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涨姿势┃哈佛大学是这样教理财的

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

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一般人消费前,没有这种概念,学经济学的人消费前会考虑,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先请看一个明显的例子:

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学,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都花掉了这30万元。

甲去通州购买了一套房。

乙去买了一辆“奥迪”。

5年后的今天:

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

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元。

两人目前的资产,明显有了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而且同样学历、基本具备同样的社会经验,为何大家财富不一样?

甲花钱买房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以后还是都归自己。

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的,给了别人,二手车用过10年后,几乎一分不值。车跟房子不一样,房子10年后,说不定已翻了好几番。

再看第二个例子:

有一天,我的秘书向我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客户甲有点怪。她说:客户甲去买一张演唱会的票,300元他嫌贵,犹豫很久,始终没买,但客户甲其实并不缺钱。但有一次,有一个著名企业总裁出版了一套“教导管理”光盘,6张光盘卖到天价1500元,客户甲却毫不犹豫将它买下来。为何¥300演唱票,客户甲嫌贵,却去买¥1500的几张光盘呢?

解答如下:客户甲是将学的经济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里,客户甲每花费钱的时候,会先想这花钱是‘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买光盘,这1500元是“投资”行为,它其实没有花出去,它增长了客户甲的知识,让客户甲更有智慧,在未来的日子,客户甲用新学的智慧,会赚回1500元的好几倍,钱始终还在客户甲的口袋。

但购买演唱会的票,是“消费”行为,是给了别人,再也拿不回来了。

富有的人是“小钱糊涂,大钱聪明”,一般的人是“小钱精明,大钱糊涂”。

有些人收入高,但财富少,原因是他花费在“消费”行为上,客户甲大部分花费在“投资”行为中。花在“投资”行为上的钱,没有落在别人手里,最后还归自己。

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才进行消费。

哈佛教导出来的青年人,在后来的生活中都很富有。但这并非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的观念和行为,跟普通老百姓有点不一样。在这样一群人中,无论收入高低,他们都有一个财务上的硬指标:收入的30%用作储蓄,剩下的钱再用于消费!

他们把每月储蓄的钱当作是一项最重要的财务目标,只准超额完成而绝不能减少。这和一般人的先花钱,然后把消费的节余部分用作储蓄的作法大相径庭,而在个人的理财收获上也是天渊之别。

在储蓄方面,约翰戴洛克菲勒也曾对年轻人提出过类似的忠告:储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储蓄,我们的很多计划都将毫无意义。机会存在于各处,但只提供给那些手中有余钱的人,或是那些已经养成储蓄习惯的年轻人。

在巴菲特的自传《滚雪球》中写道巴菲特6岁开始储蓄,每月30块。到13岁时,当他有了3千块,他买了一只股票。年年坚持储蓄,年年坚持投资,十年如一日,他坚持了80年。现如今,比“微软”主席比尔·盖茨还有钱。

有人会问,如何能每年回报率达到8%以上。其实很简单,到银行买理财产品或到基金公司买基金就可以了。如果觉得门槛高,可以选择森河财富商票宝,线上购买1000元起,年化收益率8%左右,可以帮你实现持续的财富增值。

另外,纠正一个错误的理财观念:挣得多,所以富有

很多人认为,甲收入每月1.5万元,乙收入每月8000元,甲便应该比乙富有,这观念在社会上很普遍。但这是错的观念,错得很离谱。错在哪里?富有的定义,并不是你每月工资挣得多,而是你每月“剩下多少”——剩下的才是财富。请看例子:

美国人每月工资高中国二、三倍,照一般的观念看,一般的美国人应比中国人富有。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一般美国人都有几张信用卡,他们喜欢消费,每月不单只是“月光一族”,更普遍是欠下信用卡不少的债。在美国,理财规划师的理财讲座,一般时间花在讲“如何减少你的债务”。

一般美国人,银行的储蓄都不够美金几千元。在中国,没有这种情况,中国人善于储蓄,一般人在银行都有存款,超过十几万元的,人数还不少。

所以,不要以为老美每月挣钱多就富有。其实,一般老美的白领比中国人的白领穷得多。当然,在北京见到的很多外派到北京工作的老美,是美国的精英,不是一般的美国白领,有钱人占多数。

中国的中层白领,比美国的白领富有。请记住:富有不是比较每月工资,而是比较“剩下储蓄在银行里的存款”,以这个定义来讲,中国人中层白领在银行的存款,远比美国中层白领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吃透三句话人人都可成富翁
吃透并实践下面五个理财法则,迟早能成富翁
荐——人人都可能成为百万富翁
理财的哈佛教条
创业者重要的理财概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