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大印刻和三示推动
第一部分:三大印刻和三示推动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识字是推动孩子自主阅读的最大因素。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教孩子识字很容易。认识了三五千个汉字而不愿读书、不爱读书的大有人在。研究表明,只有“三大印刻”才能帮助每个孩子早读书、爱读书。如果再加上“三示推动”,每个孩子都会痴迷读书。

  语言(音)印刻
  我们把孩子由成人提供语言(音)刺激而产生的记忆效果,称为语言印刻。
越小的孩子越能够娴熟地掌握方言,而且一腔一调都跟他旁边讲方言的成人如出一辙。这一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如果环境得宜,这一能力可以保持。即使衰退,也相当缓慢。这就是近代史上有人小时候没有接触外语,而后来能精通几国语言的奥秘。每个孩子都是方言的“音雄”。如果把中国文化看作是世界上最大的方言之一,那每个孩子也都是中国文化的“音雄”。心乃托于声。琅琅的读书声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也是决定孩子是否爱读书的最大要素。心中罗锦绣,口内吐珠玑。在孩子印刻语音的关键期,施教者要尽量多地将优美的文章罗到孩子的耳中。同样一篇文章,反复罗,就能在孩子心中扎根。孩子张开就来,就视为“印刻”。
  在不少内陆人的心目中,闽南话、粤语,比中国的古文都难懂,可闽南语、粤语区的孩子,各个都是不畏“艰难”。孩子的吸收能力很强,孩子的消化能力也很强。中国传统教育,重在帮孩子吸收,而不担心孩子不能消化。传统教育都是采用一对几的教育。不少有条件的家庭都采用一对一教育。
  方言如果采用一对几施教,肯定不如一对一来得威猛。方言教育叫“不教之教”,亦可叫“无痕教育”。如果方言采用现在一对众的坐讲式教学方式,要想孩子精通难上加难。而所有的家庭如果采用方言教育的模式教孩子教科书,小学六年的课程皆可一年完成。

  文字(形)印刻
  我们把孩子多看文字(形)而产生的记忆效果,称为文字印刻。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牢记生活在他周围的亲人面庞。不要小看每个人的面部,它比任何复杂笔画的汉字都要复杂一百倍。孩子往往先记住亲人的称呼,然后看到亲人的面庞实现印刻。能够叫出亲人的称呼,孩子就算是认识亲人了。孩子不仅能认识几个亲人的面庞,他可以在短时间内认识成千上万个人的面庞。要孩子认识面庞,方法很简单。这些人陪伴孩子时,重复发表自己的姓名,并逗引孩子看自己的面庞,孩子就能记住。孩子能认识成千上万个面庞,意味着孩子也能认识成千上万个汉字。要孩子认识汉字,方法也很简单。施教者只要引导孩子看着大字书,跟读亲子诵读录音。单纯要求孩子看字,孩子多会走神。跟读亲子诵读录音时,施教者要让孩子手指着字。孩子眼睛不看着字,要想指准每个字是不可能的。手指的目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聚用眼神。实践证明,每个孩子都可以很快认识大几千个汉字。
  汉语拼音只是一个桥梁和纽带。孩子如果掌握了大几千个汉字的标准读音,那汉语拼音对这些孩子就没有多大的使用价值。建立在先大量认识汉字的基础上,孩子只要两三天就可以通晓汉语拼音。

  场景(景)印刻
  我们把孩子经常看到成人读书的场景,或到书店参看专注于书中孩子读书场景产生的记忆效果,称为场景印刻。
  书山有路早攀缘,登上山顶我为峰。要想让孩子登书山,首先要让孩子看书山,还要让孩子看到如何登书山。书店、图书馆堆积着很多书。孩子经常看这样的场景,心里面会受到一种压迫感。孩子到书店或图书馆,看到其他人聚精会神于书中,就懂得怎么登书山。中国养生文化认为,每个成年人都要大声读书,或者大声唱古装戏。通过声音环保心灵,达到心净、心静的境界。这样大声读书的场景,如同在登书山。孩子经常悦读这样的场景,将这样的场景印刻在心中,他就会懂得用一切可能的时间锐意攀登,争取尽早登上山峰,“一览众山小”。

  游戏的演示推动
  成人顺应孩子身心发展的要求,采用游戏的方式来演示所要表达的教育内容,促进孩子自主读书。

  故事的暗示推动
成人避免让孩子厌烦的简单、枯燥的说教,将道理巧妙地融汇到故事之中。施教者多次重复讲听,让孩子借助故事忖度自己,改善自己的行为。

  鼓励的指示推动
  鼓励对孩子自主读书有强大推动力。热情洋溢、实事求是的赞美,不仅增加孩子积极的人生体验,还能定格孩子良好的行为品质,有助于孩子早早爱上读书。

  贯穿整个阅读过程的三示推动,更多的是属于亡羊补牢似的举动。如果三大印刻做得好,孩子自能从书里面获得做人的道理,获得进取的力量。
  我们每天都看着太阳朝起晚落。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每个家庭都像太阳一样从早到晚充斥着书声,那孩子将来的智慧会像太阳一样,光芒四射。


第二部分:解剖“素质”二字,透视“教育”之事
  上述讲了怎样帮每个孩子早读书、爱读书。下面通过演绎“素质”二字,来阐明需读什么书。

  素质教育就是穷理尽性后的运用程度
  象是陆行最大的动物。现象,象一旦现身,人们很容易看到。汉语借“象”,借其“显著”之义。
  《易经?颐卦》蕴含了“素质”之义。颐,面颊。颐卦取象于人的面颊。面颊在吃饭或说话时,上部不动,下巴颏动。《易经》形象地描之为“山雷—颐”。这里采用了“借象取义”的手法。山,给人的感觉是不动的;雷,给人的感觉是动的。人人经历过雷动。
  辣椒,味辛,性温;荔枝,味甘,性温。辣椒、荔枝的这些性质千古不变,像“山”。火向上,水流下;火能将水烧开,水能将火浇灭。水火的这些性质千古不变,像“山”。天有白昼,有时有云彩,有阴晴,冬冷夏热。天的这些性质千古不变,像“山”。
  性,指天生具备的,而不是哪个人创造出来的。质者,直也,有“本性一直传续”之义。
  “三才者,天地人”,中国传统文化,将人看得和天地一样伟大。人有形而上的心体和形而下的身体。中国传统文化针对人。中国文化讲的是有关人这两者的“性质”。
  读书就是要将“性质”装在心里面,要达到“穷理尽性”,穷尽天地人的“性质”。传统文化要求首先要掌握人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性质,也就是要先懂得自己。“天人同一”,传统文化认为人体和天地之间的性质高度一致,要懂自己首先要懂天地。把自己搞懂了,也就懂得了天地,懂得了他人,懂得了社会,懂得了国家。上医可以医国,中医可以医人,下医可以医病。
  运用性质解决自己的问题、解决天下国家的问题,需要“动”。
  雷有小动、大动。掌握了性质,小动是小素质,大动是大素质。

  穷尽掌握物质性质
  中国文化提出治未病,让心体和身体都不生病。身体多恙,多来自于心体指挥适当,心体要向身体道歉。心病多从耳入,身病多从口入。只有懂得心体性质、懂得身体性质,才能有效防护和提振。
  要想抑制病从口入,一者要懂得各个食品的性质,二者要懂得人体各个脏器应该接受什么性质的食品,要懂得脏器的性质。还要懂得抑制病从耳入,懂得慧脏的性质。上士闭心,中士闭口,下士闭门。闭心者,病不入耳。
  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念。修身、齐家是小动,治国、平天下则是大动。要想立己立人、利己利他地治未病,还要穷尽地掌握物质性质。数理化、《本草纲目》等主要针对物质性质。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孩子吃得再饱,到外面看到别人吃,都口馋,玩具再多,到外面看到别人玩玩具,都眼馋。口馋、眼馋,心中动荡不安。只有格去物欲,孩子才有望知至。
  心之发动称为意。诚,意念有依据。看一个人是否真诚,平常主要看他说话是否真实、有依据。生活就是写议论文。意诚,具备论证自己所有行为的能力。一个高明的社会,应该人人都是研究生,研究自己,研究生命。意诚之后,心境才能开阔,心胸才能宽广,心志才能远大,心怀才能磊落,心向才能光明,心术才能正派。如此,才算“修身”大功告成。
  “心乃托于声”,心中储备美好的声音,口中才有宏大的发挥。
  京剧、越剧、昆剧、扬剧、豫剧等各类地方戏,都着力塑造各自的“锦绣声音”。一个音二分之一秒就可说唱完,可到了地方戏里面有时要拉唱几十秒。中国传统只讲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人体五脏主五音。肝主角音,脾主宫音,肺主商音,心主徵音,肾主羽音。脏器不健,必然五音不全。跌宕起伏拉唱,或者热情洋溢地读书,都能有效提振脏器功能,美容健身。
  传统教育也主要以声音主导,要求孩子“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要想穷理尽性,必须要具备非凡的阅读能力。

  实现孩子非凡阅读的第一招:印刻音
  大量个案对比研究发现,孩子对书本的兴趣,不是来自于识字量的多寡,而是来自于声音(语言)的印刻。印刻声音语言越早越好,越多越好。12岁前都是“印刻音”的重要时期。
  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来自于“栽话”。中国家庭的孩子,没有几个父母问过孩子“你对汉语感兴趣吗”、“我们说这样的方言你不反对吧”。不管多么艰涩难懂的方言,只要周围有人“栽话”,孩子听多了,都会“兴趣盎然”。
  孩子掌握的方言,多是成人给孩子“栽话”的结果。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在生命初期都心静、心净,天性善长记忆印刻音、形,彼此之间的能力差异很小。过去有的家庭聘请博学的长者“喂”后代,后代所习知识丰厚;有的家庭不以为然,后代所习知识瘠薄。丰薄之间相去甚远。如果不抓住关键期,不专美印刻,每个孩子的“好记性”都会很快迁移。

  实现孩子非凡阅读的第二招:先交音后交形
  孩子处于自由放松时,吸收语言(音)的方式,笔者定义为“玩习”。习,因接触而熟悉。孩子反复接触,熟悉了就能运用。
  《易经》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处在交互的运动、变化中,所谓“交易、变易”,变化的道理又极其简单,所谓“简易”。
  孩子掌握方言,也属于交易范畴,因“交音”而“通”。就方言而言,教育=交通。如果将汉语比作是“世界上最大的方言之一”,孩子越早“交”这个“方言”,越容易精“通”。
  方言传承,又可谓方言“效仿”。越小的孩子越容易说得跟大人一模一样,好像录音机那样录放。
  孩子具备自主阅读能力,既要“交音”,又要“交形”。耳交音,眼交形,先音后形。越早有二交,孩子越容易强大文明。

  实现孩子非凡阅读的第三招:玩习+坐习
  《易经?乾卦》说“乾,元、亨、利、贞”。元日(春节)是一年之元始,早晨是一天之元始。一年之元始,意味着阳气亨通,对万物生长大有红利。天地的“元、亨、利”三德,年年发生,贞正至永远。孩子是人生之元始,形而上与形而下都要“亨、利、贞”。
坐习建立在玩习基础之上。坐习是玩习量变产生的质变。传统教育采用“坐习”模式,也就是坐着“大声读书、反复读书”。这样可确保孩子心体“亨、利”。如此,孩子将来才能贞正地“齐家、治国、平天下”。
  现代“坐听”与“讲学”,每个孩子心体都容易波动。这无疑有损健康。教师本来发出的话语就少,加上心体浮动减损吸收力,包括孩子与孩子神交气动带来的“跑冒滴漏”,孩子“采得的话”少之又少。如此,长大了哪有“话”用?!“没有几个孩子不怕作文”就是明证。
  
  实现孩子非凡阅读的第四招:建设家庭小班
  各地都在推行小班化教育。每个家庭都可改造为“小班”。只有重视“家庭小班”的建设,中国文化才有望尽早大面积复兴。“家庭小班”可采用“玩习+坐习”教育模式。
每个人一生中,文字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文字包括音形义。这些不变的元素,可称为“是”。孩子越小,对音形二“是”越容易印刻。孩子都喜欢音乐。韵文是包涵了音乐的文学。历史上传承下来的韵文和散文,也都不会变了,也可看着“是”。每个人的创作,不能雷同于他人,要“非”于别人。创作可视为“搬是弄非”。印刻“是”越早、越多,将来越有得“搬”,越能“弄非”。
  写作是“搬是弄非”。创造也属“搬是弄非”,“是”为物质的“性质”,“非”指“创造”。

  实现孩子非凡阅读的第五招:阳气主导教育
  中国文化走的是“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路线。《易经》属于“大胆设想”的巨作,采用了“借象取义”的手法。后来的所有著作或者创造几乎都是在针对《易经》而“小心求证”。在对物的研究方面,先学采用了“观象玩辞”的手法,也就是观现象,用精炼的语言记录下来。传统教育认为小时候要“海量印刻语言”,长大了、具备观察能力了,“才有语言可玩”。先哲认为创造就是“玩”,而且提倡一辈子都要 “玩”,要懂得怎么玩。
  《易经》认为,世界万物都处在交易与变易中,而变化的原理又极其简单,都是由“气”这个单一的元素在主宰。气有阴阳之分。
  数理化也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主要来自于西方明哲的“观象玩辞”。数理化同样可以采用先印刻再讲解的方法施教。效率高,效果好。
  人的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最大难题。所有的政经活动,几乎都是针对“解决人”。可似乎经济越发展,社会矛盾反而越衍越多,有的日趋激化而令人担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你有燎原火,我有东海水”,中国文化是人心、人身乃至社会的消防栓,如东海之水,能消防人心、人身乃至社会之火。文化需要教育。中国文化是生命科学的集大成,教育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必须用阳气主导,用热情洋溢的书声主导。让每个孩子的心田都充斥阳气,每个家庭才都会喜气洋洋。

  每个孩子皆可在十三四岁达至人生大成
  温家宝总理几次登门拜谒物理学家钱学森老先生。钱老每次都殷殷告诫“要重视人文教育”。钱老曾设计出“大成智慧教育路线”,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在十五六岁达至人生学问的“大成”。他可以从事任何一项职业,如果想转行,只要个把星期的培训。他们可以继续深造,做硕博研究。
  “家有小顽童,美名叫音雄,只要早器重,8岁读高中”。按照“三大印刻+三示推动”的理论施教,孩子不仅在学校课程上提早“大成”,还会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实现“大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基础第十课:六十甲子性质吉凶
【云说家风·《易经》篇】履卦(第10卦):教育孩子“宁当鸡头,不做凤尾”正确吗?(第39篇·总第2567篇)
你还会说方言吗?方言说出普通话味道,文化凋零也是一种隐忧
音近声母的教学方法初探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新刊校正音释易经》
齁[hōu]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