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懂乡贤文化这本“好经”
2015年07月03日
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 周山
嘉宾小传
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周山,经年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以众多论著书写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敬意与解读,著作有《中国逻辑史论》《周易解读》《中国学术思潮史》等。
2007年始,他著文呼唤中国文化重心当代转移的文化自觉。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要在传统文化精神的阐发中出新,更要在当代社会的现实境遇中展开。”
曹可凡:谢谢张颐武教授富有激情的演讲。对于乡贤文化的认知,他用了三个词来概括:黏合剂、转换器、安全阀,完全是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待乡贤。
我记得有一次采访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时,他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正准备开幕。我发现,贝聿铭先生的表情就像一个孩子,他非常紧张,看到地上出现任何一点脏的东西,他会蹲下来、跪下来,用自己的手帕擦拭干净,当时他已经是90高龄了。
我问他为什么那么紧张,他说,他觉得自己回到苏州,就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无论他走得再远,归根到底他还是一个中国人,他还是一个苏州人。他希望能为家乡留下自己的作品,为此他已经等了很多年,所以这是上天赐给他的机会。苏州博物馆就成了贝聿铭先生一生当中最后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作品。虽然他有点遗憾,他认为这个建筑没有做到他预想的效果,但是他依然感到非常欣慰,因为自己能够为故乡奉献这样一个作品。
接下来为大家演讲的嘉宾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周山先生,他出生在崇明,退休以后,回到自己的家乡,过着田园般的生活,并且进行着乡村调查和研究。对于乡贤和乡贤文化,周山先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有请周山先生为我们演讲!
“乡贤”就是“向贤”,供奉乡贤就是要后人“见贤思齐”
乡贤这个词中的“乡”字,有两个寓意。一是乡里之乡,具有地域性。
“乡”有“向”义,是“方向”之“向”,“乡贤”就是“向贤”。
各位来宾,各位乡亲,下午好!
今天在解放日报文化讲坛上,我想谈谈自己对于乡贤和乡贤文化的一点理解。
乡贤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一个概念。一开始主持人就介绍,这个概念初始于东汉时期,到现在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从乡贤这个概念诞生之时起,中国各个州、各个县,都建立了乡贤祠,供奉历代的乡贤人物,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官方纪念仪式。
而从清王朝终结到现在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乡贤祠渐渐消失,“乡贤”这个词也渐渐被人淡忘了。所以,今天我们重提乡贤与乡贤文化,其实就是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并且将之落到实处。
中国人心目中最崇拜的人是圣人。圣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辞典里做了这样一个定义:“道德智能极高的人”。这个“极高”的标准是什么?讲不清楚。所以圣人的内涵,显然很不清晰。
那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圣人呢?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实话实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他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圣人,但见到过君子。在这一段话里,孔子似乎漏掉了圣人与君子之间,还有一个层面、还有一种人,这就是贤人。
就以他的学生来说,史料记载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经过他的教育,三千弟子我想大部分都应该是君子吧。但是,能达到贤人这样标准的,也只有七十二人。有一个贤人,曾经到我们上海郊区来做过一次讲学,这个地方从此就取名为“奉贤”。今天我们到新造的奉贤中学去,在门口就会看到一个雕塑,是一位贤人在给我们上海人传道解惑。由此可见,成就贤人是非常难的,比当一个君子要难得多。
孔子有一个弟子,写了一篇《尚贤》的文章,劝君王“用贤”,劝世人“为贤”。五百年后,独尊儒术的封建统治者终于以建“乡贤祠”的方式,落实了这一“尚贤”的思想。
乡贤这个词中的“乡”字,有两个寓意。一是乡里之乡,具有地域性,所以各州县的乡贤祠,供奉的乡贤人物都不相同,都是本州县的有为官员、有崇高威望的贤达之士。乡的第二个含义是什么呢?“乡”有“向”义,是“方向”之“向”,“乡贤”就是“向贤”,供奉乡贤就是要后人“见贤思齐”,以乡贤的道德才能规范自己的人生方向。所以当时建造乡贤祠,意义不仅是表彰、肯定乡贤的人生价值,而且昭示后人:以先贤为榜样,做官要有作为,做人要贤达,要有奉献精神。
他以并不富有的家庭背景,独自兴办一所不赚钱的乡村学校,几十年荜路篮缕,实践着“见贤思齐”的理想
乡镇虽然没有乡贤祠,但是不乏乡贤的存在,这里的乡贤,就是为生养自己的乡镇做出奉献的社会贤能。
乡贤就是乡里的贤人,所以在空间上就有了一定程度的界限,也有了地域性的特点。
社会是多层面的,所谓的乡里,就有州、县、镇、村等区分。东汉以来的乡贤祠,都是在州县两级建置,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市县两级建置,一个重要原因是,县官是最底层的官,作为乡贤中的主体人物“有作为的官”,也到此为止。所以,规模再大的乡镇,因为缺了“有作为的官”支撑,乡贤祠就建不起来。乡镇虽然没有乡贤祠,但是不乏乡贤的存在,这里的乡贤,就是为生养自己的乡镇做出奉献的社会贤能。
我是崇明人,1956年我上小学,那个时候农村都是泥泞小路,一下雨很难走,好在学校离我家只有一里路,所以上学还是很方便的。校长是一位50多岁的瘦老头,他姓张,名见贤。村里面的人看见他,就称他为张先生。
张先生不仅教书,医术也很高明,经常给村里人搭脉开药方。他的毛笔字写得也很好,村里面无论谁家结婚,都会拿着红纸去他家,请他写几副对联。乡里人给他的回报是用一个手绢包几个鸡蛋,这一幕我从小就看到过。
前不久,我在我们村一处旧房屋的中堂大门上,发现了一副对联,是张先生的手笔。透过几重桐油漆皮,还能看清是“情绵绵意切切 鸳鸯共飞效神仙”的字样。这些字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居然还能保留至今,说明乡亲们对张先生手笔非常珍视。
最近我访问了张先生的儿子,他也已经90来岁了。从他那里知道,张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毕业于黄渡师范学校,留校工作一年后,被派往苏州齐贤小学任校长。但身在异地教书的张先生,总是把家乡方圆十里没有一所小学的事,作为一种责任担在心里。
1925年,张先生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利用老宅的两间旧房办学,取名鹤周小学。二十多年后,年已半百的他,又在一块祖传的三亩之地上规划建造新校区。我就是在这有操场、有乒乓室、有阅览室的鹤周小学里,读完了四年初小。后来,当我去镇上的竞存小学读五年级时,我才感受到一个12岁的孩子冒着风雨、赤着脚,在泥泞小路上来回走20里路是什么滋味,才感受到张先生的用心良苦。
感谢张先生使我和邻近几个村的孩子在六七岁的时候,避免了走这一条长长的、感觉没有尽头的烂泥路。他以并不富有的家庭背景,独自兴办一所不赚钱的乡村学校,几十年荜路篮缕,实践着他的“见贤思齐”理想。
我心目中的张见贤老人,就是一位离我最近的乡贤。他去世已四十多年了,今天,我借文化讲坛,表达一下对这位最底层乡贤的深深怀念之情。
乡贤文化是一本“好经”,要认真读它,好好地呵护它
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优秀传统文化,只能留,不能丢。今天,不仅丢失了一百多年的乡贤要找回来,位其所位;新的乡贤,也要慎重推举出来。
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优秀传统文化,只能留,不能丢。今天,不仅丢失了一百多年的乡贤要找回来,位其所位;新的乡贤,也要慎重推举出来。因为,书写乡贤文化新篇章,既是历史的承继,更是现实的需要。
二十世纪初到现在的一百多年,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时期,从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社会向前跃进了一大步,这一大步离不开一大批有作为的官员,离不开一大批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因此,树立近现代新的乡贤形象,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认真去做好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
发掘和弘扬乡贤文化,首先要发掘一批有作为、能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优秀官员。树立近现代新乡贤,目的也是为现在的官员树立模范,让在位的官员不仅要廉洁奉公,更要“见贤思齐”,有所作为:廉洁是底线,有所作为才是目标。
发掘和弘扬乡贤文化,还要推出一批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推进近现代社会发展的社会贤达。树立这些乡贤,目的是垂范全社会,让大家都来“见贤思齐”,不仅一时一地为社会做贡献,而且要坚持一辈子为社会做贡献。正如毛主席讲的: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些乡贤告诉我们:不偷不盗是做人的底线,为社会做贡献才是做人的目标。
顶层设计者在不断推进反腐倡廉的同时,进一步推出弘扬乡贤文化这一重要举措,是要告诉我们:和谐是人类社会的底线,发展才是人类社会的目标。
乡贤文化是一本“好经”,我们要认真读它,好好地呵护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乡贤与乡贤文化 娄炳成
见贤思齐家风传 ——写在《宿松县乡贤文化丛书》(第二辑)出版之际(作者 王宇平)
“乡贤”和乡绅有什么区别?
【文化深究】贤人不是圣人,圣人奉行天道,贤人践行人道
见贤思齐焉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