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说过没见过:清末中国的三百六十行
   

文/乔治·亨利·梅森

中国人表面上非常谦逊,具备各种美德,不过在经过充分的了解和接触之后,外国人往往会对他们产生一种截然不同的印象。他们认为中国人骄傲自大、愚昧无知、思维狭隘、寡廉鲜耻,没有丝毫的荣誉感。他们毫不在乎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们,有时甚至对他们非常残忍。但另一方面,中国人性格坚韧、吃苦耐劳、不屈不挠、心灵手巧,而且非常勤快。简而言之,他们所表现出的美德和恶习,正是他们被奴役的生存状态的必然写照。

各行各业的中国人真是些奇妙的家伙。

中国并不禁止乞讨,相反,乞讨还受到当地政府的保护。每座城市中都有这么一条街,街上随处可见各式各样、或真或假的残疾人在向路人行乞。

最常见的是失明的二胡艺人,有时也会出现一个独眼的艺人带着五六个双眼失明的艺人一块儿演奏的盛景。他们把弓弦绑在衣服上,以免丢失。

猎户肩上挑着打来的猎物,脚步沉重,这说明中国人不单以米饭为生。

事实上,我们可以在中国上层社会家庭的餐桌上发现几乎所有我们西方人食用的肉类。我们绝对不会想着去吃蟾蜍、老鼠这一类有害的动物。不过,烹饪技巧高超的中国人却可以把它们加工成美味。他们会把这些肉剁得很碎,否则不易消化。

他们还会吃猫肉和狗肉,这在中国一点儿也不稀奇。

他们拿燕窝、鱼翅煮汤,用蓖麻油烩蚕。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通过添加一种神奇的佐料,从而把蜘蛛也做成了食物。不过,普通百姓从来不吃这些东西,因此,他们的生活也更轻松、从容。

虽说祖先崇拜是中国人基本的宗教信仰,但是在这个国家里,还存在着另外三种优秀的宗教:儒教(中国的国教,这是文人士大夫的信仰)、道教(源自老子的道家学说)、佛教。

我们平常所说的僧侣指的是佛教僧侣。他们剃光头发,身穿宽袖的长袍,以此区别于一般的中国人。

图中僧侣的行为完全激发不起人们虔诚的信仰。这些僧侣只知手持佛珠、锣钹以及各式法器,在佛像前诵经,完全没发现他们的信徒越来越少。在这里,藏传佛教的仪式越来越盛行,传统印度式的仪式日渐减少。

中国大部分的手工业者都会在街头找活干。这些鞋匠两三个人一起,分工合作,一个补鞋,一个招揽生意,这和我们国家的情形一样。

他们收入菲薄,每周只能挣 18到20法郎,因此,一旦没有了顾客,他们往往就会饿肚子。好在他们没有太多的欲望,不会感到十分不幸。他们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

如图所示,正是在这种简陋的织布机上,中国人织出了粗棉布,也织出了令行家叹为观止的精美丝绸。男性往往更擅长操作这些织布机,广州的男织工技艺精湛,远近闻名。不过,女性也经常操作这些机器。

这种织机不好连接线头,也不好搭配颜色,织工们因此练就了高超的技艺。广州男织工的技艺神乎其神,只要客人需要,无论是什么样式,他们都能完美地呈现出来。

胥吏属于官员的随从人员,他们往往手持鞭子和长棍,用以维持秩序和驱散人群。

右侧插图中就是一名胥吏。通常,当更高级别的官员出行或者升堂审理案件的时候,会有6名这样的吏员在身前充作随从,负责在合适的时候宣布判决和执行惩罚。

从帽子上就可以辨识出这些胥吏:他们戴着高高的冠,上面装饰着 6到8英尺长的羽毛,那是从一种中国常见的特殊野鸡尾部摘下的。只要有机会,他们的鞭子和棍棒就会肆意地落在周围人们的肩膀上。

在中国的大型城镇中,经常能够看到小贩或者行商在沿街叫卖自己的各种商品。卖花的商贩们将鲜花放在两个扁平的篮子里,就像天平两端的秤盘,然后用一根光滑而坚韧的竹扁担平稳地挑在肩膀上。感到累了的时候,他们就会轻巧地把扁担从脖子后面滑过去,换到另一侧的肩膀上。

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的城市里,没有什么比如此众多的理发师更能吸引你的注意力了。大街小巷中到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而且身边总是顾客如云。他们的数量之所以如此庞大,是因为中国人习惯于将所有的头发剃光,只留下头顶的一小部分,然后编成辫子或者尾,而整个面部,也只留下上唇的一小撮胡须。这就造成了中国人理发的频繁性,因此必须有大量的人从事这项工作。理发师还精通一种中国特有的服务,人们称之为推拿,理发师会拉伸、刮擦和揉搓你的整个身体。

插图中的理发师正在路上寻找客人。他的肩膀上挑着一根竹竿,竹子的一端挂着凳箱,里面盛放着他的剃刀、剪子、水盆以及其他工具。为了保持平衡,竹竿的另一端挑着盛满水的竹盆,上面安装了带有装饰作用的杆架,还系着一条毛巾。他的手臂上挂着一个葫芦,这是用来蘸水用的,他一边走,一边在磨着他的剃刀。

在中国,女装制衣师们的职业地位远不如她们的欧洲同行。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她们的技能相对变化较少,学起来也更快。由于衣服的样式从不改变,所以一旦学会了就可以终生受益。

从事这一行业的女性通常不得不在大街小巷中揽活,她们挎着一个篮子,里面装着工作需要的所有工具。一旦有人需要她们的服务,就会把她们叫进家中。

中式服装的图纸曾经被送到路易十四驾前,并遵照他的旨意仿制过。那是 30或40年之前的事了,可是到了现在,无论是颜色还是款式,中国人还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而我们则恰恰相反,服装的潮流趋势总在不断地从一个极端变化到另一个极端,去年的衣服已经很难满足时尚人士对未来潮流的期待了。如果我们能在这方面多学学中国人的理性和庄重,该节省下多少的心思、时间和金钱啊,我们的举止又会变得多么统一和明智啊。

在中国的城市里,守夜人从晚上 9点钟开始他的工作,一直到早上5点结束。中国城市的街道笔直,主干道相互交叉呈直角,沿着十字路口走到尽头就是城门。每个守夜人的职责就是从一个城门出发,沿着大街开始巡视,直到他遇到另一个守夜人,然后各自转弯,再次沿着街道继续巡查。下页插图中画的就是一个守夜人的模样。他的左手中拿着一根中空的竹筒,竹筒是用最粗的竹子制成,从9点钟开始,每隔半个小时,他就会用右手里像鼓槌一样的短棒敲击竹筒。

竹筒会发出一种单调而空洞的声音,响声大到足以让没听过的人从睡梦中惊醒。竹筒并非都是圆柱形的,有的时候还会雕刻成鱼的形状,鱼的尾巴被守夜人拿在手里。每个守夜人还配有一个纸灯笼,上面写着他的名字,以及他所属的城门。

插图中画的是一名卖蛇的行脚商人,他的肩膀上担着一根竹竿,竹竿一头挂着一个篮子,另一头则是一个木桶。篮子里装的是瓦罐,里面盛着用蛇煮成的肉汤。而桶上则放着一个笼子,里面装着活蛇,客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烹饪方式。

商贩的肩膀上横担了一根竹竿,上面挑着两个篮子。图中这位小贩的篮子里盛装着不同种类的水果,有杏、西瓜、葡萄、无花果、桃子、橘子、柠檬等。其实,这类流动商贩贩卖的水果很少超过一种,通常是家里房前屋后的树上结什么就卖什么。因为贫困,他们必须用水果换取更必须也更加便宜的食物。

本文摘自《西洋镜:清代风俗人物图鉴》,经授权发布。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含《中国缩影》《中国刑罚》与附录三个部分。

《中国缩影》首版于1834年,是西方最早介绍中国风俗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了20余张精美的版画与4万余字的解说,真实地再现了一个个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市井小人物。

《中国刑罚》首版于1804年,开创了中国刑罚研究的先河,从此中国刑罚及其背后揭示的民族性的研究逐渐成为西方汉学一个主要支派。该书的22张彩色版画也成为西方艺术史上的永恒经典。

附录部分收录了著名插图摄影师威廉·桑德斯的《修脚》《缅甸大使觐见中国皇帝》《驻法公使曾纪泽》等罕见的彩色影像30余张。

作者简介:

乔治·亨利·梅森(George HenryMason):英军第102团的少校,其生平国内外皆不可考以至有人怀疑这名字只是一个假托。原稿作者广州外销画匠“蒲呱”(PuQua)生平也不可考,应该是当时广州外销画最常见的署名之一。其主要活动地点在广州,曾于1769—1771年在英国逗留,专长是人物肖像及风景、风俗画。

赵省伟: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目前专注于中国历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国主题的法国、德国报纸和书籍。编有《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彩色画报记录的中国1850—1937》《西洋镜》系列等书。

于洋洋: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现就职于沈阳音乐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服饰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西洋镜:清代风俗人物图鉴》1中国缩影
复古竹编--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插图 【25P】
风物传奇:当年的捕鱼工具“通沟”(段桂阳)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明代篇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