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静源:中共莱阳中心县委书记
userphoto

2022.07.09 广东

关注

张静源像

张静源是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宣传马列主义的先驱者之一,第一任中共胶东特委书记,中共莱阳中心县委书记。在他短暂的革命生涯中,体现出了忠贞不渝、无私无畏的政治品德和雷厉风行、知难而进的革命开拓精神。

张静源,原名张寿安,化名舒实夫。他1901年出生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高渡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他7岁念私塾,后考入博兴县立高等小学读书。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成绩优良,深受同学喜爱。同时他又尊老爱幼,和睦乡里,被人们称为“有出息的后生”。

1917年,16岁的张静源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史学和社会学书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张静源满怀着爱国激情投入运动中。他同师生一道冲破警察的包围,勇敢地走向街头,贴标语、发传单、呼唤民众团结起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921年,张静源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返回家乡,在史口小学教书。由于他学识丰富,教学成绩突出,被博兴县教育局聘为督学。1924年,他离开家乡到崂山九水小学、李家庄小学任教。在九水小学教学期间的一个晚上,大雨倾盆,山洪暴发,校内房舍被淹。他奋不顾身地冲进将要坍塌的宿舍,救出了六名学生,左手腕的筋肉却被玻璃割断,流血过多竟致昏迷。治疗三个月出院后,他的左手从此留下了残疾。

张静源在任教期间宣传马列主义,开展革命活动。

1927年,张静源被聘为青岛沧口区宋哥庄小学校长。张静源到任后,拜访热心教育事业的知名人士、募集资金、扩建学校,使这所仅容纳百余人的小学很快增加到能容纳500多名学生。张静源于192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便经常利用探亲的机会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在博兴与青岛之间往返奔波。

1928年春,张静源受组织派遣,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在博兴县和高渡村宣传马列主义,开展革命活动。张静源还在村里创建了两处夜校,并自己讲课,使群众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他曾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坟堆,坟堆的中、下方尽是受苦农民,坟堆上面是一顶乌纱。张静源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千百年来都是官吏、地主欺压农民,“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起来斗争,这种不应有的情况是完全可以颠倒过来的”。

1930年秋,他先后发展了小学教师李天佑、青年学生张仿、民团士兵李旭林等入党。到1932年2月,高渡村已有党员9人,并成立了博兴县也是今滨州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高渡村党支部。随后,张静源又指导村党支部组织发动了长工增加工资、短工罢市和提高工价的斗争。经过一场尖锐激烈的斗争之后,地主们向长工们认输,有的给长工做了新的单裤单褂,有的给长工增加工钱。

张静源建立的博兴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张静源长期为党的事业操劳,积劳成疾,染上了严重的贫血和胃溃疡。有时胃病复发呕血不止,但他仍夜以继日地工作。1931年春,中共青岛市委被破坏,全市党的工作几乎全部停顿,唯有张静源领导的宋哥庄党支部保存了下来。

1932年4月,中共青岛市委安排张静源到莱阳工作。当时的中共莱阳县委书记已被叛徒杀害,党组织遭到破坏。面对残酷的现实,张静源很快与地下党员取得了联系,领导党员骨干恢复组建党组织,并以“能保守党的秘密,服从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议,按时到会,交纳党费”为标准,发展了一批党员,继而恢复了莱阳乡师、莱阳中学的党组织。1932年7月下旬,根据山东省委指示,张静源重建中共莱阳县委,出任县委书记。仅几个月的时间,他就在莱阳县建立了三个区委和两个特支,在莱阳和莱(阳)海(阳)边沿地区发展党员100多名。在张静源的领导下,瘫痪了四年之久的莱阳党组织重新活跃起来。中共莱阳中心县委成立后,张静源任书记。中心县委在张静源的领导下拟定了发动雇工、短工向雇主开展增加工资的斗争,组织农民抗租抗债,建立党的武装,开展武装斗争的任务。在中共莱阳中心县委的领导下,莱海地区党员迅速发展到900多人,成立了100多个支部,举办了三期党员训练班,为各地培训了60多名党员干部,建起三个区委。莱阳县成为胶东各县党的活动最出色的县。

中共莱阳中心县委办公场所。

这一时期,张静源还秘密到莱阳与招远交界地区开展活动,发展了一批党员,帮助建立起莱(阳)招(远)边区特别支部。边区特支在张静源的领导和关怀下,迅速展开工作,创建了一个方圆700多平方公里的“小苏区”。

1933年秋,为响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武装、开展武装斗争的号召,在张静源领导下的莱阳中心县委决定建立武装。在筹建武装的动员会上,张静源指出:“要对付拿枪的敌人,自己必须有枪,有自己的武装,我们不能赤手空拳地去和敌人拼杀。”在他的教育下,广大党员明白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主动捐款买枪,组织起来向敌人夺枪,很快建立起由部分党员和农民组成的两支武装——海(阳)莱(阳)游击队和招(远)莱(阳)游击队。这两支武装在莱阳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开展打土豪、除恶霸、镇压叛徒的斗争。1933年10月12日,张静源被党内的变质分子杀害。

张静源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背井离乡,到处奔波,走到哪里,就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到哪里。他生前曾对爱人说:“共产党人以革命为业,以四海为家。”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曾说:“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如果我死了,能立二尺小碑,写上'共产主义者张静源’我就心满意足了。”

“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分别在莱阳县红土崖烈士陵园和栖霞县英灵山为张静源建立了纪念碑,以示烈士功名永垂不朽。博兴县人民政府于2002年将张静源的骨灰移厝于博兴县烈士陵园,建立纪念碑,永志纪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咏博兴最早期的共产党员——张静源
莱阳4个大叛徒的最后结局
独家:胶东革命史上的4个第一辨析
开国大校林月樵
周少波 | 清明节忆英烈—缅怀烈士王志贤
抗战初期胶东各县书记、县长,一份珍贵的名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