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道至简

全盘否定中药的人,请远离此文。我没有精力跟有极端思维的人争论,要争论他们可以找几十万的从业人员去。我不是从业人员,只是多年跟踪后的一点思考。本文也不讨论中医,只谈点中药相关的内容。

就中药(鸦片战争前叫“本草”)而言,我认为更是大自然的物种的演化结果之一,物种间相生相克,甚至是由物种自私的基因决定,演化出生存的能力、应对天敌的产物等。中国那么多中药里面,肯定有很多糟粕甚至是没有用没有意义的东西;但很多中药的有效的作用,仍来自自身拥有的化学成分、氨基酸基键等,很多这种成分分子式是非常复杂、分子量非常大,通过人类的技术是难以人工合成。个人认为这是中药存在的基础和意义。


一、人中黄和冷香丸

古代中药不是一些糊涂人口中说的“人中黄”。

一个好朋友转发“人中黄”的文章,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古代,以为“人中黄”就是向人身体里“灌大便”、“灌粪”。真是汗,我是想说一些人云亦云的人是不懂脑子还是野路小说看多了,这样信谣传谣。

其实百度随便找了点资料,就能大概知道怎么回事:

人中黄,中药名。是一种加工制品。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一定时间后的制成品。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本草备要》:“泻热,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治天行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起。”呈圆柱形,外表呈褐色,断面均呈暗黄色,较粗糙,可见甘草纤维纵横交错聚集,质紧密略坚硬,表面易剥落。有特殊气味。人中黄配伍:常与银花山栀等清热泻火解毒药同用,以治疗疮疡、丹毒等外科疾患。保存于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外,防霉。

1:毛竹内有一层内膜,为天然半透膜,只允许小分子有机物和无机物盐分等透过,而大分子蛋白质,病毒,细菌均无法透过,竹子内壁的膜很多人都见过,在竹子干燥的时候你甚至可以整片的剥离它。用甘草的粉末放在里面做为固相的吸附剂。

2:经过半透膜的选择甾体类激素被吸附到甘草中。使用甘草还有一个道理,就是甘草的皂苷的母环结构和甾体十分相似可以起到相似相吸附的作用,对选择性吸附甾体更有帮助。粪坑是一个天然的发酵池,也就是生物制药的天然场所,人体的甾体激素在粪坑中经过微生物发酵,产生了很多新型的甾体激素,其中有些甾体的药效发生变化,可以治疗更多的疾病,而且不乏很多高效低毒的新甾体化合物。这样,经过微生物发酵,生物结构改造,半透膜处理,甘草吸附的人中黄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的制作就这样成功了。成品没有臭味和腐败的蛋白。

2:中医黑认为粪坑出来的就一定是脏的,我想,古人云,出淤泥而不染,经过竹子内膜的过滤,成品是干净的。这里,我想指出,不懂科学还喜欢谈科学的中医反最好到青霉素各种霉素以及维生素C的发酵池去看一看,闻一闻,那个污秽和臭味,一点也不比粪坑差。但是经过各种处理,树脂吸附,脱色,呈现给你的青霉素,是白色的,干净的,如果认为人中黄是污秽入药的证据,那么青霉素岂不是也是西药污秽入药的证据吗?

3:人中黄,其实它并不脏。人中黄能治病,那是肯定的,人中黄的有效成分就是各种甾体类激素。

几千来的,中国人在实践中积累的聪明才智让人赞叹。

今天的中药也不能是薛宝钗的冷香丸。

《红楼梦》第七回中说道,宝钗患了一种病,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犯时出现喘嗽等症状。一个和尚给宝钗说了个“海上仙方儿”,自打宝钗服用后,倒也灵验。这“海上仙方儿”就是“冷香丸”,需用春天的白牡丹花、夏天的白荷花、秋天的白芙蓉花、冬天的白梅花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两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两煎汤送服一丸即可。

我们都知道这是小说而已,在整个中医历上,这些类似鲁迅笔下的“霜打三年的甘蔗”、“成对的蟋蟀”并不占主流,主流的仍是神农尝百草、李时珍收集名方,来自于长期的实践。如果今人还有医者、甚至一些企业仍以所谓的“传统工艺”为借口,故弄玄虚,抓住一些消费者的心理弱点,把一些中成药的价格定到天上,仍多属骗人。

中药这方面的东西在这期《对话》节目中有涉及,可以看看,谁在实干、谁在扯淡,还是能略知一二。《对话》 20160904 寻找中药走出去的“硬实力”,http://tv.cctv.com/2016/09/04/VIDEBo8Mtd3tMbDwTj7w3jeU160904.shtml


二、几个涉及到中药现代化的方向

中国人煎药(饮片)、吃药丸(中成药)的历史有几千年了。现代化、标准化肯定是方向,我们的祖先没有做,更多是因为他们的科技水平没到,没有那个能力。谁不嫌熬药、煎药麻烦?如果能有一丸灵丹,谁愿意每天跟几碗苦药相伴?

近代以来,现代化生活节奏加快,这种传统的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今人的习惯和方式,中药要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必须进行现代化改造。中药现代化可能向哪些方向走呢?我不是专家,只是通过跟踪研究的企业做个简单思考。

(一)传统中成药

同仁堂科技生产的乌鸡白凤丸,以及数量众多的生产中成药企业的产品,我认为到现在来看,仍算不上是中药现代化。绝大部分中成药企业,跟同仁堂科技类似,甚至远不如同仁堂科技。中成药这个行业,规模达到了近6000亿元,里面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无效无用的或者只是辅助作用的,通过医院和零售渠道传递到病人手里。

(二)中药配方颗粒

先说中药饮片这个行业,目前中药饮片2000多亿元,一半用来加工传统中成药,一半通过中医药方煎药的方式被病人直接消耗掉。本以为现代化生活节奏加快,传统饮片行业没有什么增长,其实不是,2006年-2016年,年复合增长率超26%,高居医药工业药物子行业榜首。但中药饮片是最不标准化的、最不现代化,别说质量不统一、重量都不能做到统一,也不能去除农药残留,煎药也过程也没法控制有随意性。

中药配方颗粒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微创新,一定程度上现代化,远比中药饮片标准化,也更容易国际化一些。(1)能做到不同批次的原材料,提取后标准统一;(2)药量统一,电脑控制而不像中药饮片用手抓;(3)去除农药残留等;(4)携带方便,服用方便,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

肯定有人大力质疑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的药效一致性,我想说大家不能不学习,并认为自己最聪明把那么多的从业人员当傻瓜。这种研究肯定多了去了。我摘些资料如下:

除少数几种含特殊成分的药材外,大部分单煎与合煎化学成分无显著差异。单煎与合煎是否影响疗效的焦点,在于中药在合煎的过程中,成分之间是否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使汤剂中的一些成分含量增加或减小,或产生新的化学成分,从而影响药效。从已发表的研究报道看,多数处方的单煎与合煎在指标成分上的没有显著的差异,合煎后产生成分变化的多集中在少数几种含单宁类、生物碱类以及部分皂苷类的药材,如甘草、大黄、黄柏、黄连等。色谱、光谱图谱的比较相对能较全面的显示二者的差异,已有的研究报道中,除了泻心汤和柴芩清肝汤的单煎与合煎谱图有较大差异外,其余所报道均显示两者间无明显的差异。


药效学试验中无差异结果较多,但差异报道中单煎部分优于合煎居多从已有的报道中可以看出,中药单煎与合煎在药效学上的比较可以分为单煎优于合煎、合煎优于单煎、单煎部分优于合煎、合煎部分优于单煎、单煎与合煎无明显差异,其中以无明显的差异的报道较多,有差异的报道中单煎部分优于合煎的占比居多。

配方颗粒与合煎汤剂的药效学对照:

多个临床常用经典方已被证明单煎与合煎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部分活性成分和药效学差异均不能表明临床疗效的相同或不同。目前关于各科医生使用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合煎汤剂疗效比较的研究报道较多,大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单煎剂与合煎剂在临床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冠心病、高血压、2 型糖尿病三种内科常见病的试验结果显示,两者在提高疗效、改善症状方面均无明显差别,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常用的如独活寄生汤、良附丸、前列腺炎组方、三利降脂方、健胃舒颗粒、乙肝健、寿胎丸加味方、升血方、健脾消满方等经典用方也已被试验证明二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

中药配方颗粒,2016年大约100亿元的市场规模,仍处于快速扩张期。目前由于只有6家试点企业合法经营,并且限制在二级以上医院试点使用。中国人饮片已经几年前了,贸然改变的话,一旦出现问题将对行业造成巨大的影响,政府还是比较谨慎(也可以说是不作为)。近年来,市场放开有有加速的趋势,供给放开,玩家增多;需求端放开,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这将是超过中药饮片的,增长最快的医药工业的子行业的细分市场,比如5年后,市场规模扩张几倍,从100亿元到400亿元,一些企业将大幅度收益行业的扩张。

(三)中药注射液

先说结论,一个食品药品监管局评审中心的朋友说:“中药注射剂,很大程度上孩子已经生出来了,如何处理的问题”。这不是方向,但掐死并不容易。

别说当年我国抗战时期,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一些中药提取物注射剂,救活了多少人。这都扯淡。现代社会,绝不是仅仅为了把人救活,不考虑副作用以及各种风险。虽然现代化制药企业已经把中药注射剂的制造工艺水平提高了太多,像中恒集团、天士力、红日药业、神威药业、康缘药业等,也绝不是吃干饭的。但中药注射剂,极难解决纯度的问题,特别是你都没有搞清楚药物中起作用的成份的分子式、分子量,你怎么能做到极高的纯度呢?这可是直接向血液里注射的东西!没有消化系统的过滤、免疫系统的保护。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注射剂在西药世界都越来越不是方向,上次听一个专家讲,随着不断对人体、对注射剂的理解,如果你按更高的标准要求,很多西药注射剂都不应该注射到人体内。能口服就口服,不到关系到生死、不关系到严重病情,就不要使用注射剂。从专利申请的角度看,注射剂的专利申请越来越少,口服药越来越多。有个资料我找找看,后期加上。

我认为,如果你非要向人体内直接注射中药,企业必须要高清楚起作用成份的分子结构、分子式、分子量,才有可能在提取纯度上接近西药目前的水平。否则,最好不要注射。

(四)搞清分子式分子量的植物提取药

这种药是中药还是西药呢?比如从甘草里提取的甘草酸以及正大天晴延伸推出的天晴甘美、天晴甘平,;比如大名鼎鼎的青蒿素。我觉得哪些轻易说这些是西药不是中药,是脑子混乱逻辑不清楚的。中药和西药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比如,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后越来越多的中药比如黄芪、人参、三七、狗脊、石斛等等都药的有效成分(单种或者多种),被搞清楚了,知道分子结构、分子式、分子量了,那它们就应该从中药变成西药吗?不是,它们只是中药(本草药)现代化的结果。还有人说,有明确的化学分子式都是化药,不是中药,不能这样乱定义。

人类现在搞不懂,是人类现在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而不是用现代西药的那一套标准来套中药,全盘否定。像甘草这样的中药,药效已有大量实践案例论证,并且向正大天晴这样的公司已经从原理上讲清楚,怎么还能否定的了呢?


(五)滴丸、组分中药

中药现代化最出名公司的是天士力(但它也搞中药注射剂 ̄へ ̄),我跟踪中药现代化也是从这个公司开始的。天士力典型现代化中药方式的是滴丸,开发培育了复方丹参滴丸、养血清脑颗粒、芪参益气滴丸、益气复脉等系列现代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单一品种收入已经几十亿元。

滴丸也许是一个方向,有效成分浓度、纯度都有了跳跃式的提升,疗效比普通中成药效果好了太多。但走美国FDA那一套,前后耗时10多年、花费也有10亿资金,现在还没有通过。用西药的方式来套中药,是正确的方向吗?天士力除了针对心脑血管的复方丹参滴丸产生了大品种,其他的滴丸产品销量相比也销量一般,天士力怎么没有搞出数量众多的复方滴丸推向市场呢?中药1000多种,像三七、冰片等能起到急效果的药物,比例是否很小?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另外,天士力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方向是:组分中药。据说天士力已经建设了国内最大的组分中药库,相对于传统中药,组分中药是在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相对清楚后,去伪存真,保留了中药方剂的复方、配伍、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整合调控作用模式等特点,使中药丸剂具有更“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药物特征。这是个非常宏大的想法,使中药在形态、使用方法,特别是疗效上进行巨大的优化。如果这个能成,整个中药行业都会被颠覆,比如传统中医开方的形式、要的形态、服用方式等等,全部要改变。但这个很难,个人认为凭一个企业之力不可能完成。

                                                                                                     文/荣令睿   20171009

$天士力(SH600535)$ $中国中药(00570)$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医现代化,到底行不行?
中药有那么多种药丸,你知道它们都是怎么做的,要怎么服用吗?
药物归经,这或许是中药和西药最大的区别
治咳喘药用了也会加重咳喘?兼论西医师不能随便使用中成药的观点。
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出炉:中成药占比50%,倒逼西医学中医
医保新目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