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香菱学诗”说起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蒙曼
  
  嘉宾小传

  2007年11月19日,央视《百家讲坛》迎来了“开坛”以来最年轻的主讲人——时年32岁的蒙曼,开讲《武则天》系列。
  五度在百家讲坛讲授,她以独特的风格名列最受欢迎的主讲人之一。之后,更成为央视《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和《中国谜语大会》的点评嘉宾。
  参与这些普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占用了蒙曼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不会为她自己的学术研究有所加分。为何“不务正业”?她的回答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不也是分内事?”
  曹可凡:蒙曼女士曾五度登上央视百家讲坛,把普及和传播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今天,她将从“香菱学诗”说起,谈谈诗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对于当代人究竟会产生什么样“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全场鼓掌)

  有“闲”之后才有精神追求

  刚才主持人说了,我要讲讲“香菱学诗”。为什么要谈这个话题呢?因为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香菱学诗”在《红楼梦》里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节,它的主题是教人怎么进入诗歌创作的世界。
  香菱是什么人?香菱本来是甄士隐的女儿,简单讲,她是一个好人家的孩子,她出身的环境是一个有文化氛围的家庭。但是后来,她的人生经过了很多的磨难和挫折,被卖到了薛家,一开始当丫头,后来被薛蟠看中了给他当了侍妾,是这样的一个身份。
  当了侍妾,怎么还能学诗呢?这涉及书中的一个情节,叫“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当时香菱的夫主薛蟠因为跟柳湘莲之间的事情被打了,他为了遮羞就要出门做生意。于是,香菱在她的夫主外出做生意的时候就自由了,随后便开始学诗了。
  这就产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人在什么时候会产生学诗这样的追求?从香菱身上可以看到,“闲”是一个基本前提。她曾经被拐走这么多年,在拐子家里她要艰难求生,不可能会想要学习;后来到薛家当丫头的时候,她也不可能学诗,因为她要干活;再后来给薛蟠当了侍妾,夫主在家的时候,她还是不可以学诗,因为要伺候他。最后,只有这些事务都被排除了,香菱才可能产生自己的精神追求。
  所以我们可以回答这个切实的问题:人什么时候会产生精神追求?是当最初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之后,人闲下来了,才会产生精神追求。所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其实就是这么回事儿。那么,为什么今天我们在这里,会把“传统里的诗与远方”作为讲坛的主题呢?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因为中国人已经走过了艰难求生的阶段,到了谈精神追求的时候了。

  时代造就了诗与“雅”的关联

  有人也许会问,“闲”是不是“香菱学诗”的唯一前提?并不是,这里还涉及时代氛围的问题。在不同的时代,什么样的人是“雅”的,标准和想法是不一样的。
  在唐朝或者更早的时候,女性要想成为一个人人羡慕的佳人,是不是一定要学诗?在这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不需要。我们读一下李商隐的《无题》,里面说:“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意思是说,姑娘14岁就要开始说亲了,在这之前人生教养已经结束了。那么小姑娘的人生教养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最重要的是12岁弹筝,这才是她最核心的才艺追求。
  大家想想,唐朝不就是这样吗?杨贵妃为什么得宠?一个重要原因是她“善音律、精歌舞”。在当时,人们关注女子的才艺;而男孩子则要“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就像李白讲的,做一个剑客是贵族男子的主流追求。当时,一个贵族女孩子的音乐歌舞的活动更受人关注,她的文字能力并不被看重。
  宋朝以后,一方面男性从马上“下来了”,不再拿着剑比来比去了,而女性更是身居闺阁;另一方面,和唐朝相比,宋朝以后科举制变得越来越重要,靠科举做官的人变多了,一家一户开始关起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们中华民族“四大贤母”中有一个是欧阳修的母亲,她最核心的事迹是“画荻教子”,也就是拿着芦柴棒教欧阳修写字。由此可见,当时的女性能文、能诗已经是社会的普遍要求了。
  明朝的时候,有才华的女性集中在哪一个阶层?名妓。到清朝又不一样了,闺秀最有才华。因为清朝的风纪越来越严,都号召闺秀去写诗了。
  《红楼梦》是一本清朝小说,自然受到清朝的时代氛围的影响。对于曹雪芹来讲,一个女性如何表现个人的追求,怎样才是一个不俗的美人呢?在香菱身上,过去大家都觉得这么一个人才竟然“俗”了,很可惜。在她学诗之后,大家都说这才适合她的身份,她果然是一个雅人。
  所以,人在什么时候才会写诗?首先,要得到基本的物质满足,能够有“闲”;第二,要有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在推动,存在时代的倡导,然后才能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或者说,像今天这样,成为一个讲坛的主题。

  为什么黛玉更能代表“诗心”

  接下来我们谈谈,“香菱学诗”应该跟谁学?
  大家可能觉得,跟宝钗学诗是最理所当然的,因为那是她家的主子姑娘。宝钗对香菱不错,香菱之所以能够进大观园,也是因为主子姑娘体察她的心情。
  大观园的女孩子里,谁写诗最好?我们一下子可能说不出到底是宝钗更好,还是黛玉更好。但论关系,香菱跟宝钗的关系近,她应该和宝钗学才对呀。香菱确实这样想过,所以她进了大观园之后就跟宝钗说:我现在有空了,好姑娘你教我吟诗吧。
  但薛宝钗说了什么?她说:我劝你别“得陇望蜀”。进了大观园是“得陇”,而写诗是“望蜀”。宝钗给香菱的建议,是让她把大观园里该拜的庙都拜一拜。比如说,从老太太起,到太太、二奶奶,再到各个姑娘的房里都走一圈,告诉人家“我来了”。在宝钗眼里,香菱应该把这些人情世故都解决、照顾了,才能去想些别的事儿。
  香菱遵从了。她一家一家地拜过去,等拜到黛玉那里的时候她再次提出了这个要求:姑娘你教我学诗吧。黛玉说:好,你既然要学诗那就拜我为师,我虽然不通,但是教你还是教得起的。
  一对比我们就可以发现,人和人的性格真的太不一样了。黛玉的性格,一贯以来是不是那种行侠仗义、特热心、特开朗的?不是。但是,香菱提出要跟她学诗,她毫不犹豫地说好,这种当仁不让的派头是从哪儿来的?
  有这种派头,是因为黛玉没有“想太多”。如果她想太多,她应该会先问香菱,怎么不找自家姑娘学,怎么不找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学?但是,黛玉什么也没想,这也是为什么她被叫做“水晶心肝玻璃人”,因为她“玲珑剔透”。对黛玉来讲,诗是好的,香菱是好的,香菱想学诗是好中又好的一件事儿,她觉得既然自己能教,那就去教,别的什么世俗的非议都不在她心里,这就是诗人的气质。
  人对精神的追求到底应该进行到哪一步,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从写诗的能力来讲,宝钗和黛玉是并列的。但是在宝钗心目中,世俗生活永远是排第一位的;而在黛玉心目中,精神追求在她这里是唯一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黛玉更能够代表“诗心”,或者说诗人的诗意。

  没有意趣称不上“突破”

  拜师之后,黛玉要教香菱,怎么教?
  黛玉说,诗不过就是“起承转合”而已,中间的“承”和“转”是两副对子,“虚对实、实对虚”,然后平仄相应就可以了。
  (下转第12版)
  (上接第11版)

  虚实这个话题很好玩。在我们的感觉里,好像总觉得应该是“实对实、虚对虚”。比如说,“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渡头”和“墟里”很显然都是实的,实和实相对,动词和动词相对。为何黛玉会讲“实对虚、虚对实”呢?
  其实,所谓的“实对虚、虚对实”,不见得是讲词性相对,更是意趣的相对。如果一首诗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实的,那就很可怕,因为它没有任何意韵。但如果一首诗里又完全是虚的,落不到实处,那这种教训、说理,也很可怕。所以,在我的理解中,一首诗应该是虚实相对的,保留真实和现实,同时也有属于想象和升华的部分,这也就是林黛玉给香菱讲的规则。
  说完了基本之后,老师就该告诉学生一些规则之外的、可以灵活掌握的东西。就好比林黛玉说,如果得了奇句,意趣真了,那么平仄、虚实就可以通融,不那么讲究了。
  意趣是什么?意就是意义,趣就是趣味。比如说,宋太祖写的“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万国明”。读这两句诗,大家有没有感受到一种帝王气象?月亮没有出来的时候,天下都是暗的;我一出来,天下都亮了。这样的气象,还需要讲平仄、虚实吗?
  刚才陈尚君老师也提到了《黄鹤楼》这首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大家仔细想一想,这两句不仅没有对仗,平仄也不对,可尽管平仄虚实都没有打到点子上,都不影响它是一首公认的好诗。规则是有突破的可能的,但不是随随便便写一首诗就能说写的是格律诗。现在很多人都不懂什么叫格律诗,不了解规则就号称自己在写格律诗,渴望获得“突破”,那是做不到的。
  香菱说:我有我喜欢的诗,比如陆游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一看就明白,行不行?林黛玉说:这不行,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旦入了这个路子,一辈子也学不出来。
  陆游先写了“美睡宜人胜按摩,江南十月气犹和”,他觉得好好睡一觉比按摩还舒服,然后接下来就写了“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想到哪里写哪里,背后没有东西,不给人想象和思考的空间,无意无趣。所以林黛玉说,这样的诗不行,读上去就像门口贴的对联。比如“前门绿柳垂金锁,后户青山列锦屏”,“暴发户”的心态一览无余,没意思。
  那林黛玉推荐香菱读谁的诗?她说了三个人。第一,王维的五律读一二百首;第二,杜甫的七律读一二百首;第三,李青莲的七绝读一二百首。为什么是这三个人?大家都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他是“诗佛”,因为他的诗真的美,更关键是美的背后能让人体会到心灵的追求。王维的诗除了给我们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人感受到文字韵律的美感之外,还是“中正平和”的;而学杜甫,就是要学他的严整的格律,学他的沉郁顿挫和生活的厚朴;学李青莲,要学他能够“飞起来”,到达那种自由的高度。
  所以说,学这三位诗人,就能体味到中正平和的原则、生命的厚度和自由的高度。其实原则、厚度、高度,也可以成为我们现在鉴赏所有诗歌的一个指引,希望大家都能从诗中体会到这些意趣,谢谢!(全场鼓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阅读提要】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为什么孩子那么辛苦地读背文言文,效果就是不够好?这要怎么破?
四时相伴一床书
香菱学诗的故事简介 香菱学诗的启示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从要求香菱拜师看黛玉内心深处的功位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