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从生命教育抓起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让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表现在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自我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而中小学生的生命意识、珍爱生命应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之首,只有用心培养中小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珍爱生命的能力,才可以发展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那么怎么才能培养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第一,培育真人,让生命之花之花绽放。陶行知说“前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国自古以来就视生命教育为本,呵护生命,进而不断强化对生命的尊重和生命意识的认知,也包括珍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意识,珍爱生命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中小学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注重培养珍爱生命的人。

第二,畅读经典,为生命沉淀知识。《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我国法律把“生命健康权”定为最根本、最首要的人身权利。对学生如言,畅读经典,明白生命的意义,培养抗挫折的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不可或缺的基础。教会学生畅读经典,让学生保持一种通畅、顺畅、舒畅的读书心理状态,让学生从内心需要读书,渴望读书,进而养成终身不弃的读书习惯,为生命沉淀知识。比如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的精神就会像阳光一样照亮学生的心灵,驱散心中的愁云,凝聚核心素养,哺育学生生命成长,为学生积蓄一生远航的力量。

第三,扎根泥土,家校携手为生命护航。陶行知先生说过,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生命意识淡漠的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过度娇惯、保护孩子,是造成孩子生命意识淡漠的主要根源。家庭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情感脆弱,自身承受能力差,很难接受压力,这种孩子特别容易两极分化,要么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要么过度自卑,在生活中遇到一点现实打击,就会以自杀、自残、报复等过激行为进行自我否定。家校携手,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为学生的生命护航。

总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从生命教育抓起。生命教育是一个逐步引导的过程,家长和老师要像对待朋友一样,从孩子的视角,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在不断沟通的过程中,教会孩子跟别人沟通,学会正确处理困难和压力,使孩子能在轻松、快乐、健康中成长。(本网评论员 余民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对核心素养:中小学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责任担当
望城区:望城中小学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日活动
观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责任担当?
学生安全教育不能流于形式主义
防溺水,乳山这些水域千万不能去!
安全教育就得从娃娃抓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