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光伏战争启示录(下)

昨天我们介绍了光伏战争中的主要战队以及战场态势,今天我们接着唠。

三、大兵团作战:一体化公司的优势

目前光伏的主产业链上,大致形成了两种类型的公司,一种是一体化公司,以隆基、晶澳、晶科为代表;另一种是专业化公司,以中环、天合、东方日升为代表。

一体化公司往往横跨硅片、电池、组件三大核心环节,这类企业产业链布局长,资产重,我们可视其为大型集团军,多兵种协调作战。其作战行动能够在大纵深进行,进攻时能立体式攻击,防御时能进行全方位、大纵深防御。

表现在财务业绩上,一体化公司的毛利率明显高于专业化公司,由于布局了多个环节,其获利能力更强;另一方面,相较于专业化公司,一体化公司的业绩相对来说更稳定,不易受到产业链上某一环节波动带来的影响,所以抗风险能力更强。

此外,一体化公司还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点,一是规模大,基本上都是行业头部公司,因为只有规模足够大,才具有一体化的实力和能力;二是一体化公司都是一些在行业浸淫多年的老兵,他们往往从专业化开始,单点突破,在某一个环节取得成功之后,再沿着产业链拓展,在产业链的各环节积淀较深,管控、运营能力也更好一些。

那么这类企业有没有缺点?当然也是有的。

一体化公司往往资产较重,背的包袱比较大,成本是其核心竞争力,而非技术。这种公司喜欢求稳,因为转型成本太高,对新技术没那么敏感,或者说比较谨慎。如果专业化公司在技术领域取得明显的竞争优势的话,这种公司容易受到较大打击。

一言以蔽之:应对行业变革的能力不如专业化公司。

四、特种部队——专业化公司的打法

专业化公司的火力往往集中在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战略纵深狭小,防御能力不足。由于只布局了某一个环节,专业化公司在成本端的竞争力明显不如一体化公司,导致其毛利率明显低于一体化公司。

来看下面数据:

单位:%

数据来源:choice

从最近三年一期的数据来看,隆基、晶澳这种一体化公司的组件毛利率明显高于天合、东方日升这种专业化公司,隆基硅片业务的毛利率也明显高于中环。

在销售端它们的价格差异不大,毛利率的差异主要来自于生产端的成本差异。

其次,由于战略纵深狭小,专业化公司不仅要面临行业周期性波动带来的风险,还容易面临产业链上某个环节波动带来的风险。所以这种公司往往业绩波动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

这里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东方日升。

东方日升2019年的组件出货量是7.3GW,排名第六,20年的出货量约为8.5GW,排名也是第六,它主攻的环节就是组件,在组件领域算是头部企业。

从这家公司发布的2020年业绩预告来看,它20年扣非后净利润亏损金额在6000万到1.4亿之间,而当年的营收是同比增长的。

它的亏损主要来自于第四季度,因为它前三季度的扣非净利高达3.5亿,也就是说,第四季度其主营业务的亏损金额至少在4亿以上!

要知道,第四季度是光伏组件销售的旺季,营收占比是全年最高的,为啥旺季还亏得这么惨?

根据东方日升回复交易所的关注函披露,在销售端,其主要产品光伏组件的销售价格由2020年1-9月的均价1.59元/W下降至2020年第四季度的1.35元/W,降幅达14.96%;在采购端,原辅材料在第四季度快速上涨,导致第四季度的组件成本较第三季度上升约 10%。特别是光伏玻璃,价格较三季度增长超过 50%!

本身战略纵深小,这下又是腹背受敌,所以我们看到,它四季度的毛利率暴跌,1-3季度的毛利率分别是18.95%、19.64%、15.72%,第四季度是多少?2.63%!

看到没有?没有战略纵深,当行业竞争加剧,几炮干下来,就被打成筛子。作为一家头部组件供应商,抗风险能力如此脆弱,何况那些中小玩家!

专业化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差,抗风险能力也较弱,那么它的优势在哪里?

专业化公司在成本端拼不过一体化公司,在销售端议价能力也比较低,那它的取胜之道是什么呢?是技术。

所以专业化公司对技术的变革更敏感,对技术的追求也更执着,更具有冒险精神。所以我们看到,中环股份是行业内最早、最不遗余力倡导“210”硅片的,它是“210联盟”的主要牵头人。

而天合光能是“210联盟”里的第一“打手”,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它在2021年底光伏组件产能规划超过50GW,其中使用210mm大尺寸电池的组件对应的产能在2021年底占比超过80%!也就是40GW!这个产能是它目前总产能的两倍!

为啥这哥们这么猛啊,因为想跟竞争对手的产品拉开差距,从技术层面构建起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是专业化公司最有效的竞争策略,也是不得不采取的竞争策略。

再看东方日升,它除了是“210联盟”里的主力队员之外,这哥们最显眼的地方是在疯狂押注异质结电池。早在2019年8月,东方日升计划豪掷33亿,在宁波建立年产2.5GW高效异质结电池与组件生产基地。

跟目前主流的PERC电池相比,HIT电池在转换效率方面有显著优势,其理论效率高达27%以上,而PERC潜力预计在23%左右。另外,HIT电池由于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所以理论上来讲,成本也更低,被不少人称为是下一代商业光伏生产的候选技术。

所以我们看到,专业化公司对新技术的追求欲望更强烈、更敢于下注,也只有这样,它们才有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

相对于擅长大兵团作战的一体化公司,它们更像是规模较小的特种部队,期望通过过人的作战技能,来实施“斩首行动”。

五、光伏江湖,谁主沉浮?

当烽烟四起,号角齐鸣,金戈铁马杀声震天之际,这个江湖,谁主沉浮?

我们看到,一体化公司在疯狂扩产,专业化公司也在疯狂扩产,大家都在扩军备战。

虎哥认为,一体化公司疯狂扩产,是想获取更大的规模优势,更好的规模效益,在技术上不与专业化公司拉开较大差距之前,用低成本优势,通过价格战进攻专业化公司的堡垒,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行业话语权。

而专业化公司也疯狂扩产,是想在成本端不与一体化公司拉开太大的差距,以在价格战中守住自己的堡垒。同时,希望获取更先进的技术,用技术优势来攻击一体化公司的营寨,以实现战场形势的逆转,并构建起自己的技术壁垒。

这两彪人马,虎哥更看好哪一方?

从目前战场上的态势和这个行业的特点来看,虎哥个人认为一体化公司的赢面更大。

为什么呢?

上一集我们讲过,光伏这个行业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为什么产品同质化严重?因为光伏产品本质上是一种技术含量并不高的产品,它跟芯片这种产品相比技术含量低很多,这就意味着专业化公司很难构建起强大的技术壁垒,以长期维持超额收益。

光伏行业的技术容易扩散,因为工艺并不复杂。这对于专业化公司来说,是一个天然的缺陷。因为专业化公司获取成功的前提是,获得的技术壁垒足够高,能够较快开发出一代又一代领先的产品,从而甩开竞争对手。

这一点,我们在半导体产业上看得很清楚。

半导体这个行业,一开始也是一体化打法,做得最成功的是因特尔和三星,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芯片进入纳米时代,专业化公司开始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崛起,比如专门做光刻机的ASLM,做芯片代工的台积电、做IP的Arm,做设计的高通、华为海思等,从设备到材料,再到芯片各环节,都高度专业化,半导体最大的赢家基本都是专业化最极致的公司。

从半导体行业我们可以看出,专业化公司要取得成功,前提是这个行业的技术壁垒足够高。

所以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本质是技术竞争,而光伏行业的竞争,虎哥认为本质上是成本竞争,这是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

无法构建起强大的技术壁垒,产品严重同质化,下游客户对产品价格极其敏感,成本是第一竞争力,这些因素是我认为一体化公司在这场战争中赢面更大的主要原因。

当然,这并不是说专业化公司完全没有机会,毕竟光伏行业的技术还远没到完全成熟的阶段,一定会跑出一两家专业化公司,它们由于在光伏生产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而杀出重围,即使不是目前战场上的战队,也一定会有冒出来的新势力,因为一个行业的重大技术突破,一定是高度专业化的公司。

届时,这些通过技术突破而崛起的公司,将成为光伏行业霸主的有力挑战者。

而那,又是另一场战争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光伏龙头的产业链一体化“阳谋”
光伏五问:拨开迷雾待日明
掘金光伏大时代:世界第一里藏了多少投资机会?
光伏板块黑色星期五带来的思考
垂直一体化:中国光伏产业的必然趋势
爱旭股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