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了田家英在浙江嘉善的调查汇报,毛主席连作七点指示
userphoto

2023.07.11 广东

关注

“制定农村工作条例,我是听了谁的话呢?就是听了田家英的话,他说搞个条例比较好……”这是毛泽东在1961年介绍制定《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六十条”时说的话。田家英是何许人也?他做了哪些事情?缘何能让毛主席制定了调整农村工作的方案?

这一切都要从田家英的浙江嘉善调查说起,在嘉善,田家英做了十分细致深入的调查,光调查笔记就记了厚厚一大本。在调查过程中,还有很多生动的事例,如夜寻炊烟味、专访王老五等等,田家英数据详实、内容可信的调查,为中央制定《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提供了重要参考,从而及时地纠正了不正之风,改善了中国农村经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走上正确的轨道。

“同吃同住不同劳,敢想敢说不敢做”

1961年1月20日,田家英接到了毛主席的一封信,内容如下:

接到信后,田家英一刻都没耽误,迅速组成浙江调查组,21日就离开了北京,22日到达了杭州。经与浙江省委商量,按毛主席提出的“抓两头”的调查方法,决定在嘉善县(当时与嘉兴县合并)选一个差的生产队,在富阳县选一个好的生产队。嘉善县的那个差的生产队就是魏塘公社和合生产队,是田家英重点抓的。

为什么毛主席要安排几路人马分赴各地去搞调查呢?这是因为“这些年来,我们的同志调查研究工作不做了。要是不做调查研究工作,只凭想象和估计办事,我们的工作就没有基础。所以,请同志们回去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把握就不要下决心”。1961年1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的最后一天,毛泽东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他说:“希望今年这一年,1961年成为一个调查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要在实际中去调查,在实践中才能认识客观事物。”1月20日,毛泽东主持中央工作会议,大家就农村整风整社和若干政策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且作出了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接着,中央决定主要领导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奔赴全国各地,分片深入农村亲自抓调查研究。为组建调查组赴浙江,毛泽东想到了田家英。

田家英是何许人也?毛泽东为何选中了田家英担此重任呢?

田家英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协助主席工作。先后参加了《毛泽东选集》的编辑、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和中央许多重要文件的起草。1961年,39岁的田家英被任命为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田家英素来热衷于搞农村调查,对于民间疾苦他时刻挂在心上。他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对调查工作提出了指导思想,即:“打开脑筋,敢于发现问题”;“同心同德,忧国忧民”。他还拟了一副对联,作为调查组的工作守则,上联是“同吃同住不同劳”,下联是“敢想敢说不敢做”。之所以讲“不同劳”,是当时正值冬闲季节,调查工作紧张,同劳动势必流于形式还影响调查;“不敢做”,就是不准对地方工作“指手画脚,随意指挥”。

田家英(左一)在浙江调查期间,同浙江省委负责人林乎加(右二)等在一起。

1月24日下午4时,田家英与调查组成员石山、裴润、逄先知和薛驹、强世贤、徐立炘等到达魏塘公社。党委书记张行方接待,将他们安排在公社招待所吃住。在当晚7时田家英马上开展工作,请张行方丢开一切思想顾虑,真实地汇报公社情况。张行方就1958年来,组织“大跃进”“放卫星”“大办钢铁”“人民公社化”“大办食堂”“大兵团作战”等情况,如实全面地作了长达6个小时的汇报,至凌晨1时才结束。

不顾一夜的劳累,25日上午,田家英等步行到和合生产队。根据安排,田家英在老模范陈安生家住宿,他就在陈安生床铺对面地上铺上稻草搭一张“柴地铺”,其余人员安排在生产队机埠房内(小学放寒假后搬小学住宿)打“柴地铺”睡觉。稍作安顿后,调查组就分南北方向出去“串门”。

能不能冲破思想束缚,敢不敢提出所发现的问题

田家英很重视做历史的调查,他采取“串门”个别访问,分阶层召开座谈会的方法。选择了两户贫农、两户下中农、两户上中农,用了几天时间对六户家庭解放以来的劳力、经济、生活状况的变化进行了算账对比。还请来了几位老贫农、老雇农、老中农和生产队干部促膝交谈,连续座谈了好几天,对这个生产队从历史到现状,从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到农民的吃、穿、住、用各个方面都作了详细了解。

比如,专访王老五。王老五是贫农,1961年44岁,是和合生产队四小队副队长,全家7人,妻子37岁,在队里牧场养猪,另有5个儿子。田家英到王老五家“串门”,他走进草棚,与王老五拉家常,从解放前到1960年,从生产到吃穿住用都谈,既谈情况又算账对比,足足谈了三个多小时,田家英边问边听边记录。王老五这户典型为调查组向中央报告的《魏塘人民公社和合生产队调査》六户典型之首,记载达2800多字。

调查记录本

调查记录本

除此之外,在调查过程中,田家英非常善于发现问题,并且要进行实地调查。比如,虽然时值农闲,在食堂化的和合生产队是没有炊烟和犬吠鸡鸣的,到了中午吃饭时间,农民们拿着面盆、铝锅去食堂打粥,但一到晚上却能闻到阵阵浓烟味儿,调查组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调查组顺着烟味儿进行夜访。调查组进入几户农家,看到的都是用砖头临时搭起的“灶头”(办食堂时社员家的灶头都拆掉了),放上锅子在烧,揭开锅盖,里面煮的是羊头草(农民喂猪的一种水草)、胡萝卜等,加上食堂拿回的粥,烧成糊糊吃。

其实,发现问题容易,难就难在:能不能冲破思想束缚,敢不敢提出所发现的问题。在当时大环境的制约下,很多人的思想被束缚得很紧,不敢打开思路,很多人明知不对,却又不敢说。那么,田家英敢不敢把自己所调查到的真实情况反映上去呢?

1961年2月6日,在杭州刘庄,田家英如实向毛泽东汇报了所见所闻,恳切地陈述了意见,建议中央搞一个人民公社条例。

田家英的汇报震动了毛泽东。毛泽东当即就纠正“五风”问题、退赔问题、生产队规模和体制问题、自留地问题、食堂问题、干部问题作了7条指示,并准备起草一个人民公社工作条例。

要“正确地”进行调查研究

作为调查研究的“行家里手”,田家英认为,要“正确地”进行调查研究。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正确地”调查研究?田家英把调查研究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科学的态度调查研究;一种是以主观主义的态度调查研究。“并非一进行调查研究一切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主观主义的调查研究,“不调查研究则已,他调查研究,就更可恶。”因为“他不进行调查研究,主观主义是空的一套,他一调查研究,倒弄来一些适合他的口味的材料,不是更可恶吗?”怎么还有主观主义的调查研究呢?田家英援引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话说:“唯心主义也有它的所谓事实根据的,只不过它的'事实根据’是客观事物的一个合他口味的片面罢了。如果我们头脑里仍旧是老一套,进行调查研究就先有个框子,对事物合则取,不合则不听,越调查研究就越主观。”所以说“调查研究也不简单,要正确地进行调查研究,要科学地调查研究。”

田家英在嘉善县魏塘公社和合生产队开展的调查在全党的影响很大,对于纠正不正之风,重新认识我国农村经济、农业发展的状况,制定适合的政策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61年3月,党中央在广州召开会议,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六十条”,并在浙江的嘉兴地区搞试点。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提到“六十条”由来时介绍说:“制定农村工作条例,我是听了谁的话呢?就是听了田家英的话,他说搞个条例比较好,我在杭州的时候,就找了江华同志、林乎加同志、田家英同志,我们商量一下,搞个条例有必要,搞条例不是我倡议的,是别人倡议的,抓住这个东西来搞。”

“六十条”在嘉兴进行试点,完成后在全国进行推广,它是我国农村经济从极度困难的边缘走向复苏的一个转折点。生产队自主权大大加强,停办公共食堂,阻止了“共产风”,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作为当年浙江调查组成员之一的逄先知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一书中说:

“1965年12月,田家英和我又一次去和合生产队,旧地重访,一种难以抑制的激情充满心田。今日杭嘉湖农村,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同1961年那衰败破落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农民家里稻谷满仓、鸡鸭成群,全县农田实行电力排灌,看了实在令人高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民公社的由来
田家英四川调查(一)
毛主席故事摘抄
“农业学大寨”运动历史上的几个谜
教授变成了门卫,他向主席写信发牢骚,主席一过问,他的工资涨了五倍!
毛主席当年为何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农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