,下垂,长15~20厘米;花序柄基部具4~5枚套叠的鞘;花瓣倒卵形,长1.5~2厘米,花径3~4厘米,金黄色,质地较厚;萼片矩圆形,唇瓣上有2个橙红色斑块,近圆形,基部两侧具红色条纹,边缘具短流苏并呈波状;唇盘上密生乳突状毛,常中央突起,有时具一个U形栗色斑块。花期3~5月,花期持续2~3周,最长可达6周或更长。

本种茎粗常因环境不同有较大变化,唇瓣颜色明显比萼片和花瓣深。

本种非常著名,观赏性佳,适宜生长在小盆中。在生长季需明亮的阳光,充分浇水,喜温和或温暖的环境(夜间13~16度),基质排水性要好。

束花石斛 Den.chrysanthum Lindl 别名水打棒、金兰、黄草石斛。

附生。中大型植株。茎下垂,细圆柱形,长0.5~2米,最长可达3米,粗0.8~1厘米。叶多枚,卵状披针形,长7~20厘米。伞形花序金黄色,腋生,侧生于有叶的茎上部,具花2~6朵,花径3~4厘米,香,花瓣比萼片宽;唇瓣基部两侧有2个血红色斑块,凹陷,边缘具细齿;唇盘上乳突状短柔毛。花期9~10月,持续1~2周,可全年开花。

分布于我国广西、贵州、西藏、云南南部至西南部,自喜马拉雅山地区西北部至印度、泰国、缅甸、老挝、尼泊尔。在我国生长于海拔700~2500米季节性明显的山地密林的树干上。


喉红石斛 Den. christyanum Rchb.f.

附生。茎丛生,直立,近棒状纺锤体,长5~8厘米,粗6~9毫米,鞘被黑毛。叶2~4枚,生于茎顶端,长3~4厘米,先端2裂,下具黑毛。花序近顶生,具1~2花,花径2~3厘米,白色,花瓣椭圆状矩圆形;花瓣3裂,中裂片边缘波状,唇瓣具橘黄色斑,唇盘上具3条粗糙的纵褶片。花期7月,常在夏季和早秋开花,花期长。

本种适合用排水良好的花盆蕨根栽培,需温和的环境和良好的空气流通,喜明亮的散射光。植株冬天休眠期基质需干旱,两次浇水间允许基质干透后再浇。

分布于云南,生长于海拔850~1200米的林缘树上。


长爪石斛

附生或地生。茎下垂,长15~60厘米。叶生长于茎顶叶腋,2列,长3~6厘米,宽7~15厘米。花序生于茎顶部,1~4朵,花径3~4厘米;花初开白色,有时带淡紫色,后变黄色。夏秋季开花。花期10-12月。总状花序侧生于落了叶的老茎上端,石斛长1-3厘米,具1-4朵花;花苞片卵状三角形,长6毫米,宽5毫米,先端急尖,具3条脉;花梗和子房长约15毫米;花初开时浅绿色,后来变为白色带紫色或具绿色脉纹;中萼片长圆形,长15-18毫米,宽7-8毫米,先端近锐尖;侧萼片斜卵状长圆形,约与中萼片等长,基部歪斜而较宽;

萼囊圆筒状,长约15毫米,粗4-6毫米,末端钝;花瓣斜长圆形,长14-17毫米,宽约5毫米,先端钝;唇瓣长匙形,长约33毫米,宽6-7毫米,基部具狭长的爪并且与萼囊合生,在爪的前端具2条肉疣,中部缢缩;唇瓣片卵状长圆形,长约9毫米,宽5-6毫米;蕊柱长约3毫米,具长达18毫米的蕊柱足;药帽半球形。

可使用蕨根吊篮栽培,喜温和或温暖的环境,需高温,喜半阴的散射光。冬天基质应当在干透后再浇,但干燥时间不可过长。

常见于我国台湾,菲律宾吕宋岛也有分布。在我国生长于海拔600~1000米的遮阴地。如山区雨林中。也见于菲律宾(模式标本产地)。


短棒石斛 Den. capillipes Rchb.f 别名丝梗石斛。

短棒石斛是兰科石斛属的一种植物。茎肉质状,近扁的纺锤形,长8—15厘米,中部粗约1.5厘米,不分枝,具多数钝的纵条棱和少数节间; 花期3—5月。产云南南部,生于海拔900—1450米的常绿阔叶林内树干上。分布于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附生。茎近直立,粗厚,长纺锤形,具钝棱,长8~15厘米,中部粗1.5厘米。叶2~4枚,生于近茎顶端,狭矩圆形,革质,长10~12厘米,宽1~1.5厘米花序常生于落叶茎的中部,长12~15厘米,具2至数朵花;花黄色,花瓣卵状椭圆形,唇瓣除前部黄色外,均为金黄色。花期3~5月。

产于云南南部,生于海拔900~1450米的常绿阔叶林内树干上。本种花在形体和质地上酷似聚石斛,但二者茎形状不同,本种常具花2朵。


长苏石斛 Den. brymerianum Rchb.f.

附生。茎直立,圆柱形,近中部膨大呈纺锤形,长20~30厘米。叶2~6枚,狭矩圆形,生于茎顶端,长10~15厘米,宽1.5~2.5厘米。总状花序生于叶腋,长达10厘米,具1~3朵花,花径3~5厘米,黄色;萼片舌状矩圆形唇瓣边缘具流苏,中部以下两侧边缘具短流苏,前端边缘具很长的复流苏;唇盘上被短绒毛。花期6~7月。蒴果长圆柱形,长1.7厘米,粗1厘米,具6条棱。

云南主要是分布中心,生于海拔1100~1900米林中树干或岩石上。泰国、缅甸、老挝也有。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我国原生种中,花瓣边缘具流苏的种很多,有流苏石斛、齿瓣石斛、长苏石斛、苏瓣石斛、金耳石斛。流苏石斛的唇瓣边缘有复式流苏,花橘黄色,唇瓣上有一深紫色斑块;苏瓣石斛的花瓣边缘密生长流苏,唇瓣边缘具复式短流苏,花金黄色;金耳石斛花金黄色,唇瓣边缘有细齿,唇盘两侧各具一个紫色斑块。


矮石斛 Den. bellatulum Rolfe. 别名小美花石斛。

附生。株型小,茎直立,粗短,呈纺锤形,有波状纵棱,长2~5厘米,2~5节,粗0.3~1.5厘米。叶2~4枚,近顶生,舌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0.8~1.5厘米,叶和叶鞘密布黑色短毛。花序顶生或近顶生,花序柄较短,具1~3花;花径4~5厘米,花白色,花瓣倒卵状,长2.5厘米;侧萼片基部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长达1厘米的宽圆锥形萼囊;唇瓣金黄色,提琴形,长3厘米,3裂唇盘橙红色或褐红色,唇盘上具5条褶片。花可全年开放,主要集中于4~6月。

矮石斛栽培难度很大,使用蕨根栽培效果较好。在全日照或半阴下栽培,需光线照亮,适宜冷凉至温和环境,夏季需定期浇水,冬天休眠季节需干旱。冬季浇水后基质可稍干再浇,持续时间不可多于1~2天。

分布于贵州、云南东南部至西南部,生长在海拔1000~2100米的季节性气候明显的落叶林树干上。

本种似喉红石斛,唇瓣中裂片不下弯,花白色,唇盘红色,带黄色环。本种萼片和花瓣白色,唇瓣黄色,唇盘红色,不带黄色环。


兜唇石斛 Den. aphyllum(Roxb.)C.E.Fischer

别名天弓石斛、水草石斛。 附生。偶尔地生。中等株型。茎细圆柱形,下垂,长可达40~70厘米,粗0.5~0.8厘米,上下等粗,具多节。叶2列,地质薄,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尖,长6~8厘米,宽2~2.5厘米。总状花序,花序柄很短,具1~3朵花,花茎4~5厘米,花白色,先端淡黄色,花瓣与萼片近等长,但较宽;唇瓣宽倒卵状或近圆形,两侧包卷蕊柱而形成漏斗状;唇盘紫红色,边缘稍啮蚀状,两面被细柔毛;基部1枚具3脊的胼胝体。花期3~4月,单花可持续3周。

兜唇石斛栽培较早,约在1821年英国的植物油中就有栽培。适合盆栽。可使用排水良好的蕨根吊篮栽培,夏天浇水量应大些。喜强光和良好的通风环境,对温度要求不严,可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宽。冬季和早春基质须保持干燥,偶尔少量浇水。易生高芽,可用来繁殖种苗。

该种与报春石斛十分近似,报春石斛茎粗短,花序柄从茎节舟状凹槽中发出,花瓣与萼片近等宽。本种茎细长,花序柄从茎节上发出,花瓣比萼片宽。

钩状石斛 Den. aduncum Lindl.

附生。株型小,茎悬垂,细圆柱形,长50~100厘米。上下近等粗,具多节。具叶4~6枚,2列,长7~10.5厘米,宽1,5~3.5厘米,顶部矩圆形,先端急尖。花着生于落叶茎的顶部;总状花序略短于叶,具3~5朵花;花序轴常稍曲折,长2.5~3.5厘米;花质地薄,白色或淡粉红色;唇瓣白色,舟状,近基部常具一个方形的绿色胼胝(pianzhi)体,萼囊大,坛状;蕊柱顶端具2个血红色斑块。花期5~6月,单花可开2周,整体花期约持续 1月或更长。

适合蕨根吊盆栽培,喜排水良好充分通气的基质。适宜温和或温暖气候,喜明亮的散射光。在冬天需减少浇水量,保持适当的干燥,基质可干透再浇。

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江西、香港、贵州和云南、锡金、泰国、印度北部、缅甸和越南也有分布。在我国生长于海拔300~1300米季节性气候明显的林中树干上和岩石上。

本种为石斛属瘦轴组,花序柄和花序轴细而坚实。本组重唇石斛近似于本种。重唇石斛假鳞茎为棒状,钩状石斛假鳞茎为圆柱形。重唇石斛叶狭披针形,宽0.5~1.3厘米,先端2圆裂,萼囊不明显;钩状石斛叶矩圆形或狭椭圆形,宽1.5~3.5厘米,先端急尖,唇瓣从后沿中央全部密布短毛,萼囊明显,蕊柱齿大,耳状。


剑叶石斛

附生。茎长60厘米。叶肉质,窄三角状,长3厘米左右,宽5毫米左右。花销,白色,着生在落叶茎顶部,每节具1~2花,花柄5毫米左右。随着生长,花色常出现变化。花期3~9个月。

剑叶石斛最适合用蕨根栽培,使用透水性好的小花盆或透气性较好的栽培床种植,效果非常好。栽培环境适宜温和或者冷凉。冬季需要干燥,植株完全干透后,约一周浇水一次。干燥状态抵御低温能力强。

广泛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包括我国福建、香港、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在我国生长于海拔260~270米的山地林缘树干上或林下岩石上。这些地区冬季大多有着明显旱季。

本种近似种刀叶石斛,叶生长于整个茎上,茎通常长在23厘米以上,无葡萄茎,茎下部具叶,向上叶呈下垂的竹鞭状。


金钗石斛 Den. Nobile Lindl. 别名扁金钗、扁黄草、扁草。

附生。茎直立,基部圆柱形,从中部开始压扁,呈扁圆柱形,壮实肥厚,长10~60厘米,宽1.5~2厘米,老茎淡黄色。叶矩圆形或宽线形,革质,长8~11厘米,宽1~3厘米,先端为不等的2圆裂。花序长2~4厘米,具1~4花瓣;花序柄长5~15毫米;花大,花径7-~8厘米,蜡质,白色带淡紫色先端,花瓣卵状矩圆形;萼片近矩圆形,唇瓣宽倒卵形,基部两侧具紫色斑块。4~5月开花,花期保持3~6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球茎石豆兰
目前最全的石斛知识 百色常见石斛种类图鉴【果断收藏】
石斛系列===兰科石斛属铁皮石斛
药用石斛兰科植物观赏品种有哪些?
石斛的生理特征
石斛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