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文化中的侘寂、幽玄、物哀,三者有何区别?
 

先说说“侘寂”、“幽玄”、“物哀”这三个词语。这三个汉字词语中,只有“幽玄”一词原本中国的汉字词语中有,其余两个来自日语,不过在日语中,“侘”和“寂”不是连在一起的,而是分开的,在大多数场合,表达的差不多是同一个意思。“物哀”,日语中写作“物の哀れ”、或许可简写作“物哀”。

“幽玄”一词最早似乎出于汉少帝的一首绝命诗《悲歌》:

天道易兮我何艰,
弃万乘兮退守蕃。
逆臣见迫兮命不延,
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这里的幽玄似乎是生灵将前往的一种境地,深远而不可测,在此后的中国文献中,出现得比较少。基本上不成为中国人的一个审美理念。后来这一词语或概念随老庄的文献或佛教的经典传入日本,在日本的历史中,它的意义也是逐渐变化的。在《古今和歌集》(约成书于10世纪初)的真名(即汉字)的序文和《本朝续文粹》等日本文学作品中,也往往表示神秘幽深、难以明确捕捉的意思。后来在平安时代前期壬生忠岑的《和歌体十种》以及其他的歌论书、歌合判词等里面,用来评论一些和歌作品,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虚无缥缈的气氛和神仙优艳气韵的作品,使用的比较多的是一位名叫藤原俊成的12世纪的歌人,将其尊为一种优异的美,在镰仓时代的鸭长明(1155-1216)的《无名抄》中,将“幽玄”作为歌体论的一条。到了室町时代(大约14-16世纪)时,较多的是指优美、女性的婀娜多姿的秀美,以后变成了日本古典审美理念的一个核心概念,一直延续至今。

“侘”这个词,在日文中的解释有三种,一是“烦恼、沮丧”;二是“闲居的乐趣”;三是闲寂的风趣(《广辞苑》第五版)。“侘”字古汉语中也有,意为失意的样子,现已不用。在日语中,原本也是失意、沮丧的意思,后来在连歌中渐渐演变为一种闲寂的美,其实,里面逐渐注入了禅宗的意味,往往也与“枯高”“简素”的意思相连,有时可以表示某种沉静闲寂的心绪,有时也可以指某一物象的素朴简约的艺术风情,到了16世纪,又与茶文化连接在了一起,称为“佗茶”,使茶上升到了一种空灵的哲学境界。顾名思义,“佗茶”应该是一种具有闲寂情趣的饮茶文化。它是对“婆娑罗寄合”这种喧闹、奢靡的饮茶之风的一种反省和反动,甚至与室町幕府的将军所举行的茶会也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新的饮茶精神不再追求豪华的楼宇、争赢斗胜的刺激和呼朋招友的热闹,甚至都不在意茶质的优劣和“唐物数寄”的排场,而是非常注重内心的宁静和愉悦,体现了对自我、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既比较完整地包含了日本人的价值观,也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而这种新的饮茶精神的核心部分便是禅。这样的新的饮茶精神及相应的礼仪规范等大概就可以称之为茶道,日本近代美术教育的创始人之一冈仓天心(1862~1913年)在用英文写成的《茶书》(The Book of Tea)中称茶道是一种审美的宗教,它不只是具有审美的意义,而且还包含了宗教、伦理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它在日常的俗事中找到了一种审美的价值。

“物哀”是平安时代的文学与生活的一种美的理念,它原本是指由物象在人们的心灵中引起的一种深切的感动,往往基于对于世事无常的一种伤感或对自然物象的一种共鸣。18世纪时的本居宣长则把《源氏物语》的基本归结为“物哀”,并认为“物哀”是日本文学的一般理念,并以此与外来的儒学和佛教对立起来。渐渐地,到了近代,日本人把物哀认作是日本人或日本文学艺术作品中独有的审美意识。其实,在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尤其是诗词、绘画中,同样也不乏类似的理念和意识,只是日本人将其演绎到了某种极致。

总之,上述的三种理念或意识,都与审美有关,把握了这一点,我们也可比较准确的理解日本的文化。当然,日本人的精神中,也并不是只有优美的一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物哀”、“空寂”与“闲寂”——日本文化中的基本审美理念
日本的“俳句”是什么?为什么听上去不押韵呢?
日本語のテスト(高一18课)
日本曾想废除汉字,结果报纸登出来,所有人都尴尬了
日语中的汉字到底有多少
日本动漫歌曲——听歌学日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