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奋斗者永远是年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体采访手记

平均年龄不到35岁,连夺22次重大航天任务全胜,填补50余项国际国内空白,操控航天器创造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小行星近距离成像等中国奇迹……这是怎样的一群人?

在没有正式采访之前,我们在两部书一样厚重的资料里,勾勒起他们的模样——

80%以上毕业于“双一流”高校和学科,91%是硕士、博士,他们担负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行星探测工程飞行控制和航天器长期管理任务;

他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却又埋首于方寸荧屏;他们坚守航天梦想“追星逐月”,却常年承受着超负荷重压下的“披星戴月”;

他们一次次经历重大任务的磨炼考验,突破一个个航天科技险隘难关,用自立自强、创新超越的执着追求,不断刷新“中国高度”,把“中国精度”镌刻在九天之外,镌刻在世界航天飞控领域最前沿。

文字里的他们可敬可佩,直到我们走进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以下简称“飞控中心”)、走近这群青年科技人才,更觉他们可贵可爱。

只有懂得才能明白。“每次任务,我们都有上千条指令和注入数据,还有庞大的故障预案库,我得对这些指令、预案烂熟于心。遇到问题及时果断处置,才能确保航天员、航天器的安全。”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北京明白”的“90后”帅小伙高健,一扫屏幕上的英气凛然,面前的他,一脸真诚、笑容温暖。他告诉我们,他也曾干过不那么“航天”的工作,下井穿过通信光缆,在路边熔接过光纤,刚到飞控中心时,负责过打印文件、组织会议。“任何经历都是有意义的,任何工作都不会白做。”一面是认清自己的实力、谦恭做人,一面是相信自己的判断、沉着做事。繁华涌来,懂得守住初心;热闹散去,全无落差,只因心里从来明白自己是谁。这份“明白”正是航天飞控人打动我们的最美的青春样貌。

高健

青春,是当我们直面这一群人时扑面而来的直观感受,它是一股永葆初心热焰的少年气,更是一份铁心向党的报国志。1999年,正在读高中的金文马在电视上看到神舟一号飞船腾飞的画面,一颗航天梦的种子便悄然种下。20年后的2019年,金文马凭借着在嫦娥四号、天问一号任务中的多个开创性关键突破,成为功勋人物代表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现场观礼。他说,“每一次对太空的叩问,都是下一次探索的开始。我们设计的每一套方案,都是中国航天从'硬核’到更'硬核’的底气。”

金文马

采访中,不少媒体同行推荐我们去和“轨道控制大师”刘勇聊一聊,“他真的很牛,不过,不怎么好采。”果然,面对我们长长的好奇,刘勇往往是短短一两句话就结束了,一句对青少年朋友的寄语,他甚至“申请”到走廊上想一想再作答。这样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当向我们“科普”他的事业时,立刻生动起来。他引用刘慈欣的“三体”帮我们理解“地球、航天器、月球”间充满不确定性的引力问题。“我从小就不怎么'刷题’,总想搞明白背后的原理。”正是在强烈好奇心引领下,刘勇勇攀科技高峰,用自己编织的神奇代码“驾驶”着航天器,在茫茫宇宙划出了属于中国、惊艳世界的最美轨道。“大家叫我'大师’,其实我知道,只有保持科研的纯粹才能更好地探索宇宙的奥秘。轨道是宇宙的秩序,是属于航天人的终极浪漫。”1976年出生的刘勇虽比团队里的“80后”“90后”年长几岁,但谁又能说一个内心永远充盈着纯粹和好奇的人不青春呢!

刘勇(《航空知识》陈肖 摄影)

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飞控中心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总有不倦的激情、不懈的坚持,任务越是艰难,越要拿下。2021年5月,天舟二号两次推迟发射,作为货运飞船副总师、任务操控主任的姜萍带领团队连续5天不眠不休,实现了“稳稳的成功”。如果不是近距离接触,你很难想象这位外表清秀、身形瘦弱的“飞控木兰”有着怎样坚毅果断的强大气场。工程师谢圆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选择了一个高难度课题,“一定要让中国人自己的月球车成功落月”是她的执拗所在。最终,她的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为嫦娥三号落月技术方案提供了基础。高级工程师刘传凯十年磨一剑,向图像匹配与视觉定位领域的极限水平突破,通过视觉导航在离月球38万千米的地面遥控操作“玉兔号”顺利着月,开启了中国空间机器人在月球上的第一步。

谢圆

刘传凯

随着中国航天的腾飞跨跃,这项自带光环的事业,吸引了如潮的鲜花与掌声,而这一群人,似乎只愿意沉浸在自己的追梦路上。飞控中心工程师张辉的同学多次邀请他一起创业并许诺股份,张辉却说,他更钟情于“巡天揽月探火、'飙车’月球火星、筑梦圆梦空间站”。成天与轨道、数据、坐标打交道的轨道工程师段建峰诚恳地说:“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人生。”负责空间站运控及航天器长期管理工作的“空间站大管家”胡国林每每在飞控大厅看到大屏上跳动的计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攥紧拳头,当他默数着自己的心跳时,便能深切感受到,“'我与祖国同呼吸’真的不是一句口号。”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采访期间,我们的内心好似被一股神奇的情感牵引着,它浩瀚无垠高远壮阔,却又平凡质朴触手可及,虽壮怀激烈紧张揪心,却不时欢歌高唱声振八方。我们打开筑梦太空这幅绮丽浪漫的画卷,上面细细密密地浸染着飞控青年坚定的信仰、渊博的学识、超凡的技艺、顽强的意志、不懈的探索……他们把美好的年华融入航天事业,承担起青春的使命,在伟大的时代创造世界瞩目的奇迹,壮哉青春,壮哉梦想,飞控青年永远是年轻,中国航天永远值得期待!(“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闵勤勤 张文 秦丹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载人航天100个标志性航天器(第一个太空时代 1957年–1977年)——空天飞机和登月舱
宇宙、太空、航天、科技小常识
各领风骚的“嫦娥”和“神舟”
回顾2019——航天大事记
揭秘中国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号(REVEALING SECRETS OF CHINESE ...
梁挺福:中国航天“深空测控网”背后的功臣——测控技术与仪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