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军乌蒙山回旋战,媲美毛主席四渡赤水的又一神来之笔

一,创建黔大毕根据地

接上文:贺老总在长征中的四次“声东击西”,媲美四渡赤水的又一神来之笔。我们接着介绍红二、六军团的长征。

1936年2月,红二、六军团渡过乌江后,随即开始创建以黔西,大定,毕节为中心的黔西根据地。

长期处于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贵州黔大毕地区,地瘠民贫,军阀势力各霸一方,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百姓生活极度困苦。

当时黔大毕地区有这么句民谣:“要吃包谷饭,除非老婆坐月子,要吃白米饭,除非等到下辈子”。大多数老百姓自生下来就没吃过大米饭,食油和盐巴一年也吃不上几回。许多十几岁的大姑娘穷得没有裤子穿,只能在腰间围着一块破布。

但是,以老蒋为首的国民党军阀部队从来不关心这些,他们一般只会干三件事:抓壮丁、摊派税、强征军粮。以至于当地群众一听说有军队要来了,青壮年就急忙逃到山里去了。

直到红二、六军团来了以后,当地群众终于看见了一支完全不一样的队伍。

这支部队纪律严明,说话和气,办事公道。他们抵达一地,还会派出宣传队,随后召开群众大会,由群众指控鱼肉乡里的土豪劣绅,然后打土豪、分田地,把他们的财物分给贫困百姓。

两厢一对比,群众拥护红军的积极性自然很高。很快这一地区有5000名子弟被他们的亲人送到红军队伍里。因为留下来的话,无非是被抓壮丁,或者躲入深山,还能有比这更差的吗?

这种民不聊生的情况,并不是黔大毕地区独有,而是整个中国都是如此,所以毛主席才会说:“这里犹如布满浇了油的干柴,只要有一点星星火种,就可以燃起燎原大火”。

在根据地建设方面,贺老总此时的黄金搭档,才能卓越的弼时同志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许就是军事和政治主官的最优配置了。

任弼时同志统揽全局,从土改、宣传、扩红、军事、教育等方面全面着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创建新根据地的工作,黔大毕地区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兴盛之势。

在政治上,1936年2月8日,任弼时领导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川滇黔省委,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随后,任弼时又深入城乡基层,领导建立了县、区、乡、村各级政权组织,先后建立了95个乡村苏维埃政权。

在军事上,任弼时又加强地方武装建设,以贵州省工委掌握的三支武装力量为基础,成立了一千多人的“贵州抗日救国军”。此外,还广泛组织建立地方游击武装,成立大小规模的游击队90多个。王震还亲自组织建立了一支“苗族独立团”。

在教育方面,加强训练,扩大兵员,并开办了干部训练班,进行军事素质和干部理论水平的提升教育训练,红二、六军团主力部队扩充至两万多人。

在经济上,由于有广大群众的支持,红二、六军团一时钱粮丰足,各种物资堆积如山。老百姓也欢天喜地,家家户户如同过年。

黔、大、毕根据地的建设,是在敌人猛烈进攻的条件下迅猛发展的,体现了任弼时创建根据地的卓越才能。

二、转进乌蒙山,一场意外失利引起的战略转移。

但是,红二、六军团在黔大毕地区风风火火建设根据地的举动,引起了老蒋的恐慌和不安,他亲自飞到贵阳,开始布置新一轮的“围剿”,他的围剿方案如下图:

老蒋的新“围剿”方案也没什么新意,还是前堵后追那一套,只不过增加了些兵力。他的围剿兵力共分成三坨:

一、西北方向那一坨,是由川军杨森部和李家钰部组成的前堵部队。这一路我们在百丈关战役那一节详细介绍过,他们差不多快被四方面军打残了,此刻是有心无力,疲于应付。

二、西南方向那一坨,是由云南王龙云的滇军组成的防堵部队。关于龙云,我们在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时介绍过,他的诉求是:既要防红军,也要防老蒋的中央军进入云南。

三、最后就是东面这一坨了,他们是由万耀煌、郝梦龄、李觉、樊嵩甫、郭汝栋“五大金刚”组成的追击部队。负责从东北方向包抄追击红二、六军团。

与毛主席的四渡赤水是因为土城战役的失利引起的一样,贺老总的乌蒙山回旋战也是因为一场失利的“围点打援”战斗引起的。

作为参加过国民革命军的贺老总,对军阀们的那点心思还是了如指掌的。西北和西南方向的川军和滇军,我们不去惹他们,他们是懒得找你麻烦的。

因此,贺老总把打击重点放在了东面这一坨追击部队上,而打击的精准对象就放在了东面这一坨比较冒进的万耀煌身上。如下图

早在2月6日,万耀煌纵队就开到了毕节以东的要地三重堰。

我军判断,万耀煌可能会沿着上图那条公路向黔西前进。于是,萧克率领红17师,贺老总亲率红6师和红4师,一共两路人马在三重堰通往黔西的樱桃坪埋伏起来。

但想不到的是,这个被老蒋收编的干儿子万耀煌却在三重堰待着不走了,可能他是想等待郝梦龄靠拢后,再慢慢向前推进。如下图

这下可把贺老总急坏了,万耀煌能等,我们不能等呀。一旦他和郝梦龄汇合后,就更难打了。

既然老万不上套,那我们就找你去得了。

2月10日,为了调动万耀煌,贺老总命令红17师迂回敌后,攻占了万耀煌的退路打鼓新场。然后,军团主力绕到万耀煌纵队的后面,准备在万耀煌回援打鼓新场时打他一个伏击战。如下图

但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个爹不疼娘不爱的“杂牌军”万耀煌居然不按套路出牌,他置身后断了他退路的红军于不顾,而是趁樱桃坪的红军伏兵离开之际,奔着前面的黔西县城就来了。

而我军在黔西县一带只有一个红18师守卫,肯定是挡不住万耀煌一个纵队的。如下图

果然,万耀煌没费多大劲,就拿下了黔西县,紧跟着就奔红18师来了。红18师虽然英勇抗击,但身后乌江对岸的国军23师和99师也趁机过江,对红18师形成合围态势。如下图

战局瞬间恶化,红18师被迫向大定县方向转移,而万耀煌和此刻已经过了乌江的23师99师也奔着大定县攻击而来。如下图

贺老总一看大事不妙,急忙率军团主力撤离打鼓新场,回援大定县。但这又引起连锁反应,一直在打鼓新场北面磨磨唧唧的郝梦龄纵队又趁机杀了过来。

2月17日,军团主力回到大定。万耀煌和郝梦龄的部队会合后,也向大定发起了猛烈进攻。一天后,大定失守,红二军团被迫撤往毕节。如下图

如果以事后诸葛亮的视角来看,红二六军团的失误在于,没有在黔西县城留下足够的军队,只让红18师一个团防守黔西到乌江鸭池河渡口一带。

如果能再派一个师帮着守卫黔西,或许万耀煌就不敢大摇大摆地杀到黔西了。

不管怎样,连失两县,在黔大毕地区建立根据地的方案已经很难执行。但是转移是需要时间的,而敌人的兵锋随时会到,我军必须在某个隘口阻挡敌军攻势,为主力转移争取时间。

于是,我军将这个隘口选在了将军山。将军山位于大定县城西面,数十个巍峨的山峰从南向北一字排开,清毕公路从这里蜿蜒穿过,是大定通往毕节的门户。

2月19日上午,肖克率红17师进至将军山和七家田村一带,他们刚上公路,就发现一股敌人由大定沿公路接近七家田村。如下图

肖克当即命令50团和51团从公路东侧攻击运动之敌,49团从公路西侧插了过去,很快就消灭了万耀煌这六个连的敢死队。如下图

战斗结束后,红十七师尽快登上将军山,构筑工事,转入防御。

敢死队被歼灭后,万耀煌也有点怕了,他龟缩在了大定县城不敢冒进。

在随后的日子里,万耀煌和郝梦龄先后对将军山阵地发动了多次进攻。但在红17师的英勇抗击下,敌军始终没能跨过将军山一步。

将军山阻击战一直持续到26日,此时红军主力已经撤出毕节。阻击任务完成后,肖克率部向毕节撤退。

这时,敌人越来越多,已经达到120个团的规模。贺老总和任政委决定,退出黔、大、毕根据地,向贵州南部的安顺地区转移。

在转移过程中,一场精彩的乌蒙山回旋战即将上演。

三,乌蒙山回旋战的战前敌我态势

我们在以前介绍毛主席的四渡赤水时,为便于大家从整体上好把握,曾把四渡赤水类比为成龙动作片的追逐戏,详见:四渡赤水,为什么成为毛主席军事生涯的“神来之笔”

而贺老总的乌蒙山回旋战也差不多,也可以类比为成龙的动作片追逐戏。虽然画风有点不搭,但却很能说明问题。

我们在看成龙巅峰时期的动作片,比如《红番区》、《A计划》、《飞龙猛将》等,就会发现有两个特点:

1、在成龙被一群人围殴时,他不会站在原地和对手死磕,而是会跑着打,边跑边借助名种道具打击敌人。潜在的战术含义是:我一个人打不过你们一群人,但对付落单的人绰绰有余,所以必须通过奔跑创造对付落单个体的机会。

2、在成龙被人追逐的准备上楼梯时,突然楼上也下来一群人把成龙截住,成龙通常从楼梯侧栏翻跳下去,以此躲开打手们的围追堵截。潜在战术含义是,变多路围截为一路追击,继续创造痛打落单者的机会。

好了,贺老总的乌蒙山回旋战也类似,他的每一次回旋都是为了创造这个机会:在运动中捕捉落单之敌,在运动中变围追堵截为只有追敌,没有围堵截。

只不过创造这两个条件的难度要比成龙的动作片复杂得多。

乌蒙山,位于我国云贵高原上的川滇黔边境,这里山高谷深,群峰壁立,有着较大的回旋余地。

红二、六军团退出黔、大、毕根据地后,决定向贵州南部的安顺地区转移。

而要想成功到达安顺,走直线是行不通的,应该先向西过了野马川,然后折向东南,才能在敌人的缝隙中穿插前进。如下图

而老蒋对我军下一步行动路线的判断有三条:

路线一是北渡金沙江,去川藏边界的甘孜会师红四方面军;

路线二是向东面重回老家桑植县;

路线三是在云贵川边界地带打游击。如下图

老蒋据此布置的三条防线是:

北面一坨是杨森和李家钰的川军构筑的金沙江防线;

西面是云南王龙云沿滇黔边界构筑的乌蒙山防线;

东面则是老蒋嫡系中的非嫡系“五大金刚”(就是属于老蒋半路收编的杂牌军,他们不是黄埔嫡系,属于老蒋的干儿子)组成的追击部队。如下图

对于川军和滇军的防线,老蒋还是比较放心的。因为他知道这些杂牌军的尿性,为了自己的地盘,他们不仅会像防贼一样防着自己的中央军,而且也会和入境的红军拼命。

所以,老蒋的嫡系追击部队此时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红二、六军团向东南折回老家桑植县。他把自己的追击部队又细化成了四路追兵:

1、万耀煌和樊嵩甫沿着毕节至威宁公路的南北两侧追击;

2、郝梦龄绕道向西南方向追击,如果万耀煌和樊嵩甫追不上我军,由他进行兜底;

3、郭汝栋纵队从大定往水城方向追击,如果前两路没拦住红军的话,由他进行兜底。

4、李觉纵队由织金县往水城方向追击,如果前三路没追上红军的话,由他进行最后兜底。

这几路追击部队一共有十万人左右,如下图

四、一次回旋、易泽河伏击战

如果站在上帝的视角,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北渡金沙江和四方面军会师。因为后面有这么多路人马追击,前面只有被四方面军打残的杨森和李家钰防守。

但是,我们如果身临其境,处在贺老总的位置去考虑问题的话,就会发现事情远没那么简单,这条路是老蒋精心设计的一个陷阱。

老蒋之所以布置了这么多的追击部队,目的就是想把红二、六军团赶到川军的金沙江防区,在红军和川军拼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把红军和川军都收拾了。

由于杨森和李家钰在百丈关战役中被四方面军打的灰头土脸,所以他们此刻的目的就是自保,只要你不去招惹他,他是不会来和你死磕的。

如果红二六军团此刻就去北渡金沙江,所面临的就是前堵的川军和后追的“五大金刚”,两股敌军的压力。

同样道理,如果红二六军团此刻就去西进云南的话,面临的也是滇军和“五大金刚”的双重压力。

所以,不管是北渡金沙江,还是西进云南,这都是老蒋所希望红军做的。

那老蒋现在最怕什么呢?他最怕的就是:红二、六军团既不北上也不西进,而是在乌蒙山区和他玩捉迷藏,那样就会让他的十万大军陷入无休无止的追击战中,直至拖疲拖垮。

而贺老总对老蒋心理活动的揣摩是相当透彻的:你怕什么?我就给你来点什么算了。

因此贺老总的整体指导思想就是:暂时不去招惹川军和滇军,而是先陪着老蒋的“五大金刚”在大山里玩捉迷藏,变敌军围追堵截为只有一路追击。

等把老蒋的队伍拖疲拖垮后,再想办法或北渡金沙江,或南下安顺,或西进云南。

于是,红二、六军团开始行动。

等他们到达野马川后,发现东南方的道路已经被万耀煌和郝梦龄给截断了。于是,敌变我变,红二六军团继续西行,赶到了麻姑地区。

可在赶到麻姑地区后,结果也不尽如人意。不仅郭汝栋和李觉围了上来,而且滇军防守威宁的部队也封锁住南下的道路。如下图

贺老总知道,这是老蒋想要逼我们去北渡金沙江,顺便在金沙江沿岸消灭我军。

于是,他就将计就计,开始了第一次回旋转折,向西北往奎香方向开进,造成我军要渡金沙江的假象。

老蒋果然误以为红军要北渡金沙江,他急忙派樊嵩甫、万耀煌、郝梦龄三个纵队转向西北追击。如下图

在这股追兵中,要数樊嵩甫跑的最快了。

红二、六军团抵达奎香后,贺老总也发现了这个不长眼的樊嵩甫最积极了,已经到了易泽河村。于是,他决定掉回头来,打下这只不知死活的“出头鸟”。

贺老总派二军团4师和六军团16、17师带上干粮,星夜出发掉头回旋,奔赴五十里外的易泽河村设伏。

樊嵩甫有两个师,28师和79师,不知怎么了,这两个师居然吵着要当开路先锋。樊嵩甫一看,想死还不容易吗?于是,他让28师去当开路先锋。

果然,28师走了没多远,就在易泽河村遭到了我军的伏击,被打得狼狈不堪。28师急忙向樊嵩甫呼救。

面对28师的苦苦求援,樊嵩甫却充分发扬“友军大祸临头、我方不动如山”的优良传统。

他立即指挥身边的79师选择有利地形构筑起稳固防线,然后看着28师被我军打得热火朝天而不派一兵一卒,还不停的鼓掌叫好。如下图

我军这边,由于28师后续和先头部队间隔较远,易泽河伏击战没有达到预计的结果。我军只歼灭了28师一个骑兵连和一个侦察连。

五、二次回旋、得章坝伏击战

易泽河战斗,我军虽然小胜一场,但也暴露了位置。于是,贺老总决定重回奎香,然后在转向东北方向的牛场,摆出一副要转进乌蒙山,继续和老蒋玩捉迷藏的态势。如下图

不过在半路上有了意外收获,我军抓到了两个万耀煌的逃兵,从逃兵口中知道了万耀煌的行军路线,知道万耀煌已经到了得章坝一带,和其他追击部队拉开了一定距离。

于是,贺老总决定在得章坝一带伏击万耀煌。

12日红军开始掉头向西南方回旋,向得章坝奔袭而来。

此时的万耀煌把自己的部队分成三部分:前面一个旅,后面一个旅,自己和师部走在中间。他们此刻正沿着得章坝的山谷前进。

可走着走着,万耀煌后面那个旅就遭到了我军的伏击。随后,我军又派出一部在大丫口将万耀煌的师部跟后面这个旅截成两段。

万耀煌倒是没像樊嵩甫那样对自己的部队见死不救,他急忙呼叫前面那个旅赶来救援。但是,我军又一路伏兵突然出现在前面,挡住了前面那个旅的回援通道。如下图

一番激战过后,我军歼敌300多人,缴获物资无数,逼得万耀煌穿着士兵的衣服独自逃命。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此战也打成了击溃战,没有全歼万耀煌后面那个旅。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战斗中,红二军团6师18团政委余秋里左臂受重伤,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咬牙坚持战斗,后不慎落水导致伤口溃烂,如果不锯掉胳膊,可能危及生命。

卫生员好不容易找来一把木工锯子,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来了一场“关云长刮骨疗毒”,最后疼的他昏迷过去了。一连昏迷几天后,他终于苏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这是我十个月来,睡得最安稳的一觉。”

得章坝伏击战,红二、六军团击溃了万耀煌纵队后,郝梦龄纵队也火速赶来,贺老总决定及时撤出战斗,继续在乌蒙山回旋作战。

此时的敌我态势如下图

六、三次回旋、巧设疑兵冲出包围圈

由于得章坝战斗没有打开南下道路,万耀煌、郝梦龄、樊松浦等纵队分别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敌人越聚越多,我军仍然没有解除危险。

在红二、六军团回旋向西奔袭财神塘时,又迎面遇上郭汝栋纵队,南面的李觉也压过来了。

3月13日晚,红军从敌人俘虏口中得知,敌军“五大金刚”已经齐聚,他们在四周构筑了工事,随时可以从四面八方向我军发起进攻。

我军所在之地以处于敌人方圆十五公里的狭小范围内,而长时间的连续作战,部队十分疲乏,导致机动能力下降,几乎没有可能与敌进行决战。

这是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开始转战至今,最危险的时刻。

在这种生死关头,贺老总镇定自若,他拿着烟斗,鼓励大家说:“我们1万多人拖着敌人十几万人在山里打转,我们疲劳,敌人不也很疲劳吗?现在是比拼意志的时候,我们只有继续保持机动能力,就能把敌人彻底拖垮。

于是,贺老总下令:

1、全体红军官兵抛掉非作战装备和行李,轻装上阵,以加快行军速度。

2、在山岗上竖起草人,并在深山上遍插红旗,让人远远望去像是有伏兵。

3、派出佯攻部队,朝东面的万耀煌展开牵制性进攻。

此时的“五大金刚”虽然觉得胜券在握,但是当他们看到远处山岗上的红旗时,又都开始打退堂鼓了,因为谁也不愿意成为被红军伏击的第一个目标。

抱着这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态,“五大金刚”只是保持严密监视,并没有深入追击的意愿。

贺老总一看,既然通过疑兵之策把敌人给吓住了,那我军也不和他们磨叽了,决定适时发起突围。

在选择突围方向时,采用了迎敌而上的非常手段。

不过,我军可不是采取死打硬拼的方式,而是趁着黑夜,悄悄从樊嵩甫和郭汝栋纵队的结合部冲了出去,又一次回旋到了奎香。如下图

直到两天后的3月16日,“五大金刚”才走进了细看,发现山上到处都是草人和红旗,才知道中了贺老总的疑兵之计。

七、四次回旋、攻占宣威吃火腿

此刻,冲出敌军包围圈的战士们都惊叹于乌蒙山之大,他们在乌蒙山转战了十几天,始终看不到出山之路,等到了奎香地区后,这才明白过来,他们已经是第三次经过这里了。

3月22日,红军穿过贵州西北角一路南下,到达了云南东北部,在虎头山消灭一股滇军后,直逼宣威县城。

而此时的“五大金刚”的追击部队已经被拖得晕头转向、疲惫不堪、且损失惨重,他们不敢也无力追击红军了,随即转入了守势。

到了宣威地区后,红二、六军团的生活大为改善,他们吃上了著名的宣威火腿,体力也得到恢复补充。

随后,我军又在盘县休整了三天,筹备了些物资,补充了几百兵员。

在此期间,红二、六军团接到了红四方面军的电报,决定北上至甘孜与四方面军会师。至此,历时一个月的乌蒙山回旋战胜利结束

乌蒙山回旋战,红二、六军团以弱小兵力,利用有利地形,在乌蒙山中与十数倍于己的强敌巧妙周旋,在运动中寻机歼敌,用机智灵活的战术,最终摆脱铜墙铁壁般的合围。堪称强敌环伺中的“凌波微步”。

接下来,红二、六军团将从盘县出发,开始了一段不同于中央红军的巧渡金沙江的长征之旅,我们下回再介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贺老总在长征中的四次“声东击西”,媲美四渡赤水的又一神来之笔
【长征之路】(十)转战乌蒙山
红军长征都经过云南哪些地方?
中国革命史上最凶险的一次战斗
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乌蒙山大回旋
我军在红军时期(1928年-1937年)曾组建过10个军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