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薛理勇:站在虹口的“桥下头”
2016年05月06日
薛理勇,1947年生。现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上海市地名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委员会专家等。著作有《上海闲话》《闲话上海》《外滩历史与建筑》《上海租界史话》《薛理勇说老上海丛书》等50余种;主编《上海掌故大辞典》、《上海文化源流辞典》等。
记者 沈轶伦
上个世纪中叶以前,上海的内部,曾经如一个个独立的“小世界”,里面的居民只在自己的天地活动。
而对于薛理勇来说,他的童年却始终横穿两个“世界”——居住生活在提篮桥区,读书上学在虹口区。1960年1月,上海调整市区行政区划,将14个区合并为10个区,并新建闵行吴淞两区。其中,虹口区和提篮桥区合并为虹口区,撤销提篮桥区的建制。
薛理勇童年回忆里的两个区域,从此融为一体,成为了一段完整的虹口记忆。
提篮桥的确曾有座桥
虹口港是黄浦江的支流,“虹口”地名就是以虹口港得名。
今虹口区境域原为唐代东海捍海塘内滩地。明初上海浦北段(今虹口港)流入吴淞江的出口处被称为“黄浦口”、“洪口”。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洪口”改称为“虹口”,原上海浦北段遂称为“虹口港”。之后沿虹口港一带(包括今杨浦区、闸北区的部分地区),均泛称为“虹口”。
虹口区志显示:上海开埠后,光绪二十六年,公共租界当局将整个横跨今闸北、杨浦、虹口3个区的南部的美租界境域划为北、东、西、中4个区。境内的租界部分以虹口港为界,虹口港以东部分属公共租界东区,虹口港以西部分属公共租界北区。光绪二十九年,租界当局越过今武进路稍北地段,将北四川路延伸至江湾的金家厍,并擅自修筑靶子场和江湾路,后又设北四川路捕房。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政府将原属公共租界北区部分和闸北区的淞沪铁路东、俞泾浦南一段划为十六区。将闸北区的另一部分和江湾区的水电路、柳营路以北与方家浜、南王家浜以南一段和引翔区的沙泾港以西部分划为十七区,将原公共租界东区一部分和引翔区的另一部分划为十八区。1947年,十六区改称为虹口区,十七区改称为北四川路区,十八区改称为提篮桥区。
上海解放后,1956年3月,北四川路区与虹口区合并,并将原属北四川路区的谈家宅一带农田划归北郊区。1958年,原榆林区的大连路和大连西路以南包括和平公园、四平中学、邮电新村和原北郊区的大连西路以南包括大连新村、颜家洼等地区划归提篮桥区。
至于提篮桥区域,的确曾经有一座桥。资料显示,提篮桥的桥址在今东长治路东面、海门路西首,系下海浦上的一座木桥,桥宽约2米,长约10米。据传当年木桥附近有爿竹器店,专营提篮、淘箩而闻名,故人们称该地区为提篮桥,桥周边逐渐形成集市,而桥本身约于民国初年废掉。1903年在此启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监狱,至今这里仍作为监狱使用,使得上海人在提起“进提篮桥”四个字时又有了另一层含义。
依水而兴的区域内有不少桥,由南向北依次有外虹桥(今大名路桥)、中虹桥(今长治路桥)、里虹桥(今汉阳路桥)、电灯桥(今余杭路桥)、四卡子桥(今海宁路桥)等,薛理勇的家就在电灯桥的东堍,在桥的西堍南侧是电厂——斐伦路(九龙路)电厂。对老百姓来讲,当时发电的唯一用途就是电灯照明,于是就把发电厂叫做“电灯厂”,那座位于电灯厂边上的桥就被叫做“电灯桥”。薛理勇的邻居小朋友中,有好几个人的父亲是电灯厂的员工。电灯厂的福利很好,洗澡免费,理发价廉,孩子们经常跟着大人跨过桥,到电灯厂汰浴、剃头。
“桥下头”打“康郎球”
在两区合并之前,虹口港的东面是提篮桥区,西面是虹口区,薛理勇的家属于提篮桥区。
薛理勇的祖籍在福建福清。他的父亲是一名出生在日本的华侨,毕业于日本的一所商业专科学校。1945年后,大批在日华侨纷纷选择离开日本回到祖国。薛理勇的父亲当年也决定回到祖国,但没有选择回到家乡,而是选择了上海。当时,妇女一般不就业,俗称“家庭妇女”,所以,没有多少家庭会把小孩送到幼稚园去。童年的薛理勇特别顽皮,母亲管不了,就把他送到河浜对过属于虹口区的幼稚园。后来,薛理勇的邻居小伙伴都在提篮桥区读书,只有薛理勇成了在虹口区读书的小孩。
薛理勇家当时位于的电灯桥的东堍有一个三角形的空地,人们叫做“桥下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乎没有机动车从“桥下头”通过,就自然成了一个“小八勒子”的娱乐新天地。
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盛行“康乐球”活动,不过,当时叫做“康郎球”,是一种正方形,四周有高出的边框的盘,方盘的四角开有圆洞,并配有16-32颗扁圆形的球子,使用“枪棒”击打“母球”,“母球”再撞击“的子”,将“的子”打进洞里,与斯诺克的玩法相似。那时,薛理勇还没有读小学,人还没有康郎球的球台高,只能围着球盘转。一次,他突然捡到一张10万元(相当于后来的10元)纸币。这笔飞来横财,成为他童年时拥有的最大一笔财富。
牛群经过“桥下头”
过去,中国是农业国,视牛为耕牛,许多地方禁止屠宰耕牛,但西方国家起源于游牧民族,肉食以牛羊肉为主。
1843年上海开埠后,进入上海的侨民日益增加。上海地方政府允许侨民到上海周边地区采购活牛,运到上海后屠宰,租界工部局在虹口建立“S.M.C.Abattoir”,即“工部局宰牲场”,民间习惯叫做“杀业公司”或“杀牛公司”。
早期的杀业公司就设在离薛理勇家不远的电灯桥的西堍,与电灯厂相邻。上世纪20年代,一场火灾把这个杀牛公司烧毁了,而这里的地块逼仄,于是工部局决定将杀牛公司迁往“四卡子桥”(今海宁路桥)重建,并于1933年正式投产,于是“四卡子桥”也被叫做“杀业公司桥”或“杀牛公司桥”。牛大多是通过火车或水路进入上海的,一部分用卡车直接运到杀牛公司屠宰,一部分在虹口码头上岸的牛,就采取驱赶的方式送到杀牛公司。
在薛理勇童年的时候,经常看见牛群经过“桥下头”。有的牛走到“桥下头”时就不肯继续前进,牛的力气很大,它不肯前进,靠人力硬拽是没用的,于是只能从杀业公司调来“橡皮塌车”(一种使用汽车轮盘的板车),把牛捆绑起来,抬上“橡皮塌车”后运到杀业公司。
大人们告诉孩子:牛是通灵性的,它们知道马上会被屠宰,所以就不肯前行了。过去在上海城里见不到牛,有时小朋友真的会等在“桥下头”看牛群通过。
如今,杀业公司早已经迁出虹口港,原来的厂房也成了时尚地标——1933老场房。牛不见了,车变多了,桥也老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初,薛理勇在上海博物馆上班时,不知道是谁在博物馆的旧物仓库找到一只康郎球盘,中午休息时薛理勇就又玩起了康郎球。
童年,在虹口“桥下头”度过的岁月随着球杆撞击的声音,一一涌上心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沪说】三十二区今何在——70年上海行政区变迁(下)
提篮桥街道撤销了!你知道“提篮桥”的名字是从哪来的吗?
苏秉公 | 这里未列入历史文化风貌区很遗憾
悦读北外滩 | 淞沪会战中的礼查饭店
上海'远东第一监狱'虹口长阳路147号提篮桥监狱
上海虹口的历史建筑 满满都是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