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徽州文化中找寻文明复兴密码
            ■解放日报记者 孟群舒
   

   4月初至5月底,由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歙县汪观清新安艺术馆主办的“徽州大观”展览,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展出。

   千年老窖能酿出最醇的美酒。千年的积淀,可以创造出灿烂精深的文化。不论是如诗如画的徽派建筑,精巧生动的徽州木雕、石雕、砖雕,以及背后蕴藏的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着江南文化乃至中华文明。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今天,需要经济协同融合,也要文化上的交流互鉴,理应从徽州文化中汲取养分,寻得灵感,获得启迪。

   反本,才能开新。一如“徽州大观”展厅内几个硕大的酒坛,有的盖子已经揭开,里面是沉睡的、未被认识的,甚至被遗忘和忽略的醇酿。有的还紧紧盖着,在时间等五个关键要素作用下,将酝酿出更高水平的文明繁荣与复兴。

   60米长卷画出梦里家乡
   

   城市规划馆的展厅内,有这样一幅长卷,描绘了徽州新安江畔春、夏、秋、冬的美景和风情。

   看“雄村春韵”,新安江畔桃花十里,春满枝头,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掩映在林荫中,宰相故里雄村的祠堂、庙宇、牌坊、书院透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望“三江夏景”,练江、渐江在歙县汇聚成新安江,山川蜿蜒险峻,木排沿江而下,放排人不畏艰险,沉着机敏,劈波斩浪,恰似徽州人的精神。

   观“金滩秋色”,金滩村民居依山傍水,村民们庆祝丰年,祭祀游行,古风悠悠;金滩水声震耳,滚滚而下,商船集结在滩下,由纤夫背纤上滩……

   赏“深渡冬雪”,临近年关,一场瑞雪让深渡古镇银装素裹,街头巷尾人潮涌动,四处欢声笑语,古镇洋溢着融融暖意,勃勃生机。

   “我的家乡就在歙县金滩村,新安江水从村前汩汩流淌,家乡的美景就如同一幅水墨画,总让我魂牵梦萦。”这幅《梦里徽州》长卷的作者是艺术家汪观清,他说,对家乡了解越多,就越是深深眷恋。少小离家来到上海,从连环画入手,深耕画坛。在上世纪80年代,为照顾父母,常往返于家乡与上海间,创作了许多家乡题材的画作。

   2005年,已过古稀之年的汪观清决定将儿时记忆中的家乡美景和民俗一道绘在长卷上。这一灵感,也得益于展厅内另一组展品:四片精致的徽派木雕花板。

   四片木雕花板原来的主人叫方子弢,从小外出谋生,年老叶落归根,回到家乡歙县瀹潭村造新房,请当地年过六旬的木雕师傅雕刻。木雕花板上,不是传统的戏文故事主题,而是新安江及上游练江两岸的建筑景观:有瀹潭村渡口、方家祠堂和街景,以及练江沿岸的紫阳桥、新安关、渔梁坝、千年徽州府城,刻画出方老先生念念不忘的家乡景色。可惜第四块木雕还未完成,雕刻师傅患病去世。后历经波折,几经辗转,方家出售老宅时,将四片木雕赠予了汪观清。

   汪观清决定,要用自己的方式画出儿时记忆中的家乡风情。为了把一些模糊的记忆准确画出来,他回到家乡,像小学生一样请教乡亲,回忆那些已经消失的建筑、街道,画出草稿后,再请乡亲评判,有时甚至要修改四五遍。就这样,收集资料就足足花了四年多时间,然后在一年时间里一鼓作气,完成了60米的恢宏长卷。

   32年后再现“徽州大观”

   汪观清说:“我就是想让人知道家乡怎么美、怎么好。”这同样是“徽州大观”策展人、摄影师歙任的初衷。

   “徽州大观”展并不是第一次在上海举办。32年前,“徽州大观”摄影展就曾轰动上海。在父亲汪观清的鼓励下,歙任和一帮上海摄影爱好者利用休息日,花一年时间,到徽州拍摄了大量自然和人文景观照片。当照片亮相上海后,让很多人头一次欣赏到黄山脚下西递、宏村等徽州村落的美。

   歙任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上海至歙县的长途汽车需要开十几个小时。不少山村不通公路,只能背着三四十斤重的摄影器材,走二三十里的山路才能到。拍完后,再拖着疲惫的身体,把胶卷送回上海冲洗。如果效果不理想,还需重新前往。

   三十多年后,当时的年轻人都已经六十多岁,他们中的一些人从未放弃观察、思考和研究徽州文化。从过去欣赏“三雕”艺术,转为对文化兴衰的思考。此次他们靠着一股热情再次筹备了“徽州大观”展,内容也从当年的“看热闹”变成“看门道”。

   在歙任眼中,传统文化值得反复咀嚼,唯有反本,才能开新。反本并非“返本”,因为不是简单的返回,而是反身回头,重新审视,也蕴含否定之否定的哲学思考。围绕“反本”和“开新”两大板块,他提炼出文明的五个要素:时间的淳酿、富茂的自然生态、多元一体的信仰、强大的原始基因、社会的有益“微生物”——家。这五大要素齐聚徽州土地,创造出灿烂的文明。

   这一角度,与过去学者从宗教、制度、法律、语言等维度来分析文明截然不同。语言虽朴实无华,但却有很强的普适性。这五个要素,歙任悟了几十年。即使在布展期间,他与展览文案负责人陶宇亮依然反复讨论完善,整个展览也从这个五个方面展开。
   

   文明五要素造就徽州

   展开世界地图,徽州歙县恰好位于北纬30度线世界文明带上。陶宇亮分析说,时间是文化发展不可逾越的要素,文明是时间的醇酿。诚如历史学家钱穆所说:一个国家、民族各式各样的生活,加上绵延不断的时间演进,便成所谓文化。徽州属于良渚文明文化圈,唐宋以来徽州一府六县有着稳定行政区划,文化不断孕育发展。到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徽商适时崛起,称雄三百年,为徽州提供了强大经济支撑,把徽州文化推向了高峰。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了一方文化。自然条件决定了文化特征,而徽州富茂的自然生态,为徽州文化的孕育提供了地理容器。陶宇亮分析,徽州崇山环抱,交通不便,成为躲避战乱的世外桃源。由于气候温和,适宜种茶,一地就出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三大名茶,明朝大方和尚更是发明了炒青工艺,茶叶也成为明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同时,由于徽州地狭人稠,人越来越多,为了生存只能外出行商,逐渐形成了徽州商帮。

   多元一体的信仰,是形成徽州文化的重要因素。中国历史上的几次人口大迁移,让北方人来到徽州,带来了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也带来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制度,发达的儒家文化,还有祖神崇拜和道教、佛教文化。多元文化汇聚融合形成了新安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化逐渐渗入民间,走向世俗。展厅内,可以看到徽州木雕、石雕、砖雕上,大多是二十四孝、寒窗苦读、尊老爱幼、狭道礼让等主题。而徽州的建筑风格也融合了佛教、道教的元素。

   强大的原始基因,亦是重要因素。展厅内一幅图画展示了不同时期进入徽州的大姓,涌现出汪华、毕昇、朱熹、胡雪岩、陶行知、胡适、吴湖帆、黄宾虹、王蘧常等杰出人物。

   对中国人来说,家庭至关重要。陶宇亮说,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思想,形成了尊崇仁义礼智信的风尚。此外,家庭也是文化之舟,文化通过家教代代相传。徽州儒风盛行,家家户户重教育、好读书、重家教、讲家风。在徽州民居里,家训、匾额、楹联大多体现了儒家思想,而木雕、石雕、砖雕之中,也都是儒家思想故事。孩子从小在这种崇德向善的氛围里耳濡目染,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走出大批状元、进士,徽商群体也坚持讲究诚信,遵守契约,成为儒商代表。他们在赚取巨大利润之后,没有挥霍浪费,而是积极支持教育、刻印图书、发展徽戏,极大促进了教育和文化发展。

   在歙任看来,家庭不只是社会的“细胞”,更像是对社会的有益“微生物”,千千万万的家庭对文化的形成、文明的复兴,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文明五要素在同一时空内相互作用,经过一个漫长、自然、繁复、良性的循环过程,一定能创造出崭新的文明。”这五个要素,对当下和未来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文化交流碰撞重塑长三角

   《易经》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观察自然运行的规律,用以认知时节的变化;注重人伦道德,用以教化天下人。文化的繁荣复兴离不开优秀文化的传承,人文主义的崇尚,人文精神的追求。对未来而言,最重要的是重拾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修复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真正改变生活方式。

   实际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汪大伟说,现代人在接受先进物质文明时,别忘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祖先留下的遗产,既是挥之不去的血脉和基因,也是当下的丰厚滋养。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解决人类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

   或许,未来人们可以带智、带资回归田园。用科技修复自然生态。废旧物品全部再利用。老宅里,贤母依然重教,只不过用的是iPad等工具。在书院里,人们对着电脑深造。在人才养育之地,老乡在看原版莎士比亚,老外读原版《道德经》……在展览“开新”部分,徽州传统艺术形象和创新思想嫁接,勾勒出一幅幅理想愿景。

   汪大伟说,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自律,重视宗族信誉,徽商的守信重诺即证明了自律的有效。又如,中华文化坚持自然和生态的宇宙观,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此外,中国文人精神重视美育,注重提升人的文化素养,盖因美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熏陶,也是创造和价值实现。

   不论是《梦里徽州》,还是第一次“徽州大观”留下的照片,都已成为珍贵的资料。此次“徽州大观”展对徽州文化进行了深入梳理,也是一次抢救性保护。参与展览实物收集的画家朴谷说,昔日徽州常见的风俗和物产,很多已难觅其踪,只有村里一些老人还有所了解,再不梳理就晚了。

   对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而言,“徽州大观”是他们首个以外省市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展览。展示馆总工程师翁文斌说,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经济上协同合作,更需要文化上的互鉴融合。

   今天,彰显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典范的“徽州大观”展览能在上海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展出,是当今时代发展与传承、经济与文化、创新与积淀、独立与融合的理念碰撞,这样的碰撞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繁荣和复兴。

   翁文斌说,解读徽州文化,关键在于要用发展的视角评价历史积淀的时代力量,用时空的维度思考时代文明的创新动能。从这个意义看,地域文明在任何民族的发展进程中都具有强大生命活力,它必将在传承中发展,在碰撞中进步,在融合中开启新的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歙县鱼樑坝
歙县
“徽州大观”观徽州(游上海94)
浙皖交界处一幅流动的画卷——新安江山水画廊
歙县四大古镇深渡:江南水乡 幽幽古巷
新安江山水画廊《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