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保障人们在信息海洋中不至于迷失?钱学森提出了一个构想

111年前的12月,钱学森在上海出生。在“云上的日子”触手可及、许多科学幻想已然成真的当下,人们不免惊奇地发现,钱学森早就关注到“虚拟现实”,并从科技与艺术相联系的角度作出了预判。

1990年,钱学森注意到当时在国外刚刚兴起的“虚拟现实”,并提议将其翻译为“人为景境”或“灵境”。在他看来,“灵境”这一颇具中华传统文化气息的用词,可以更传神地表达“临境感”的虚拟性质。

在相关讨论中,钱学森多次强调“灵境”技术的变革性意义,认为它能大大扩展人脑的知觉,使人进入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一定是人类历史中的大事”。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保障未来的人们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不至于迷失?钱学森认为,关键仍在于计算机技术。要通过技术的更新,来改变和拓展人们接受客观世界的途径。

按照钱学森的构想,“灵境”技术在引发新科学革命的同时,还会促进科技与文艺的合流,形成一种新的文化。

他多次阐释这样的观点: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文艺的表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往往不是自觉地为文艺工作者所利用,常常倒是其他人偶然发现了这种可能性,从而开拓了文艺的新形式。为此,文艺工作者不仅应当努力“反映”科技领域的新进展,还应当主动考虑将新的发明、新的技术应用到文艺创作中去。

钱学森曾撰文介绍,“机械音乐”的合理之处在于它能科学运用机械、光、电方面的原理,具有更广大的、更自由的表现能力。新的技术、新的机械打破了演奏者生理上的限制和既有乐器本身的限制,将演奏可能性拓展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考虑到已有的计算机画“山水画”案例,钱学森进一步提出“打开计算机艺术的大门,开辟一个艺术新天地”的命题。

在国际上,计算机艺术的产生一般以1965年联邦德国与美国的两个“计算机图形艺术”展览为重要标志。1979年,浙江大学开启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并完成了“智能模拟彩色图案创作系统”。1982年,吉林大学研制出一套绘制风景画的程序,之后又在绘制水墨风格图像方面取得成果。1993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电脑美术工作室”,并向钱学森报告了工作情况。

但钱学森所说的“计算机艺术”,不是仅仅止于“唱歌”“绘图”,其本质作用在于解放人的艺术表达能力,使之更少地为物质材料所限。

对钱学森而言,技术始终是手段,人的不断进步才是目的。人们创造机器,并不是为了替代人本身,而是每当人创造了一种非常聪明的机器,人就又聪明了一些。机器替代了一部分较低级的思维能力,将人的思维能力解放出来,得以向着更高水平的思维发展。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朱恬骅)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夏斌 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科学家,我只服钱学森!绝对是一个高瞻...
钱学森60年前构想星际航行飞船,多项预测得到验证
钱学森30年前给虚拟现实取名灵境
钱学森给VR起名“灵境”,中国文化的浪漫都在里头了
读到这些信,才懂得钱学森先生的高瞻远瞩
钱学森30年前把VR翻译成“灵境” 网友:中国科学家的浪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