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十件馆藏宝贝,展现中国古人智慧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走进博物馆,寻根历史、赓续文脉。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围绕这一主题,我们从灿若星河的国内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精选了十件蕴含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承载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文物。

快来跟随小编,开启一场博物馆的“奇妙旅行”,听一听这些文物讲述了哪些精彩的中国故事?

1.《千里江山图》卷

《千里江山图》卷(局部),北宋,王希孟作,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画面上重峦叠嶂,江河烟波浩渺,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景色极为秀美。在设色和用笔上,该卷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

从此卷所描绘的景物看,应是以南方清丽秀润的山水为主体,在部分山峦的表现上加进了一些北方山水的特征,可谓集南北山水于一体的精心之作。

王希孟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此卷也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作。

(参考资料、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2.鹰形陶鼎

鹰形陶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1958年陕西省华县太平庄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文物。该鼎采用站立的雄鹰造型,鹰体健硕,鹰眼圆睁,喙部有力呈钩状,身体宽肥构成器腹,两翼贴于身体两侧。其周身光洁不加纹饰,两只粗壮鹰腿与下垂的尾部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成鼎足之势,既强化了雄鹰固有的形神特征,又与陶器的工艺造型取得了和谐统一。可以说,鹰形陶鼎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仰韶文化以精美彩陶而著称,鹰形陶鼎的问世则表明,此时的人们不但擅长彩绘图案的创作,在造型艺术方面也有很强的实力。

其出土于一座成年女性墓葬。与其共出的物品还有骨匕、石圭、石斧及一批生活器皿。石圭、骨匕等物品通常作为礼器来使用,鹰鼎与它们放置于同一墓内,可能与当时的祭祀活动有关。

(参考资料、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3.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

缂丝《莲塘乳鸭图》,南宋,朱克柔,缂丝,画心纵107.5厘米,横108.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画面中青色湖石上缂织“江东朱刚制莲塘乳鸭图”款,“克柔”朱文印记。朱刚,字克柔,云间(今属上海)人。其生卒年不详,活跃在南宋高宗(1127—1162)时期,尤擅缂丝,所缂作品令人缂绘难分。

本幅缂丝画尺幅极大,艺术风格受院体画影响,以春夏时节生机盎然的莲塘实景绘成缂丝底稿。图中绿头鸭双双浮游于萍草间,尾有乳鸭相随,旁有白鹭一对。翠鸟、红蜻蜓和水黾点缀其间。太湖青石,质感凝重。周围荷花、芙蓉、百合、慈姑、白莲、萱草、玉簪和芦苇等花草环绕,色彩雅丽,线条精谨。全幅以彩线缂织而成,色彩丰富,层次分明,花卉虫鸟惟妙惟肖。缂丝技法主要有“合花线”配合长短戗缂、掺合戗缂和平缂。纬线密度极高,一般在80至120根/厘米,局部可达140根/厘米。整幅画面所缂丝缕细密适宜,技法高超,因其于宋代缂丝画技法中独树一帜,被后世赞为“朱缂”。

(图文资料由上海博物馆提供)

4.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新石器时代,长23.6厘米,1987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M282号墓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据说它曾经是丹顶鹤身上的一根尺骨,后来被贾湖地区先民获取,经过打磨制作,变成了一根笛子。笛虽朴素,但意义非凡。它就是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出土于距今7800年至9000年前的河南贾湖遗址,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被称为“中华第一笛”。新石器时代,制作工具极其简陋,制造一支骨笛绝非易事。它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乐曲。

贾湖骨笛的出土,为我们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图文资料由河南博物院提供)

5.镶金兽首玛瑙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唐代,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1970年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这件玛瑙杯用一块罕见的五彩缠丝玛瑙雕刻而成,杯子的前部雕刻为牛形兽首,头上的一对羚羊角呈螺旋状弯曲与杯身连接,兽嘴处镶金,是酒杯的塞子,取下塞子,酒可流出。

这件酒杯的造型来自西方一种叫“来通”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在我国,这种酒具常出现在胡人的宴饮场面中,唐朝贵族以追求新奇为时尚,而这件器物的出土也是唐朝贵族崇尚胡风、模仿新奇的宴饮方式的实证。

(参考资料、图片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

6.玉玦形龙

玉玦形龙,红山文化代表性器物。高15.6厘米、宽10.7厘米、厚4.2厘米,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采集,辽宁省博物馆藏。

这件玉玦形龙的玉质呈鸡骨白色。猪首,龙体,蜷曲如玦形,首尾相连未断,器体厚重,造型粗犷。猪首形象刻画逼真,肥首大耳,大眼阔嘴,吻部前突,口微张,露出獠牙,面部以阴刻线表现眼圈、皱纹,线条匀称流畅。

分布于西辽河流域、距今约5500—5000年的红山文化,因“唯玉为葬”而以玉器闻名。玉玦形龙是红山文化古人的重要礼器,可能是使用者身份地位的象征,或是当时祭祀、祝福时使用的法器。

(图文资料由辽宁省博物馆提供)

7.金兽

金兽,年代最晚可追溯至西汉,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窖藏,南京博物院藏。

金兽呈蜷伏状,头枕伏于前腿之上,屈腰团身,首靠前膝,耳贴脑门两侧,头大、尾长、身短而粗壮,似虎更类豹,重9100克,含金量达99%,是目前全国考古发现的金器中最重的一件。

通体锤饰圆形斑纹,是在兽体铸成后再锤击上去的,大小相当,呈不规则的圆形,十分精美。通常所见的金器大都是锤击而成,而金兽却是古代金属铸造工艺和金器锤击工艺这两种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实属罕见,弥足珍贵。

(参考资料、图片来源:南京博物院官方公众号)

8.豕形铜尊

豕形铜尊,商代,全长72厘米,通高40厘米,重约30公斤,实测容积13升,1981年出土于湖南湘潭,湖南博物院藏。

豕形铜尊呈野公猪状,双眼直视,獠牙外露,两耳竖立,四肢粗壮,尾下垂。肘部前后各有一圆形管孔,经过尊腹,直通另一肘部。此管应是先铸,然后安装于豕形铜尊的范中铸造。尊为酒器,此器重约30公斤,容积有13升,盛满酒之后,一个人难以搬运,有此管孔,可以穿系绳索,供人抬举。以野猪作为器物形制,在现有的商代青铜器中仅此一例。

据考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野猪驯化为家猪的国家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把野猪驯化为家猪了。从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材料看,当时的养猪业已相当发达。

(参考资料、图片来源:湖南博物院官网)

9.曾侯乙尊盘

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1978年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曾侯乙尊盘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尊的口沿是多层套合的镂空附饰,远看像云朵,实际是由无数条龙蛇所组成的镂空花纹,它们相互盘旋环绕,宛如在空中游动。尊的颈部攀附四只反首吐舌、向上爬行的豹,豹身也以镂空的龙蛇装饰,尊的腹部和圈足满饰蟠螭纹和浮雕的龙,整个尊体共装饰有28条龙、32条蟠螭。盘的制作更为复杂,除口沿有和尊一样的镂空纹饰外,盘身的四个抠手也是由无数条龙蛇组成的镂空花纹。抠手下有八条镂空的夔龙。盘足为四条圆雕的双身龙,龙口咬住盘的口沿,造型别致。

整个盘体装饰龙56条、蟠螭48条,其鬼斧神工的镂空装饰令人惊叹。经专家鉴定,此器物系采用了熔模铸造等多种铸造工艺,堪称2400余年前的高精密制造。

(文字资料摘自湖北省博物馆官方公众号,图片来源:湖北省博物馆官网)

10.玉琮王

玉琮王,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高8.9厘米,顶面射口直径17.6厘米,重约6500克,1986年余杭反山12号墓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

这件玉琮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堪称“琮王”。器形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中间对钻圆孔。琮体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个具象的神人兽面图像,神人头戴羽冠,骑于神兽上,图案采用浅浮雕和线刻技法雕琢而成。在角尺形的长方形凸面上,每两节琢刻一组抽象的神人兽面图案,以转角为中轴线向两侧展开。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一变形夸张的鸟纹。

12号墓中还出土了玉琮、玉钺、豪华玉权杖、柱形器、嵌玉漆器等,其中玉钺是仅有的一件带神人兽面纹的玉钺。这些玉器从选料到工艺都是良渚玉器中的极品,反映出墓主的尊贵地位。

琮的功用说法不一,可能是神权与王权的象征。琮在良渚玉器后期的发展中,明显脱离了实际功用,成为与宗教、祭祀相关、带有象征含义的载体。

(图文资料由浙江省博物馆提供)

其实,我们在博物馆里面看到的每一件中国文物,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各地域文明的代表性见证物。从以上几件珍宝中,您是不是已经读到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读懂了“何以中国”?是不是觉得我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您的感受。

备注:本文馆藏文物排序不分先后。以上10家博物馆,除了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外,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为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

(文案整理:王宇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玉精萃
值得打卡的7个博物馆大展!周末刷刷刷……|展览|藏品|缂丝|芮国|上海博物馆|博物馆
带你走进博物馆,与国宝级文物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古玉界:海盐县博物馆藏古玉、石器、骨器
古玉界:河南博物院藏馆藏玉器赏析
虽然只拍了300万 ,这种鹰熊斗的古玉其实含金量很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