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条件反射

【天地玄黄/第13期】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条件反射

这是毛泽东晚年的一张铅笔便签,我把它发到网上,隐去了作者,很多网友说“这也算书法?”没错,这就是书法,且是书法的大境界,至于为什么,那就需要您虚心理解,当时老人家的手已经发抖,全由着条件反射完成,却是越看越耐看。

李铎先生的一幅书作,他应该是很早就进入“境界”,虽然他的大部分早期作品看起来有小小的刻意为之之嫌,但在当代书家里,李铎先生笔下的变化最多,最随意,也最自然,越到晚年,在深厚功力基础上的条件反射已然形成。

我不喜欢启功先生的书法,太老实,又呆板,但不能否认启老晚年的字还是有些境界的,不用力,尽写朴素心意,只是启功体大行其道也误了很多爱好者的前程。

已故的草书大家王洪锡先生《心经》的两个片段,王洪锡先生是中国当代书坛一块被埋没的和氏璧,用何样的溢美之词形容他75岁以后的草书都不为过,尤其是他书写的长卷与册页,似乎把“条件反射”的境界进行到最高峰,你看他的字,哪有一点儿刻意的影子?哪有一点儿讨好的企图?但这样的字肯定“留得住”,很可惜,被书法匠人们把持的中国书坛将这样一块美玉给埋没了。

毛泽东晚上横写的《送瘟神》可以助你了解什么是书法的最高境界,不用我细说什么了吧。

欧阳中石书法的早期还是有些积极的意义,有几笔也颇有创意,但他老人家把那点儿创意写了二三十年,就变成了因循守旧,变成了商品标识的奴仆,只是写字,毫无境界可言;有人说中石先生在书法教育上颇有建树,创立了第一个书法博士生授予站,我说,书法居然有博士?真是人间奇谈?试问怀素先生活到现在你能给他授予什么学位呢?

这是日本少字派的“故园”两个字,有日本人对“书道”的理解,书道只写个人心,但我觉得这亦可能接近境界----当然,这与中国书法的境界截然不同,我们尤其不要受到那些以日本书道的方式蒙世的中国人的欺骗。

李铎的字,把力量和冲突写成境界,可能与他军人的身份有莫大关系。

----正文----

我在“天地玄黄”的书法群里,还有身边喜欢书法的朋友们聊一些书法问题。很多书法爱好者估计也都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

我这个字为什么写不好?或者是我这个字怎么样才能写好?以及字写到什么样才是好?

现在的人们都很急啊,动不动就发出这样的疑问, 而且在学习书法过程中,我们可能一直都有这样的疑问,包括我自己之前也有这样的疑问,想来这样的问题萦绕过我们好多年,它啥时候是个头啊?

我们该怎样来看这件事,我们的字什么时候能写好?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难用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我自己感觉,自从练行书和草书以后,行书、草书的书法----本身就不是经过计划可以写好的事,它实际是一种高层次的条件反射。

凡是学过生物学的都知道,条件反射是生物接受刺激以后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在书法里,尤其是创作草书、行书,越写就越需要有条件反射的作用,这可能更大于一些你对书法的所谓理解,和对书法所谓设计和计划的理解。所以说,我们刚刚说的那些问题为什么没法回答,因为从生理学原理来说,条件反射是不知道下一步会做出什么的,它只是一个带有本能的,接受刺激以后身体的生理反应。但是我们又发现,那些伟大的,而且肯定是年龄很大的,有过大量练习经历的书法家们,他们创作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无论怎样布局、如何计划也都达不到的境界。

这是一个有意义的,也是很难的书法创作要诀,什么是条件反射呢?查一下资料,它基本的概念是: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是后天形成的,有经典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性的条件反射两种;我还看了一些更加细致的定义,条件反射根据信号系统的性质来划分,又可分为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射,第一信号系统,是以具体的事物为条件刺激建立起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词语为条件刺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

我们拿着毛笔,用笔蘸着墨,行走在洁白宣纸上,这是第一信号系统,以具体事物(笔纸)为条件建立的条件反射;而第二种,以词语为条件建立起的条件反射----写字要有内容,写古诗词也好,写一篇文章也好,写一句话也好,它是以词语条件刺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我想我分析的其实并不很科学,但可以确信的是,书法是一种复合的,既有第一信号系统,又有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我们知道了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循着这种生理学的规律来探讨自己怎么样才能写好字,条件反射,不是一般的刺激就能形成的,不是我们多看看书法史,多看看书论,也不是我们凭着很多很多的记忆就可以描画出来的。现在学习书法的条件很好,互联网上多的是关于书法上的东西,但是往往手上的感觉却没有了,因为手上的感觉是需要大量的练习得来的,一个小孩想学会使筷子这个动作,需要一定时间的模仿,而书法又依托于手上那么多细腻的动作,需要身体各个部件之间的反复配合,我觉得发力比较强烈的书法,比如行书和草书,可能必须得通过几十万字,甚至几百万字的、反复的、正确的书写,在你身体内部建立起足够的,无论是第一信号系统还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你在条件反射没完全建立之前,照着字形去画一画,或者是按头脑中的记忆去描摹一下,那只是在画字,我们看现在一些所谓知名书法家他们的字也有条件反射发生的因素,但是更多还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他们的字不可能有什么太大变化,而且手上也不敢有变化。

当然不能否认这种书法也会被很多世俗人认同。

再打个比方,一方面是李铎的字,一方面是启功的字,大家肯定先认识启功,因为启功写的所有字几乎都一样,他在50岁时写的笔画和他在七八十岁时写的笔画差不了多少,而我们看李铎的字就不一样,甚至可能在一天的两幅作品中,每一次书写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发力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如果有一个细分的话,李铎的书法,条件反射的作用更大一些,启功的条件反射只是建立在对之前自己创作的模仿。

我觉得欧阳中石、启功他们的字似乎更媚俗,让别人可以凭简单的符号记住他们的字,而像李铎这样的书法家,再向前推,比如怀素,比如祝枝山,他们的作品创作性强一些,他们的书法表现在手上的条件反射性更强烈一些,因为手上反射可能是他们自己也控制不住的,所以,我个人更欣赏祝枝山的字,更欣赏怀素的字,更欣赏李铎的字。

在写字的时候,大家还会有一个误区,不写帖只读帖,一样可以练成好字。

其实,读帖这个话题已经说了很多年,比如有人就说毛泽东的书法很好,但毛泽东没有那么多时间经常临帖,他把很多好字帖带在身边经常看,读帖和临帖的区别,我认为是读帖可能带来更多的记忆,也许一边看一边用手腕进行描摹空写;而临帖,反复地临写,主要是要建立一种手感上的条件反射。很多人说毛泽东都不这样练字,但我觉得问题是这样,毛泽东在书法上的条件反射其实早就建立了,他中年以前曾大量临帖,他书法很早形成了风格,并很早被人认同,他有了这个前提条件,所以他可以经常读帖。

其实毛泽东在晚年也练了大量怀素的字,也会把于右任的字也拿出来反复看,所以他的书法更多也是建立在条件反射之上的。既然大家想好好练字,还是应该笨一点,像体操运动员一样,把一个动作反复地练熟。我们看跳水运动员,他能把一个动作做到最高分,那一定是经过无数次正确的练习以后建立的瞬间条件反射,我觉得书法也是这样。

我们知道在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中,有可能还会弄不好,比如你的书写习惯很坏,或者你对很多字的理解力很差,这样,你要一边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一边还要改掉错误的条件反射,从而让你建立正确条件反射的次数慢慢高于建立错误条件反射的次数,才能把一些不好的书写习惯改掉。

书法上,可能会有少年神童,但绝对没有永远的书神。

我之前曾和另一位功底深厚的书法家探讨过日本人和中国人对书法的理解为什么不一样,比如日本有一个书派叫少字派,他们把每个字写的很夸张,很特殊化,甚至谁认不出来,实际上有点儿后现代主义,而我们中国文化里的书法,就应该是书写,应该有内容,不只几十字,甚至几百字,几千字,或更长,这是老祖宗几千年传下来的亘古不易的理念,日本的书道可能是通过练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法”,即我心里怎么想的,我就要把我的字扭曲或者变形到我想的那个程度;但在中国,你练习书法的时候,应该是渐渐走进一个大“法”里,书法确实是一个大法,由几千年的时间,由灿若星河的书法家和更为灿若星河的作品构成了我们难以言尽的那个“法”。我们知道有真行草隶篆,我们知道有颜柳欧赵,我们知道还有无数的书法大家,我们通过持久的练习,慢慢建立起条件反射,而放弃掉从前的自己,到书法里去寻找“法”,然后,你对书法的审美,再通过条件反射给反射出来,就成了书法。

没有大量的练习,是成不了书法家的,如果说你有创意,那在日本是可以成为书法家,但在中国,有沉甸甸的五六千年的书法文明在前,你一定干不成。

回到最早的话题,我们怎么样才能把字练好吧?

以我多年习字的经验来说,真正的捷径还是一点点地练习,可能大家会觉得这是最困难的方法,最不容易出效果,可是在书法里,最简单成功就是如何建立条件反射,看那些伟大的书法家,他们的字一定是越来越多条件反射的集合,什么是大书法家,看一看毛泽东晚年写的铅笔字,他的手已经有点儿抖了,写得大大小小东倒西歪上下错落,再看一看我个人比较推崇的王洪锡先生写过的草书心经,写的那些大篇幅的字,它们一定是经过在手上的、腕上的、头脑中的条件反射来完成的,真正的书法家,从另一角度看就是一个条件反射的机器,虽然他们可能老了,意识已懒于控制一切,一个动作若如可以由多个条件反射连贯下来,也许会出现更伟大的作品。

有一些人确实是书法神童,他们对文字布局、结构的先天认知本身就很好,他对书法的复述能力很强,但很遗憾这样的人往往练不成书法家,因为他们对自己太自信了,因此他想建立起新的条件反射的阻力也更大;我从小对文字形状的模仿能力很强,但后来我发现这也是阻挡练到更高层资书法的主要原因,我总是通过自己的理解来练习,后来发现这种理解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把这些东西过滤掉, 我们真正聪明的地方是应该知道自己现在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练。

(感谢张静参与了对本文的整理)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jMxNzg0Mw==&mid=216557645&idx=1&sn=e40763e49a2d052603227f9036362871&scene=1&srcid=1015MvdND86mcG5kV1ofVVI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个性与气质的经典假说
【深度解析】望梅止渴是第几信号系统?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
语言就是一种条件反射
重难点解析(一):你不得不知的巴甫洛夫
【必考】教师资格证考试这四种行为理论,不用押题!年年都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