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阳修的颍州情结(三)
欧阳修知颍、爱颍已让我们颍州人感叹不已,但欧公对颍州的思念之情更是惊天地而泣鬼神。
从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七月离开颍州,到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七月致仕归颍,这二十年间欧阳修也曾多次到颍州。宋仁宗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三月十七日,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夫人病逝于南京(今商丘),欧阳修护送母亲的灵柩返回颍州守制。直到第二年七月十五日,扶护母亲的灵柩南下祖籍永丰县沙溪镇归葬。这年冬天,欧阳修又返回颍州继续为母亲守制。直到次年五月丧服期满,离开颍州到京师任尚书吏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这一次欧阳修前后共在颍州居住约一年零六个月的时间。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四月,欧阳修从京师出任毫州知州,请求路过颍州,得蒙朝廷恩准,在颍州住了一个多月,五月二十五日才离颍赴亳。
熙宁四年六月,欧阳修致仕归颍后,在《题杜祁公祠堂》一诗中写道:“掩涕发陈编,追思二十年”。在《答资政邵谏议见寄》诗中写道:“欲知归计久迁延,三十篇诗二十年。”应当说,这二十年欧阳修无时无刻不在思念颍州,这种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思颍之情在欧公的诗文中跃然纸上。尤其是那两篇情真意切的思颍诗序,把思颍之情挥洒得淋漓尽致,令人潸然泪下、不忍卒读。
治平四年五月三日的《思颍诗序》云:“ 尔来俯仰二十年间,历事三朝,窍位二府,宠荣已至而忧患随之,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其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因假道于颍,盖将谋决归休之计也。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颍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颍者非一日也。”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其《续思颍诗序》云:“皇祐二年,余方留守南都,已约梅圣俞买田于颍上。”“时年四十有四。其后丁家艰,服除还朝,遂入翰林为学士。忽忽七八年间,归颍之志虽未遑也,然未尝一日少忘焉。”“初,陆子履以余自南都至在中书所作十有三篇为《思颍诗》,以刻于石,今又得在亳及青十有七篇以附之。盖自南都至在中书十有八年而得十三篇,在亳及青三年而得十有七篇,以见余之年益加老,病益加衰,其日渐短,其心渐迫,故其言愈多也。”欧公思颍之情,绝非夸张造作,那是一种真情的自然流露,心迹的随意敞开,如江河奔泻,不可遏制。
欧阳修仅知颍一年又七个月,其思颍则二十年,留下思颍诗三十篇。每当念及此思,我都感叹不已、唏嘘不已!展读欧公的思颍诗,更令我们颍州的后人热血奔涌、感慨万千!
皇祐二年七月,欧阳修离开颍州改知应天府,当月就在《寄圣俞》一诗中写道:“行当买田清颍上,与子相伴把锄犁。”除了和梅圣俞有共居颍州之约外,欧公还约颍州人常秩退休后在颍为邻。熙宁元年,六十二岁的欧阳修在亳州任上写下《思颍寄常处士》诗中说:“齿牙零落鬓毛疏,颍水多年已结庐。”“况有西邻隐君子,轻蓑短笠伴春锄。”嘉祐三年,欧阳修在京城汴梁作《归田乐》二首,写道:“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上,更欲临流作钓矶。”《斋夕感事》亦云:“谁为寄声清颍客,此生终不负渔竿”。嘉祐四年清明前一天,欧公自云强饮疾醉,昏然便寐,既觉索然,写诗寄梅圣俞:“有田清颍间,尚可事桑麻。安得一黄犊,幅巾驾柴车。”嘉祐六年,欧阳修五十五岁,事业鼎盛,地位显赫,任枢密副使、参政知事、尚书礼部侍郎,进封开国公,又在《读书》一诗中表白:“买书载舟归,筑室颍水岸。”治平元年,欧公在朝值班,写下了两首《下值》诗,坦言:“买地淮山北,垂竿颍水东”;“终当自架柴车去,独结茅庐颍水西”。治平二年,欧阳修在汴京,多次直言表白:“鹿车终自驾,归去颍东田”;“决计不宜晚,归耕颍尾田”;到了治平四年,欧公归颍之心更加迫切。《寄答王仲仪太尉素》云:“明年今日如寻我,颍水东西问老农”。熙宁元年,欧阳修在赴青州上任途中,经过青州边界的穆陵关时,发出了“轩冕非吾志,风霜犯客颜。惟应思颍梦,先过穆陵关”的感叹。熙宁二年在青州任上,又抒发了“自怜思颍意,无异旅人愁”的情怀。既然以颍为家,其他的居官之所对欧公来说,都无异于旅途之中。熙宁四年,当真正置身于颍州的土地上,欧公有点情不自禁了,多年的思念终成现实,思颍之情一吐为快:“欲知归计久迁延,三十篇诗二十年。”
好一个“三十篇诗二十年”!三十篇诗词,篇篇寄托着对颍州的思念;二十年光阴,年年挥不去思颍的情怀。二十年光阴,无声地流逝;三十篇诗词,真情地呼喊。这思,乃刻骨铭心之思,感动万世之思。
在奏章和书信中,欧阳修的思颍之念表达的更加直白。皇祐五年,又在《与知县寺丞》书中云:“近择得葬地,在颍西四十里,土厚水深,略依山水向背”。嘉祐四年,《与王主薄》书云:“近买田颍上,思幅巾与二三君往来田闾间,其乐尚可终此余年尔。”嘉祐七年十一月,致书颍州知州苏颂,称“颍城佳郡,足以优贤”,表明自己“衰病碌碌,厚颜已多,有名即得引去”。熙宁元年春夏之间,在亳州任上连上五表、四疏请求致仕,《亳州乞致仕第一札子》云:“臣今已具表章,欲乞一致仕名目,就近于颍州居止,以养残年。”《亳州乞致仕第四表》哀求朝廷“赐以允俞,俾还颍尾之居,遂养漳滨之病”。是年《与吴正肃公》书云:“亳虽名郡,而归思不可遏也”。熙宁二年,欧公在青州任上,又连续上表要求到寿州任职,《乞寿州第一扎子》云:“欲乞就移淮、颍间一差遣,以便私计。”《乞寿州第二扎子》亦云:“臣今者未敢别有陈请,只欲求淮、颍之间一便郡,苟窃俸禄,以尽余生”。
欧阳修对颍州如此思念,不要说我们颍州的后人,连古人都感到嫉妒。与欧公同时代的龙图阁直学士沈遘感叹:“我读醉翁思颍诗,恨不元融西南飞。”欧公仙逝之后,苏颂在《欧阳文忠公挽辞》中依然叹曰:“平生思颍事,倏忽启新阡。”南宋学者程大昌每读欧公思颍诗二序,辄为太息,大发感慨:“嗟乎!此文不作可也。”南宋抗金名臣李纲读欧公的诗也曾感叹:“每诗必言归,耕钓箕颍上”。南宋诗论家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云:“欧阳永叔居官之日多,然志未尝一日不在颍也”。“观之思颍之言,重复如是,岂怀禄固位者哉?”清代文学家邵长蘅《西陂鱼麦图记》云:欧公“皇祐二年留守南都,即思买田颍上,其致政归老,在熙宁四年,中间相距二十有二年,而归颍之愿始遂。”清代史学家钱大昕甚至诘问:“欧公晚思颍,颍上有底好?”
一个地方到底好与不好,值不值得留恋,值不值得思念,不在于局外人的评说。欧阳修写了十首赞美颍州西湖的“采桑子”,每首起始句都言“西湖好”,这就是欧公之所以如此思颍的最好注脚。我想,假如钱大昕再早生700年,能当面问一句“颍州好在什么地方”?我们颍州的欧阳太守定会给他一个满意的回答,也会再留给颍人一首引为自豪的诗篇。
“三年解组来归日,吾已先耕颍水头”。颍水奔流,千年不息,似乎一直在向人们倾诉着欧公对颍州的思念和厚爱。我有时在颍水之滨徜徉,意念之中似乎看到我们的欧公十分优雅地在颍水之畔躬耕、垂钓、饮酒、赋诗。
阜阳(颍州)
阜(fǔ)阳,简称,古称汝阴顺昌颍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华北平原南端。西北部与河南周口市,西与河南省新蔡县相邻,西南部与河南省信阳市相接,北部、东北部与亳州市毗邻,东部与淮南市相连,南部与六安市淮河相望,全市总面积9775平方公里,总人口1061.5万人。[1]
阜阳位居豫皖城市群大京九经济协作带,是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的东部门户城市之一,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过渡带。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 ,作为中原城市群“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之一。[3]
阜阳代表文化是淮河文化,是甘罗管仲鲍叔牙吕蒙刘福通的故里,晏殊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颍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齐名,颍上县八里河风景区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阜阳生态园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均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界首彩陶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阜南县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龙虎尊被列为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之一。
阜阳市历史上以颍州(今阜阳市区)为中心的南部开发较早。西周以后,在今阜阳境内即建立了董姓的胡子国,临泉境内的姬姓沈子国,颍上境内的慎等。春秋战国时,又出现了太和原墙的原阳、倪邱的新、临泉的寝等县邑。由此地域概念逐渐形成。秦代始置汝阴县,东汉时期属于豫州(治所今安徽亳州)[7] 。三国魏置汝阴郡。北魏孝昌四年(528年)置颍州[8],隋设汝阴郡,唐设颍州。唐德五年属亳州管辖(622)在亳州置总管府,辖亳,宋,颍,沈,谯等州。[9] 宋设顺昌府,元属汝宁府
明朝属凤阳府。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在阜阳县置颍川卫。[10]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颍州为直隶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颍州为颍州府,并以颍州本辖新置附郭县,乾隆皇帝依奏赐名阜阳县[11] 。颍、亳二州首次并为统一版图,“省谯县入亳州,寻降亳州为亳县,改属颍州”。不仅包括今阜阳市、亳州市全境,而且含今六安地区霍丘县的大部分地界。[10]
民国初年撤销颍州府。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撤阜阳市,并入阜阳县。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阜阳地区有界首市、亳县、太和县、阜阳县、涡阳县、蒙城县、颍上县、阜南县、临泉县和凤台县。县、市以下划分区(镇)。区以下划分乡(镇)。乡(镇)以下为行政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阜阳地区专员公署,下辖八县一个行政办事处。
1953年9月,界首市撤销,建界
首县。阜阳地区其它县区划未变。
1964年10月,建立利辛县。其辖地包括由阜阳县划出的4个区,由蒙城县划出的1个区,由涡阳县划出的3个区和由凤台县划出的2个区。[12]
1977年1月,凤台县从阜阳地区划出,归属淮南市。[12] 1986年,国务院决定撤销亳县建制,设立县级亳州市。
1992年12月撤阜阳县、阜阳市,重新组建县级阜阳市;1996年1月,撤消阜阳地区和县级阜阳市,设立地级阜阳市。[12] 1998年2月,亳州市从阜阳市划出,由省直辖。2000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亳州市,涡阳、蒙城、利辛三县由阜阳市划归亳州市管辖。[10]
阜阳地级市下辖3区4县1市: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临泉县、太和县、阜南县、颍上县、界首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聚星诗坛:拜谒文忠阁雅集
文史踪迹|阜南焦陂兴建“欧阳修酒文化博物馆”       李援朝
【美丽中国行·安徽】行走阜阳 感受颖淮文化
颍州西湖
阜阳
欧公与颍|欧公致仕居颍州 痛斥“小人”蒋之奇(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