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接纳感受:观看等待不评判

接纳感受的过程,概括而言便是:观看等待不评判。

观看 无论因为什么,每当你的内在感到难受不舒服,想要用行为发泄的时候,请尽量忍住,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在的感觉上,就是感受那个颤抖不安,感受那个不舒服,感受自己对不舒服的抗拒。此时,不要在意身体因此产生的各种不适和头脑里的念头。如果发现注意力被带跑了,就赶紧拉回来;发现被带跑了就拉回来......

等待 允许情绪充分展现,等待情绪一点点累积或者猛烈爆发出来,由小到大,再由激烈变得平缓。最后如果想哭,或感到困倦,顺其自然即可。

等待,表达的是这样的愿心:我愿意和情绪同在。我愿意允许情绪存在。

这里很吊诡的是:本来我的目的是消除情绪,但是在过程中却要允许情绪存在。因此请务必清楚,这里同在、允许的意思是:我愿意不把情绪当真,不受它的影响。如果你急于把情绪消除,说明还是把情绪当真了。

不评判 不评判,就是面对任何想法判断,都先打个问号:“这个判断是真的吗?”因为不知道这个判断是真是假,所以我先等等看,所以不会做出行为。

情绪是因想法,或说判断引发的。首先是我有一个判断,比如某种行为是好的,或不好的;应该的,或不应该的,然后才会生出相应的感觉:舒服或者不舒服。认为情绪是外在人或事引起的认知是错误的。因为面对同样的人或事,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所以情绪的因在我内,不在外面。想要消除情绪,必须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找。

退一步讲,如果情绪的起因真是外在的,那么我就永远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平安,因为我不可能让外在的所有人和事都合己意。

每当我感到有情绪的时候,一定同时会升起一个判断:这是因为......这个判断是否正确,是否真实,我是否要认同这个判断,就是我面临的重大选择。

选择一:认同这个判断。于是我会联想到许多事情、经历,以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然后用行为把情绪表达出来。抱怨外境,指责他人......如果没有遭到反击,我内在的不舒服会减轻一些。如果遭到反击(对面的人不是一个软柿子),必然会被激起更大的情绪,做出更激烈的行为。攻击→反攻击→再反击......往往闹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选择二:先打个问号“这个判断是真的吗?”这是情绪真正起因,还是我对情绪下的判断?于是我不再判断这个判断,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在感受上,等待情绪给我一个答案。这就是接纳感受。打个比方。情绪是一大团烟雾,情绪的因就是制造烟雾的烟雾弹。我必须耐心等到烟雾消散殆尽,才能看清烟雾弹的真实所在。因为我没有做出任何行为,也就不会对外产生任何影响,不会引起任何冲突。这就是向内求,愿意一切归因于己。通过不断的内求,最终我会证悟到一切真的归因于己。从此不再恐惧,回归真实之境。

选择一是妄心的剧本,选择二是真心的剧本。当我愿意选择真心回归真实,妄心也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听任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会制造出种种说法阻止我继续感受情绪。比如:

1 散布恐惧

“你会走火入魔的”,“你会死的”,”别人会讨厌你的”......有时候还会反映到身体上,你会感到头痛、心堵、胸闷等等,都是正常的现象,情绪消失后将自然恢复如常。

2 认为自己知道

“我知道这是因为原生家庭”,“我知道这是我性格的原因”,“我知道......”既然知道了,那还去看什么?还去找什么因?

3 制造问题

“这样对不对啊”,“这是为什么呀”,“需要反省一下吗”,“以后该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看似对自己有帮助,实则是妄心的诡计,让你脱离觉察,回到思考判断上。

4 评判自己

“你不应该有这样的情绪”,“你怎么能这样做呢”,“怎么又陷进情绪了,之前不是已经很好了吗”......仍然是为了把你的注意力从感受上面引开。

只要你在情绪中,你所有的想法便皆是出自妄心,都是妄念;都不要评判,只是看到就好。因此,接纳感受的前提就是愿意暂时抛开自己现在的认知;愿意承认“此刻,我什么都不知道。”等到情绪自行平息,你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如此。那才是你那时情绪真正的因。

随着一次次接纳感受,最终你会体认到:原来所有的情绪都是源自同一个因。修正了这个因,你的生活才会真正发生改变。

总之,接纳感受就是:

感到此刻我的内在是不舒服的,把注意力集中在不舒服的感觉上,持续感受这个不舒服。发现注意力跑了,就拉回来;跑了就拉回来......其它什么都不做,忍住想付诸行为的冲动。

此时,如果外界需要我做什么,那我就做什么,但不是为了缓解内在的不舒服而做。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要追求平安,追求真实的生活,请把你的注意力不是放在内在感受上,就是放在具体的事情上,总之不要放在与二者无关的想法判断上。如果发现注意力转移了,拉回来即可,不要自责。自责,又是新生出的妄念。

因此,在你的每个行为之前,请提醒自己暂停一下。每个暂停,都是给自己的一个机会,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此刻,我愿意接纳感受,还是把感受付诸行为;

愿意停止妄造还是继续妄造。

只要有一刻你停下了,这一刻对你来说就是真的,你就离平安近了一步。没停住也没关系,那一刻对你来说就是假的,不必在意。若在意又是当真了。就这样不断增加停住的次数,更多的选择正念抛弃妄念,真心很快便能够呈现出来了。

附:什么是感受。

感受,就像你的手臂被划伤一道小口子,你感到疼,你的头脑里可能会出现许多念头:

是不是很危险?会不会发展得不可救药?甚至会不会死?

我要做点什么?要不要敷药?哪种药比较好?

……

不要理会那些念头,就让伤口疼着,只是体验那个痛感。忍住行为的冲动,什么都不要做。如果想哭,就尽情释放泪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识自己(九)分清行为动机和行为表现
把所有的情绪责任都放回到自己身上。意思是说:当你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先放掉、放过那个引起你情绪的人事物,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的内在,去感受那个不舒服,为那个不舒服负起全部的责任。这是对自己很“狠”的做法,
【荐】把孩子成长的注意力引向内在。请耐心读完,必有收获!
哲学终极问题“我是谁”的解决之道:放下认知,接纳感受
99﹪的情绪问题,解决方法都在这份清单里 | 德芬
简单5招应对宝宝发脾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