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饶宗颐:地下文物是另一个中国,《道德经》比“五经”高一层次

出土文物的重量级珍宝,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二号墓的辛追夫人不朽女尸,以及薄如蝉翼的素纱蝉衣更是世之罕见。

然而,马王堆最具历史意义的发现是帛书,仅马王堆3号墓就有六艺类、兵书类、数术类、方术类等帛书28种,尤其是道家文献出土之丰富,足可证实老学及黄老之学的主导地位,《老子》甲、乙本及《黄帝四经》震撼学坛,《系辞》之全文公布也是现存最早的道家抄本,而其他《易》类的佚书,如《二三子问》《易之义》《要》及《缪和》《昭力》等,则渗透着浓厚的黄老思想。

《易传》的公布,否定了传统认知上的孔子与《周易》的关系。

此后关于帛简的研讨会密集召开,论文集相继出版,马王堆文物的出土,发掘出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

学界泰斗饶宗颐认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通过阿拉伯的写本,找回了古希腊的思想精华,其实质是对古典的新发掘与认识。

中国半个多世纪出土的帛简,尤其是汉代的竹简、帛书,让我们接触到了古代思想的精华,因此,饶先生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会发言时断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时代(中国社会科学网:“国学泰斗”饶宗颐:中国将踏上文艺复兴时代)。

老庄哲学自当列入“新经”体系

传统观念里的经学特指儒家经典,这是沿袭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对孔子因教学而选编教材之称呼,属于西周官学教材的一部分,不代表中国经典之全部。饶宗颐先生认为:儒、道两家是中国本有文化的两大宗教思想基础,《老子》《庄子》等书自当列入新的经书体系之内。

饶先生说:道家以老子为首,《道德经》所讲的道德是高一层次,儒家也奉其书为圭臬。历代前贤是兼治孔、老的。

道家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的意志和道德属性,天就是自然界及其自然而然的状态,人也是指人类和人为,所以人和天是平等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强调的是万物随其自然发展,以自身固有的特性运行。老子的哲学是建立在“道”基础之上的,道是万物的本体,老子的天人观也是紧紧围绕着“道”这个主题展开的。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说“道”也要顺应自然,道生万物但并不主宰它们,所以得道者也应该以无为而治的态度治理天下。

自然本来是和谐的,但人的主观意愿总会对自然造成破坏,所以,应该摒弃人为,这样才能实现绝对的自由和天人合一。

季羡林先生非常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饶宗颐先生进一步强调“天人互补”,他说:“我提出一个新的讲法,算是对季老文章的注脚。我们今天世界上的麻烦,就是'天人互害’。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可以说是'伤天害理’,你把整个环境都改变了,破坏了,以致现在需要'环保’,这是人做出来的一个恶果,很坏的结果。我们对不住宇宙,这就是因为我们不懂'天人互益’,所以就'互害’了。”

帛简《老子》和传世本《道德经》哪个更接近老子思想

马王堆帛书《老子》的下葬时间约在距今2170年以前,其誊抄时间应该在下葬之前,而誊抄时间并不等于母本的生成时间,因此帛书甲本《老子》,比传世本《道德经》至少早100年。

而1993年荆门郭店出土的战国楚墓《老子》的抄写时间,直接上推至公元前四世纪,比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还早了100年左右。

帛书甲乙本《老子》虽然是同时出土于同一书匣内,但属于两种不同的版本,这说明《老子》并非孤证,而是同时流行于那个时代的不同版本。

但是,帛书出土半个世纪以来,关于《老子》文本的真伪之争至今不止。华中师范大学刘固盛教授,既强调以河上公本、王弼本为代表的通行本《老子》的不可替代性,又要充分认识出土《老子》的独特学术价值(中国社科网)。

浙江大学全球化文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肖钢教授则认为:传本《道德经》造成了极为重大的传承损失,其残存的思想智慧,只是原著的凤毛麟角,不仅造成原著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巨大科学成就被彻底销毁了,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主题也是完全相悖的,比如“无为”的本意(“无”为不是“無”为)和“不争”之谬(弗争不是不争)。

有人统计,《老子》300多句,改动700多处,导致老子思想无神论自然科学滑向不可知的玄学和有神论的宗教哲学。试举几例:

1、“无为”不等于“无为”

《老子》帛甲本: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道德经.五十七章》

故圣人云我無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帛书《老子》中写作“无为”,无,通“元”,元始,初始之义。老子说“无”名万物之始,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之“为”,这一结论,是基于“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现象的总结提炼。

就是说,事物初兆时最容易下手处理。而不是“無”,“無”则是没有。

《鹖冠子》中的“扁鹊三兄弟”和《韩非子》中的“扁鹊见蔡桓公”,以及《黄帝内经》中的“大医治未病”,都是对“无为”的举例说明,即在疫病“初兆未形”时的处置,即是“无为”。

“无为”并非说统治者不作为,而是防微杜渐,把事端消灭于“初始”萌芽状态,在政策上宽民薄赋,与民休息,防范横征暴敛;“好静”是说统治者不要过分干预老百姓的生活;“欲不欲”是指统治者要节制个人的私欲;“自朴”是指民风自然淳朴。

《道德经》圣贤教训统治者的话,偷梁换柱为“清静無为”,这是河上公方仙道思想和王弼的玄学思想,而非老子的自然无为之本意。同时,把针对统治者的教训,扩展为针对每个人的修炼信条。又把“欲不欲”改成了“無欲”。

在老子观念里,“欲”是客观存在的,“无欲观妙,有欲观其所噭”是老子的认识论,在老子那里,一切人们人为的不好的一面,都不是老子否定的。故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皆知善,訾(希求),不善矣”之结论。

2、民众意志为“神器”?还是君权为神权?

帛书《老子》帛甲本: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之者败之,执者失之。

魏 王弼注本《道德经.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老子》里的“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是老子这段话所要表达的重要思想。在老子的认识里,“神”是构成事物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天下”是指周王朝所统治的区域,这是由居住在该区域内的所有人民共同组成的社会。

人民的整体意识,反映了国家的精神,所以老子说:“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非可为者也”就是说不能由某个人随便说了算;就是必须“以百姓心为心”,代表人民的整体利益人才能为“国王”。故云“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道德经》把原文改为“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意味着以“天神”取代“精神”,即管理天下的大权是由“天神”授予的,只能由“天子”来掌管,其它人则“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这就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也就是说,《老子》以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为“神”,《道德经》是以上天的意志为“神”。

3、老子反对正义战争吗?

《老子》帛甲本: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

《道德经.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军之后必有凶年。

老子的对话对象不是大臣,而是人主,因此“以道佐人主”不是大臣辅助人主,而是指人主本人,“以道佐人主”与“不以兵强于天下”是并列关系。《道德经》在“人主”后加了一个“者”字,使“以道佐人主”这句“辅万物之自然”的重要命题变成了“人”的定语,完全丧失了作为政治主张的意义。

老子的用兵观是为了使国家不受外敌侵犯,保障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老子反对的是滥用武力,主张“善者果而已矣”,就是打完仗就收兵,“勿得已居”。

老子最反对的就是军队打完仗后的长期驻扎(“居”),赖着不走,因为这将对恢复生产起破坏作用。

《道德经》加上“大军之后,必有凶年”,针对的是“一切”用兵而言的,连正义战争也给否了,既不科学也不符合老子的用兵思想,这是强加给老子的战争观。

几句话结语

无论是传世本《道德经》,还是帛书、楚简《老子》,都有它的受众群,这是由于《老子》思想一言万端的特性所决定的,也因此给后人的个性化解读,以及丰富道家思想创造了条件。但也因此造成了不少的麻烦,带来了千年的争执。

到底哪一种版本更接近老子的思想?直至目前,学界也未能达成一致,这也是中国古典文献中最为无解的公案。

最后,还是希望更多的地下文物被发现出来,最终找到一本能被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版本。

向文物工作者,以及一切致力于文献整理工作的老师和朋友们致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王堆帛书《老子道德经》乙本——首次完整披露,超清
帛书《老子·道经》全文: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道德经》
道德经多版本合校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希言自然 第三十章 物壮则老
为何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和现今的《道德经》不一样?
马王堆出土的老子帛书甲本完整版《道德经》原文全文朗读
从帛书《道德经》看老子的民本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