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成都历史上的世界之最:看完真的会自豪

金沙遗址方圆4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大大小小不相连属的宫殿区、普通居住区、基葬区以及中心祭祀活动区,先后有2000 多件玉器、石壁、青铜器、金器和成吨象牙以及大量卜甲出土。其中“太阳神鸟” 金箔反映了古蜀人一种特异的太阳神崇拜,其制作的精美令今人叹为观止。从文化内涵看,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古蜀国文化最繁荣的都城。

成都市区商业街战国早期蜀王家族墓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最大规模的船棺葬。船棺共有 17具,最大的一具长18.8米,是用生长了上千年的楠木制成的。在墓坑的上面建有陵庙。出土文物以漆器为最多,是四川发现数量最大的战国早期漆器。其中突出的是做乐器用的编钟、编磬的架子、鼓、竽等。

秦庄襄王时期,蜀守李冰兴筑都江堰(秦汉名“都安堰”),开凿郫、流二江于成都,并行双流城南,都江堰水利系统直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成都地区很快发展为全蜀农业经济的中心,其繁荣程度超过了素号 “天府”的关中,从而使得“天府” 的专称,从关中移到了成都头上。

都江堰

秦迁赵人卓氏、山东人程郑氏于临邛,“用铁冶富”,使临邛成为汉代冶铁工业的重要基地。制盐也非常普遍,临邛一带开凿的盐井,往往气(天然气)、油(石油)并出,有的就利用它们来煮盐,称为“火井”,这是世界上最早有关开发天然气、石油的记载。

成都是锦缎的故乡,是缎的发明地。尤其是蜀锦,当时就驰名于中外。三国(蜀汉)时期,蜀锦是蜀汉政权对外贸易的专利品。不仅城市内家家有人织锦织布,而且蜀汉政府还专门在城西修筑锦官城,作为官府作坊,聚集工匠,进行官营织锦业的生产。

成都因此而得名“锦城”,织锦作坊所在地则被称为“锦里”,锦工濯锦之江则被称为 “锦江”。

早在战国早期,成都就开始制造漆器。到汉代,成都漆器有著名的“金错蜀杯”、“蜀汉扣器”。这些带有金银丝镶嵌的漆器,主要产地是蜀郡和广汉郡,其流通范围则遍及国内外市场,其精美程度称誉世界。

汉代成都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商品经济活动的中心,是全国著名的商业城市。当时成都商人已开辟了远逾昆明、永昌、八莫(缅甸)、阿萨密和印度以及直抵番禺的几条商路,这是除北方西域丝绸之路之外的另一条“南方丝绸之路”,而成都正是这条商路的起点。为管理市场,新莽朝廷特选洛阳、临淄、邯郸、宛和成都设立“五均”,成都因之成为汉代著名“五都”之一。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使成都古典城市文化出现了文化艺术与游赏习俗相结合的新的趋向。每年春时有 “浣花大游江”、“小游江”之习,太守带头与民同乐,称为 “遨头”。

因文翁兴教而首创地方郡学,倡导学习中原儒术,巴蜀学术之风大兴,由秦代以前 “蜀本无学士' 的局面转变而为汉代蜀地学士“受七经”,蜀学以重今文经学为特色。直到三国时代,全国皆尤重古文经学的风气,唯独“益部多贵今文而不崇章句”。

产生了 “文章冠天下”、“以文辞显于世”的巴蜀汉代四大文学家,即司马相如、王褒、严君平和扬雄。“文宗自古出西蜀”。

司马相如

兴起撰修巴蜀古史之风。从司马相如、扬雄、郑伯邑到谯周、来敏、秦宓等人都各集传说以作本纪,仅《蜀本纪》就有八家之多,形成了巴蜀文化史上第一个再现巴蜀古史的高潮。

成都是古蜀仙道的起源地,是仙源故乡。早在 3000至年前,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崇拜飞鸟、羽化飞仙的青铜、玉琮形象,就证明了古蜀仙道信仰的出现。

玉琮

西汉时期,仙学思潮进一步发展,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是“言神仙之事” 的代表,严君平的《老子指归》与扬雄的《太玄学》为张道陵《老子想尔注》奠定了基础,天师正一道教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创立起来的。

在唐代,成都和扬州是全国(也是当时全世界)最早发明和使用雕版印刷术的地区。

宋代成都农业耕作的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地狭而腴,民勤耕作,无寸土之旷,岁三四收。”北宋文人的记载:宋代全国“财利贡赋”三分之一来自西蜀。

唐代成都印刷品已有了“西川印子” 的专称,当时就流传在日本。

北宋时期,雕版印刷术进一步发展。成都开展了我国出版史上首次规模宏大的官府出版工作。北宋太祖开宝四年 (971年),朝廷命在成都刻印 《大藏经》5000 卷,历时 12 年,共雕版 13 万块,世称“开宝藏”。宋朝蜀刻甲于天下,始终居于全国中心地位。

唐代广都(今双流)的麻纸素享盛名,为官府文书所采用。到宋代,成都出现了优质纸 “宋时川笺”。

今青羊官地区隋唐窑址曾出土大量瓷器,双流县牧马山、郫县横山子、都江堰市玉堂镇、彭州市磁峰镇均发现唐朱青瓷和白瓷的窑址。《景德镇陶录》说蜀窑瓷“体薄而坚致,色白声清,为当时所重”。唐代邛窑的瓷器与邢窑、定窑、越窑、景德窑、潮州窑齐名。

成都还是西南边陲和岷山的吐蕃等少数民族地区皮毛、竹木等土特产的集散地。特别是茶马贸易,以川茶、蜀锦向西北易马,政府非常重视,在成都设专司管理。直到明清,这种以内陆茶盐同边陲少数民族土特产相交换的贸易还相当盛行,既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也刺激了成都工商业的繁荣。

宋代成都的富商开始使用纸印的 “交子”,以代替铁钱,这是唐代交易用的信用兑换券“飞钱”的发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是中国也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开启了世界纸币时代,成都是这个时代的起源处。

号称“诗仙”的李白作为 “秀冠华夏” 的文化巨人,是巴蜀文化土壤孕育的明珠。杜甫、陆游等大诗人在成都迎来了他们创作的高峰,王勃、卢照邻、岑参、李商隐等著名诗人也在成都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后蜀赵崇祚编辑了我国最早的一部词总集 《花间集》,是绮怨浓媚的城市文化生活的写照。

宋元之际有了专门记载成都游乐的文化内容的专书《岁华纪丽谐》,表明文化人的眼光已把游乐这类俗务正式提高到了文化的高尚地位。唐代大慈寺壁画为当时天下之冠,代表了成都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孙位、黄筌父子、李升等人都是卓越的绘画艺术大师。

渊源自古的巴渝舞曲演变为富有蜀地特色的“蜀国弦”、“竹枝” 民歌,到明清进一步发展为竹琴清音和川剧高腔。具有巴蜀特色的 “蜀国弦” 音乐,吸收了龟兹、南诏、票国等地音乐的特点,编组了新的以龟兹乐为主的乐队,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王建墓棺床所刻二十四乐伎浮雕,是存世唯一的唐代宫廷乐队组织的形象记录。

成都茶馆和书场,素来为人所称道,这是成都群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从清代直到现在,茶馆、茶舍、茶亭、茶厅散布全城,数量之多为外地所罕见,形成特有的“盖碗茶与茶馆” 文化景观,驰名海内外。

许多茶馆往往兼有书场的功能,是成都城市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书场表演评书、扬琴,清音、竹琴、金钱板等各种曲艺,其中评书尤为群众喜爱。

川剧源手元北曲和明南曲,形成于清代中期。乾隆年间,金堂艺人魏长生在四川、北京和扬州演唱秦腔,所饰花且,创甩水袖、踩高跷等表演技艺,名倾全国,被誉为“一世之雌”。

他所创的“四川秦腔” 直接演变为今日川剧的弹腔。川剧的高腔、弹戏、胡琴、昆曲和灯戏等五大声腔艺术,就是通过历代艺人的努力而趋于完善的。

著名文人参与对剧本的文学创作和改造,把川剧唱腔加以诗性化的改造,使川剧由原来的市民粗糙艺术变为声腔宏富、文辞典雅、俚俗并兼、雅俗共赏、亦庄亦谐的精致艺术,成为近代地方戏曲中有特色的瑰宝。

明代成都有子云书院、大益书院、浣花书院。清代有锦江、墨池、芙蓉、潜溪等书院。光绪年间,张之洞创建尊经书院,讲究经世致用,蜀中学风为之一振。

甲午战争以后,尊经书院开始由尊崇经学的一日式书院向传授新学的新式书院转化,培养了大批人才。近代四川许多爱国志士、“蜀学鸿儒” 和改良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如杨锐、宋育仁、廖季平、彭家珍、罗纶、张澜、吴虞、吴玉章、骆成骧、张森楷等,都是尊经书院的学生。

1902年,锦江书院与尊经书院合并,并接纳中西学堂,设立四川通省大学堂,旋即更名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四川大学的前身)。

以上就是成都的部分历史成就了,没有说完,也没有说全,实在太多太多了,知道的请评论出来,让大家看看。

这里是小应话说历史,希望得到点赞、转发和关注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芙蓉国粹——源远而又多源的川剧
四川对于中国到底有多重要?
您肯定是个“假四川人”!
在成都建国的古代政权,为什么普遍都短命?
细数历史上那些割据巴蜀(四川)称王称帝的政权
成都魔咒:定都成都的8个王朝都不超过五十年,只有一个例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