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处不焦虑的“打酱油”

无处不焦虑的“打酱油”

        网络上有一句话叫做“打酱油”,即为“路过”的意思。可以引申为对某件事情关心但行为上很淡定的意思。而近日,这个“打酱油”更是从深圳打到了香港。不过,这里的酱油可是实实在在的酱油。 

        有报道称,随着深圳物价不断上涨、港元对人民币连续贬值,风行了近30年的港人北上购买日用品热潮似乎戛然而止,悄然转为深圳人入港扫货。一些深圳市民每每将砂糖、食盐、有机酱油成箱从香港扛回家,乐此不疲。

    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在监测的31种产品中,近80%价格上涨。如果说“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糖高宗”、“油不得”等食品涨价只是被通胀“撞了一下腰”,那么,成品油涨价、电价待涨、房价居高不下可就是被通胀“打了一闷棍”了。

    而深圳人去香港“打酱油”购物,更让人感觉到在高物价下民生的无奈。

    据相关数据显示,9月深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8%。但是,对于大部分深圳人来说,实际上的物价涨幅要远远高于这一数字。深圳人感觉到,通胀不仅仅是一种预期,而是活生生的存在。根据最近的官方监测显示,北京、上海、重庆等36个大中城市,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等31个食品产品中,与9月份相比共24种产品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约占统计总品种的80%。本来任何商品市价涨跌是正常的事,但在秋菜大规模上市的这个物品丰富的季节,80%食品价格同期上涨,不能不说内中异常。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正面临着近两年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危机。一方面是美国对人民币升值压力,一方面是不断高涨的物价。而对于百姓来说,居家过日子,菜米油盐酱醋茶,看似平凡而简单,却是生活最大的成本支出。而不断高涨的物价,让人们在承受的同时,还有对于食品价格的焦虑。

    食品与生活日用品的“集体涨价”、“集中涨价”。不排除有游资炒作的成因。发改委等部门联手出击,组织开展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行为的专项行动,打出重拳,开出罚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投机和炒作行为。但是,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物价的高额上涨,如果不真正去解决这些问题,只会“按下葫芦浮起瓢”。所以,非公经济“新36条”不能“豆你玩”。

    针对这些情况,有关方面除了行政职能发挥作为,打击囤货涨价、行业垄断等不良市场行为外,还应动用调节手段调剂全国食品市场的货源分配,这可以使食品价格回归到理性位置。更要将提高居民收入作为治本之策,加速工资改革的步伐和幅度。而最为快速见效的,是现在为中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让全民共享经济成果的同时,也抗过物价高涨的压力。

    责任编辑:North Cha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0年恶性通胀或许只是个传说
成本推进型的滞胀俨然形成
柴米油盐“涨声一片” 不能等闲视之
物价还会涨下去吗?这件事你一定要懂
猪肉鸡蛋大涨价,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2012年,CPI曲线怎么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