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藩之乱”爆发不久,耿精忠就很快被打降,谁这么能打呢?
吴三桂发动叛乱的时候,由于有耿精忠、尚之信等联手,一路势如破竹。但是“三藩之乱”爆发不久,耿精忠就宣告投降。从而是吴三桂失去呼应,孤军奋战。最后至于失败。
耿精忠之所以投降,是因为他遇到清军中一位非常能打仗的亲王。奇怪的是,这位亲王在和耿精忠作战前,从未打过仗。这位亲王是谁呢?
(康亲王杰书剧照)
他的名字叫杰书。
杰书可能许多人不熟悉。他是努尔哈赤的曾孙,大贝勒代善的孙子。他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4岁时承袭为郡王。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亲政后,又被加封为康郡王。在他16岁时,由于伯父巽亲王满达海有罪,被降为贝勒。其子亦受到牵连,亦降为贝勒。因此,杰书便袭承了铁帽子王爵位,是为康亲王。
想想一个人既没有为国立功,也没有干点啥利国利民的事,就是因为家族中无人承袭,于是亲王的爵位就落到了他头上,这是不是太幸运了!
不过,杰书在顺治在位的时候,虽说地位很高,但由于年轻,一直不得顺治重用。
因此,直到发生“三藩之乱”前,杰书都没有什么政绩。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杰书是个平庸无能的人,反而他在统兵作战上颇有见地。
(讨伐耿精忠,图取其意)
29岁的杰书奉命率大军南下讨伐耿精忠的叛军。当他抵达浙江金华时,温州和处州等地已经失陷,形势非常紧急。
杰书知人善用,起用了不少有真才实学的大将,再加上他统军有方,清军屡战屡胜,收复了许多失陷的州县。
康熙十五年(1676年),杰书率清军南移,途中遭受到耿精忠军队的伏击。叛军很快和清军激战起来。
杰书在军中镇定自若地坐镇指挥,虽然身边不时有炮弹爆炸,就连他旁边的大旗也被火器烧得支离破碎,但他依然谈笑风生,并未有半分畏惧。
清军见统帅胸有成竹,毫无惧色,顿时士气高涨,于是越战越勇,最后大败耿精忠的军队。
此后,清军一鼓作气,最终攻占耿精忠的老巢。
如此,已无力与清廷抗衡的耿精忠被迫投降。
(吴三桂)
由于耿精忠投降,平西王吴三桂羽翼顿折。再加上他手下的叛军见形势不对,不少人逃的逃,降的降,军心大乱。因此吴三桂很快就被清军打得落荒而逃,最后落得个兵败自杀的结局。
杰书又将耿精忠的队伍和自己所统帅的队伍编为一支,将盘桓在金门、厦门一带的郑经赶回台湾。
平叛之后,杰书班师回朝。康熙亲自率王公贵族和文武大臣们出城迎接他凯旋归来,并赏赐有加,荣耀之极。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杰书由于多年征战在外,旧疾复发,病逝。康熙悲伤不已,给他上谥号“良”。
不得不说,如果没有杰书平定耿精忠之乱,让耿精忠和吴三桂联手,清朝的历史大概就是另一番模样了,而康熙能不能做稳皇帝,也是个未知数。所以康熙给他的谥号,就是对他的评价,意即他是个好臣子。
(参考史料:《清史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历史上的六大亲王,多尔衮等六个亲王都是本朝的顶梁柱
和硕康良亲王杰书墓
三藩之乱初期,吴三桂占据优势却为何失败?
“三藩之乱”,他只是从犯,为何下场却最惨,凌迟后被人分肉祭墓
1676年中国历史大事件
他捡来一个铁帽子王当 凭什么让康熙亲自到卢沟桥迎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