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锚点创新区如何“点石成金”
 
   当前,全球各大城市中陆续兴起的“锚点”创新区,引领着城市创业创新产业的发展,并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学习、应用的范本。
  老牌工业城市如何借创新之力“突围”?年轻的大学城如何善用“锚机构”奋力“扬帆”?国外创新区的经验对国内同类型区域的发展或将提供一些启发。

  有别传统提升城市价值链竞争力

  随着人类进入“智本时代”,生产制造开始慢慢向人工智能化转移,人类的价值越来越体现在“创新”与“创造力”上。对每一个经济体来说,高素质的人口都成为发展最重要的要素,人才聚集区的概念也愈发引人关注。
  有学者发现,在过去50年里,美国的创新空间布局中发生了显著的转变。作为一种新的互补型城市模式,创新区空间紧凑、交通便利、办公楼宇、居民住宅、零售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按照美国资深创新研究者的说法,“这里有各种规模的企业和教育机构,有草根创业公司和学校医院,作为混合开发的区域,这里适合步行、骑自行车,交通非常便捷,金融系统也很发达。而这样的生活背后,都是由清洁能源,数字技术,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所支撑的。”伴随着创新区的蓬勃发展,城市内部的经济模式、地方决策和社会网络之间的连接也将被重新塑造。
  如何定义锚点创新区?指的是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和次中心区的大型、多功能的创新区域,它围绕着城市中主要的“锚点机构”,集聚了相关企业、创业者和种子基金、启动加速器。这个锚点可能是研究型大学,也可以是参与广泛研发的医院,还可以是一个跨国企业。不同于传统中通过商业发展来振兴城市的模式,创新区用别样的眼光,通过发展企业、网络和贸易部门,帮助所在的城市或大都市提高价值链全球竞争力,从而驱动城市繁荣发展。
  当前,欧美国家的许多城市和大都市地区都涌现出了这样的创新区,展现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规划水平。
  比如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肯德尔广场,依靠临近的麻省理工学院和麻省总医院等“锚机构”呈现了爆发式的创新成长;而像费城大学城和圣路易斯大学城这样的区域,则是借力于周边汇聚的大学以及科研机构。此外,波士顿、芝加哥、波特兰等城市内的一些未被充分利用的老工业区的重新规划,正逐个被提上日程。还有一些过去形成的传统远郊科学园区,如北卡罗来纳州洛利杜罕都会区的研究三角园区也正在进行改造,以满足未来的入驻机构对更加城市化、充满活力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需求。

  大学引领产学研“快步向前”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米逊湾,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毫无疑问起到了锚点作用,以其精准而专注的定位加快了当地产学研发展的步伐,将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和市场商业三者有效地互连。
  作为加州大学系统中唯一的只专注于健康和生命科学的分校,旧金山分校于2003年进驻米逊湾,短短十几年就已经在医学和生命科学方面完成了多个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
  学校与很多业内的机构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与加利福尼亚定量生物科学研究所、湾区生物所等合作,架起了初创公司与学校科研的桥梁,让这些“初出茅庐”的公司有机会参与到更强大、先进的技术网络中。此外,新开放的大学附属医院则通过临床试验进一步提高了该地区的研发实力。
  研究了美国各地创新区域的发展情况之后,学者发现高校的科研与地区创新、大都市经济圈的繁荣之间存在积极和显著的相关性。正因为这个原因,目前有很多当初没有设立大学的创新区(比如那些侧重于产业调整、重塑城市的创新区),都开始积极吸引各类大学根据当地产业优势来设立“卫星校区”或分校。
  “以产业吸引产业,以人才吸引人才”也是米逊湾蓬勃发展的重要战略。定位在“数字健康”后,那里囊括了包括工程、生物学、计算机和医疗技术等跨界行业集群,集结了许多雄心勃勃的创业者,他们所需的人才很大一部分都是本地毕业的大学生。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的研究进一步肯定了创业者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就业增长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和其他创新区一样,米逊湾为创业者提供了积极的扶持措施,包括提供低价的办公空间、设立面向创业者和初创企业的“创新要素”。

  衰落的码头“思变”重塑区域活力

  老牌工业城市如何变身新兴媒体城?风光不比当年的码头区域怎样重新焕发活力,吸引大批年轻人?对这两个问题,英国的曼彻斯特颇有发言权。
  曼彻斯特是世界上第一座工业化城市,也是工业革命时期世界棉纺工业之都,但随着二十世纪初经济大衰退的影响,曼城虽然还保留着英国第二大城市的地位,但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水平,都远远赶不上大伦敦地区。
  不过,最近几年,那里成了英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全英媒体中心”更是变成了曼城的新名号,数码媒体与足球产业和金融服务一起,成为了对城市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三大产业。
  这一切,都要从媒体城这个创新区说起。媒体城位于曼彻斯特西部的萨尔福德和特拉福德之间的轮船运河边,占地81万平方米,是欧洲第一个专门以媒体为核心的聚集区。媒体城的前身是索尔福德码头,这个曾经繁忙的码头随着重工业在曼城的衰落,从1982年开始停业,长期处于荒废状态。后来,政府决议出台更新项目,在那里建造了比如皇家战争博物馆、洛利艺术中心这样的文化艺术中心。但是,仅仅吸引来游客还无法从根本上唤起这片土地的活力。
  2007年,英国基础设施及房地产投资企业沛尔集团接收了码头区域的城市更新。因为坚信锚点企业的作用,对于复兴老码头的任务,他们首先就从这方面着手,尽全力拿下英国媒体的“老大哥”英国广播公司(BBC)。
  原来,2004年起,英国广播公司就开始物色伦敦之外的总部办公空间,消息放出之后,众多地区都抛出了“橄榄枝”。沛尔集团为了抓住这次机会,承诺“一签约就动工”,打造媒体人理想的办公环境。经过多次考察,综合考虑了环境空间和办公成本之后,BBC决定“移师”当时还“一无所有”的索尔福德码头,并决定把大部分员工都搬过去。2010年,耗费6.5亿英镑投资的媒体城区域内基础设施初步完成。次年,dock10工作室开始运作,随后,BBC 的3200名员工集中搬进了3幢办公楼。

  从“不情愿”到“离不开”

  搬来之前,员工们还有些不情愿,但他们慢慢发现,新城市、新环境给了BBC改变以往陈旧运营体制的机会,让大家得以跳脱原来的限制去尝试新东西。
  办公场所的改变就是最直接的体现:在伦敦总部,不同部门彼此分隔,不干涉也不往来,而在媒体城的办公室却看不到一面墙、一间办公室和一张办公桌,所有的空间完全开放,员工也都是流动的。于是,员工之间常开玩笑说:“这间办公室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钉在地上的。”正是这种氛围给了BBC人前所未有的发展思路,让他们越来越离不开这片“乐土”。随后,越来越多的新媒体企业接连入驻。比如,2013年,英国另一家媒体ITV也将700多名员工和新的办公设施搬迁至此,与BBC “比邻而居”。
  经过近10年的发展,如今的媒体城共聚集了250多个创意媒体数字技术企业,吸引了上万名年轻人涌入这个充满活力的新区,为该地区贡献了每年超过2亿英镑的收入。
  当然,生活配套设施的及时跟进也十分重要。大量聚集的媒体人才吸引了大批商户聚集,比如高端百货玛莎、苏格兰皇家银行、酒店,以及最年轻的米其林三星主厨 Marco Pierre White都在这里开了一家餐厅。白天,人们在街边的孵化器或是咖啡馆享受着思维的碰撞;到了夜里,这里一片流光溢彩,被称为英国北部的“金丝雀码头”。
  因为一期的成功,媒体城二期的项目也已经开始筹备。未来,随着高铁项目HS2的完工,乘火车到伦敦只需要1个小时,这里也做好了承接伦敦外溢高端人才的准备。
  (吴越 综合自上海情报服务平台、TOP办公研究院微信公众号、搜狐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曼彻斯特:从「工业之城」到「创意之都」
这座仅有50万人口的城市,吸引了BBC,成长为国际数字内容创新中心
棚户区
融创广西媒体行| 走进文旅生活 体会造城匠心
登顶纽约!「太仓」一个被低估的城市!
河西北,滨江东——美丽新江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