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川四梦,昆曲之美亦似梦
2016年12月02日
吴双在《紫钗记》中扮演黄衫豪客  图片均由上海昆剧团提供
解放日报记者 陈俊珺
从昨天起,为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上海昆剧团的老中青三代演员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为观众连演四晚《临川四梦》。
《牡丹亭》《邯郸记》《紫钗记》《南柯梦记》这“四梦”为何会成为百年不衰的经典剧目,昆曲之美究竟该如何欣赏?上海昆剧团青年昆剧表演艺术家吴双和青年演员罗晨雪是这样讲述的。
《牡丹亭》《邯郸记》《紫钗记》《南柯梦记》 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笔下的四个梦,也寄寓了他对世道人心的关照。因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所以这四部作品被合称为《临川四梦》。
今年是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上海昆剧团以老中青五班三代同台的阵容进行了《临川四梦》完整版的世界巡演。在广州演出时,打破了广州大剧院的戏剧演出票房纪录,在海外演出时也是盛况空前。
看似梦幻神秘,说的还是人间道理
戏剧梅花奖得主、在《临川四梦》中曾担任过重要角色的上昆青年昆剧表演艺术家吴双告诉记者,这四部作品之所以能穿越数百年的时光,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经典,是文学本身的魅力,也是昆曲的魅力。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虽然每一部都写梦,但传递的不是人生如梦的幻灭,更不是痴人说梦,而是寄托着作者的情怀、对现实的批判与对理想的追求。
明代文学家王思任在概括 《临川四梦》的“立言神旨”时说:“《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我觉得这四个梦看似都带有神秘色彩,但寄寓的还是人间的道理。”吴双说。
《邯郸记》中的卢生是个“痴人”,追求功名利禄,黄粱梦醒,终觉一切皆是浮华。《南柯梦记》中的淳于棼酒醉后在梦中被招为自家庭院槐树下的蚂蚁洞穴——“大槐安国”的驸马,受命南柯郡太守,一任二十年,政绩卓著,妻贤子孝。最终妻子病逝,他被罢官失宠,蚁王令其返回人间。回到人间后,他幡然梦醒:“人间君臣眷属,蝼蚁何殊,一切苦乐兴衰,南柯无二,等为梦幻。”汤显祖在戏的结尾说:“普天下梦南柯人似蚁。”
在“四梦”之中,《紫钗记》的梦最短,也是其中的第一梦。李益与霍小玉的自由恋爱遭到以卢太尉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阻挠,后因神秘的黄衫豪客出手相援,才得以团圆。能掣肘权贵的黄衫豪客的出现,是汤显祖的一种社会理想,也是他心中的一个“梦”。
《牡丹亭》则是人们最熟知的生死恋。杜丽娘在游园之后,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会,从此念念不忘,伤情而亡。临死前,命人将自己的画像藏于太湖石下,死后葬在牡丹亭畔。杜丽娘病逝后,得地府判官相助,许其还魂。柳梦梅偶游后园,拾得画像一轴。他以一片痴情,连声呼唤,与杜丽娘结为人鬼夫妻。柳梦梅最终掘坟开棺,使杜丽娘回生,成就美满姻缘。汤显祖对它的评价是: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在吴双看来,这四个梦妙就妙在主人公们最终都成就了自己的梦,或从梦中醒来看清了人世,但其实他们都无法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关键时刻,是“命运之手”替他们做了安排。杜丽娘靠判官得以还魂、霍小玉靠黄衫豪客的及时相助成就爱情,而吕洞宾和契玄则是最终让卢生和淳于棼幡然醒悟的关键之人。
文字之美,
昆曲数百年不衰的根基
《临川四梦》的故事流传了数百年,为什么仍有那么多观众愿意走进戏院来欣赏?在吴双看来,这就是昆曲的魅力所在。
昆曲之美,首先美在文字、美在唱词,文学的魅力是昆曲几百年不衰的根基。
曾经一心想当京剧演员的吴双抱着“京昆不分家”的心态考入了戏校“昆三班”,当时他对昆剧几乎没有概念。“我是进了团之后好几年,看了岳美缇老师演的 《拾画叫画》,才真正喜欢上昆曲的。”吴双说,“我是花脸演员,但恰恰是这段《牡丹亭》中的文戏唤起了我对昆曲的热爱。”
如今,除了表演,吴双也参与过一些昆曲剧本的创作,“自己尝试过创作之后才真正体会到,昆曲里头那么多曲牌,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套文字规则,平仄对仗真的大有讲究。”
上海昆剧团的青年演员罗晨雪在此次巡演中扮演杜丽娘。在她看来,《牡丹亭》是一部越演越耐人寻味的戏,每一次都能演出不同的体会。“刚学昆曲时,我可能更注重学习其中的程式:身段该怎么摆,唱腔该如何拿捏。后来慢慢仔细品味其中的文字,真的让人越唱越喜欢。”
罗晨雪最喜欢的,是《牡丹亭》中的《寻梦》,也是杜丽娘戏份最重的一段独角戏,一个人在台上要足足唱上35分钟。从“懒画眉”开始的14支曲牌,将杜丽娘早起梳妆、去花园散步、想念梦中的柳梦梅、看到园中的梅树许下了死后葬于梅树下等待意中人的心愿,一段又一段心绪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几百年前的“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
有人形容,昆曲的声腔“一声即勾耳朵,四句席卷全城”。昆曲的腔调软糯、细腻,好像江南人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因此昆曲也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水磨调”。
不同于京剧、豫剧的板腔体,昆曲的唱腔是曲牌体。凡是唱腔都必须要有曲牌,而每一支曲牌都有自己的基本调和基本腔,演员在演绎时会在基本腔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并加入自己的技巧。
“我觉得几百年前的昆曲就是真正的‘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吴双说。
昆曲的唱腔还有南曲和北曲之分。南曲只有五声音阶,特点是字少腔多,节奏缓慢抒情,一唱三叹;北曲是七声音阶,特点是字多腔少,节奏相对流畅、明快,音域比较宽泛。《南柯梦记》中的《瑶台》就是典型的北曲。而《牡丹亭·游园》中的“步步娇”则是非常典型的南曲,缠绵、委婉、抒情。正因为这样的腔调,才能做很多身段,并有足够空间将身段、眼神、脚步,开扇子、关扇子,这一系列程式有机融合起来。
昆曲之美,更美在演员的身形体态。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甚至是一个眼神里皆是戏。而在这些体态中传递的是中国传统的中正调和与含蓄之美。
罗晨雪记得,单是学习《牡丹亭》中《游园》一出场时的7步,就学了整整8堂课,而为了练好这7步,表现出杜丽娘刚刚醒来,缓缓迈入园子时的体态,更是不知练了多少回,琢磨了多少次。
汤显祖曾在一段文字里对如何当好一名昆曲演员提出过要求:“一汝神,端而虚。择良师妙侣,博解其词,而通领其意。动则观天地人鬼世器之变,静则思之。绝父母骨肉之累,忘寝与食。”意思是说,作为演员要专心致志研习昆曲,结交高水平的良师益友一起研读剧本,领会其中的深意。平时要主动观察人情世态,并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不要被生活琐事纷扰了心神。只有这样精神专注、严于律己,才可能在舞台上自如地驾驭各种角色。
“昆曲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音乐剧,有人说它是东方的歌剧,其实歌剧更侧重歌唱,而昆曲对演员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它是一种由演员的综合演绎带给观众的美好,是人与人的交流。”吴双说。
在许多人眼中,昆曲太雅,要真正看懂很难。而吴双却认为,欣赏昆曲最重要的不是懂了多少,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去领会昆曲带给人的美感。昆曲的文字、唱腔、身段都在传递着美,体会到美感,就能感受到精神的愉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利丨400年前,汤显祖写了一部情话教科书
细说昆曲《牡丹亭》中的临川方言
昆曲全明星“临川四梦”|四场大戏一气呵成!
昆曲经典《临川四梦》进京,上昆等你亲临剧场体验她的魅力​
四大名剧杂谈课堂讨论之《牡丹亭》
《牡丹亭》(昆曲)1986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