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匠人·留法艺术家扎根山村造纸,用纸张串起了人与万物的平等关系

当数码科技取代了书本,“纸张”里人们的生活也渐行渐远,很多人仅把它当做当代社会缺失的某种东西,但纸艺设计师黑余却把它当做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去思考,刨除文化的部分,回归到纤维本身,回归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

对于纸张的感情,

多数人与书写、阅读有关,

是一种恋物情节。

但在黑余眼里,

纸则是一种流动的生命,

就像大自然里花谢花开,

不同生命呈现的形态,

都有着自己的语言,

纸张不该只是一个载体,

他要用双手还原纸张最真实的模样。

纸张在黑余的眼里,

不单是一种材料,

它包含着人与造物的概念,

也承载着人与世界的关系。

从在法国留学时起,

他就习惯了用纸张

去思考问题,去体悟生命。

创作《道德经抄写》,

他用一支没水的圆珠笔,

在一叠宣纸上用力刻写《道德经》全文。

随着纸张层数的增加,

刻写的字迹逐层削弱,直至消失。

他说,这就是“无为”,

无论多努力,

人对物的作用最终都如同这些字迹一般,

逐渐消失,回归一种本原。

做《废墟》,

他将湿纸浆捏成类似砖块的条形,

再像垒石子一样向高处垒建,

湿纸浆异常脆弱,

越往高处,

纸张越容易因自身重量而下坠、坍塌,

最终沦为一片废墟。

他将这视作人类对世界的改造,

“没人说得清,

我们是在建设,还是在毁灭。”

烫印《大字典》,

他用香在纸上烫出《汉语大字典》里

五万六千多字。

他说:“文字在这里没有意义,

有意义的是创造的过程,

有的事物从空无中出现,

有的事物则回归到空无之中。”

在和纸张打交道的过程里,

黑余渐渐学会尊重和谦卑。

“世界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但万法同源,

其间并没有所谓的高低好坏,

而是一切平等。明白了这一点,

我们自然也就会产生某种谦卑的情怀,

对己对人,以及其它生命状态,

甚至万事万物,也就会有一种尊重与珍惜。”

黑余,本名余建荣,

出生在福建沙县,

去法国留学之前,

曾当过几年美术老师。

虽然整日与纸张、画笔与为伍,

但彼时的他,

关心也仅仅是纸张的材质、规格,

从没想过纸张这种生活里最普通的材料本身,

也能开出什么“艺术花朵”。

中国留学生出国时,

习惯在自己的背包里装些书画纸,

但真到了国外,这些画纸多半派不上用场。

黑余就从同学手里得到了很多用剩下的画纸。

为了省钱,创作作品时,

他总会想法设法的把纸张用上,

当纸张越来越频繁出现在他的作品里,

这种材料成了他的创作一种语言。

到毕业时回头一看,

他的作品竟然一半以上与纸张有关。

纸张可以承载艺术,

是不是手工造纸术就该停留在艺术的范畴?

在法国手工造纸博物馆实习的经历,

让黑余对于手工造纸工艺,

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也让他对手工造纸存在的价值产生了疑问。

在黑余看来,

把手工造纸术仅保留在博物馆里,

靠政府补贴存活,

这样的存活并没有实质的价值。

“做手艺的人,跟艺术家一样,

最终还是喜欢生活的人。

人对生活有自己的看法,

必然也随之对美有自己的理解,

做出的作品才会感动其他的人。”

他更欣赏日本民艺运动的奠基者柳宗悦的观点:

手工艺的存在必须是要有“用”,

“有用”不仅仅是实用,

还要具备那种贴近人心的东西。

为了找到心中的答案,

2010年,从利摩日·奥比松国立高等艺术学院毕业后,

黑余拒绝了导师的挽留,执意回国,

只为在造纸术的发源地,寻找纸张与人的关系。

回国以后,黑余去过很多地方,

云南、安徽、福建……

最后在贵州大山深处的丹寨石桥村,

建起了自己的工作室。

时代发展的洪流下,

手工造纸业日渐凋零,

手艺人也并不是如想象的那样,

对手艺充满某种情怀,

很多时候,手艺就是谋生手段,

即便传承了古法造纸千年的石桥村,

年轻人也逐渐离去,只有老人留下来。

看到这样的情况,

在个人创作之余,黑余着手帮助当地的手艺人,

寻找老手艺融入现代生活的办法。

他设立纸普公坊Holo Paper Art CoWorkshop项目,

让更多的艺术家、设计师能参与到纸的创作中来,

让中国传统造纸术重新散发它应有的光芒。

在纸普公坊项目中,

黑余以古法造纸工艺为基础,

研发了很多更为新颖,

更具观赏性的作品。

他将纸浆挂在线上,

等时间让其“生长”出如菌类发酵的形态,

这种为而不作,顺其自然的做法,

却诞生出足以震撼人们视觉的酵素系列纸艺作品。

传统造纸过程中,

水滴不小心掉到湿纸页上,

像泪斑一样,

很有诗意,

被称为“落水纸”,

因为工艺复杂,国内很少有人做它,

黑余了解后便研究简化工艺的办法。

如今,他不但为“落水纸”设计出很多不同的图案,

还将其改造为可供娱乐的体验性活动。

信息时代的到来,

纸张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对于这一点,黑余既惋惜又无奈,

但他心中却始终有一个坚信的信念,

“改变世界的声音不一定非得轰然巨响,

事物内质的真正变化往往寂然无声。”

他选择通过改造手艺,

让手工艺实打实的融入生活。

他相信只要手艺人对手艺还有情感,

造出的物品有情绪,有感动人的能力,

当人的“心”有了感受,

事物就不能消亡无踪。

黑余

原名余建荣,纸艺设计师、黑余工作室创始人,曾留法学习当代艺术,归国后专注纸艺术与设计创作,如今贵州石桥古法造纸传承基地设立古纸研发中心,致力于古法造纸的研究与传承。

◎本文由正午文化原创,转载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遗方絮千秋热
[首藏作品](5687)“中国手工造纸的技·艺”主题展 让你感受一张纸的厚度
手工造纸丨一个伊朗人眼中的滩头纸乡
仁化长江有一种“玉洁冰清”经久不蛀的传世之纸!你知道吗?
造纸技术史
日本传统造纸工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