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氧感知”有望抗癌
            ■解放日报记者 黄杨子
   

   昨天,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主旨演讲上,第3次造访中国的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为在场听众介绍了今年摘得诺奖桂冠的成果——“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

   氧气是大多生化代谢途径的电子受体,科学界对氧感应和氧稳态调控的研究开始于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当氧气缺乏时,肾脏分泌EPO刺激骨髓生成新的红细胞。为此,该研究也为临床上关于慢性贫血等疾病的治疗引入了新理念,也启发了研究者将肾性贫血治疗作为HIF临床应用研究的重要突破方向。

   上世纪90年代起,塞门扎和今年的另一位获奖者拉特克利夫率先研究缺氧如何会产生EPO(促红细胞生成素),结果发现了转录增强因子HIF。“HIF非但可以随着氧浓度的改变,发生相应改变,还可以控制EPO的表达水平。”1995年,塞门扎团队纯化HIF后,发现了基因里包含两个蛋白——HIF-1α、HIF-1β,并证实了HIF-1是通过红细胞和血管新生介导了机体在低氧条件下的适应性反应。因这一发现,塞门扎和拉特克利夫,以及同样研究这一领域的威廉·凯林于2016年荣获素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当年专家组一致评价:机体低氧状态与肿瘤、心肌梗死、中风等发生均有关系,这也为未来治疗上述疾病带来曙光。

   塞门扎说,在后续研究中发现,在缺氧的环境下,HIF-1能够结合并激活许多哺乳动物细胞内的特定基因。“有趣的是,这些基因都不负责生产促红细胞生成素。这些结果表明,缺氧引起的红细胞生成,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而在后续阐明的调控通路中,HIF-1扮演了核心的地位,调控了包括VEGF(能促进血管生成)的诸多关键基因。因此他解释,通过揭示生物氧气感知通路,不仅在基础科学上有其价值,还有望带来创新的疗法。“比如能通过调控HIF-1通路,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就有望治疗贫血;而干扰HIF-1的降解,则能促进血管生成,治疗循环不良。”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肿瘤的生成离不开新生血管,如果能降解HIF-1α或相关蛋白(如HIF-2α),就有望对抗恶性肿瘤。目前,已有类似的疗法进入了早期临床试验阶段。“已有在动物模型上试验的新药证明,该疗法或对原发性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有帮助。”塞门扎透露。

   “癌症将来能被治愈吗?”在刚刚抵沪接受媒体采访时,塞门扎表示,这是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但需要因“癌”而异。有些癌症人类已能很好应对,也有未解难题。“我们希望每一位癌症患者能得到个性化的有效治疗,而这是极大的挑战。”关于“人类未来会不会越来越长寿”,他也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但不确定性,正是做科研激动人心的地方,我们永远不知道,某一项研究会带我们去向何方。有时候从这里开始,却会在未知的那里得出某个结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度解读诺奖:他们,揭开了生命、细胞与氧气的秘密
潮科技 | 2019诺奖得主格雷戈•塞门萨谈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
什么是氧感知通路?2019年诺奖公布,揭开了生命与氧气的秘密
诺贝尔医学奖揭晓,感知氧气要火了?
诺奖解读 | 搞清楚缺氧时细胞里发生的事,能帮我们治疗贫血和癌症
不用打针和补铁,口服药能治疗肾性贫血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