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杂落羹 (十)

“马浪浪,马浪浪,骑马到松江……。”      

“摇呀摇,摇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娘舅拨我买块糕……。”            

 “斗斗虫,虫虫飞,飞到深山吃白米……。”       

 以上三首童谣,可能是上海的孩子最早听到的童谣。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弄堂里的小朋友会唱的童谣很多,大多数是口口相传的“弄堂童谣”。两个小朋友互相拍拍手,有童谣:“一箩麦,二箩麦,三箩拍大麦,噼噼啪,噼噼啪……。”               

 二三个小孩子在一起,交叉地手掌叠手掌,又相互用拇指与食指捏着下面一只的手背,还一问一答:“'哦哟哇啦’,’做啥啦'?’蚊子咬我呀','快点上来呀’。”            

女孩子踢毽子,跳橡皮筋,也喜欢唱:“小皮球,香蕉蓝,落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在游戏中,输的一方要被打手心,打手心也有童谣:“本来要打万万记,现在辰光来不及,马马虎虎打十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在此要顺便讲一句,男孩子赌输赢喜欢刮鼻头,刮鼻头没有童谣可以唱,但有伴奏,“哆来咪发唆”。胜者举起右手,伸到输者的鼻头前。用手腕发力,从小拇指开始,从上而下,一二三四,哆来咪发,轮到大拇指时,就在输者的鼻尖上揿一下“唆”!(俗称揿电铃)就这样一五一十,十五一廿。哪一位小朋友要是运道不好,鼻头就会被刮红,鼻梁上还会像刮过痧一样呈紫红色。                         

 那个时候上海有一种小朋友玩的纸牌,游戏规则就是人人会诵的童谣:“癞痢背洋枪,洋枪打老虎,老虎吃小孩,小孩捉公鸡,公鸡啄蜜蜂,蜜蜂叮癞痢……”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也诠释了自然界中的弱肉强食与一物降一物的普遍现象。                    

 有一段时间粮食紧张,有人家里就用山芋来当主粮。这并不是超前意识,知道山芋是绿色食品,只是因为当时一斤粮票可以买六、七斤山芋,这样以数量充质量,耐饥!这样的一群小朋友聚在一起,总有人会放闷屁,这真是应了一句俗语:“冷尿饿屁穷说谎”。大多数人放了屁不肯承认。不过不承认也有魔咒可解:“一根大蒜两根葱,啥人赤屁烂洞孔,拱来拱去就是侬!”每当这时候,总有人会自告奋勇充当“判官”,由“判官”念魔咒。念一个字,点一个人,就此依次循环,人人过关。有点像“击鼓传花”,最后一个“侬”字点到啥人,啥人就是放屁者。抵赖是没有用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怕只怕那个闷屁是“判官”放的,这就要造成许多冤假错案了。              

那时候弄堂里的小朋友,都会唱“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吃侬肉,还侬壳。张家老伯伯,问侬讨只小花狗。”我觉得这是一首很奇妙的童谣。卖糖粥、吃肉还壳、讨小花狗,三桩浑身不搭界的事凑在一起,传递的是什么信息---公平交易?强买强卖?巧取豪夺?谁都不会想去搞清楚,也真是那似是而非的道理,使其在上海滩能流传至今。    

 那时候幼儿园里教的“学堂童谣”是反映社会新气象的,而上海弄堂里的“弄堂童谣”,是反映市井风俗的。              

“阿咪咪,兰花花,臭豆腐干大减价,垃圾桶里办家家."

 “ 火车开过头,汽车香鼻头,公共汽车触霉头,养出儿子贼骨头。”                            

“坐下来,立起来,电灯开开来,台子扛出来,麻将拿出来,钞票摸出来。叉叉小麻将啊,来来白相相啊。”        

“小弟弟小妹妹跑开点,敲碎玻璃老价钿。问倷姆妈讨两钿,拔倷阿爸打两记。”                               

“落雨了,打烊了,小八辣子开会了,大头娃娃睏觉了。”  这首童谣由来已久。每当突降阵雨,看到街面上有未带伞的行人抱头鼠窜,小朋友就会幸灾乐祸地唱起来。想不到文革时突然传说这是美蒋特务的接头暗号,在里弄里追查,后来小朋友不敢唱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三三木两,摸到天亮,成绩优良,老师表扬。”三三、木两,是当时的切口,简单地讲,就是不良少女与少男。那时候小孩子唱这个,主要是干扰他们约会、谈朋友。其作用大于当时的里弄大妈们的站岗执勤。 

“冬瓜皮,西瓜皮,小姑娘赤膊老面皮。”那个时候布票紧张,有一年每人只有二尺六寸。小男孩夏天都赤膊,但仍男女有别,小姑娘赤膊要被人讥笑。                              

那时候上海弄堂童谣中,还有许多是用来挖苦与讥笑别人的:   

“乡下人,到上海,上海闲话讲勿来,咪西咪西炒咸菜." 

“一歇哭,一歇笑,两只眼睛开大炮。”               

 "赖学精,贱书包,看到先生就逃遥。立壁角,关夜学,问侬面孔要勿要。”          

“大块头,唔清头,吃饭三钵头,拆污论斤头,睏觉翻跟头。”  

“长脚鹭鸶敲洋钉,敲来敲去敲勿进,原来是只螺丝钉。”     

“阿跷,阿跷,屁股有大小,出口转内销。”            

 记得有一首是用苏北话唱的:“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还记得一首用浦东话唱的,是控诉日本鬼子的:“八一三,东洋乌龟(Ju)掼炸弹。东勿掼,西勿掼,掼到倷屋里汏浴间,倷娘正好嘞汏屁眼,勿着裤子逃出来,拔东洋乌龟看见哉……”哈哈哈哈,少儿不宜!童言无忌……。                              

  邻家小男孩在父母的威逼与利诱下背诵唐诗:“……要块破布刮前窗……”  “册那!侬汏车子阿?!”“遥看瀑布挂前川”。我喷饭。想想自己,过了十岁后才首次知道有唐诗,粮食困难时期才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汗颜!我曾想把自己学唐诗的时间点提前一点,于是就搜肠刮肚,回想自己在少儿时期就会吟诵的一些“诗词歌赋”,想不到能记起来的都是一些粗俗的弄堂童谣。不怕献丑,我罗列了一些,想与同龄朋友分享。同时,也把《杂落羹》凑满了十篇。寻寻开心,十全十美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失传已久的邓州童谣,你小时候绝对听过......【第875期】
大头大_童谣
故里春秋(三十一)
上海弄堂童谣小全
荣辉写童谣:春天到(外三首)
【程乃珊】追忆弄堂童谣 (09.10.1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