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运气的秘密

运气的秘密

2012-04-16 14:40 作者:陈赛 (
微博对话)
 编辑:刘暮彤

今天是一个抑郁症泛滥的时代。

微博上,一个女孩说:“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

然后她就自杀了。

一个人犯抑郁症的原因有很多,社会压力太大、不公平、没有安全感、失恋、无聊,还有我们都宅在家里,不肯动弹,或者大脑里的化学反应突然出了问题。但从根本上来说,抑郁症是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出了偏差——他看不到生命的可能性,并因此丧失了行动力。

乐观的认知建构之所以比悲观的认知建构更有助于获得幸福感,关键就在于它对人生采取一种主动的姿态,因为主动,你的内心是开放的,向一切可能性敞开。这是对抗习得性无助的一种强大的思维机制。我采访过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艾伦·朗格,她将自己的研究称为“可能性心理学”,不是描述普遍的真相,而是寻找个别的可能性。

马丁·塞利格曼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

在社会科学中,与实验假设不符合的数据会被视为噪音,比如在研究年龄与记忆衰退之间的关系时,一个记性极好的老人往往被忽略掉,但她研究的重点恰恰是这个老人,因为这个老人身上包含着同样真实的特质,是人类思维中尚未被发掘的潜力。

朗格教授做过一个很酷的实验:让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置身于20年前的仿造环境中,要求他们装作回到20年前的生活。一个星期后,这些老人竟然真的有了返老还童的迹象:他们的智力水平提高了,记忆力提升了,视力、听力也改善了,甚至玩起了橄榄球。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旦我们看清自己是如何自我束缚在文化、范畴、语言和思维模式的陷阱里,就会发现,人生中我们可以控制的部分,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比如运气。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比另外一些人幸运?这似乎是一个很神秘的问题。但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在数千次的访谈和数百次的实验之后发现,运气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神秘和不可控。

他征集了400多个自认为幸运的人和自认为倒霉的人作为实验对象,其中最年轻的18岁,最老的84岁。

实验是这样的:他给了他们同样的一张报纸,让他们数里面有多少张照片。

那些自认倒霉的人往往要花两分钟,而自认为好运的人只用了几秒钟。为什么?

因为第二页的报纸上有这样一条信息:“不必再数了,一共43张照片。”

这条信息用很大的字体印刷,占了近半页的版面,“幸运儿”们都看到了,“倒霉蛋”们却都没看到。

纯粹为了好玩,他在报纸里插入了另一条信息:“别数了,告诉实验者你看到了这条信息,并赢取250英镑。”

结果还是一样,“幸运儿”们都看到了,“倒霉蛋”们都没看到。

通过这些实验,怀斯曼总结了幸运儿的四条原则:他们更擅长创造和留意到机会,他们更愿意听从本能的召唤,他们对未来有更积极的期待,他们对挫折抱着一种弹性态度——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他们会从中寻找积极的可能性,并静待积极的结果出现。

也就是说,一个人运气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只要你学会像幸运儿那样思考和做事,比如找一条和平常些许不同的回家路线,换一家餐厅吃晚饭,就能变得幸运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区别幸运儿和不幸者的实验
【五分钟心理学:你是天生的幸运儿吗】
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幸运儿”?
你也可以很幸运
乐观主义的偏见
运气是可以自己主观运用的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