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考沪城3】抗战纪念村牌坊遗迹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上海市郊北部庙行、高境、大场、马桥等地,村庄房屋遭侵华日军摧毁,为安置灾民,海外侨胞及上海社会各界发动民众募捐,建造起多座纪念村、纪念坊。

难能可贵的是,时代疾驰,城市变迁,纪念村遗址仍被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目前宝山区境内4个纪念村尚存3座石牌坊。值此“八·一三”抗战爆发八十周年之际,重温近些年走过的抗战遗迹。

逸仙路高架与殷高西路交叉处的西北角,有一座水泥结构三间四柱重檐式牌坊,即“高境庙纪念村”石牌坊,是宝山境内4个纪念村牌坊中最东面的一座,也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牌坊简介中写道:“‘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日军侵占本地,民居十毁其九。同年5月,日军撤退,居民陆续回归,苦无栖身之所。南洋侨胞为此捐巨款重建,居民始复得其所。是年秋,由黄炎培、李馥荪、张公权、朱吟江、胡筠庄、朱恺俦等知名人士发起筹款在此造坊。由中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所题《高境庙纪念村》。”

如今见到的这座牌坊确系原物,但并非原址。因为当年为了保护这座牌坊,把它从马路对面整体迁移了180米。2011年前,它还“屈身”于一家集贸市场的三轮车棚中,前景令人担忧。为妥贴保护并彰显牌坊的警示价值,宝山区当地请来文物、规划部门和同济大学专家,将牌坊从集贸市场中“救”出,以每小时“走”15厘米的速度,前后花了4天时间,终于将牌坊安置到马路对面的现址——高境源广场。

一路向西,当进入一二八纪念路时,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炮火声。这条路,同“一·二八”淞沪抗战相系,可见其在上海历史的厚重感。一到爱辉路28弄的边门,即锦辉绿园的入口处前停留,但见一座被黑色栏杆和高压线围起的石牌坊,这便是庙行纪念村石牌坊。牌坊立柱上,“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捐”等字迹仍清晰可辨。据称,此牌坊原地未动,只是被垫高了一些,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时,庙行纪念村被日军几乎全部炸毁,牌坊能幸存并保留至今,颇为不易。

庙行纪念村牌坊1980年代面貌

再往西,马桥纪念村牌坊深藏于宝山城市工业园区五星村,此地处于普陀、宝山、嘉定3区结合部,房屋多简陋,以外来人员居多。不经意间,在一条通道边发现一家院墙上露出似曾相识的一角,与先前在高境和庙行所见雷同的建筑构件,走进门牌号为“五星村马三13号”的院子中,看到一座完整的石牌坊。牌坊紧贴着一栋2层楼房,与楼房墙壁距离甚至不足30厘米。牌坊横梁上,还架着空调外挂机。牌坊前,则是院内杂乱拉放的晒衣线及线上挂着的各色衣物。这座牌坊其实是以“背”示人,其正前方包括牌坊上的文字,均被那2层楼房遮挡。这次重访,空调外机被移走了,架设的线网作了梳理,院外墙角下年初立了一块牌子,可见已引起了重视。

马桥纪念村牌坊原貌

宝山境内还曾建有大场纪念坊,上世纪60年代,因沪太路拓宽,大场纪念坊被拆。

大场纪念坊历史面貌

历史不会无从凭吊,每一位路过看到或主动寻访之人,都会不由去思索这里曾经发生的血与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寶山張廟街道——廟行紀念村牌坊、無名英雄紀念墓【圖文】
淞沪抗战留下百余处遗址遗迹 大量默默无闻
一段铁轨记录沧桑历史 20120626
上海抗战历史遗迹导览(宝山区)
宝山区抗战遗址介绍(一)
这样的宝山,全国人民都很羡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