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叠铸法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技术发明——叠铸法

                 2016-07-22

   叠铸法亦称“层叠铸造”。指将多层铸型叠合,组装成套,从共用的浇口杯和直浇道中灌注金属液,一次得到多个铸件的铸造方法。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省造型材料和金属,非常适用于小型铸件的大批量生产。欧洲在罗马时期曾用这种技术制作赝币。中国最早发明了这一技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有著名的齐刀币铜质范盒,它翻制的范片组合起来即为叠铸范。目前只发现这种叠铸铜范盒在齐国使用,因为它要求范腔高度对称,有一定的尺寸精度,制作难度很大。它所制作的是立式叠铸范。所谓立式叠铸,是指铸件采用水平分型面,各层铸范按水平方向叠合,卧式叠铸则与之相反。

   叠铸是西汉铸钱工艺的一种。根据出土的文物可知叠铸法铸钱的过程为:一、以陶范铸造法铸造金属制范盒,铸型由2块陶范组成,设一个浇口,未设冒口;二、用金属制范盒制作叠铸陶范;三、陶范叠合成套,上设浇口杯,外糊草拌泥固定;四、陶范入窑内焙烧,出窑后浇注金属液,得到带浇道的钱币。叠铸工艺在西汉早期已用于铸造榆荚半两,西汉中期四株半两承继了叠铸法的铸钱工艺;西汉中晚期,未发现叠铸法用于铸造郡国五株和三官五株,铸钱以平板范工艺中一金属面范与陶背范合范铸钱为主。在王莽早期,叠铸法重新用于铸钱,与金属范铸钱同时并存,王莽晚期,叠铸法又取代金属范成为铸钱的主要方法。

   至迟到王莽时期,叠铸技术也用于车马器、环、链等器物的铸造。西安郭家村烘窑出土了大量王莽时期的叠铸范,其中的5套大泉五十钱范,均高39厘米,由23层铸型构成,一层8枚,每套铸钱184枚。此时的叠铸范盒已有很高的设计水平。因为从木模、陶范到制成金属范盒再翻铸成叠铸范和铸成钱币,共经过4次收缩,因此出土范盒的尺寸比钱币要大,而收缩量的选定是通过多次实践获得的。

   叠铸技术真正发展成熟起来是到东汉,河南温县西招贤村汉代铸铁遗址烘范窑出土叠铸范可为代表。该遗址共出土了500多套叠铸范,完整的就有300多套,共16类、36种规格,包括轴套、轴承、车销、车軎、马衔、环、革带扣、权等。叠铸范上的痕迹显示它们是用两种金属范盒翻制的。一种用于制作对开水平分型面的范片,一种用于制造全部型腔在一个范围内的范块。

   汉代叠铸技术的设计非常高超,不仅能够按照铸件的形状和工作要求选择不同的分型面,对收缩量、拔模斜度的考虑也非常合理,而且使吃泥量减小到最小限度。所谓吃泥量,通常指范壁和范腔以及各铸件范腔之间的泥层厚度,有时也指铸范的底厚。叠铸范自带榫卯结构,扣合紧密。轴套范等采用心轴组装,环范等采用定位线组装。复杂的浇注系统包括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和内浇道,并根据器件的种类分别采用封闭式、半开放式和开放式。

   从三国到南北朝,叠铸法仍为铸钱业所用。唐宋时期不再用于铸钱业。但叠铸技术仍一直存在,广东佛山地区使用这种技术铸造小型构件和艺术铸件,据说已有800年的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几种主要铸造缺陷的成因与消除
【转载】铸造基本知识(铝、镁合金)
铸件气孔形成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
浇注工艺对减少铸造缺陷的作用 看实战案例
气孔形成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二)
怎样解决铸件浇不足和冷隔缺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