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


放射沙龙——数万放射科医生都在关注的微信平台,回复日期(工作日哦)如150201,即可收听当日的资讯。回复01020304即可查询放射沙龙热文榜单。由于水平有限,放射沙龙所有学习资料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点击文章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病例讨论,同时,欢迎大家多多留言!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型


Steibery分类法于1992年被美国骨科医师协会髋关节分会所接受,具体分期如下:


0期:X线片正常,骨扫描和MRI表现正常或非诊断性


Ⅰ期:X线片正常,但骨扫描和MRI表现异常


A— 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


B— 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


C— 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


Ⅱ期:股骨头透亮或硬化改变


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


B— 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


Ⅲ期:软骨下骨塌陷(新月征)但无股骨头改变


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下陷小于2mm)


B— 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


Ⅳ期:股骨头变形下陷


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小于2mm)


B— 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2—4mm


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大于4mm)


Ⅴ期:关节面间隙狭窄或和髋臼改变


A— 轻度(平均股骨头受累严重程度与Ⅳ期)


B— 中度(确定的相似,并估计有)


C— 重度(髋臼受累)


Ⅵ期:退行性关节炎改变


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疾病,明确骨坏死大小对决定治疗方法及预后十分重要。而Steiberg分期最重要的特征是客观测定坏死范围,虽然此分期比以往的各种分期方法繁琐。


Marous 分期法


Ⅰ期:髋无症状,X线片无表现或轻微密度增高(点状密度增高)


Ⅱ期:仍无症状或轻微,X线密度增高,头无塌陷


Ⅲ期:症状轻微,有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一般多见扇形骨折,新月征少见


Ⅳ期:髋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跛行及功能障碍,头扁平或骨质坏死


Ⅴ期:疼痛明显,死骨破裂,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密度更加硬化。


Ⅵ期:疼痛严重,有的疼痛较Ⅴ期减轻,但股骨头肥大变形,半脱位,髋臼不光滑,甚至硬化增生


股骨头性坏死的X片征象:


(1)、水滴征 指股骨头内有多个象水滴于桌面,水滴被蒸发后的水滴痕迹样改变,也称股骨头面包圈样改变(股骨头坏死初期)。


(2)、低密度征 指股骨头内有大面积水滴征改变,水滴征改变区内的骨小梁消失(股骨头坏死初期)。


(3)、新月征 指股骨头顶部呈半月状软骨下断裂,股骨头软骨下骨小梁与软骨分离,新月状断裂透亮区征象。在蛙式位骨盆片X片,股骨头外上侧显示的最清楚(股骨头坏死I期)。


(4)、断裂征 股骨头软骨下断裂,一处或多处裂缝样透亮带状改变,这是股骨头早期塌陷的征象(股骨头坏死I期)。


(5)、硬化征 在股骨头内任何部位,呈一处或多处,片状或带状硬化性高密度骨质改变。(在股骨头坏死的I、II、Ⅲ期中都可以见到)。


(6)、变形征 股骨头内出现死亡骨细胞的吸收,股骨头外型被破坏,股骨头塌陷、扁平肥大征象(股骨头坏死的II或Ⅲ期)。


(7)、修复征 股骨头内硬化性死骨吸收缩小,周围显示疏松带(吸收带),硬化性被吸收的外围,低密度透光区缩小,股骨头骨密度均匀,这种变化既是形成新骨的修复征象。


股骨头坏死CT表现:


股骨头坏死的CT检查,是从横断分层观察死骨块的大小,而且可以明确显示囊状改变的大小,股骨头软骨下断裂骨折,股骨头塌陷的部位和塌陷的程度。


(1)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阶段CT检查,X射线片检查还不能确诊时,CT检查就可以看出病理变化。这一时期,股骨头内可以看到多处片状低密度影像,在片状低密度影像中,骨小梁缺少或部分骨小梁被吸收而消失,关节间隙无改变。


(2) 股骨头坏死的中期阶段CT检查,股骨头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囊状透光区,囊状透光区边缘模糊。同时可见股骨头内,有高密度硬化性死骨。股骨头软骨面不规则的断裂变形,关节间隙宽窄等。


(3)股骨头坏死的晚期阶段CT检查,股骨头内出现大面积的囊状透光区,囊状透光区边缘模糊不清,股骨头内大面积高密度硬化性死骨。股骨头软骨面不规则的断裂变形或软骨消失,股骨头塌陷变形,髋臼外缘增生,髋臼骨质硬化或囊状改变,髋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


股骨头坏死MRI表现:


“核磁共振”简称MRI,是由于原子核中特定磁场吸收或释放磁电辐射成象。磁共振具有清晰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反映病变区域组织学的变化有独特的优越性。具有轴位、矢状位、冠状位等平面扫描,目前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核磁共振诊断,主要用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它能在X射线片检查、CT检查都无法确诊的阶段,做出正确诊断。


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表现,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的最早期,即可观察到股骨头脂肪组织的高信号中,出现不同形态的低信号环形或带状,均匀或不均匀弥漫性区域改变,软骨下有壳状骨折带。


(1)股骨头坏死的 X 线表现


初期: 髋关节间隙轻度增宽,以关节中下为主,主要因关节软骨增宽,股骨头外移所致,早期股骨头在外移2mm以内,晚期可达5mm,一般认为是关节旁及关节内软组织充血所致,可以逆转。


中期: 股骨头皮质可以断裂形(台阶状)成角,基底处出现平行的双皮质征(双边征),其中台阶征及双边征是X线判断股骨头塌陷的早期征象,随后股骨头广泛脱位和碎解,其内可见死骨、裂隙、硬化和透光区,股骨头压缩变扁平,轮廓不规则,关节腔最初因股骨头变扁而增宽。股骨颈下方出现皮质增厚或骨膜增生,关节间隙可呈不规则变窄,髋臼关节面增生硬化,Sheaton线不连续,股骨头碎块可成为关节游离体。


晚期: 股骨头骨结构完全消失,股骨头明显变扁或覃状变形,内有弥漫或局限性硬化或囊变区,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增粗,可有关节半脱位。髋臼缘和股骨头基底部增生变成骨赘,髋臼关节面出现硬化并囊变,股骨头与髋臼变扁,股骨颈吸收,使下肢变短。


(2)股骨头坏死CT的表现


Ⅰ期 骨质无明显异常,但可有滑膜增厚,关节囊肿胀,关节腔积液,关节间隙相对增宽。


Ⅱ期 股骨头形态正常无塌陷,正常时股骨头中心因持重应力的作用骨小梁生理性密度增高呈“星芒征”,当发现骨缺血性坏死时,星芒状骨纹间骨小梁吸收呈不均匀大眼状,由于反映性增生,使星芒状骨纹增粗、扭曲、浓密。


Ⅲ期 此期称为塌陷前期,股骨头变平,股骨头前上部关节面下见窄细状透亮带,即“半月征”。


Ⅳ期 股骨头塌陷变形,股骨头内是不同程度囊变,周围有硬化或不规则,因塌陷所致的浓度区,可见碎骨片和关节游离体。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出现增生骨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


(3)股骨头坏死的 MRI 表现


MRI 敏感性优于骨核素扫描和 CT 及 X 线检查。这是因为股骨头发生坏死后,修复组织不断伸入坏死区上方骨髓的变化早于骨质变化,MRI可以在骨质塌陷及修复以前反映出骨髓细胞的变化。所以, MRI 应作为早期检查诊断骨坏死的主要手段。


0期 一般患者无症状,病理表现为造血骨髓的丢失,胞浆滞留并有窦状小管,间质内积液和骨髓脂肪细胞的坏死。MRI可表现正常,在骨扫描时局部呈现一示踪剂缺血性冷点。只在 MRI 动态扫描时上述冷点可表现为增强减弱。


Ⅰ期、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X 线平片、CT多不能显示明显的骨质病变,称X线前期。T1加权股骨头负重区(根据关节软骨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将股骨头软骨面分为三个部份,外上方与髋臼软骨面相差的压力负重区、压力负重区内侧的非压力负重区和外侧周围的非压力负重区)显示线样低信号。T 2 加权呈高信号病理特征,是骨和骨髓的坏死无修复,以骨髓水肿、骨细胞坏死、骨陷窝空虚为主要改变。


Ⅱ期、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T 1加权为新月形边界清楚的不均匀信号,T 2加权显中等稍高信号,周围不均匀稍低信号环绕,呈典型的双线征,位置基本与CT的条状骨硬化一致。病理上为病灶中心大量不规则的细胞碎片坏死,周边纤维化,新骨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Ⅲ期、股骨头变形,软骨下骨折、塌陷、新月体形成。T1加权呈带状低信号,T2加权示中等或高信号,为关节积液进入软骨下骨折线的裂隙。新月形坏死骨发生应力性软骨下骨折、塌陷并与关节软骨分离。由于纤维组织长入形成致密的无血管墙,使修复被阻挡,进入坏死骨的修复受限。


Ⅳ期、关节软骨被完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显著塌陷变形,髋臼出现硬化、囊性变及边缘骨赘等非特异性继发性骨关节炎。

来源:影像园

欢迎投稿:2519330936@qq.com

版权申明【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长按图片即可添加!)

病例交流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髋关节骨关节炎易误诊为股骨头坏死(附高清图)
【股骨头坏死】第三讲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方法和我国的诊断标准
手把手教程:股骨头坏死的诊断
股骨头坏死
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与分期——骨医小灶第二十二期(上)
股骨头坏死的X、CT、MRI的影像表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