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帖:惟读书可以改变气质

苏东坡说,“胸有诗书气自华”。高尔基说,“学问改变气质”。人的气质虽然天生,但优雅宜人的气质跟长期、大量地读书分不开。山有玉则石润,一个人长久读书,含英咀华,气质自然得到美化。

 

读书改变气质,古代已有此论。清末重臣曾国藩认为:“惟读书可变化气质”。他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贞之志。”

 

古人认为,变化气质是读书的目的之一。《吕氏春秋》曰:“君子所以学者,为能变化气质而已”。宋人张载认为,“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读书积淀的学问,运行在人们的精神空间之中,本身就是一个“存高远、去凝滞,忍屈伸、去细碎”的过程。经历了这番过程,人们就会去机巧而求笃实,渐渐地养成宽舒广博之气度、温厚和平之性情、飘逸洒落之胸襟、含蓄淡远之意境。学至气质变,方是有功;习到自然缓时,便是气质变也。的确,人们明理知事、克己修身,都必须依赖读书。

 

读书是一项精神功课,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感染,读书人的气质就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而养就。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书是最好的精神营养。日子一天一天地走,好的养分一点点地渗透,天长日久水滴石穿,持之以恒的涵养下去,一年两年多年,养分就像微波,徐徐加热,精神分子、素养分子的结构就会有所改变,由内润外,气质的魅力就日益显现出来。

 

读书的过程,就是再造生命的过程。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使自己丰富和深刻起来。当一个人专注于读书,读过很多好书之后,久而久之,耳濡目染,崇美向善的文字丰盈了心灵,书情雅意博大了胸怀,知识的文明熏陶了至纯至真的情感,思想情操就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就会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自身的气质:目光变得更加清澈有神,面庞更加柔和宜人,表情也更加富有韵味,举止也更加优雅得体。这种气质美比起外表美来要耐看得多,正如伏尔泰所说:“美只愉悦眼睛,而气质使灵魂入迷。”

 

曾国藩说过:“书味深者,面自粹润。”意思是说,读书体味得深的人,面容自然纯粹、滋润。“面自粹润”,不仅是指肉体的面部,更是指精神的内在。否则,就很难理解林语堂所言:“章太炎脸孔虽不漂亮,王国维虽有一根辫子,但是他们是有风韵的。”精神气质的美,当比任何肉体的美重要,且无可替代。

 

读书的人与不读书的人是不一样的。日本教育家小泉信三曾说:“精于一艺或是完成某种事业之士,他们的容貌自然具有凡庸之士所无的某种气质与风格。读书亦然,读书而懂得深入思考的人,与全然不看书的人相较,他们的容貌当然不尽相同。”潜心熟读伟大的作家、思想家的巨著,便可以强化气质。熟读唐诗宋词,不一定就会写诗,但至少也能领略到这些作品中的艺术意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气质熏陶。温文尔雅的书卷气,读书不到足够程度是出不来的。

 

读书改变气质非一朝一夕之力,也不是买几本书做做样子,或者随便读几本畅销书就能立竿见影的。读书,应当是一种耐得住寂寞的习惯,是一种坚持不懈的学习积累,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只有把读书当成工作的补充,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当成与吃饭睡觉一样的需要,克服功利心态,只为自我圆融,经年累月、不断地汲取书中的营养,积累智慧,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才能真正澄澈自己的心灵,升华自己的境界,从而改变自己的气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隶书的形质艺术
文以气为主【深度好读】
读书之美
想怎样 就怎样
7岁女孩割双眼皮,大人的认知“畸形”,导致整容日渐低龄化
读书改变气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