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北宋汝官窑几个重要的目鉴特征
userphoto

2023.11.03 广东

关注

      北宋汝窑在中国古陶瓷中的地位可谓“名窑魁首”,无任何古窑瓷可以憾动,其名气之大价值之高引无数收藏界人士对其趋之若鹜,以拥有其为荣为豪。这里指的北宋汝窑不是指汝州辖下十几个窑口生产的广义范围内的汝窑,而是特指在宋徽宗时期二十多年间由宫廷御命宝丰清凉寺窑生产的符合朝廷官窑标准的汝官窑,南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说明了汝窑是属于选贡瓷,它是可民可官的。这里就清晰地说明了几个问题,一是汝州辖下绝大多数窑口烧制的汝窑不是官汝窑,是民汝窑,与宫廷无关;第二,即使清凉寺窑烧制的汝窑也不都是汝官窑,要“供御拣退”,即先由宫廷拣选,符合宫廷标准才作为汝官窑使用;第三,既然由宫廷挑拣,那就有一个拣选标准的问题,是择优选用还是先有宫廷定个标准,然后按标准拣选?这里“宫中禁烧”四字就给出答案,也就是先由宫中定出标准,然后指定贡窑按标准烧制,再按标准拣选,其它窑口一律“禁烧”,一个'禁”字说明宫廷是有标准的,也就是禁止按宫廷标准烧制汝官窑。“近尤难得”四字说明按北宋宫廷标准烧制的汝官窑数量极少,南宋就已罕见难觅。
    那么,当年北宋朝廷对汝官窑定下的是什么标准呢?古文献对此并无专门记载,从“供御拣退”操作来分析,这个标准绝对是可以通过眼睛来衡量和鉴别的,也就是可以目鉴的,再说那个时代也不可能有什么科学检测仪器。这就告诉我们,北宋汝官窑与汝民汝有一个严格而清晰的区别标准,而且是可以一眼就看出来的区别标准。我们知道,汝官窑属于汝窑系中的特别品种,它首先必须符合汝窑的普遍性特征,如香灰胎质,天青釉色,乳浊釉质,支钉装烧,自然素雅风格等,但是汝窑不一定是汝官窑,即符合以上特征的不一定是汝官窑,汝官窑还必须附加更严格更挑剔的标准,这个标准由宫廷制定,通过指定窑口即清凉寺窑在特定的非常复杂的胎质釉质配制,特定的制作工艺,特定的窑烧条件下由高水平工匠在高淘汰率下高成本完成,也就是说,其完成条件绝大多数民汝窑口是不具备的,或者说其高成本是无法承受的。一句话,汝官窑这个通过目鉴就可以看出的区别于汝民窑的标准在一般条件下是烧制不出来的,即绝大多数民汝窑是烧制不出来的,或者说在当年即使能烧制也是绝对禁烧的。
    那北宋汝官窑到底是什么标准呢?说穿了其实很简单,北宋汝官窑实行的是一个重看不重质的标准,即一切必须满足宋徽宗皇帝的视觉标准或感觉标准,即一个外观标准,至于选什么胎,配什么釉,怎么装烧,窑烧掌握到什么温度那是制作工匠的事,但全部流程必须为实现这个皇帝定下的外观标准服务,所以出现了1200左右的窑烧温度,所以出现了玛瑙入釉,所以出现了半瓷半陶,所以出现了斜开片的鱼鳞纹,甚至出现釉面缩釉点即棕眼也在所不惜,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皇帝定下的外观标准,现在看来难度最大的主要是特定的釉色釉质标准。
     我们无法知道宋徽宗究竟喜欢什么样的釉色釉质,只知道要达到这个标准难度极大,绝不是一句“雨过天晴云开处”的天青釉就能予以解释,也不是绝大多数民汝窑能烧制出的天青釉色釉质那么容易和简单。但要烧制出这种特定的釉色釉质,一系列综合工艺操作下必然给汝官窑外表釉面带来特定的肉眼可以看到的痕迹,如玛瑙入釉痕迹,鱼鳞纹开片痕迹,缩釉点即棕眼痕迹,这些痕迹不是工匠刻意为之,是复杂工艺自然带来的结果,可喜的是,这些无意中留下的自然工艺痕迹却给我们肉眼鉴别北宋汝官窑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的参考或标准。
   可以这样概括,目鉴北宋汝官窑可以参考以下标准:
   第一,玛瑙末入釉,这是个有南宋文献记载的硬标准,汝窑研究权威赵青云也说过:“汝窑的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最大的不同,就是汝官窑以玛瑙入釉。釉中含玛瑙是汝窑最独特的一个特点。”我们很容易借助100倍放大镜用肉眼看到汝官窑釉内主要是蓝色,也有红色,绿色,黄色的未融熔的玛瑙残末痕迹,而几乎所有北宋民汝窑都看不到这种痕迹。
   第二,鱼鳞纹开片,这是个为达到汝官窑釉色釉质标准,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釉面自然产生的斜开片痕迹,不是工匠刻意为之,甚至也不是当年宫廷拣退标准,但客观上它已经作为现在我们鉴定汝官窑的一条重要标准。一件北宋汝官窑能否被最终确定证实,现在的收藏界或大的拍卖行越来越看重是否具有鱼鳞纹开片特征,虽然事实上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馆所藏北宋汝窑中有些没有鱼鳞纹开片,学界也认为北宋汝官窑不止一种开片类型,但真正要让人掏巨款下单买下某件北宋汝窑时,为谨慎保险起见,鱼鳞纹开片特征是绝对要具备的,因为这一特征是北宋汝官窑区别于类似的北宋汝民窑的排它性特征。几年前出现的轰动陶瓷界的德国德累斯顿收藏馆北宋汝窑事件,其最终被专家确定是北宋汝官窑而不是汝民窑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釉面的鱼鳞纹开片。 现代陶瓷专家和材料专家通过深入研究,认为从釉层和胎体的热力学性质和开裂机理上,在尺寸相对较小的器物的内壁,有可能通过精确控制温度、胎体成分、釉料成分、焙烧升温曲线、窑炉气氛、降温曲线等要素,达成器物内壁的斜裂纹,但具有相当难度,如果要同时在器物外壁形成同样的斜裂纹,目前即使从理论上也没有解决,由此我们可见当年要烧制出符合皇上标准的汝官窑有多大难度,而且要烧制出内外都是鱼鳞纹开片的汝官窑难度之大更是可想而知。难怪我们在众多民间收藏的到代汝窑中很少看到鱼鳞纹开片,即使在两宫博物馆收藏的汝窑中也很少看到鱼鳞纹开片,能看到里外都是鱼鳞纹开片的就更少了。
   第三,棕眼,说实话,这是个缺陷,按道理,作为宫廷官窑器不应该有这样的缺陷,但为了达到宫廷規定的汝官窑釉色釉质标准,这是个必然会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缺陷,也许当年工匠为避免产生这个缺陷进行了无数次试验,但没了棕眼也就没了那种宫廷規定的釉色釉质,只能不得已而为之。我们仔细看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汝窑,大多数釉面有棕眼,再看几大拍卖行几年来高价成交的汝官窑,也都有棕眼。小小一个棕眼,在众多民汝窑中却很少出现,说明要消除这个碍眼的棕眼一点不难,有棕眼反而影响民汝窑的销路,所以民汝窑恰恰是没有棕眼这个缺陷的。明代谷泰撰《博物要览》中的记载汝窑“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又有说“有蟹爪纹为真”,这都说明北宋汝官窑釉面中棕眼是必不可少的。顺便说一句,不要看小小一个棕眼,形成条件却非常苛刻复杂,要人为制造棕眼简直不可能,所以现代汝官窑仿品其它特征都能仿,偏偏棕眼难仿。
   再进一步分析,棕眼形成之前是一个颜色较深的黑斑或叫黑痣,这种黑斑或黑痣在汝官窑釉面中也是可能作为缺陷存在的,而且是对于民汝窑和现代汝官窑仿品的排它性存在,无法人为仿制,所以是否有黑斑或黑痣也可作为目鉴北宋汝官窑的一条标准。
   第四,极细小而規正的籽麻支钉,我们知道,所有支烧的汝窑都有籽麻支钉,但北宋汝官窑的籽麻支钉与众不同,就是极细小极規正,而且最好在一个底平面内,不要有明显的凸起之感,这是一眼就能看出的,如此外观效果可看出汝官窑工匠精湛严谨的技艺,迥然不同于民汝窑大乱粗放的支钉处理。
   第五,花口器为主的型制款式,花口型器物无论是金银器,漆器,陶瓷器在北宋盛行,北宋汝窑也不例外,花口器型汝窑在典雅中更显美观雅致,其制作难度肯定远大于普通器型汝窑,通常被用于宫廷贵族,以实用为主的民汝窑一般不予烧制,所以我们毫不怀疑北宋汝官窑的器型应该以花口器型为主,凸显皇家气派,花口器型汝官窑种类不少,有菊花型,荷花型,莲花型等,以碗盆洗等日用件为主。清凉寺汝窑址出土器中花口器很少,两宫博物馆藏汝窑中花口型器也很少,足见花口型汝官窑的稀有珍贵,当你巧遇一件花口器型汝窑,如果其它方面均符合汝官窑特征,那么它必是北宋汝官窑无疑。
   第六,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实实在在的老化痕迹或者干脆叫出土痕迹。民间收藏中能够真正到北宋的汝窑,无论是汝民窑还是汝官窑都不可能有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承汝窑那样的美丽釉色,民藏汝官窑都来自于出土,必须具备出土痕迹或近千年的老化受蚀痕迹,而且由于汝官窑的半瓷半陶的炻器性质,其抗地下酸碱腐蚀的能力又差于民汝窑,所以出土北宋汝官窑更应具备老化受蚀痕迹。美丽的天青釉色和绝佳的品相绝对不是民藏北宋汝官窑的鉴别标准,这种汝官窑能给民藏者撞上的机率几乎为零!我们只要看看几家汝窑博物馆,其展示的汝窑都程度不同具备出土痕迹或老化痕迹,有的几乎看不到传统意义上的汝窑特征。
    能收藏到一件北宋民汝窑很容易,但要收藏到一件符合上述目鉴特征的北宋汝官窑,即使是残件,或者因受蚀而面目全非的汝官窑非常难,对于北宋汝官窑真是可遇不可求,有之则是天大的侥幸,千万不要奢望能收藏到一件美丽釉色和绝佳品相的北宋汝官窑。体制内说北宋汝官窑只有六十几件或九十几件,那是过于夸张之说,但北宋汝官窑存世量非常稀少是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说难听一点,两宫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北宋汝窑,大多数也是清乾隆之前通过各种渠道来源于民间,按上述目鉴标准,严格地讲也不一定都是北宋汝官窑,或者说拿不出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证实它们是来自于几百年前的北宋宫廷汝窑用器。
联系:徐先生,1980512902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汝窑,色相第一!
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概述
中国最美八大瓷器名窑
汝瓷的鉴赏与收藏
神韵精绝说宋瓷 中华博物 鉴藏讲座
瓷器的釉彩始于单色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