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末明初祭蓝五彩描金龙纹解读

内府款祭蓝五彩描金梅瓶,为明代早期内府官家御用。更是为皇家烧制了绝无仅有的瓷器,庶民勿用!  探寻历史长河,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车轮轨迹没有丝毫的障碍,缔造出无与伦比的中原文明,回望璀璨的文化,距离现在七百多年的朱明文化犹如陈酿琼浆,带着醉人的芬芳,明朝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的繁盛黄金时代让人憧憬,文化艺术泛起世俗化才有了今天的开放的社会文明。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主要生长阶段,窑场数目空前增多,明朝生涯陶瓷,修建陶瓷和其它类型的陶瓷制造大大地凌驾了以前历代,展示了陶瓷业大生长的时势。

中国的古陶瓷在艺术市场上一直炙手可热,拍卖价格屡创新高。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仿古陶瓷流入了市场,以假乱真。为拨乱反正、净化市场,制定陶瓷鉴定基准十四条。

一、器型。陶瓷历代造型都有着明显的特征。不同时代、不同窑系或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器型都有不同。陶瓷的器型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有密切关系,能较好地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例如魏晋南北朝的鸡头壶,由低矮向挺拔发展;例如五代至宋的碗底,由厚变薄。器型能看出瓷器的用途,也能看出烧制瓷器的窑口,还能辨别实用器、装饰还是明器等。器型的演变规律,是瓷器鉴定的重要依据。

二、纹饰。从纹饰和色彩方面看,陶瓷器上的纹饰同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随着绘瓷原料和技术的不断丰富改进,发展过程由简到繁,由划印贴刻到雕剔描绘,由单纯一色到绚丽多彩,无论在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上都有其不同时代的水平和特点。因而也就成了划分时代、鉴别真伪的一条有力线索。

三、落款。根据款识来确定瓷器的新旧和真伪,是鉴别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明、清官窑绝大部分都有年款和特征。如明代款识就有所谓“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一类的说法。因此在识别真伪古瓷时,应注意款识,注意款识的笔法,如横,竖,撇,捺、勾、挑、点等的特征。由于每个人的书写习惯不同,仿制者必须谨慎地摹仿,惟恐有不似的地方。而过于谨慎,就难免失于局促,笔法不容易生动自然。这种破绽,为鉴定瓷器提供了线索。

四、颜料。青花料有苏麻离青、浙青、回青等料,每种颜料的发色都不一样;颜色釉里,每种颜色的研制跟当时的科技挂钩,出现次序有先有后,例如釉上蓝彩和黑彩到清代才有。且每个朝代颜色的明暗、纯度的高低也都不一致。颜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的,颜料的使用,也是鉴定瓷器的一项重要指标。

五、胎土。胎土主要观察底足釉未覆盖的部位:胎土淘洗是否精细,胎土是粗糙还是洁白细腻,胎土是黑色、深红色、黄色、灰色、深灰、还是白色,还可以观察为了装饰胎土所用的化妆土。这些都是判断年代、窑口的重要依据。

六、口沿。口沿有侈口、直口、敛口、敞口、大敞口等区别,口沿还分厚薄,还有金属等装饰。口沿结合器型、底足一起看,根据口沿的形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时代特征来辨别真伪。

七、气泡。在烧制瓷器时,高温会使釉层中的结晶水或液态水变成气体。当釉层厚时,气态水分子被釉膜包住释放不出来,故而形成釉下的气泡;当釉层薄时,气泡冲破了釉层膜,在釉表面形成了不少坑凹麻点。釉中水分子多,气泡亦多,釉中水分子少,气泡亦少。如果釉中不含水分,釉下可能就没有气泡。每个朝代各窑口釉的配方和工艺不同,器物釉下气泡的情况也不相同。这正好为鉴定古瓷提供了一种有利条件。

八、底足。瓷器底足的变化有深有浅、有高有矮,足墙有厚有薄,有些底足施釉,有些不施釉。底足类型有圈足、假圈足、玉璧底、卧足等。底足中还有“乳突”、“旋痕”(包括田螺纹及切削纹)、“跳刀痕”、“棕眼”、“沾窑砂”等,都是古瓷所留下的明显的年代痕迹。掌握各个时期的器足之做法和特别之处是鉴定陶瓷的基本方法。

九、火石红。火石红是胎土中存在的铁分子在高温中流动聚集,在烧窑结束冷却的过程又被二次氧化而呈现出来的橘红色或橙黄色的色调,一般附着于瓷器的胎釉结合处。分布的特点有平行、有宽窄不一,颜色有深有浅,火石红晶体密度有低有高。真的古瓷火石红自然、不做作。

十、裂纹。也称“开片”。裂纹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因此开裂原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后来变成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人们开始研究开裂的规律而制出开片釉(即裂纹釉)。宋代的汝、官、哥窑都有这种产品。开片又称冰裂纹, 按颜色分有鳝血、金丝铁线、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制坯工艺助成开片有一定规律,熟悉这一规律是鉴定的重要一环。

十一、磨损。磨损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瓷器会慢慢出现一种“旧”的感觉,例如釉的老化,或者口沿、器底的缺损。瓷器的釉自己会老化,分子结构变松散,叫去玻化,旧瓷器的釉面看上去很温润,类似于和田籽料的感觉。做旧有很多种方法,例如用氢氟酸烧、用有机物泡、做土锈等等。细节上可看出自然缺损跟人工仿制的不一样。

十二、工艺。瓷器在过去是手工拉坯,后来有了模具旋制或注浆等工法生产。制作中还会使用到拍打成型、刀剔等手法。看器底能看出瓷器的支烧工艺,有垫饼烧、支钉烧、仰烧、覆烧、叠烧等。不同窑口、不同朝代工艺不一样,且窑系与窑系之间的工艺还存在某些联系。

十三、沁蚀。在历史变迁过程中,各种器物都在受环境影响。入土有土蚀,因埋入土中,经千百年受底层各种不同性质的矿物质作用以及各种不同化学成分浸扰,表皮的一层保护膜被破坏而产生颜色变化。沁蚀主要与器物本身的材料、埋藏的介质环境、埋藏时间等因素有关,也是特定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所致,地区环境不同,沁蚀效果也就不同。

十四、包浆。包浆是在岁月中因为灰尘、汗水,把玩者的手渍,或者土埋水沁,经久的摩挲,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这种类似清漆罩过的光亮,却又不是用清漆抹、用蜡打、用椰子油擦、用皮鞋油搽所产生的浮光,而是一种温存的旧气,这就是“包浆亮”。这种包浆与刚出炉的新货那种刺目的“贼光”,浮躁的色调,干涩的肌理是相对照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汝窑瓷器的鉴定方法都有哪些?
中国陶瓷文化略谈(附四)常见行话——瓷器缺陷、修补、造假
陶瓷作伪手法
鉴宝专家如何鉴定古瓷器,瓷器鉴定的9个方面
你知道瓷器与气泡之间的关系吗?
现代工艺品?不,这是元代霁蓝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