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冰,能像人类一样抒情吗
    
   今年,微软小冰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出版,它成为人类历史上首部百分百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激起了文学圈的热烈反响与思考。
  近日,由当当阅读会、中国作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青年文学杂志社联合主办的“AI(人工智能)给人文生活、文学创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专题研讨会上,多位作家、评论家和出版家畅谈了他们对于“科技、人文、创作”的真实体会和大胆前瞻。

  演讲

  主持人:“人工智能”无疑是今年的一个热词。人工智能的一系列表现,已经让我们见识到某种不凡。例如,阿尔法狗的优秀战绩和微软小冰的文艺女青年范。
  小冰不仅会聊天,会唱歌,还会写诗。今年,湛庐文化出版的小冰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百分百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这部诗集在文学圈引起了轩然大波和热烈讨论:人工智能写作者小冰的诗歌是技能还是创作?未来的小冰能像人类一样抒情吗?我们的文学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前景?首先,我们有请各位嘉宾来谈一谈他们对人工智能创作的反应与思考。

  未来没有来临之前
  新的可能性正在被打开

  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想象未来,规划未来,这几乎就是人的天性。什么叫未来?未来就是不可预知,它一定包含着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现在,我们站在2017年,把未来想象成一片雪白的羊群,但实际上,这个羊群里会冒出黑天鹅,冒出灰犀牛,冒出很多我们没有想象到的动物。
  其实,我真正关心的是,今天我们在这里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到底有什么意义?我觉得,人工智能的发展就是一种想象力。这种想象给了我们一个角度,或者给了我们一个反思的空间,让我们想到,有些我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物,可能不是天经地义的。
  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我们有意识,有精神;我之所以是我,是因为我有自我意识,有主体性。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有朝一日,这个意识可以被储存、搬运……在那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我觉得难以想象。
  但我们不妨现在就想一下。这不仅仅是为了应对那个即将来临的未来,而是为了想一想我们以为根深蒂固、天经地义的这些东西是否真的那么根深蒂固、那么天经地义?在未来没有来临之前,就有着很多我们所意识不到的新的可能性正在被打开。
  我毫不怀疑人工智能会在有些方面迅速地超过人类,比如在围棋上已经超过人类。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一点,这都是在有明确规则和可以量度的那个范围里,它可以超过人类。
  那么,在没有明确规则和难以量度的那个范围里,人工智能能不能超过人类?我觉得这是一个现在无法回答的问题。而文学毫无疑问正属于这个范畴。文学的问题不是像下围棋那样输或者赢,文学的问题是好或者不好。但是,这个好和不好,几乎没有什么客观标准可言。
  而且,我们在谈小冰的诗写得好不好的时候,可能就忘了一个问题,我们未来是否愿意读诗人小冰的诗,我们是否愿意读小说家小冰写的小说?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深深地根植于人性中的问题。就像我们知道马比我们跑得快,但是我们人类还是在跑马拉松。汽车、飞机速度快,我们不能在速度上和它们相比,但是人的跑步依然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同样,人类对于自己的写作也有这样一种内在认同。所以,人工智能的写作也许会很好,但人类是不是有兴趣去读它还是一个问题。
  未来到底是怎样,我们真的是不知道。这里面最大的一个变量,最不可测的,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就是莫测的人性。

  最大的分水岭
  是能否感动读者

  李宏伟(小说家、诗人):我们都知道,德尔斐神庙有句著名的箴言,叫作“认识你自己”。人类的所有活动,都可以视作这句箴言的注脚。写作也不例外。
  人工智能的文学创作,也许将开启小说写作的全新界面,也许将带来小说写作的挽歌。但作为一名写作者,我无论如何都庆幸自己身处这一个转折点,并能以此认识我自己。
  杨庆祥(诗人):当阿尔法狗打败很多围棋高手时,我提了一个疑问:阿尔法狗会下围棋,但阿尔法狗会写诗吗?在机器符码写就的诗和痛苦的人心写就的诗之间,谁更高贵?我当然觉得是痛苦的人心写就的诗更高贵。
  但在一个月前,我读到《青年文学》上发表的小冰的诗,却感到震惊。当时我感觉,一个崭新的时刻真的降临了。因为,以往所有的诗歌创作,都是建立在原创性的基础之上。而小冰的诗歌创作颠覆了这种原创性。这种对原创性的颠覆,是对人作为主体的这样一种想象和规划的颠覆。这是小冰的诗给我们提出的最大的挑战。某种意义上来说,小冰的诗是最新的诗,这些诗似乎在预示着今天我们所习惯的这种生活方式、思考方式,最终将成为最后的一个堡垒。
  皮钧(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书记、社长):我认为,人工智能可能把人类带到一个“十字路口”。那些人类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东西会被放弃,那些不能够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东西将会继续繁衍。所以,人工智能会朝着一个方向发展,而人类则会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我把它称为“人心智能”的方向发展。
  谈到人工智能的文学创作时,我们不能不回头问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创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人工智能的出现,恰恰可以使我们当头猛醒回到初心——我为什么要创作?人之所以要写作,实际上是因为人内在有这种需求。写作是一种心灵的自由。我认为,人只有触动自己的时候才会写东西。写作的时候,人是自由的。而人工智能的写作却没有这种感觉。对机器来说,这可能就是一项任务一个程序,或者说一个套路。
  为什么机器写的诗,大家能一眼看出来?因为,这里存在一个分水岭。一个真正敏感的人,哪怕你没什么学问,没写过什么东西,但你感知世界的心仍然是存在的,这是一个分水岭。所以,人工智能写的东西和人写的东西,最大的分水岭就是能否感动读者。

  对话
  人工智能创作
  延伸我们的艺术表达

  主持人:自小冰的诗集面世以来,关于小冰的诗歌创作究竟是优是劣的争论,一直在文学圈里面持续着。
  或许,我们真正在乎的并不是小冰诗歌的优劣,而是人工智能的存在。比如,小冰具备强大的学习能力。我们难以预测小冰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带给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无限想象。
  在这一环节,我们邀请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评论家邵燕君和科幻作家陈楸帆来聊一聊,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你们会不会有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带给你们一种怎样的思考?人工智能时代,作家如何调整自己的写作?
  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小冰的创作,让我想起一句话,“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为什么套路得人心?因为套路正是千百万个“深情”里最成功的那个总结。机器人不会痛苦,但可以模仿出痛苦的灵魂的套路。所以,看起来小冰好像是会写诗,但这基本上就是一种套路的结合。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倒并不觉得人工智能写作有多么神奇,它可能还是在人们原来的套路之下进行的某种创作。
  陈楸帆(科幻作家):说到套路写作,让我想起一个新闻,它可能对作家在人工智能时代怎么调整自己的写作和思考,有点借鉴意义。这篇新闻是,“在算法的'指导’下,我写了一篇科幻小说”。说的是两个程序员开发了一种分析文学数据库的软件,通过机器识别许多文本的结构、风格。比如,100个词里有多少个动词、多少个副词,怎么排列组合。在作家写作的过程中,这个软件会不时地跳出来给出一些意见或建议,比如,你要把你的动词控制在多少的比例;如果你想写得更像阿西莫夫,你必须多用副词或者说多用诸如伟大、宏大、壮丽这样一些词汇。通过机器的分析,进行一些结构化的文本的学习,这可能为新手提供更切实的写作上的建议。
  邵燕君:从一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创作可能会代替我们一些平庸的作家。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又可能帮助每一个不会写小说的人去成为一名作家。
  引用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的理论,他认为所有的媒介都是人的延伸。古老的时候,轮子就是人腿的延伸,衣服是人皮肤的延伸。到了电子计算机的时代,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延伸的是人们的中枢神经。今天,人工智能的创作,它不但在延伸着我们的思维,延伸着我们情感的表达和互动方式,也在延伸着我们的艺术表达方式。
  而人类面对这种延伸的最好态度,应该是去拥抱它,把它纳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这也是麦克卢汉提到的,任何一个新的媒介出现之后,我们需要调整我们的感官比例,和它达到新的平衡,这样我们其实就“升级”了。
  陈楸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如何找到一种新的美学、新的风格。我们要不断调整我们的感官和人工智能这种我们的创造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未来人工智能可能是我们和文学作品之间的一个界面或桥梁。
  邵燕君:这就像今天我们使用电脑,但还有人写毛笔字一样。在电脑打字的时代,毛笔书法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化依然会留下来。设想一下,作家未来可能有小冰做助手进行创作,但那样的创作是套路型的,是对自己的不断重复。而作家自己的创作,则必须要有更高的要求。即不能写套路,不能重复自己,必须翻出无数个跟头比原先的作品更高。这样,读者就能看到更好的作品。
  (本报记者 黄玮 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关于人工智能写诗,诗人和作家们都怎么看?
“二手经验”与人工智能
机器人小冰写的诗到底怎样?诗人、科学家们这样说……
机器与诗,组合全无创意(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点评)
诗歌和围棋有什么不同:机器人小冰启示录
站在人类意识和机器意识之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