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应该如何理解《庄子》?

《庄子》该如何读,我有两个提法,一个是“庄谐之间”,一个是“哲学的生活方式”。两个都很重要。

我们首先看“庄谐之间”

我们经常讲一个词叫“亦庄亦谐”,这两个好像是一种很矛盾的姿态。庄子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他有一个矛盾的心灵。他是个又庄又谐的人。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贾雨村之口说,天地生人,一般来说最极端的就是两种人。一种人就是“禀天地轻灵之气”,这种人就是圣人,或者是圣贤。比如说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比如说董仲舒、韩愈,比如说周、程、张、朱等宋儒,他们“禀天地轻灵之气”。另一种人是“禀天地残忍之气、凶暴之气”,就是那些大恶人们。比如共工、桀、纣、王莽、曹操、秦桧等。《红楼梦》里还讲了一种“正邪两赋”人。“赋”是天赋予你的,有“正”的,也有“邪”的。而且,“正”的很突出,“邪”的也很突出。如果“正”和“邪”都不突出的话,就变成普通人了,就不值得说了。

这种又“正”又“邪”的人跟大圣人不一样,跟大恶人也不一样。我可以举出一连串的名字。比如说《庄子》里面的许由。许由这个人是个隐士,生活在尧舜的时候。又比如说,我们所熟悉的陶渊明、阮籍、嵇康、刘伶、李后主、唐玄宗、宋徽宗,还有包括苏轼的弟子秦少游他们。这些人就是被曹雪芹认为是“正邪两赋”的人。曹雪芹没有提庄子的名字,但是庄子已经呼之欲出了。为什么?你看许由、陶渊明、阮籍、嵇康、刘伶,这些人都是什么人?都是跟庄子特别亲近的一些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庄子就是一个“正邪两赋”的人。他生下来就是“政协(正邪)委员”。他就不是一个“正”人,他也不是一个“邪”人。

我就想起古人对于《庄子》这部书的评价,说《庄子》这部书“不经”。“不经”就是不可以作为“经”。但是《庄子》是“子书之冠”,是“诸子之冠”。诸子里面最好的文章是谁的?庄子的。这个是没有争议的。其它所有的“子书”都比不上《庄子》。这“不经”讲的是什么?就是不正。但是,“诸子之冠”,又是不邪。不“正”不“邪”,才可以又“正”又“邪”。如果把《庄子》摆到经典里去,庄子愿意吗?不愿意。庄子对于所谓的经典持一种很鄙夷的态度。“六经”是什么东西?“先王之陈迹”,都是糟粕的东西。你拿来干嘛?圣人是什么东西?“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老子不也说“绝圣弃智”吗?所以,圣人,“其利天下也少,其害天下也多”。圣人是害人的人。我为什么要做害人的人呢?当然,他也不会去做残暴的那种人。

所以,生下来,庄子就是这样一个“正邪两赋”的人。注定了他有这样的一个性格,他有这样的一个心,他有这样的一个风格。所以,各位如果读《庄子》这部书的话,你就会发现,他的这部书是一部又“正”又“邪”的书,他讲的道理也是一个又“正”又“邪”的道理。我举个小例子,《养生主》里面有这样十个字,“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做好事,不要太出名了;做坏事,不要被关到监狱里面去。你说这是“正”话还是“邪”话?肯定不是“正”话。如果孔子一听的话,肯定气坏了。儒家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善人就要出名,而且到最后要成“圣贤之名”。但是你说庄子的话真是“邪”的吗?也不是。我要做一个正人君子,那是假的;我要做一个恶人,那我做不来,而且我也不能够去做。我就要做一个中间的这样的状态。这就是庄子“矛盾”的“心”。庄子的文字也是一种又“正”又“邪”。这种又“正”又“邪”的文字体现为“庄谐”。读《庄子》,你应该有这样一个又“正”又“邪”的心情。

你要在“正经”和“不正经”之间读《庄子》,你才能读出味道来。各位千万不要以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去读《庄子》。如果这样,你就戴了一副眼镜,透过这副眼镜去看庄子了。当然,我相信,各位也没有太邪恶的人,因此读《庄子》也不会有障碍的。你只要把你的面具拿掉,不要化妆,带着很素淡的心情读《庄子》,就能熟悉并能够进入《庄子》的世界。

我们看《天下篇》,“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这话读起来实际上可以让人想起很多东西。我觉得《红楼梦》整个故事里面有太多庄子的背景了。你们看那个石头是个什么石头?无用的石头。庄子不就要做一个无用的人吗?他讲的文字是什么文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荒唐言”是什么“言”?不是“庄言”,不是“庄语”。“庄语”是什么?庄重的语言,端庄的语言。庄子从来都不讲“庄语”。庄子是“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但是,你说真的不是“庄语”吗?那又错了。庄子的话,是以不是“庄语”的方式在说一种“庄语”。这才是“庄谐”之间。庄子如果变成了一个完全不是“庄语”的搞笑的东西的话,那就变成变成小丑一样的人物了。庄子的语言是“寓言”,就是那种很丰富的、很含蓄的、很暧昧的、很矛盾的一种语言。你说它很歪,很邪,但是它很正。你说它很远,可又很近,很高又很低,很大,又很小。庄子有时候,你刚要跟他说几句严肃的话,他马上插科打诨,打过去一棒子——“别跟我来那一套”。但是,你如果跟他讲一些歪门邪道的话,他马上给你顶回去,给你来一个庄重的语言。因此,这个“庄谐之间”,一方面我们说他有“庄谐之心”,有“庄谐”这样的一种风格的语言;另一方面,他同时掌握了两个本领,一个是“庄”的本领,一个是“谐”的本领。这就是“庄谐”之间。

庄子的“心”,是圆的,不是方的。儒家的“心”是方的。我们知道,你如果正经读的话,我们有一个现成的词可以送给你,叫“圆凿方枘”,就好比是我们拿一个圆的东西一直想把它跟一个方的东西对起来。怎么对?对不起来。所以,你如果用一个很方的“心”去读《庄子》是读不进去的。读不进去,你就会强读,那就会把庄子变成方的了。你把《庄子》读死了。而《庄子》本来是一个很活的东西。它本来是一个很有味道的东西,你把它读得索然无味了。他本来是这样的一个人,你非要把他描述成另外的一个人。这就是“圆凿方枘”的意思。但是,你能太不正经地去读吗?你如果把《庄子》里的寓言仅仅当作是语言,是小孩所理解的东西,那也不行。

读《庖丁解牛》之后,你就记住怎么杀牛了,那行吗?那不行。解牛讲的是什么东西?讲的是一个养生的道理。你必须到了这一步,你才知道庄子虽然讲了那么多游戏的东西,还是有一种庄重的意思在里面的。“庄谐之间”,我们用简单的话来讲,就是“活读”。你必须活读《庄子》。这个又让我们想起禅宗。参禅的话,讲究什么?讲究“活”。要“活参”,不要“死参”。“参禅贵活”,就是要“邪”一点,不要有拘束处。但是后面还有一句话,叫“为学知止”,这又把那个“正”的意思讲出来了。“参禅贵活”,这就是“谐”;“为学知止”,这就是“庄”。有了这八个字,其实就是在“正经”和“不正经”之间去读《庄子》。这样的话,我觉得庄子可能愿意屈就一下,愿意接见你一下,跟你握一下手。你如果没有这种心情的话,那么对不起,庄子根本不搭理你,而是冷眼看你,笑一笑而已。

其次,“哲学的生活方式”

这是我自己特别强调的一个话题。我们经常把哲学看成是一个很玄虚的东西,好像是讲天外的事情,跟我们自己没有关系。我们现在讲哲学,特别是讲西方哲学,很容易把哲学讲成是一个概念的世界。比如说,以前我们特别喜欢读黑格尔的哲学。我以前被黑格尔迷住了。那些概念的逻辑,“正反合”的游戏,多好玩啊!那么有逻辑!但是我们看生活的话,生活是逻辑吗?不是逻辑。生活从来不按逻辑来展开,你的思想也从来不按逻辑来展开。按逻辑生活的人,是一个机器人。真正的生命和生活,跟逻辑没有任何的关系。

其实哲学就是一个跟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也就是说,它哪怕是在讲远在天边的事情,它实际上也是近在眼前的。我们以前有一个人,曾经对庄子有一个这样的概括,“高处着眼,大处起议,空处落笔,淡处辍想。”我们看庄子,一开始“高处着眼”,跟大鹏一起“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了。“大处起议”,《逍遥游》一开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个鱼还可以“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大不大?太大了。这就是“大处起议”。“空处落笔”,落笔从来不实。《论语》、《孟子》的话太实了,沉甸甸的感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太实在了。庄子的笔是从“空处”落下去的,是非常轻灵的,是可以“游”的。就像庖丁手里的那把刀,游刃有余。“淡处辍想”,就是把“心”往淡处想。庄子的心“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相比那些太“浓”的人,每天勾心斗角,“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做梦的时候也斗,醒的时候更斗。各位注意,“高处着眼”,看很低的东西;“大处起议”,议很小的东西;“空处落笔”,落下的也是很实在的东西;“淡处辍想”,想的也还是很浓烈的内容。

所以,你不要光看到那个“高”、“大”、“空”、“淡”的方面,你更要看到另外的那个很小的、很细的、离你自己的生活很近的那个方面。庄子的哲学就是庄子的生活,这是我们读《庄子》的时候一定要特别考虑的东西。也就是说,庄子的哲学我们不能仅仅当作一种智慧来读,不能仅仅当作一种思想来读,也不能当作一种知识来读,更不能当作一般的哲学来读。庄子的哲学是对生命和生活方式的一个解释。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把我们的生命融进去,用我们的心去体会庄子的心,用我们的生命去体会庄子的生命。我们尽管没有像庄子那样活着,但是,我们生命中和生活中的某一部分,跟庄子是有交集的,是可以合在一块儿的。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一点。

(本文根据作者在乾元国学教室讲座内容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大哲学系百年积淀,乾元国学/西学教室十年磨砺,一流教授博导传道授业解惑,砥柱精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13庄子118」他的生活有没有过得比较幸福?
庄子哲理名句20个,太强了,再过百年,依然流传沿用
中国的圣人们红起来了
论魏晋玄学作为中国古典形态的情感哲学——从历史与逻辑两个维度
庄子语境中的“德”“形”之辨_王传林
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