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各学校三风一训的内容大全推荐
每个学校的办学理念、三风一训各不相同、各有特色,都有自己的主张与安排,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各学校三风一训的内容及理解推荐吧。
学校三风一训大全一
1、校训:笃行厚德 崇善尚美
诠释:“笃行“,《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厚德”出自《周易》: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谓:大
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崇善尚美:崇尚美好的事物,向往美好的心灵、美好的人生、美好
的生活、美好的世界 ,追求完美的做事态度。
“笃行厚德 崇善尚美”,意在勉励师生注重品德修养,追求真善真美,践行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我,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品味的人。
2、校风:励志博学 求真崇高
诠释:励志:“志不强者智不达”。学习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没有远大的志向抱负、坚定的意志毅力,就不能克服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倡导学生在学习中明确目标并坚定不移地达成目标。 博学:"博学"源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博学"乃华夏古今治学之基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尤其强调治学"由博返约",认为:非"博大"无以至"精深"。当教师亦当以"博学"为根基,对学生而言,"博学"更是其适应社会、服务民众、报效祖国的根本,必
须开阔眼界,广泛涉猎,掌握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师生均应
抱定终身学习的理念, “活到老,学到老”。
求真:科学的真谛在于“真”,道德的真谛在于“善”,艺术的真谛在于“美”。求真,即在于鼓励师生不满足于已有的一知半解,通过不懈地探索,揭示大千世界中事物的本源,寻求真理,学会用理性的眼光审视
这个世界。
崇高:公元1世纪古罗马时代朗吉诺斯的《论崇高》,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是真纯的情感,伟大的精神,高尚的行为,神圣的使命,
人类共同崇尚的美德。意在勉励师生养浩然之气。
3、教风:团结严谨 高效创新
诠释:“团结严谨”“团”原指线团,“结”原指绕结。有和睦、不可离间的寓意。“五·四”后,用以比喻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宋 欧阳修 《尚书工部郎中欧阳公墓志铭》:“君讳 载 ,字 则之 ,性方直严谨。”意指:倡导教师教育教学中发挥集体的智慧、
以严谨的作风治学。
"高效创新",创新精神是人类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和不断超越自我的优秀品质。华夏祖先早在《礼记.大学》中就明确提出:"苟日新,日日新"这一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学校正是继承弘扬创新精神的神圣殿堂,正是孕育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师要高效率工作、创造性地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校活力。
4、学风:活学活用 协作进取
诠释:活学活用: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灵活地在实践中运用,不死读书,强调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实践
协作进取: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进取精神,注重合作学习,共同 能力。 进步。
学校三风一训大全二
题头: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用心倾听
花开的声音
校风:团结、奋进、文明、守纪
教风:修德 敬业 勤教 专研 进取
奉献 爱生
学风:勤学 善学 乐学 博学 健美
自强
校训:
厚德励志、笃学创新
学校三风一训大全三
校风:求真、求善、求美
求真:做事“求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脚踏实地,直面现实,将“求真”作为我校校风,意在要求全体师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查漏补缺,力行不殆。
求善:做人“求善”,用爱去对待周围的一切,用爱去点燃人生的智慧,将“求善”作为校风,旨在勉励全体师生与人为善,构建和谐校园。
求美:人生“求美”,这是在求真、求善的基础上的更高境界,其本质在于追求人的生命之美,展现积极向上的生命之美,拼搏奋斗,自强不息,发展内涵,追求卓越。
教风:真实、朴实、扎实
真实:从客观出发,深挖教材,钻研学情,探究教法,备课实在,上课真实,真抓实干,彰显教育之魅力,追求人性之完美。
朴实:教风朴实,为人朴实,如清水芙蓉,求真务实,以身作则,教师以朴实的人格魅力的清流去浇灌学生懵懂的心田。
扎实: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三笔一画一话”常练不殆,课堂训练扎实,听、说、读、写、练常抓不懈,教书育人扎实,怀爱于心,有教无类;怀技于身,因材施教。
学风:勤学、善学、乐学
勤学:勤奋学习,刻苦学习,勤勤恳恳,持之以恒,勤于思考,敏于求知,学会反思,追求真知。
善学:讲求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善于学习,方法科学,习惯良好,效果显著。
乐学:科学施教,减轻负担,让学生喜欢学习,享受学习,乐于学习,乐于探究。
以“勤学、善学、乐学”作为学风,旨在树乐学之态度;立勤学之精神;养善学之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校训:立做人之德,明做事之理
学校三风一训大全四
校风:尊师爱生 贵和崇艺;教风:博学精研 善教求真;学风:乐学善思 精技强能;校训:兼爱至善 笃学励能
【解读】:
【校风:尊师爱生 贵和崇艺】
释义:尊师是指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礼记·学记》:“大学之礼,虽诏於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汉书·萧望之传》:“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爱生是关心、关爱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尊师爱生”是周恩来同志对新型师生关系的精辟概括,是办好学校的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条件。
“贵和”,语见《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强调人际交往中崇尚和气、和睦、团结友善、和谐相处,是中华民族一向推崇的传统道德。“崇艺”,即崇尚技艺,强调学有专长、提升技能为人生立身之需、成才之道、成功之基。
尊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里只有两个人,就是教师和学生;学校里只有一件事,就是教书育人。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把和谐的师生关系看作是办好学院的道德基础,充分体现了学院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尊师爱生、贵和崇艺”作为校风,体现了人文关怀,使全体师生倍感温馨、舒心,同时也贴近高职特质,展现了全院师生团结协作、和谐向上的工作学习氛围和崇尚技能、注重实践、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
【教风:博学精研 善教求真】
释义:“博学”、“精研”语出《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通者失于疏漏,专精者隅于寡识,以“博学精研”作为教风,寓意学院广大教师能够处理好“博与专”的矛盾关系,既加强学习,广博地获取知识,又自觉加强专业研修,精益求精,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
“善教”语出《礼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求真”出自《闽中理学渊源考》:“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陶行知语)以“善教求真”作为教风,寓意学院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崇尚科学,讲究方法,追求真知”,讲求真才实学,具有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道德风尚,能够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
【学风:乐学善思 精技强能】
释义:“乐学”出自《论语》:“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学”,以学为乐,寓学于乐,寓意枣庄科技职业学院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善思”出自《荀子·成相》“公察善思论不乱。”“善思”,善于思考。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可见“学”与“思”密不可分。“善思”,是创新之源,是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出人才、出成果,学生们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
“精技”,精:精通、熟练。《说文》中说:“技,巧也”,意思是说技就是技术、技巧的意思,包括技巧、技能、技术、本领等含义。《庄子·养生主》:“道也,进乎技矣”,意思是所有技艺,包括高超的技艺的获得和培养,都必须通过长期的、艰苦的具体实践。精技取精通技艺之意,是一个职业技术实际的表现。
“精技”旨在说明:作为科技职业学院,教会学生掌握专门的科技职业技能是教育的直接目标和手段,“精技”是对师生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精益求精,掌握精湛的专门技术,掌握良好职业技能,才能更好地造就人才,也才能让好的职业技术上升到艺术的高度,达到更好地服务社会的目的。不仅自身上进,在专业技术方面精益求精,更要学会他人之长,取长补短。这一点应该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立身之本”,同时也是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立足社会,站稳脚跟的关键点。
【校训:兼爱至善 笃学励能】
释义:“兼爱”语见《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的主要思想,强调人与人相亲相爱,待人如待己,爱人如爱己。“至善”语出《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强调精益求精,追求并保持最完善崇高的境界。“笃学”出自《三国志·孙瑜传》:“济阳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强调专心好学,坚持不懈,充实而有恒。“励”意为“劝勉、磨砺”,强调培养能力、磨砺技能,学有专长。
“兼爱至善 笃学励能”的校训,涵盖了思想品格、精神修养、教学思想、知识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目标和要求,激励学院师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培养严谨求实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引领尊重知识和人才、崇尚实践和创新的价值取向。同时在表述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贴近高职院校的特质。
学校三风一训大全五
一、办学理念: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及管理过程中,我校逐步确立了“体验成长快乐,享受教育幸福”办学理念,我们理解的快乐学习是:尊重学生生命价值,倡导学生主动发展,健康成长,学校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我们理解的职业幸福是:尊重教师劳动价值,倡导教师幸福执教,拼搏进取,奉献不止,为教师的职业成长搭建成功的舞台。它的核心是和谐、快乐、发展,培养合格+特长的人才,在全面提高基本素质的基础上,使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得到有效的发展。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珍贵的存在,都必定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潜能,作为学校必须用心研究他的特点,发掘他的潜质,科学引导、精心培育,使他的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掘,为将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依据这一办学理念,我们确定了“明礼 诚信 好学”的校风,“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的教风和“尚德 乐学 强身”的学风以及“勤奋进取 文明守纪”的八字校训。办学理念和“三风一训”形成了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引领着广大师生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奋力前行。
校风:明礼 诚信 好学
明礼就是讲文明,懂礼仪。知书然后达礼,讲文明,懂礼仪是对师生行为规范的最基本要求。
一个人的最高文明准则就是爱国,一个没有国格、没有民族荣辱感的人是没有尊严、没有灵魂的人。我们要把民族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当作最高利益;要懂得 “ 遵守社会公德 ” 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准入证,无论谁违背了它,都会被社会无情地唾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懂得 “ 敬人者人皆敬之 ” 的道理,它是和谐美好生活的润滑剂,尊敬他人就是对自己的最大的尊敬。
在日常生活中则应该从小事做起,严于律己。做到言则温文尔雅,朴实无华;行则彬彬有礼,端庄得体。明事理,懂礼让,爱弱小,敬尊长,“秀外慧中”。在家做一名好孩子,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在社会做一名好公民。
诚信就是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诚,信也 ” ,“ 信,诚也 ” 。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弄虚作假。
讲求信用,诚信无欺,是为人处事的根本道德标准。 诚信是公民优良的道德风尚,每个人要把诚信看作自己的第二生命。要说真话,做实事,把实事求是、襟怀坦白作为做人的重要准则。教师要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甘当学生的楷模;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务实勤奋,循循善诱,不搞花架子,不说空话、大话。学生要尊敬师长,团结友爱,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损害公共利益。敢说真话,履行诺言,做诚信的学生。为人讲诚信,才能形成良好品德,才能健康、茁壮成长。
好学,就是乐于学习,对学习乐此不疲,专心致志地学。“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知识就是力量,要自觉、虚心去求知。首先必须好学、乐学,其次是会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好学加上会学,可以收到学会的效果。这是家长的希望、老师的希望。知之深切方能行之自觉,学习目的明确了,就要勤奋地学,刻苦地学,不耻下问,持之以恒,学无止境。更重要的还应养成爱书、读书的良好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把读书学习作为自己终身的追求。学习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
教 风: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循循善诱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释义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教导。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诲人不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教师要有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的知识,才智和思想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学风:尚德 乐学 强身
尚德:《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尚德”是人格完善的基本要求,是人生的基础教育、是人成其为人的必要修炼。
乐学:就是乐于学习,就是要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喜欢学习,乐于学习,才能激发起更强的学习动机,才能真正感受到“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的学习境界。
强身:是指强壮的身体。它寄托着人类的美好愿望,是积极工作和学习的力量保障。强身健体,展示、张扬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是一种大众文化。强身,是合适营养造成的生理上的健康状况的反应,更是人积极锻炼的结果,是营养和人生态度的结合体。
校训:勤奋进取 文明守纪。
如对本文有意见请点此举报/投诉,会有值班编辑受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三风一训”
外国语学校文化纲要
筑牢学校发展之魂——驼人新城学校的“三风一训”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校训 校风 教风 学风(摘录)
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意义说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