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艺谋电影文学策划周晓枫专访:我不想做“文坛淑女”

                  2014-05-23

周晓枫:1969年6月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在中国少年儿儿童出版社做过8年儿童文学编辑,2000年调入北京出版社,从事杂志编辑工作。出版了个人散文集《上帝的隐语》、《鸟群》、《收藏———时光的魔法书》和《斑纹———兽皮上的地图》、《你的身体是个仙境》和人物笔记小说《醉花打人爱谁谁》。曾获冯牧文学奖、冰心文学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奖项。现在担任张艺谋电影文学策划。周晓枫的行文以机智和优美的语言与节奏见长,近年来,她的写作风格又多了一些平静动人的力量。《鸟群》被列入1999年中国散文排行榜,《种粒》名列2000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新作:《巨鲸歌唱》。

张艺谋需要有和他做斗争的人

1其他的电影中好像都没有文学策划这个职务,请问文学策划主要做哪些工作?

周晓枫:主要是和剧本有关的工作。包括推荐小说,联系编剧,还有就是一起讨论剧本。

2、从《三枪拍案惊奇》开始,你就是张艺谋电影的文学策划。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角色?

周晓枫:张艺谋自己也看小说,但毕竟他很多的时间要用在拍摄上。所以他需要有人给他把小说筛一遍,然后给他推荐作品。第二,张艺谋不是一个热衷交际的人。他在工作里热情很多,但是你让他没什么事和一堆人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他会很茫然,所以他需要别人去联系编剧等一些事情。第三,他在改剧本的时候需要有人跟他讨论。这个人不能是一个附庸,而是怀有一腔倔强,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构想,来和他作斗争的人。这个人不能只说好,也不能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然后扭头就走,他需要这个人能和他对谈。

最早开创这种模式的是王斌,《活着》、《满城尽带黄金甲》、《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千里走单骑》这些都是他策划的,我只是一个继任者。

3、许多人说张艺谋不会讲故事,你怎么评价?

周晓枫:张艺谋是个撑杆跳运动员,他需要小说像地基一样特别结实,然后有个杆,有高度有韧度,他才能弹跳起来。

4、抛开武侠大片不谈,在你做文学策划的三部影片里,“三枪”的故事就不被观众接受。

周晓枫:“三枪”的时候是这样的。第一,他非常讨厌别人给他定位。你要是把他定位成国师什么的,他会发疯,他会想要挣脱,因为他有艺术家的天性,他就想自由创作,愿意拍啥就拍啥。第二,他特别用功。跑偏了之后,别人跑5公里就止步了,他不,他就能给跑死了。因为他太努力了,所以他会跑得比其他人更偏。像“十三钗”的口碑很好,可还是有不少批评,这好像已经成为一种惯性。因为整个社会的恼怒集中在他身上。我曾经当面跟他说过,我说在我不认识你之前我非常讨厌你。他就问我为什么?我说不是因为羡慕嫉妒恨,而是你有一种下滑,一种灵魂的堕落。我之前非常尊重你的电影,但你在这个大潮中变得难以辨识。不是别人都是变态,见着你就恨,有一部分是你自己要负责的。

5、那张艺谋当时是什么反应?他不是那种独裁、霸道的人?

周晓枫:挺平静的,他和外界想象的不一样。有的时候我要说话他不让我说,我就会觉得他很独裁,而没有找自己的毛病。其实是我没有很快地、有效地表达,而是在漫长的铺垫。他想要结果,我又没有结果,他就很着急。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会认为是他有问题。后来我才反思,其实只要你能有效地解决,他根本不会阻挠你。甚至你可以说他的一个主意特傻,随便,没关系,只要你的想法是对的。

他经常是这样,说了一个主意,别人正要去落实的时候,他又说这个想法很傻。他的主意总变,很多人就会说他没想法,其实他是在与别人不断的讨论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当你熟悉了他之后,你会知道他不是要折磨你。

6、跟张艺谋合作5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周晓枫:感触特别深的是一句话———把事情做好是应当的。他不太表扬人,我曾经问他你为什么不表扬人呢?他说把事情做好是一个人的本分,他也是按着这个原则在做事。

我不想做“文坛淑女”

7、看过您的一些散文,第一感觉是语言精准细腻,特别注重意象和修辞的选择,很像诗歌的风格,为何如此偏爱华美的词语?

周晓枫:我从来没有摆脱过修辞爱好者的身份,热衷于句子建设,对比喻和词语混搭抱有特别的兴趣。朋友概括我是“用马赛克盖大楼”。的确,对词汇和语句我持有长久的雕琢耐心,效果上追求繁复的巴洛克式。我的语言存在着被“驯养”过的痕迹,洁癖,唯美,强烈的书面感。我把语言打磨得光洁顺滑,却舍弃了那些生动有力的毛茬。语言是个基本功,但一味在语言中炫技,会使优势反过来成了阻力,满足于浮巧小智,而影响文章真正的涵纳力。我总是不想放弃每个局部,难以容忍平淡的表达,这种细节上的认真,虽然有益于精确,但会造成节奏的滞闷和过分的仪式感。我应该有意识地降低密度,不在显微镜下锱铢必较,而是把注意力放到整体上来,因为局部看来字字玑珠,整体效果却往往顾此失彼。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但积重难返,体味越重的写作者,调整起来越艰难,因为他的特点也正是他的弱点,他的负担是他曾经的财富。我希望能延续创作中的个人特色,并力图避免过度依赖个人特色而造成的裹足不前。

8、散文的美包含很多方面,比如说意境的美、文字的美,等等,您所追求的美是什么样的?

周晓枫:学生时代的作文进入更成熟期的散文写作,我以为必须放弃对一个字的迷信,而这个字,其实就是“美”。我上大学的时候特别信任“美”,从词语的光感、对称的修辞手段、展现童话般的场景,我都格外注意。沿着那种“美”的单向度,发现“美”到最后,会失真为矫饰。这是因为我对美的理解太单调浅薄了,过多地把“美”理解为形容词,而忽略了它是一个内涵多么丰富的重要名词。越过美的童年期和阻碍,我们可能会发现荒凉的真相,但我以为写作必须迫近这种真相。我们得克服对“美”滥化的抒情,才能找到“美”之后隐藏的真正力量――这就好比花和种子之间,我选择种子,它笨,结实,似乎不美,因为它有生命力,它把花儿整个吃进骨子里。我所理解的“美”不仅仅是诗化,它所包含的深沉、复杂乃至黑暗,正是它说不清的部分诱惑着我创作上的探索。

9、您的散文里充满了具象化的描写,就像电影镜头一般,将所有景象纳入镜头之中,然后赋予自己独特的感悟,您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这种镜头化的写作?

周晓枫:我是个电影爱好者,只是停留在观影的初级阶段,无论从知识积累上,还是在评论水准上。正因为电影没有成为用于炫耀的知识,我的热爱才更朴素直接,它是我切实得到的个人享乐。也许电影的画面感给我带来色彩上的变化,对特定镜头的强调使我延展了描述中的耐心,还有剪切方式或许带来散文结构上的调整?这种影响肯定有,是潜移默化之中的,还不能被我理性地归纳。电影的影响,绘画的影响,书籍的影响,许多艺术门类都会给写作带来综合的营养,只是找不到整齐的对应而已,如同我们的脂肪堆积,分不出哪部分来自于糖,哪部分来自于油和肉。我建议写作者多看电影,尤其对和我一样经历有限的,这种教育尤为重要。我曾写过一篇散文《后窗》表达对电影的感激,它给我视觉经验的极限,给我参差纷繁的人生体会,它部分修补着我略显简陋的生活。

10、您写作时的心态是怎样的?是期待读者的阅读,还是仅仅作为自己内心世界交流的外化?

周晓枫:我可能属于任性且自私的写作者吧,很少考虑读者需要,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意识,所以注定不会拥有广大的读者群,顶多在小圈子里有些趣味相投的朋友。我乐于探索自己身上的可能性,关心的是如何打开个人经验和想象的边界,至于作品的命运是受到欢迎还是遭受冷落,不是我能够掌握和控制的。那种根据读者口味随时调整方向的写作者,具有超强的适应力和应变机制,我没有他们的变色才华,唯有对自己的艺术标准保持着笨拙的忠诚。或者说,读者的期待千差万别,我不知道遵照哪类读者的指引才能更上一层楼,而不属于商业上的投机行为。创作上轻易的投怀送抱容易断送写作者的未来。

11、新散文相比传统散文来说,增添了许多现代主义的色彩,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为新散文的领军人物,您能谈一下新散文的特点么?

周晓枫:我以为在新散文作者的实践下,的确破坏了部分限制散文发展的僵硬规约,包括长度、虚构、道德立场等多方面,我们都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带来的成效。但新散文随着发展,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修辞上的为文造情等等。至于我本人,不会被“新散文”概念而限制,不会因为一个标签来约束创作,也无意利用“新散文”的集体温暖来寻求保护。我愿始终坚持出自内心的表达,那应该是一个写作者基础意义的诚恳。如果新散文始终强调的是背叛,强调的个人化和异质感的东西,那的确为我向往,那么它同时也意味着新散文的作者阵容始终处于变化之中,意味着新散文作家必须始终怀有背叛自己的勇气和能量,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新散文作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述百练:把目光投向人民生活的深处
张莉:念念不忘,终有回响——孙犁与贾平凹的文学互动(二)
唐朝中期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周冬雨:谁能比谁聪明多少呢 | 认个人
抖音为什么火?张艺谋一句话道破了真相
陈子善:我所知道的金性尧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