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昌济道:你们不懂毛泽东,他是不能用寻常校规来约束的

20世纪之初,古城长沙南门外的“书院坪”上,耸立起一座颇具规模的西式楼房,阔阶广庭,堪称堂皇。一道精美的铁栏杆成为它的围墙,外面临街开了一条不很宽的马路,书香飘溢,学子悠悠,这便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14年春天,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合并了湖南第四师范学校。其中有个湘潭县韶山冲的学生,随校转入一师,被编入本科一部第八班学习。

这一年他21岁,方正清秀的面孔,炯炯有神的眼睛,身材颀长,举止沉稳,穿着学校发的蓝色校服。不过,他最爱穿的是件灰色的学生长袍。

到了冬天,为了抵御寒意,便在长袍里再加一件短褂。他的裤子总是显得有些肥大,而他从来也不在意。到了夏天,他又打起赤脚,几乎从来不穿袜子,一双布鞋显得特别耐穿,裂了口子也舍不得把它扔掉。

在湖南一师,校方要求学生使用全国通行的“国语”,而这个学生对此不大用心,总也难改他的湘潭口音,因而被不少同学认为有些“土气”。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所谓“土气”的学生,谈吐和举止一点也不土气。他手不释卷,文笔出众,志向高远,胸怀博大,身边很快出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们更没有想到几十年后,就是这个当初被认为“土气”的学生,成了改天换地的民族英雄,一位震撼世界的东方巨人毛泽东!

然而,伟人的人生起步并不全都引人注目,正如晋代大诗人陶潜先生所言:“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毛泽东这位普通的湘潭农家子,刚进湖南一师时,在枝丫相连的学林中,并没有显出多么特别。但是很快他就像是一棵与众不同的树木,引起了师生们的注意。当时,学校订了35种校规,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然而毛泽东对此置若罔闻,屡屡违反校规。

比如:他不遵守作息时间,别人都上床睡觉了,他还在走廊上、茶炉室或阅览室读报看书。为了对付校方的统一熄灯,他自制了一盏油灯,下面用一节竹筒垫起,一次不慎燃了蚊帐,几乎引起一场大火,惹得议论纷纷。又如:毛泽东不能按照教学计划听讲,讨厌必修的自然科学课程。

还有,毛泽东喜欢看些“闲书”,每次外出,总要到有旧书摊的玉泉街和府正街走走,带回一本又一本学校禁止看的“闲书”。如此等等,全是有违校规的行动。因而学校一而再、再而三地研究开除毛泽东的决定。

然而,这位不守规矩的学生却受到一些教师的喜爱和器重,使得校方的这些决定并未认真执行。

毛泽东在一师的同学、后来成为著名诗人的萧三先生回忆说:“学校行政方面不喜欢毛泽东同志之破坏校规,但又爱他之有才能。有几次行政方面为顾及自己的'威信’,讨论开除他出校的问题。这时一个很有威望和信仰的教员杨昌济先生说道:毛泽东是一个特别的学生,你们不懂得他,不能拿寻常校规来论!”

这里,需要说一说的是杨昌济先生。杨昌济,号怀中,湖南长沙板仓人。出身书香门第,是很有名的“长沙的大儒”。他早年留学日本、英国,并考察游历过德国、瑞士。回国后,投身教育事业,在湖南一师教授修身、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哲学等。

毛泽东很喜欢杨先生讲的《西洋伦理学史》,每课必到,认真听讲,工工整整写了7大本笔记。

杨先生不仅在讲堂上谆谆教导着他的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也深深影响着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有志向、有抱负的年轻人。

杨先生是个唯心主义者和进化论者,他非常相信意识对于物质的反作用。他废止早饭,行深呼吸,主张静坐,喜好体操,并特意制作了一个大大的澡盆,不分春夏秋冬坚持冷水浴。他这样解释说:“人必须每天做一件艰苦的事来磨炼自己的意志。冷水不仅磨炼意志,还能增强体质。”

杨先生的这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紧紧吸引着满腔热情的毛泽东,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加以效仿,去掉早餐,洗冷水浴。

再后来,还利用风、雨、太阳等自然条件坚持锻炼。后来,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先生还专门谈到了这段有趣的生活:“我们在田野里,山上山下,沿着城墙,跨越溪流地行走。无雨时我们就脱去衣服,名之为雨淋浴。阳光灼烁时,我也剥去衣服,名之为日光浴。春风和暖时,我们又算是一种新运动,叫浴风,在已经结霜的天气,我们还露宿田陌间,或是在十一月,我们还在寒溪中游泳。”

说到游泳,这可是毛泽东终生喜好的运动项目。还在韶山冲南岸私塾读书的时候,年方10岁的毛泽东就曾大胆违抗邹春培先生的命令,不在学馆里背诵《论语·先进》篇,带领十多个同学到池塘里游泳。

先生回来大发脾气,质问他为何带头下塘游泳,毛泽东不慌不忙打开《论语》,指着先生要点读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说:“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夫子不是也同那个名叫曾点的学生到沂水河里去洗澡吗?按照孔夫子的说法去做,难道有什么错吗?”

一句话问得邹先生语塞。不过,这个小小的胜利却带来父亲的一顿毒打。

毛泽东是绝不肯轻易服输的人,他依然喜欢下塘游泳,而且游泳的技术日渐提高,他可以在水中轻松去做“立正”、“稍息”的动作,还可以长时间仰在水面一动不动。到了湖南一师,面对满目碧透、一泻千里的湘江,毛泽东如鱼得水,游泳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

他经常邀集几个要好的同学,到湘江中的橘子洲头附近和南湖港一带游泳。他不但能横渡湘江,还能从猴子石游到10里开外的牌楼口去,让周围同学赞佩不已。

正是由于毛泽东游泳技术好,胆量大,坚持力强,使他忽视了水中的凶险,出现了让人后怕之事。

1916年夏季的一个星期天,连续的大雨终于转晴,骄阳如故,铄石流金,天气一如往常那般炎热。

这天下午,毛泽东和蔡和森、陈绍林等几名同学又去畅游湘江。他们穿着学校规定的白色衣帽,帽檐上钉了一颗银色五星,领章上缀着“第一师范”四个大字,显得英姿勃勃,格外潇洒。他们穿过浓密的树丛,跨过一条条田埂,约摸4点多钟,来到湘江边上的南湖港。

这里江岸曲折,一碧万顷,是毛泽东精心选择的地方。江边有些木排,漂来荡去,远处的白帆缓缓移动,鸥鸟翔集,江风阵阵,让这些走出课堂的学子颇感惬意。只是因为连日大雨,水势暴涨,拥挤翻卷的浪头,发出骇人的声响,有的同学见状有些胆怯,迟疑着不肯下水,而毛泽东则显得格外兴奋,已经很快脱去衣服,做着泳前准备。

他见几个同学踌躇不定,便大声说:“喂,你们怎么还不脱衣服?只是来看我游泳的吗?”

一位同学嗫嚅道:“润之,水太大了,易出危险,今天就算了吧!”

毛泽东定定地瞧他一眼:“嘿,水大怕啥子,在这样大的水里游泳才过瘾呢。”说完,试试水温就要下水。

一位老放排工看见了,对毛泽东喊道:“后生子,这么大的水还要下江,不要命了!”

毛泽东向老人家报以感激的一笑:“怕啥子么,没事的!”说着纵身跃入水中。他飞快地游着,尽情享受着与风浪搏击的快乐。游了一段,回望还在岸上徘徊的同学,毛泽东以胜利者的姿态喊道:“你们赶快下来,莫要让我一个个往水里拖!”

同学们知道毛泽东的脾气,觉得拗不过他,又见其游得如此开心,胆量骤然大了起来,纷纷脱衣下水。

毛泽东体魄强健,一气在江中连游两个来回,爬到一列木排上休息片刻,看着同学们游兴正浓,他又再次跳入水中,向着对岸飞快游去。

他很快地游到江心,恰好面前驶过一艘很大的木船,木船尾部有个巨大的漩涡,毛泽东躲闪不及,一下把他吸了进去。稍有水中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是异常危险的境地,一旦人体被“吸”进船底,任你有多好的水性也难以摆脱。毛泽东清楚自己遇到了危险,用尽气力要挣脱漩涡,然而船底周围就像一个巨大磁场,有着一股难以抗拒的吸力。

毛泽东要极力摆脱这个漩涡,他在争分夺秒地坚持。

这时,江岸上有位姓昆的同学,一直在注视着毛泽东的游踪,见其在漩涡中忽上忽下,马上意识到了危险,他扯开嗓子大叫:“润之进了漩涡,快救人呀!”

同学们听见了呼救,见毛泽东果然遇到危险,大家竞相奋臂划水,向着尚未察觉的大船游去。水流的巨大冲力无情推操着他们,费了很大力气也难向毛泽东靠近。时间万分紧迫,大家忧心如焚。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游泳技术最好的陈绍林,箭一般扎入水底,抓住精疲力竭的毛泽东,奋力向江边推去。

毛泽东上岸后,一边抖着头上的水珠儿,一边看着周围的同学,幽默地说道:“大风大浪任尔搏,小河沟里翻了船!”

这次险情给毛泽东的印象很深,解放后对一位老同学还专门谈到此事。他诙谐地说:“那次如果不是一个同学搭救,我就险些'出了洋’。”

但是,毛泽东没有被险情吓住,他和同学们仍然在湘江中尽情畅游,直到天气变冷,人们都已穿上了棉衣,他们还是乐在风与浪中搏击。

毛泽东特别注意锻炼泅泳技术,同学罗学瓒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日往水陆洲头(即橘子洲头)泅泳,人多言北风过大,天气太冷,余等竟行不顾,下水亦不觉冷,上岸亦不见病。坚其皮肤,增进血液,扩充肺腑,增加气力,不得谓非运动中之最有益者。”

青年毛泽东自然是游泳运动的受益者,游泳对于强健体魄、锻炼意志、不畏险难等等方面都有明显作用。

对于游泳,他一直乐此不疲,不仅游湘江,还游邕江,游长江,游大海……直到1966年7月16日,已经73岁高龄的毛泽东,还在武汉长江滚滚波涛中畅游,历时65分钟,游程近30里,振奋了中国,震撼了世界,在他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中,留下难以消泯的回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9年,毛泽东从湘江游泳上岸后,赤裸的双腿沾满了淤泥,一件有
为你自己读书之十五健康的体魄是学习的本钱
杨昌济临终遗言:救国唯有倚仗两人,一人是毛泽东,另一人是谁?
毛泽东苏区廉政史话(4)
毛泽东诗词09|杂言诗:游泳启事
10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