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标》川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教材内容分析及使用建议73
由龚奇柱研究员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历;川教版《世界历史》教科书分为上、下两册,供九年级;一、关于世界文明1、古代亚非文明与古代欧洲文明;教材中世界古代史部分的学习内容就是依据《课标》对;对上述东西方古代文明的内容,是学习世界古代史必须;2、关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从宏观而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是特点鲜明的两种文;对于古代东方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
由龚奇柱研究员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历史》,是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教材引入了新的理念、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教学评价机制,是新时期编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教材。
川教版《世界历史》教科书分为上、下两册,供九年级学生学习使用。两册包括了《课标》规定的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内容。《课标》对确定为学习主题的内容都提出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在《世界历史》教材的使用中,如何正确运用新的理念、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评价机制开展教学活动,直接关系到这套历史教材功能的有效发挥。明确世界历史的学习目标,。把握教材特色是决定能否正确使用这套教材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教师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必须重视的问题。现就教材涉及到的几个问题谈粗浅的看法,以冀对教师明确世界历史的学习目标,把握教材的特色能有所帮助。
一、关于世界文明 1、古代亚非文明与古代欧洲文明。世界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的文明史。世界历史《课标》有别于传统的世界历史大纲,从文明这一新视角组织世界历史的学习内容,确定学习主题,这是我们编写《课标》世界历史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
教材中世界古代史部分的学习内容就是依据《课标》对世界文明确定的范围作出安排的。教材对古代世界文明的介绍集中在两个学习主题,即“古代亚非文明”和“古代欧洲文明"。这两个学习主题的划分,鲜明地昭示了各具特点的世界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存在。依据两大文明界定的范围,教材分别对东西方文明的具体内容进行介绍,避免了传统教材按国别逐一讲述古代亚、非、欧国家历史造成的繁难弊端。对东西方文明的状态的呈现,教材立足于对代表各自文明特点的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成就等的介绍。“古代亚非文明’’的呈现,一是通过神奇的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和种姓制度的介绍,展现上古东方文明的典型风貌;二是通过“大化改新”日本的封建化和阿拉伯国家的兴起,介绍中古东方文明的扩展。“古代欧洲文明”的呈现,一是通过古希腊的繁荣、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共和国,展现上古西方文明的典型风貌;二是通过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基督教会的统治和西欧城市的兴起,介绍中古西方文明的轮廓状态。
对上述东西方古代文明的内容,是学习世界古代史必须了解的。同时还须了解的是有关文明的产生,文明的产生自然条件起作决定性的作用。文明首先产生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亚非大河流域土地肥美,灌溉便利,所以西亚、埃及、印度和中国成为文明产生最早的地区。而地中海区域拥有海洋之便,所以也成为孕育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古代西方文明的地区。
2、关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世界文明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世界不同地区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民族生活习俗及早期社会传统等原因,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使世界呈现出多元文明共存的历史景观。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同文明既共存共容,又互相影响。
从宏观而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是特点鲜明的两种文明。而在东方文明中,又存在着不同区域特点的文明,即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文明,南亚的印度河、恒河流域文明,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文明等。在西方文明中,也存在着不同区域特点的文明,即地中海区域文明,大西洋区域文明,东欧斯拉夫文明等。东西方这些区域文明的存在就是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重要表现。教材尚未涉及的犹太文明、玛雅文明等的存在同样说明世界文明是多样性的。教材对文明多样性认识的呈现主要是突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各自不同的特点,展现各自不同的成果。从课文的结构上,教材将古代世界历史内容设计为“古代亚非文明”和“古代欧洲文明”两个并列的学习主题,就是基于文明多样性的认识。这样处理,使古代东西方文明的知识内容在教材中各自体系化,脉络清楚,时序连贯,特点突出,利于对两种文明的比较,利于对文明多样性的理解。
对于古代东方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等各文明,一是突出其都是大河流域农耕文
明的共性,课文中都用正文或阅读材料对所处大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作了介绍。二是以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佛教与种姓等级制,展现各文明具有代表性的成就,似此,既介绍了古代东方文明的共性,又表明了不同区域文明的特点。 对同为东方文明而后崛起的日本和阿拉伯,则侧重从其文明形成发展的特殊性方面人手进行阐释。古代日本突出接受中国先进文化影响进行“大化改新”的社会变革,实现封建化。近代日本突出接受西方文化影响进行“明治维新”的社会变革,实现资本主义化。阿拉伯突出国家的政教合一特征,阿拉伯国家的形成、统一与扩张始终与伊斯兰教紧密结合在一起,其文明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些历史情况表明,在东方文明之中,不同地区文明的状态并非完全同一的,而是多样性的,各有特点的。
对古代西方文明,如前所述,一是以古希腊、古罗马阐释其典型的、繁荣的奴隶制文明。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共和时代的武力扩张以及发达的奴隶制度表现了上古西方文明的特点。二是通过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基督教会黑暗的统治,并结合导语诱发,辅栏设问和生动的插图等呈现形式,轮廓地展现与东方封建社会迥然相异的中古代西方文明的风貌。
对近代西方文明,重点突出其激进性和民主性的阐释。激进性表现为欧美主要国家在新旧社会制度的变革,即向资本主义转化过程中都采取了暴力革命的手段,充满着血与火的斗争。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学习主题中,教材分设了“英国的新生”、“美国的独立”和“法国大革命”三课,分别介绍英、美、法三国这一划时代的社会变革,展现了欧美大地血与火激烈斗争的历史场面。“处死英王查理一世”、“攻占巴士底狱”和“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等插图生动地再现了这样的激斗情景。西方文明不同时期的历史状态及其与东方文明间的差异,也是对文明多样性的说明。
3、古代文明的冲撞与交融。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世界历史的舞台始终局限于亚欧大陆和非洲的部分地区,美洲、大洋洲与亚欧文明的中心处于一种隔绝状态,在亚欧各文明之间并非处于隔绝状态,而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着不断的交往。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是古代世界文明最重要的交往。在《世界历史》上册的“古代文明的交融”学习主题中,既介绍了有关东西方文明交流和冲撞的重要史实,又突出说明了不同文明和平往来的交流。 和平往来是是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持久的方式。本学习主题“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一课的导语鲜明地表达了这一见解:“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古代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通过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互相影响,创造出新的辉煌,谱写出新的乐章。”本课一方面介绍了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东游的事迹,介绍了《马可?波罗行记》带给欧洲有关东方社会、风情、物产、自然地理等诸多文明的信息。另一方面介绍了阿拉伯数字西传到欧洲及其产生的影响。同时,还以阅读材料介绍了中国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西传到欧洲的历史知识。通过马可?波罗东游和阿拉伯数字西传的典型的史实,说明了东西方文明和平交往的客观事实。
不同文明之间也存在暴力冲撞,它体现为不同文明之间的战争与征服。教材吸收了国内一些专家的意见,强调战争与征服对文明造成的破坏、带给人类的灾难和不幸。在“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一课中,通过对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和十字军东侵的史实,阐释了东西方文明暴力冲撞的后果。在介绍亚历山大东征的史实后写道:“亚历山大东侵给东方造成了战争灾难。”在介绍十字军东侵的史实后写道:“十字军血腥的屠杀和掠夺,使东方各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长期的东侵使欧洲人民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然不能否认,古代不同文明通过战争征服,在更加广阔的地域建立政权,客观上使经济、文化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得以交流,为不同文明的接触与融合也提供了一定条件,但是,不能因此而宣扬暴力冲突对文明交流的贡献。
二、 关于世界三大宗教1、宗教是人类文明的特殊表现和重要组成部分。有关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知识是世界历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教材专列了“古代宗教”一课来介
绍这三大宗教,在讲述中世纪的欧洲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课文中,也涉及到宗教的内容。宗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部分的内容实践学生很不容易理解,这会给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如何对教材中有关宗教的内容进行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需要探讨的问题。
对宗教知识的学习首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正确地对待宗教,避免对宗教认识的简单化,不能只局限于宗教是神学迷信,是麻痹人民的精神鸦片这样的认识。应当认识到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各自一套宗教思想理论,这些思想理论都是体系化的宗教哲学,曲折地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种种问题的思考、探索和解释,是人类智慧的表现。因此,世界三大宗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也是思想文化成就的一个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理解,对三大宗教教学活动的开展才会有一个认识的高度。
在学习三大宗教的具体内容时,宗教是什么这一问题是应当说明的。要向学生十分明白地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困难,但不能回避。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和理解“古代宗教”一课的导语:“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古代世界,由于人们无法科学地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面对人生的艰辛和困惑,往往借助神灵寻求帮助、寄托理想、获得安慰。在巨变的社会环境中,世界三大宗教先后形成并发展起来。”这段导语虽然不能完全回答宗教是什么这一问题,但对学生正确地理解宗教的由来是有帮助的。
世界三大宗教的教义和主张是学习的重点内容,因为教义和主张是宗教思想的集中反映,是要了解一种宗教的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教材在课文中对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教义和主张都作了简要的介绍。在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各宗教教义和主张的表述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对涉及到的一些宗教概念,例如“因果报应”、“修行”、“解脱”、“拯救”之类应做出适当的解释,使学生易于理解。
2、宗教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人创造的 为加深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必要对三大宗教进行比较。一是对教义和主张的比较,粗略了解三大宗教在思想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了解各宗教的特点;二是对三大宗教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比较,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在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中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的比较能让学生认识宗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认识宗教是人创造的,而不是神创造的。
三大宗教都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历程而被许多人信奉,为社会所认可,这些宗教的教义中都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和对生命的珍爱。反之,一些邪教的教义宣扬歪理邪说,危害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破坏社会秩序。通过对三大宗教教义的产生、发展社会背景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宗教的正确认识,增强对邪教的识别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也是十分有益的。
3、宗教对人类文明的作用与影响 在教学活动中,三大宗教对人类文明的作用和影响也是一个应当重视的问题。宗教不只是一种思想意识,它还是一种力量,其力量的显示既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对人类文明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在教材内容中,对宗教的作用和影响都有适当的反映。在“中古时代的欧洲”一课,专列了“教会的统治”一目,讲述了基督教会在西欧上千年统治的史实。教皇被视为上帝在人世间的最高代表,有权废立国王;教会拥有西欧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教会垄断文化教育,毁灭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设立宗教法庭,迫害“异端”……这些都反映了基督教对欧洲历史巨大的影响力。至于十字军东侵,基督教的宗教力量所起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伊斯兰教的巨大影响力在阿拉伯国家的发展史上也是非常鲜明的。阿拉伯国家兴起的历史与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密不可分。伊斯兰教的产生就是出于阿拉伯国家的需要,崛起中的阿拉伯民族借助伊斯兰教为号召,组织武装不但统一了阿拉伯半岛,而且在伊斯兰的旗帜下,通过“圣
战”建立起庞大的帝国。三大宗教对文化艺术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雕塑、建筑和绘画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教材中介绍的基督教的巴黎圣母院、伊斯兰教的麦加清真寺、印度佛像雕塑以及取材于《圣经》的绘画《最后的晚餐》等,都是古代文化艺术杰出的代表作品,可以说都是宗教的副产物。在讲述三大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时,应当将教材中这些与宗教相关的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宗教的认识。
三、 西方古典民主政治与近代民主 1、西方古典民主政治是古代社会进步的政治制度。民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在政治上的重要表现。一是西方古典民主,二是西方近代民主。以科学的态度学习民主政治的历史,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人类先进的政治文明,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
西方古典民主是指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共和政治,教材在“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两课中分别对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共和制度作了介绍,重点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介绍。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共和制度是西方古典民主制度,是西方近现代民主的源头。教材客观介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包括雅典繁荣时期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等主要民主机构,民主的社会生活以及所遵循的公民在法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应当排除教材传统的片面认识和极“左”思潮对民主政治的偏见,避免一味地强调政权掌握在奴隶主阶级手中的简单化评价。对这一内容的学习,重要的在于客观地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面貌,通过具体史实展现出古典民主“是什么”的历史真实。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历史意义也是应当强调的。雅典民主政治为后世的民主制度提供了一个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它所表现出来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公职选举任期原则以及举手、投票、抽签等民主决策方式都为后世的民主所遵循。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雅典民主政治为人类社会政治组织的进步和完善指出了一条道路,应当说这是古代西方文明对人类文明的一个伟大贡献。
2、西方近代民主制的建立开启了世界民主政治的新时代
关于西方近代民主,教材重点在于介绍欧美主要国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思想理论的民主精神与国家机构体制的民主化。教材将具体内容集中安排在“英国的新生”、“美国的独立”和“法国大革命”三课中。在上述三课中,课文分别对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三个在资产阶级革命中产生的文献要点作了介绍,指出其反映出来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的思想是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具体表现。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对这三个资产阶级的法律文献,除了要掌握其基本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从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献这一高度去认识。因为这三个文献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思想理论旗帜,是欧美主要国家建立新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因此,也是了解西方近代民主的一个切人点。三个文献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民主精神,批判封建专制,主张法治,反对人治,开启了近现代法治社会的先河,对近现代世界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三个文献虽是所在三课的重点,但在教学中对这三个文献不能孤立的介绍,应当将其置于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宏大历史场面中去把握。
英、美、法三国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政权都是民主体制的政权,课文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和法国的议会制的状况都作了介绍。对这几种国家制度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应当指出,对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和殖民统治制度而言,英、美、法三国革命建立的制度是一种崭新的国家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其共同遵循的政治原则。这种民主的国家制度使独裁专制成为过时的国家制度,在人类政治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世界政治就是从近代欧美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建立,才开始了民主政治的新时代。
四、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与演变 1、对资本主义历史进步性的认识 世界近代史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萌生、确立、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教材介绍这一历史内容共分六个学
习主题,分别安排在《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
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首先要解决一个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认识问题。应当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虽是一种剥削制度,但他同封建剥削制度相比,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这种历史进步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能简单地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压迫的残酷性、殖民掠夺的野蛮性以及这一制度本身的种种弊端,就否认其历史进步性。对其进步性的认识要立足于资本主义同封建社会相比表现出的巨大优越性。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它创造了比封建社会宽松、广泛的民主环境,开启了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过渡;经济上,它较广泛地调动了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更有效实现了生产资料配置,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文化上,它不同于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泯灭与扼杀,而是激励人性,为人的创造精神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巩固与扩大、演变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三个层次,教材中相应学习主题所呈现的内容是把握这三个层次的知识基础。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三个层次中的的重点,其内容集中反映在“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学习主题,这是教材对世界近代史作笔较多的一个学习主题,共安排了五课,外加主题活动课:“辩论会:我看拿破仑”。本学习主题重在介绍欧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这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亦即封建社会的灭亡,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3、关于资本主义的演变 资本主义的演变是指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在教学中,对有关帝国主义问题应重点说明两点:一是资本主义演变进入帝国主义的时段,即19世纪末2O世纪初;二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即垄断资本集团的统治。有关帝国主义的这两点知识可为教材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好铺垫,可以说是理解教材中可有关“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知识的前提。
4、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和改良 自我调节和改良,是资本主义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要功能,这种功能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不应忽枧的方面。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和改良功能突出表现在对经济危机的克服和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
二战前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变化。欧美各国政府管理和决策机制的发挥,是把握世界现代史基本内容的重要方面。也是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最深刻、破坏性最大、恢复期较长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欧美各国受不同国情的制约,因此寻找不同的道路和方式来摆脱危机。作为经济危机策源地的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成功地渡过了这一最困难的时期;而德日法西斯势力则利用经济危机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把世界再一次拖人战争的漩涡之中。
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功能,还体现在战后主要西方国家的发展变化上。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如西欧的振兴与欧共体(欧盟)的建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等史实表明,资本主义国家统治者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积极调动一切力量,改善和完善其政府职能,建立和健全其社会保障制度,成功地推进了本国或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5、关于“罗斯福新政”教科书把重点放在对“罗斯福新政”的解读上,强调新政“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这是对“罗斯福新政”客观而积极的评价,也是“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的主要作用。透过“罗斯福新政”,我们可以发现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某种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这同时也是当代资本主义得以继续发展的原因之一。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深讲,但可以政府对经济的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课标》川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教材内容分析及使用建议73等内容。
12
下载地址:《课标》川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教材内容分析及使用建议73.Doc
【】
最新搜索
《课标》川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教材内容分析及使用建议
2015保险代理人考试真题(3)
四川 施工补贴
【中考精英总复习】中考物理(人教)复习课件:第8讲 运动和力
Compound Nouns List合成词
单证流程9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度工作总结
5番顺高速桥南段规划方案(2)
新版新目标英语单词表九年级
七年级地理、生物期末测试答题卡 地理生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九年级上历史教学计划
强烈推荐 | 铸牢必备知识,练就关键能力——2023届高考50天备考计划及策略
成人儿童化,儿童成人化”现象分析
【历史教材目录】高中教科书《历史》目录(人民版)
P17 历史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1:45
亚洲文艺复兴的实质与未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