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入祁连,探秘张掖(下a)

深入祁连,探秘张掖(下a)

作者:闵琦

 6、古城之链(6月5日上午)

   酒泉,西汉所建河西四郡之一,因骠骑将军霍去病将武帝所赐之酒撒入泉中与全军将士共饮而得名;后为隋唐肃州,甘肃之“肃”字即取于此。

   古代丝绸之路的明显坐标是敦煌至武威间的一串古城址西汉将河西走廊“凿通”之后,在此设郡四、县三十五,其中酒泉郡辖县九,分别为福禄、表是、乐涫、天衣(有左耳朵,字库无此字)、玉门、会水、池头、绥弥、乾齐。九县之中,禄福、绥弥、会水、乐涫、表是五县与张掖辖下的昭武、觻得二县列于酒泉与张掖之间,构成一条完整的古城链,如今许多古城仍在且保存完好。

   一大早,踏上了东南方向的古城探访之路,今日上午要去探访乐涫、表是两县以及两县之间的许三湾古城。

   驶出酒泉,走了一段标号为G30的高速公路,行至清水下道,沿312国道前行,过屯升乡后即进入张掖所属高台县境内。西汉乐涫与表是两县一在今肃南县明花区,因紧靠明海子而称作“明海古城”;一在今高台县西约20多里的戈壁滩上,称“骆驼城”;此二城到了唐代仍在沿用,只是名称变成了“福禄县”与“建康军”。(查顺治十四年《甘镇志》载:“高台所,汉为乐涫县,属酒泉郡,晋因之;东晋以后,前凉张氏置建康郡,故城在今城西南十里,即汉乐涫县地也。北凉段业建都于此,寻为元魏所有,唐嗣圣初置建康军,属张掖郡。”此说似将乐涫、表是两县混为一地。)

   肃南县有两块远离县域本土的飞地,明花区即是其一(另一是皇城区),它东北与高台县毗邻,西南与酒泉市接壤,这里住着讲“尧熬尔语”(即古突厥语)的原亚拉格家部落的西部裕固族。

   明花区有三个乡:前滩、明海、莲花,“明花”即取明海与莲花两乡首尾二字而成;明海古城——汉乐涫县位于明海乡境内。

   车在元山子北转走上223县道,左右是荒凉的戈壁滩;过陇海铁路后是明花乡,过明花乡再向北约15公里看到路左的戈壁滩上一座孤零零的古城屹立在沙丘环绕的明海湖西岸。

   明海境内陆下水位高,地表多有内陆湖泊及沼泽分布,明海子是最大的一个。这里沙丘密布,植被稀疏,湖边多为芨芨及沙竹等沙生植物。车在起伏不平的戈壁上颠簸着西行约1公里来到巍峨的墙垣跟前,此城历2000余年仍保存完好,或许得益于干旱和人烟稀少。

   顺马道攀上城垣四望,明海子完整地展现在眼前,不大且平静;苍茫的戈壁笼罩在阴沉的天空下,使人顿生历史久远之感。西望沙丘延绵不绝,那边还有两座古城,分别被今人呼之“草沟古城”(在明花乡境内)和“高老庄古城”(在明海乡南沟村草沟井),不知哪个是(或许都不是)酒泉郡辖下的绥弥县?没有亲历,不敢妄断。

   明海城呈正方形,四边各长约155米,门开在东面,正对明海子;城墙高10米,底宽10米,顶宽3米,四角突出成扇形,可能曾建有角楼;东墙有瓮城,城门宽6米,瓮城三面周长76米,与内城相接;内城城门宽约10米。城内陆面为厚厚的沙土覆盖,但仍能见到不少汉砖和陶片。

   辞别明海古城,顺来路回转,至路标19-20公里处下了223县道,左转走上一条标号为Y378的小路。路虽不宽,却是柏油铺就,很好走。油路不长,很快变成了土路,左拐右拐,我的眼睛始终以榆木山为坐标,一路向东南行去,来到一座高大的夯土墙下,这里就是许三湾的汉唐古城。

   许三湾古城因一部名为《双旗镇刀客》的电影而为世人尽知。尽管许多观众并不清楚它的具体位置和来历,但是只要看到正对城门的梯形马道(电影中插有高大的旗杆),就能认出它来。此城不大,长方形的墙体高约8米,南北长约84米,东西宽仅66米,夯层约12厘米;南垣正中辟门并筑有方形的瓮城,四角是方形的角墩。步入城内,见地面散布灰、红色陶片,这里曾出土大量“五铢”、“货泉”、“开元通宝”,还有铜箭头、铜带钩等,还发掘出汉晋铜印3方,刻有“部曲督印”、“赵猛”等字样。城内南北垣均有马道。顺马道登上墙头,遥见西南一公里外的戈壁滩上是密密麻麻的墓葬群,这里出土地文物多为汉晋时期,现藏高台县博物馆内。当地文史部门据此推测此城是西汉表是县,也有人认为它只是骆驼城的前哨阵地。

   有城必有人,有人则有墓,所有的古城外围都能找到同时代的墓葬,许三湾古城也不例外。在城头上所见西南方的墓群足有4.5平方公里,全是汉、晋、五凉时期的。彼时风俗事死如事生,人死皆厚葬,我们在一座魏晋壁画砖墓中见到了这一幕。

   这是一座巨大的方形夯土墓,位于许三湾古城与骆驼城之间。墓室是抢救性发掘后整体搬迁重建的,大量彩绘画像砖照原样嵌在各个墓室的墙壁上。砖上的画像生动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现实社会生活:居住的毡帐、装衣的衣箱和服装、二牛抬杠犁地、架鹰狩猎、驾车出行、屠牛、馒头和双串的羊肉串、刀枪剑戟、华夏始祖——伏羲与女娲……,真是应有尽有!站在壁画砖前,好像穿越了近2000年的时空,回到了那个年代。

   骆驼城在许三湾城东方偏南约5公里外,仍然是以榆木山为方位坐标,仍然是在戈壁滩上穿行,很快就到达骆驼城跟前。按照谭其骧《历史地图集》所标位置,这里才是表是县。只不过此处县址是东汉灵帝光和二年(公元180年)新建的,因为西汉表是县被地震所毁,不得不迁到这处新址。

   到达骆驼城时已近午,火辣辣的太阳已将早晨的阴霾荡尽,几日来的照射,已使额头的表皮爆起脱落,以手触摸嫩皮沙沙的痛,但是在这座巨大且完整的汉唐古城面前却难以掩饰内心的兴奋。

   这里是河西走廊最早的县址之一,前凉建兴二十四年(公元336年)升格为建康郡,公元397年,北凉段业叛吕氏后凉在此建国,改年号为“神玺”,公元397——400年,这里是北凉都城。后来段业为部将卢水胡(匈奴别部,因住在卢水,即今黑河,而名卢水胡)沮渠蒙逊所杀,沮渠蒙逊自立后将都城迁往张掖,骆驼城遂废。建康郡撤于隋代,唐代武后证圣年间(公元695年),武威道总管王孝杰在此重置建康军,驻军5300人,战马500匹,由甘州镇节制;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陷于吐蕃,此城便从史书中消失了。

   骆驼城是国内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唐古城之一,此城分内外,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墙基厚有6米,残高7米,辟有4门(外3内1)并有瓮城,除东北角外,其他三个城角都筑有长方形角墩。

 

7、龙城故道(6月5日下午)

   午饭是在高台县城内吃的,饭后看博物馆,又沿龙城故道经明镇夷千户所故城寻访黑河三峡和石门,晚溯黑河北岸一路回到张掖,完成第一阶段的考察。

   高台因城西有台子寺而得名,明景泰七年在此设守御千户所。1937年1月,西路军红五军与六倍于红军的马步芳部队激战于此,军长董振堂及全军将士3800人全部牺牲。如今,高台城东设有高台烈士陵园,立董振堂与杨克明雕像并建有纪念堂。

   今日之高台位于西汉昭武与表是两县之间,黑河自城北流过,由东南向西北经正义、赵家、阎家三峡出合黎山进入巴丹吉林沙漠直到居延海。两千年前的居延海还是一片繁茂的绿洲,古代民族盱衍人居住于此,“居延”就是“盱衍”的谐音。

   古时的黑河(弱水)沿线是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往来于河西的重要通道,因其从居延向北越浚稽山(今蒙古杭爱山东端)直达匈奴的龙城(今鄂尔浑河上游哈尔和林附近),所以叫“龙城故道”,又因其始自甘州直入沙漠而被呼作“甘漠道”。西汉时霍去病执行了两次河西战役,其中第二次就是绕道居延,走这条道入河西走廊的。

匈奴退出河西走廊后,汉朝在居延设居延塞并沿黑河两岸建造遮虏障以卫护龙城故道,如今古道沿线仍存汉代肩水金关等遗址。

   西汉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军以李陵为将,走龙城故道出居延塞北攻匈奴,当时李陵率步兵五千北行至浚稽山,遭遇匈奴大单于亲率的三万骑兵围攻,汉军循龙城故道且战且退,结果在居延塞北百多里处溃没。李陵无奈投降,汉武帝怒杀其全家,司马迁鸣了几句不平也被处以宫刑。

   据《新唐书》记载,武后垂拱二年(686),刘敬同北征铁勒,走的也是龙城故路。500年后,蒙古灭西夏,循此路先破西夏的黑城(居延塞西南),再沿弱水进入河西走廊攻下瓜、沙、肃、甘诸州;而明初宋国公冯胜平定河西、攻取北元重地亦集乃(即今日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的黑水城。“亦集乃”是党项语,黑水之意,西夏曾在此设一大军区——黑水镇燕军司。“额济纳”就是亦集乃的谐音)则是反向走过此路。......

   甘漠大道的重要战略地位由此可见!如今有了酒泉经金塔去居延(内蒙额济纳一带)的公路(214国道),龙城故道已经被人们遗忘。

   由高台顺黑河北岸西去,经七坝、八坝、九坝、十坝、胭脂堡,直到天城,一路可见墙、墩和堡寨,路就夹在河与墙之间。

   天城正当黑河三峡最南端镇夷峡峡口,是龙城故道北去的唯一孔道。今日之天城就是明代镇夷守御千户所所城,夯土筑的城垣不高却完整,洪武年间这里曾驻守兵1500人。

   黑河峡谷无路,龙城故道到天城后须从峡旁的石门山中穿过。公元前70年,汉将赵通出镇夷峡,在石门山击败匈奴,杀匈奴右贤王就在这里。

   “石门”是古人以火烧水激法劈开石墙开出的一条路,虽不宽却平坦得可以通车马。步行进入沟内,路旁石壁上有“煅石开路”的崖刻,是清道光年间留下的。

   路面细沙洁白如雪,阳光正炽,人被白沙反射得睁不开眼睛。

   阒无一人的古道上,连一个足印也见不到。静谧无过于此,让人怀疑身在月球上。若不是远处山头上巨大的烽火台,难以想象这里曾是车琳琳、马萧萧的古道、刀枪耀眼,旌旗蔽日的战场。

   返回天城的路上顺河而下又去寻访了阎相师的墓。

   黑河峡中古迹名胜众多:旧有黑河古渡、苏台云香、紫塞平沙、赵墓烟冥、石峡晚翠、红崖早霞、东山峭壁、西岭生盐等景,还有击毙匈奴右贤王的赵通于此屯田时开挖的“赵公井”、纪念霍去病的霍王庙以及清雍乾年间官居甘肃提督、死后加赠“太子太保”的名将阎相师的墓碑。

   峡谷中段生长着大片枝干乣曲的胡杨林,可惜未到秋天,树叶还未变黄。

   返回甘州途中,在两座水库稍事停留,一来观察湿地,二来吃顿晚饭。天黑后,经合黎、蓼泉、鸭暖、临泽回到张掖。鸭暖乡有昭武村,是西汉昭武县所在,此城极古,曾为月氏昭武城。晋代为避司马昭讳更名“临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文物信息网
【额济纳】黑城遗址:寻访黑河故道中逝去的天然乐园
张掖黑水国遗址,一座充满猜想的古城
祁连山下:追寻匈奴人远逝的踪迹
黑水国 一个谜样的古城
河西走廊上最大的古城——张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