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洲艺术之都 - 维也纳的环城线雕塑和建筑1/2/3 总汇

注:维也纳是哈布斯堡皇朝时期的帝国首都,十八十九世纪时期是欧洲三大都市,人口曾经到过三百万人。所以游客来到维也纳经常会诧异于一个八百万人口的小国家怎么会有如此气势恢宏的首都,围绕着维也纳一区老城区有一条“戒指大街”,德语叫Ringstrasse,这里是维也纳游客最集中的地区。经常有游客会一路问导游眼前看到的建筑和雕像是谁,要是每个都说不知道好像又不太合适。所以我把维也纳内环沿线的建筑和雕塑分期给同行们介绍一下,以免尴尬

(一)

维也纳被称为欧洲的音乐之都和建筑之都,维也纳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上生活质量最高的城市,欧洲最华丽的城市,下面就跟着焦爷去瞧瞧维也纳的建筑和雕塑。

维也纳的建筑精华是在环绕内城一区的戒指大街(Ringstrasse)上。在维也纳的老城,有一条富丽堂皇的戒指路(环城大道)。

环城大道的所在原是兴建于13世纪的城墙,用释放英格兰理查一世的赎金修建,1529年土耳其围攻维也纳时进行了加固,并修筑了大约500米宽的壕沟。到18世纪后期,这样的防御工事已经过时,但是直到1848年革命才引发了根本性的改变

1850年,Vorstädte(今天维也纳的第二区到第六区)被并入维也纳市,城墙成了交通的障碍。1857年,弗朗茨·约瑟夫皇帝颁布诏书《这是我的德意志》,下令拆除城墙,填平护城河,并规定了大道的精确尺寸,以及地理位置和新建筑的功能。环城大道和规划的建筑是为了展示哈布斯堡王朝的显赫和奥匈帝国的荣耀。由于环城大道主要用于展示,于是在过去的壕沟以外又修建了一条平行的货运道路Lastenstraße,在随后年代中,大道两侧兴建了大量公用和私人建筑,贵族和富豪们都竞相沿街修建豪华的府第。

游客来到维也纳市区,一般首站大多会去城市公园瞻仰约翰施特劳斯的雕像。原来是黑色的,后由日本人出资改为金色,说心里话觉得显得有些俗了,象征着没落帝都时期的浮华。

在奥匈帝国的末期,维也纳老城的城墙被拆除了。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亲自下令要在新建的环城大街旁边建造第一座向普通百姓开放的公园。

1861年,城市公园的设计任务交给了宫廷的风景画师约瑟夫.赛勒尼和维也纳市第一任城市公园管理局长鲁道夫.西贝克。1862年8月21日,城市公园正式向百姓开放。

一年之後,城市公园通过新建的桥梁跨越到维也纳河另一侧的儿童公园。

1867年,库尔沙龙建成。如今,这里是每天举办华尔兹音乐会的场所。1906年,人们又在维也纳河畔新建了一座园亭。在同一年里,人们还在城市公园的角落上为维也纳市园林管理建造了一座小巧玲珑的青年风格建筑。这就是维也纳城市园林管理局所在地。

城市公园如同一座雕像的展览场地。音乐家中,最广为人晓的就是约翰·施特劳斯镀金雕像,1999年昆明举办的世界园林博览会上,奥地利的园林艺术家们把这座塑像的复制品永远树立在奥地利园林展区内供中国游客观赏。

另外,您还可以在城市公园内找到古典音乐大师弗兰茨.舒伯特

交响乐和宗教音乐作曲家安东.布鲁克纳

“风流寡妇等著名轻歌剧作曲家弗兰茨.雷哈尔的雕像。

此外,公园还有其他著明人士,例如城市公园落成时在任的维也纳市市长辛德勒的塑像。

还有奥地利伟大画家汉斯玛卡特(1893年,马卡特去世9年后,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哥伦布博览会(World's ColumbianExposition of 1893)上,马卡特的作品《五官图》代表奥地利参展:五个完美女性裸体成为这届世博会最吸引观众的美术作品之一。从此之后,对马卡特作品的疯狂追捧在欧美持续了至少20年。)

奥地利著名画家汉斯加农的雕像也屹立在这里,

美丽的城市公园一直吸引着无数情侣恋人来到这里留影。

出了城市公园门后,马路对面有一座古老的建筑,就是伊拉克驻奥地利大使馆。 顺着左边的路往前走二百米就是著名的贝多芬广场及其贝多芬巨大的雕像。

一侧正在歇息的天使翅膀与另一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烘托起音乐史上一尊端坐的庄严。如果以国人凡事都要做大做强的心态走进毗邻维也纳城市公园的贝多芬广场,就知道所谓广场其实还有另一种微型的定义,而爱乐者站在这里目睹那个并非高耸的竖立,一边看着正面的五个与背面的四个小天使一边去逐一比对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就直感这座贝多芬恰如其分,一言九鼎。

坐像正面的五个小天使

坐像背面的四个小天使

在贝多芬广场的左侧坐落着创立于1553年的Akademisches Gymnasium Wien,这是一所著名的高级中学,闻名遐迩的物理学家Ludwig Boltzmann(路德维希·玻耳兹曼)、ErwinSchrödinger(埃尔温·薛定谔)、剧作家Stefan Zweig(施特凡·茨威格)都毕业于这所中学。而中学的这栋教学楼是在1863年至1866年由建筑师Friedrichvon Schmidt(弗里德里希·冯·施密特)设计建造的。建筑师施密特偏好哥特式建筑,这栋教学楼也打上了新哥特风格的烙印。

坐像附近建筑物上的贝多芬广场的标牌,以及舒伯特1808-1813年就读的纪念牌

维也纳音乐厅

从贝多芬广场往前方散步十分钟就会到达维也纳的另一个艺术殿堂- 维也纳音乐厅(Wiener Konzert Haus)。

绝大多数国人会把它和金色大厅混为一谈,在网上看到的关于对维也纳音乐厅的介绍和图片80%都安到了金色大厅的头上,这可是重大的谬误啊。实际上要论在音乐界的影响力,维也纳音乐厅还一直隐隐压着金色大厅一头呢。它也维也纳著名的地标之一。维也纳音乐厅是维也纳交响乐团、维也纳室内乐团及Klangforum Wien (该乐团以擅长演奏现代与当代音乐作品著称) 的常驻演出地。

演出大厅-GrossSaal(可以容纳1865个座位)

莫扎特厅 设有704 个座位

舒伯特厅 设有366 个座位

它启用于1913年,坐落在维也纳3区与1区的交接处。音乐厅自启用起至今主要致力于推广传统及创新风格的音乐形式。维也纳音乐厅的箴言题词: “一个维护高雅音乐的场所,一个艺术追求者的聚集地,为音乐而筑之家,为维也纳而筑之家 ……

顺着音乐厅再往前走200多米就会到达黑山亲王广场(schwarzenberg Platz) 。施瓦岑贝格亲王是奥地利贵族称号,其家族至今绵延不绝,以在莱比锡会战中打败拿破仑的联军总司令第一代施瓦岑贝格亲王卡尔·菲利普,奥地利帝国宰相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及当代捷克外长卡雷尔·施瓦岑贝格最为知名。

在黑山亲王雕像的反方向就是维也纳最招人憎恨的“苏联红军英雄纪念碑”了。苏联英雄纪念碑(Russendenkmal),也译作Red Army Monument,建成于1949年8月,它是奥地利境内反希特勒和纳粹德国并取得胜利的重要标志。纪念碑由苏联和奥地利两国共同完成,用掉15吨黄铜,300多平方米预制板,参加施工人数有四百之众。纪念碑最上面是手持旗帜和盾牌的红军近卫军战士,下层平台上还有两个红军战士。 

这是为了纪念从纳粹手中解放维也纳的纪念碑上,招展的红旗、荷枪的苏联红军战士显示着明显的共产主义特色,苏联纪念碑大多是环形的廊柱围绕一座高耸的纪念塔,与中国哈尔滨防洪纪念塔的建筑风格有些类似,环形的横栏上文字是俄文的。正面写着:为欧洲的独立解放,在反法西斯强盗战场上牺牲的红军战士永垂不朽!

黑山广场(Schwarzenbergplatz)在纪念碑落成后,随即更名为斯大林广场。1955年10月26日苏联红军全部撤出,奥地利获得了彻底解放,10月26日被定为奥地利的国庆节,黑山广场得以正名。早在1962年就有人企图炸掉这个纪念碑,直到如今它的去留还是人民争论的话题。一些人认为纪念碑意味着被占领的耻辱,另一些人说它是摆脱德国法西斯统治的标记。更多人则表示它证明奥地利那一段历史事实,应该留着它以警后人。

纪念碑的前方是座喷泉,再配上那天阴阴的天色显得崴嵬壮观,但是百姓眼里没有政治,只有生活和美好,这里成了市民悠闲的场所,从天空中落下的水珠形成了薄雾,下午的太阳从侧面照射过来而形成彩虹,好像给后面的巴洛克建筑蒙上了一层美丽的面纱。

(二)

上期介绍到苏联红军纪念馆,从它往西过了马路就是法国大使馆

在使馆区,它既不奢华,也不新颖,这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却有属于它自己的典雅。

再往前走,就是维也纳的市标之一“卡尔大教堂了。

卡尔大教堂(查理教堂)

查理教堂(德语:Karlskirche)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座教堂,位于卡尔广场南侧,内城(第一区)的南部边缘,环城大道以外200米处。它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为人瞩目的巴洛克教堂建筑之一,拥有加长的椭圆形穹顶。

教堂完成于1737年,长80米、宽60米、高72米,在1713年黑死病猖獗期间,卡尔六世皇帝(Karl VI)发愿,只要维也纳城能够幸免于难,他要建造一座大教堂奉献给前米兰总主教和守护生灵抵御黑死病的圣波洛梅欧

自从1980年代后期卡尔广场恢复了整体效果,查理教堂由于其穹顶和两侧刻有浅浮雕的圆柱获得了名声,并在建筑上与金色大厅和维也纳科技大学保持平衡。

紧挨着卡尔大教堂是维也纳三大公立大学之一的维也纳科技大学。

维也纳技术大学(德语Technische Universitaet Wien)位于美丽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该大学建成于1815年,是一所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公立大学。

在技术大学门口站立着一尊伟岸的雕像。他就是约瑟夫·拉素尔

约瑟夫·拉素尔(Josef Ressel)是螺旋推进器雏型的发明人。他出身在捷克,后来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拉素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用于船舶的螺旋桨,从而迎来了轮船时代,消除了对帆船的需求。

在拉苏尔雕像附近还有一尊半身像,这就是伟大的Siegfried SamuelMarcus,汽车的真正发明者。他一生获得了131项专利,范围涉及电报,电器,照明,点火设备等等。

 从1860年代开始,Siegfried对燃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明制造了第一部磁力发电机和化油器,从而顺利制造出了自己的第一台使用汽油作动力的二冲程内燃机。上面的照片便是这台发动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Siegfried本人的签名,以及1870年这个日期。这台发动机其实早在1864年便已造成,并于1865年被装在Siegfried的第一台原型车上做运转试验。

1875年,Siegfried开始建造他的二号车。这台车使用了更为先进的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并且这一次,他为汽车引入了底盘系和转向系的概念。这台车比奔驰的Patent Motorwagen早了整整11年。

Siegfried于1898年在维也纳去世,为了表彰这位在科技业和汽车业中公认的汽车之父,奥地利政府专门在维也纳的Karlsplatz广场建起一座雕像,在维也纳科技大学建起了一面纪念碑,


這又是另一尊半身像,他是缝纫机的发明者JosefMadersperger

而伟大的音乐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座像也在这些雕像的背后静静地凝视着眼前的金色大厅。

卡尔广场的另一个方向就是闻名世界的金色大厅!

金色大厅

金色大厅长期被誉为世界上最佳的音乐厅之一,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驻音乐厅。每年的1月1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按照传统都会在金色大厅举行,电视转播将大厅金碧辉煌的装饰、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展现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

金色大厅建造的年代尚未有成熟的建筑声学研究,建筑师特奥费尔·翰森的设计直到多年后才系统地得以科学解释。今天看来,“鞋盒”形状的音乐厅具有理想的比例,在此基础上,天花板上的花格镶板以及数量众多的女神像柱等建筑元素进一步延长了混响时间,长达两秒。舞台木制地板下挖空的空间增强了声音的共振效果,悬于屋架的天花板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厅内的听众不论坐于远近高低,都能享受到一样水准的音乐演奏。奥古斯特·艾森门尔(英语:August Eisenmenger)绘制了大厅天花板上的画作——阿波罗和九位缪斯女神,蔚蓝的背景色与金碧辉煌的大厅形成鲜明的对比,而音乐厅内的雕塑由弗兰茨·梅尔尼茨基(德语:Franz Melnitzky)创作。

在靠近金色大厅的门口地上有着四个五角星地标,标注着几位伟大的音乐家名字。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德语:Johannes Brahms,德语:[joˈhanəs ˈbʁaː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勃拉姆斯出身于音乐家庭,他的大部分创作时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一些评论家将他与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排列在一起称为三B。勃拉姆斯一生虽然只写了四首交响曲,但仍被称为是贝多芬以后最伟大的交响乐作曲家之一。

阿诺尔德·勋伯格于1874年9月13日出生在维也纳,二十世纪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之一,“表现主义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1941年他取得美国国籍,在那里定居,直到逝世。

勋伯格是一位具有大胆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曾经引起过很大的争议。他首创了“十二音体系”的无调性音乐,并且培养了许多“十二音体系”的作曲家。他和他的学生贝尔格、威伯恩被合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即“表现主义”音乐流派。

他对音乐所进行的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曲家,如达拉皮科拉、欣涅克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他的影响。

亚历山大·冯·策姆林斯基(Alexandervon Zemlinsky,1871-1942),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和教育家,学成于维也纳音乐学院。1920-1927年曾担任布拉格德国音乐学院院长,1934年定居美国。其创作以古典和浪漫主义风格为主,具有瓦格纳-里查·斯特劳斯风格。策姆林斯基在20世纪初期颇有声望,但后来几乎销声匿迹,直到70年代中期以后才重新为人重视。其主要作品有歌剧八部、交响曲三部、弦乐四重奏四部以及其他戏剧舞台音乐、合唱音乐、室内乐和独唱独奏作品若干,其中最著名的《抒情交响曲》Op.18被认为是马勒的“《大地之歌》第二”。斯特拉文斯基十分欣赏策姆林斯基的指挥艺术。策姆林斯基在1893年与勋伯格相识,他虽然只教了勋伯格几个月时间,但勋伯格却认为策姆林斯基是自己“在实践中掌握作曲技巧、解决创作问题的人”,且由此建立了长久而良好的友谊。1901年,策姆林斯基的妹妹玛蒂尔德(Mathilde,1877-1932)成为勋伯格的第一位妻子。

保罗·亨德密特 (Paul Hindemith,1895-1963),德国作曲家、后入美国籍。指挥家和中提琴家。九岁学小提琴,十四岁成名,同年入音乐学院深造作曲和理论。1915年任法兰克福歌剧院首席小提琴,并继续从事作曲和室内乐演奏。1927年在柏林教授作曲,并开始音乐理论和历史研究工作。此时写成著名歌剧《画家马蒂斯》。1940年移居美国,在耶鲁大学音乐院任教。晚年以指挥家身份往返欧美各地演出。

亨德米特在一次大战之后在德国领导新古典主义运动,主张复兴德国古典音乐的传统。他把巴赫当成自己的典范,追求庄严、均衡、和谐、宁静的创作特点。

在金色大厅和卡尔大教堂中间的公路中间,还伫立着一座雕像,他就是奥地利雕塑家乔治·拉斐尔·唐纳(GeorgRaphael Donner,1693-1741)。

穿过金色大厅那一片区域沿着环城路戒指大街往前走,就看到了维也纳至高的音乐殿堂-国家歌剧院。

国家歌剧院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Wiener Staatsoper)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也是维也纳的主要象征。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四大歌剧院之一,始建于1861年,历时8年完工,坐落在维也纳老城环行大道上,原是皇家宫廷剧院。一年300天中,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共有近50台歌剧和20台芭蕾舞剧上演。作为环城大道上第一个对外公共开放的建筑物,让人们再次重温了昔日环城大道的风采。

沿着国家歌剧院往西走,很快就会看到一位世界级历史名人的伟大雕像,他就是德国伟大文学家-歌德

歌德(原名: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年8月28日 --- 1832年3月22日),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自然科学家,博物学家,画家,是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歌德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在诗歌,戏剧,散文,自然科学,博物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的雏形《原浮士德》,此外还写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

歌德晚年过着隐居生活,孜孜不倦地进行创作。在生命最后几年里,终于完成历时数十年之久的两部名著:《浮士德》和《威廉·迈斯特》

而歌德的雕像凝视着正前方,那里就是希特勒数次报考没有考上的- 维也纳美术学院,这个安排真是意味深远啊!

当年希特勒梦寐以求的维也纳美术学院,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西面500米左右处,门牌是席勒广场3号(Schillerplatz3)。广场上有德国大诗人席勒的全身雕像,它的背后就是维也纳美术学院。


希特勒始终没有能走进这扇门。据说第一次报考时,他已经通过初试,在最后的复试一关被刷掉。考官认为希特勒不适合绘画,因为他不具备足够的天赋,说他的能力是在建筑学方面。一年后,他第二次又去考。这次在第一轮就出局了,连考试的机会都没有给他。希特勒的绘画虽然有建筑方面的才华,但是他没有资格报考建筑学院,那里需要有六年制中学的毕业证书,而希特勒只有四年制中学的毕业文凭,可能仅相当我们国内初中的文凭吧。

他没有经过专业的学校,是靠自己练出来的。而现在的内行专家们还是不屑一顾,认为他下笔不确定,弄不清透视点位置,他们不会鼓励这样的学生再画下去······

气度不凡的维也纳美术学院大门把希特勒的画家之路挡住了。有人调侃说,当时的考官们如果收下希特勒,给学院颁发100个诺贝尔和平奖也不为过,世界可以逃过一场大劫难,3000多万人的性命得以保存。30年后,恶魔的坦克开进了比学院大门气派的多的奥地利国门,整个国家,当然包括这所学院,都落入他的囊中。遗憾的是学院的考官们没有看出来希特勒最大的天赋,是用画笔在地图上不断勾画德国向外扩张的新国界。

考试落第的希特勒,可能是出于自尊自负的缘故,断绝了和所有亲友的往来。他搬了家,消失在繁华的大都市里。后人还是从另一个渠道——警察局,查到了他的行踪。维也纳的居住管理办法规定,凡是搬家的人都要向警察局办理登记。他在一年里搬了三次家,租的房子越来越差。最后一次搬家的登记上,“将来住址”一栏空白着,他的钱用光了,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我们在维也纳常常会看到路边长凳子上横躺着呼呼大睡的流浪汉,肮脏邋遢的服装鞋帽,过长散乱的头发胡须,是他们身份的明显标志。他们所有的家当就装在一两个超市的购物袋里。望着这些社会最底层的无产者,我就会联想到希特勒也曾经落魄在这里流浪过几个月,心里一次次地质疑着一个观点,“无产者是天然倾向革命”?!希特勒并没有被发现偷、抢、骗的犯罪劣迹,但是在贫困饥饿的无情碾压下,他的自尊和清高已经荡然无存。据说为了糊口他也去扫雪、扛包、排队领取教堂舍施食物······最后,1909年的圣诞节前,20岁的希特勒走进了平民收容所——专门收容那些社会最底层的无家可归的穷人,这个社会福利机构的主要经济资助者是一个犹太家族。每天晚上提供给一顿饱饭,一个通铺。第二天早餐前必须离开,自寻白天的栖身之地和果腹之物。


希特勒并不是无路可走,他跟很多的流浪汉不一样。作为公务员家庭出身的孤儿,希特勒享有国家提供的每月25克朗的孤儿津贴,一直到他24岁,他可以温饱无忧。林茨有他的亲人和住房,甚至林茨的亲友们为他找好了绘画以外的工作,他完全可以不去流浪,不进平民收容所。但是,他自己选择了路,不管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还是追求大画家的梦想。在社会最底层的饥寒交迫和难堪屈辱中,希特勒开始磨砺一把锋利无比的人生双刃剑:可帮他艺术长进,也可助他戕害生灵。


经历了两个月的平民收容所早出晚归的生活后,希特勒住进曼纳海姆单身汉宿舍,一直住到他离开维也纳去慕尼黑,他在这里度过了维也纳最长的日子,过了四个生日。对流浪汉而言,这里简直是天堂。据说这里可以容纳500多个单身汉。希特勒在命运的残酷打击下,没有放弃初衷,他更加勤奋地拿起画笔,每周都有几幅画问世,不仅有素描,还有水彩画、油画。绘画不仅是他的爱好,更是他填饱肚子的保证。他画画,有人帮他卖,然后一起分钱。这个离开了家门、没有经过专业绘画训练的流浪汉,依靠自己的努力,终于可以在维也纳社会的最底层立足生存,食宿无忧了。在这里,刚刚开始蜕变的青年希特勒,仍然跟普通人一样,既接受别人的帮助,也帮助过别人。在交结的各种各样朋友中,他有几个犹太人的朋友。深爱母亲的他非常感激为他母亲治疗癌病的犹太人医生,在后来的600万犹太人大屠杀中,据说这个犹太医生没有受到伤害。


温饱之余,人们看到希特勒开始兴趣政治。他大量看书读报,接触了社会流行的思潮,接收了狂热民族主义、极端种族主义,并非常喜欢评论各种时政,抨击社会不公,热衷辩论演说。渐渐地他成为了拥有500多个单身汉小社会的演说家,甚至精神领袖。在不知不觉中,这个迷恋艺术的希特勒在社会的最底层已经磨练积累了日后上层政治斗争的基本功。

一个曾经有志绘画建筑的少年希特勒,历尽社会的坎坷苦难,慢慢完成了人到魔的转变,其原因是复杂多方面的,社会的催生应该是他蜕变的主因。欧洲大国之间的残杀、掠夺、吞并战争以及欧洲对犹太人根深蒂固的歧视、排斥、迫害,延绵不断,长达千年以上,为恶魔的演变提供了沃土和养分。当今以文化、艺术、音乐而沾沾自喜的奥地利乃至整个欧洲,难道不应该经常以此残害生灵、祸害世界的恶魔而警钟长鸣吗?!

(三)

** 紧挨着歌德雕像的旁边就是维也纳城堡花园。

城堡花园与霍夫堡宫相邻。这是一座典型的法国式花园,1819年,弗兰茨一世皇帝下令在被法国军队摧毁的城防工事遗址上建造了这座花园。花坛两边种植着修剪整齐的绿树墙,绿树墙内是44座希腊神话故事的主要人物。这里的花园可以免费进入,除了宫殿内部、观景台及动物园需要收费外,其它很多地方都是公众园林。

花园里有三座雕像。莫扎特的雕像正对著环城大街。另外两座塑像都是哈布斯堡君王的

一尊是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茜茜公主的皇帝老公)

 

一尊是弗兰茨一世皇帝(拿破仑的岳父)

 

*** 城堡花园过去之后就是Hofburg皇宫所在的庞大的英雄广场了。*

在英雄广场上,伫立着两座雄伟的青铜骑马雕像。他们是欧根亲王与卡尔大公 ——他们就是拯救奥地利和拯救欧洲的两位名将。

一位是卡尔大公,他1809年在阿斯珀恩首次打败了保持不败的拿破仑,以勇敢驰名。

另一位是建立美景宫的欧根亲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第二次包围维也纳时立功,后来西班牙皇位继承战时跟法国打仗。他本来是个有波旁王朝血统的法国人,但他跟法国斗争,支撑哈布斯堡帝国的发展,成为奥地利英雄,真是造化弄人。

*** 穿过英雄广场的大门之外就能看到正对着大门端坐着奥地利历史上最受爱戴的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的巨大雕像。

在近代欧洲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王当推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维多利亚女王,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以及哈布斯堡王朝的玛丽亚·特蕾西亚。前三位女王可谓世人皆知,唯有玛丽亚‘特蕾西亚的传奇经历还少有人知晓。   

特蕾西亚(1717~1780)1740~1780在位,是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奥地利君主查理六世的长女。查理六世一共有三个女儿,没有儿子。好在皇帝早在1713年颁布了“国本诏书”,规定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长女或长女的后裔有权继承王位。

查理六世在1740年逝世,年方23岁的特蕾西亚就成了哈布斯王朝的女君主。她在1736年即与比她年长9岁的弗兰茨·斯特凡·冯·洛林公爵结婚,后者成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上门女婿。

她被称作欧洲的岳母-玛利亚特蕾西亚女皇。特蕾莎广场和自然科学、艺术史两个博物馆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宏大的建筑群,从任何一侧都能体验到广场的壮观。广场景观最美的时辰应该是清晨或傍晚阳光斜射在宫殿般建筑的平面上的时候。特蕾莎坐像及各位大臣的骑马像也极可一观。

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有6个儿子10个女儿的母亲!

虽然生前并没有得到过“女皇”的称号,但已被奥地利人视为是真正的女皇和国母。

她是古老的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又是奥地利洛林-哈布斯堡王朝的开创者,“开明专制”的表率,反普同盟的缔造者,她用尽一生来尽心竭力地维护一个古老的摇摇欲坠的多民族封建帝国,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位伟大女性了。围绕女王发生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让女王和奥地利空费心血,也终归没能摁住腓特烈大帝带领普鲁士崛起。

*** 在女皇雕像南边的奥地利自然史博物馆是世界十大自然史博物馆之一。

馆藏的珍品由玛利亚·特蕾西亚皇后的丈夫佛兰茨一世皇帝开始收集,他以珍藏史前的动植物标本以及哈尔施塔文化时期的出土文物、25000年前的维纳斯像、玛利亚·特蕾西亚的宝石花束等而闻名。是青少年乐于流连并获得知识的好地方。


博物馆的主体建筑是一个装饰华丽的宫殿,精雕细琢的博物馆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品。藏品自1889年启用以来不断增加,当时统治整个奥匈帝国的哈布斯堡家族,对于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个博物馆建成的初衷之一,就是要集中收藏和保管皇家的各种藏品。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德语: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缩写KHM Wien)是奥地利著名美术馆,下辖8座分馆。主馆舍位于维也纳环城大道中心路段的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与霍夫堡皇宫相对,由统治欧洲近7个世纪的哈布斯堡家族出资兴建。在其中除了一睹皇室珍藏,还可以领略奥匈帝国盛期的余晖。另有7处分馆位于维也纳及因斯布鲁克

19世纪下半叶,维也纳老城墙被拆除之后,就开始了博物馆的建造工作。如今,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是全世界第四大艺术博物馆。这里珍藏着哈布斯堡王朝数百年来收集的欧洲珍品。卢本斯、伦勃朗、丢勒、拉斐尔、提香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使这座艺术博物馆的名声倍增。

*** 从英雄广场顺着环城路再往前走,就是美丽的人民公园以及茜茜公主最爱的玫瑰园了。

Volksgarten - 人民公园:原名玫瑰园,是霍夫堡皇宫的一部分,也是茜茜公主的最爱。茜茜公主有两大爱好:一爱玫瑰,二爱动物。别人送了很多玫瑰给茜茜公主,茜茜公主干脆就将这些玫瑰种植在一起,形成玫瑰园。 

茜茜公主死后,她的老公弗兰茨·约瑟夫皇帝为了寄托对茜茜公主的思念,令人在玫瑰园树起茜茜公主雕像。

人民公园兴建在被拿破仑摧毁的城防工事遗迹之上。1820年对公众开放。

这里有彼得·冯·诺比莱的忒修斯庙(1819-1823)

忒修斯(Θησευς;Theseus)是传说中的雅典国王。他的事迹主要有:歼除过很多著名的强盗;解开米诺斯迷宫,并战胜了米诺陶诺斯;和希波吕忒结婚;劫持海伦,试图劫持冥王哈迪斯的妻子珀耳塞福涅——因此被扣留在冥界,后来被赫拉克勒斯救出。

弗里德里希·奥曼的茜茜公主雕像(1907年)

这里还有诗人弗兰兹·格里尔帕策和卡尔·冯·哈斯瑙尔,以及雕塑家汉斯·比特利希的雕像。

花园中间设置了文艺复兴式的喷泉,来自萨尔茨堡的石匠 Joseph Haslauer 用红色大理石修建了外框,完成于1865年7月15日。下部结构是安东·瓦塞尔布格的作品。

在人民公园厚重的铁栅栏上我还看到了一个老人的浮雕

他就是二战结束后奥地利从战后被四国占领过渡期转入真正的民主自由的共和国时期的受人尊敬爱戴的奥地利前总理朱利叶斯.拉布。

*** 奥地利共和国战后建国三元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地利有一百万人死于战场,四百万人伤残。饥饿贫穷的奥地利人民再也不能忍受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举国上下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皇帝卡尔被迫宣布退位。1918年10月12日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成立。


第一共和国纪念碑在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落成剪彩。纪念碑中的三个头像为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他们是:


亚克布-劳易曼,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任维也纳市长Jakob Reumann 1853-1925
维克托-阿特勒,新闻记者,“工人报“ 主编 Victor Adler 1852-1918
费尔南多-汉努施,共和国政府秘书长,工会主席 Ferdinand Hanusch1866-1923

*** 在公园的对面,就是神圣巍峨的国会大厦了。

大厦内有两间会议大厅,通过中间的列柱大厅连通。两间会议大厅的楼顶四角装饰着八座战车雕塑,象征着胜利。

建筑主立面上方山形墙中雕刻的17个人物,代表当初奥匈帝国的17个省。

门前的雅典娜喷泉由Carl Kundmann(1838-1919)等三名奥地利雕塑家依此前汉森的规划于1893-1902年制作完成。智慧女神雅典娜左手持长矛,右手托着胜利女神尼刻。雅典娜和尼刻都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尼刻是雅典娜的从神。在古罗马神话中,雅典娜对应的是弥涅尔瓦,尼刻对应的是维多利亚。

雅典娜雕像下方有四个人物,分别代表流经奥匈帝国的四条主要河流,前面两个人物代表多瑙河和因河,后面两个代表易北河和伏尔塔瓦河,两侧是顽皮的丘比特骑海豚嬉戏。

喷泉两侧路口各有两尊驯马者雕像,为J. Lax制作于1897-1900年,象征对激情的抑制,这点被认为是议会合作成功的先决条件。

*** 城堡剧院原是特雷西亞女皇于1741年所建,由哈森瑙尔(Hasenauer)和山柏(Semper)负责设计。原址在圣米歇尔广场,1888年后,改建为现在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并挤身为环城大道的其中一份子。城堡剧院位于市政厅的正对面,入口的上方雕塑是「太阳神阿波罗与悲剧中的缪斯」,进入大厅后,向左边走是休息区,两旁挂著著名的演员画像,接著,可以看到一道铺上大红地毯的华丽阶梯,右转上走就是剧院大厅,剧院大厅的前方有克林姆特的壁画。

*** 西边的维也纳市政厅是维也纳市长、市议会和州议会的办公地,由Friedrich von Schmidt设计,就是主持过圣斯蒂芬主教座堂大修并被授予维也纳荣誉市民称号的那位德国建筑家。这座新哥特风格的市政厅建于1872-1883年,主立面有五座尖塔,非常引人注目。

中塔的塔身高达98米,塔顶屹立着一尊3.5米高的市政厅守护骑士雕像,为奥地利铁艺家Alexander Nehr(1855-1928)制作,完全用精铁打造而成。

*** 市政厅北侧紧邻的是历史悠久的我的母校维也纳大学。它由奥地利公爵鲁道夫四世于1365年创立,至今已有650多年历史。他死后弟弟阿尔布雷希特三世(Albrecht III,1349-1395)继承爵位,扩建了这所大学。如今的维也纳大学由8个学院约190个系组成,分别位于94个地方,分散在维也纳各区。位于环城大道西侧的这座文艺复兴式建筑为学校主楼,建于1877-1884年,由奥地利建筑家Heinrich von Ferstel(1828-1883)设计,是维也纳大学的中枢。整幢建筑长161米、宽133米,由两幢对称的教学楼组成,通过一条华美的长廊连接。

走进主楼,学生们背着书包从我们身边匆匆走过,那应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大楼正中有个面积约3300平米的庭院,很多人在院中支个躺椅看书聊天,很是惬意。

庭院四周是一圈长廊,里面陈列着一百多尊维也纳大学著名校友的胸像。历史上维也纳大学产生过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熟悉的精神分析理论创始人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作家茨威格(StefanZweig,1881-1942)等都是从该校毕业的。

多普勒首先发现闻名于世的“多普勒效应” (Ch.J.Doppler,1803-1853,左图)。佛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创立人(Sigmund Freud, 1856-1939,中图)。薛定 谔因建立了“薛定谔方程”,而被誉为量子物理学之父(ErwinSchroedinger,1887-1961,右图)。他们都是学苑英才中的佼佼者,维也纳大学永远的骄傲。

*** 到维也纳大学这里,环城大道向东拐去,最后一个景点位于这个拐角西北方向。穿过一片大草坪,远远地看见两座雄伟的尖塔,那就是感恩教堂。

1853年2月18日,当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散步至此时,匈牙利民族主义者21岁的裁缝János Libényi突然持刀窜出行刺。尖刀扎向当时也不过23岁的皇帝的脖子,安保人员反应不及,皇帝被刺中。幸好当时皇帝穿的制服领子上绣着厚厚的花纹图案令尖刀刺得不是很深,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流出鲜血但保住了性命。由于奥地利与匈牙利的微妙关系,善良的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要求手下不得虐待凶手,在其被执行死刑后还给予凶手家人一笔抚恤金作为安抚。事后,皇帝的弟弟,也就是后来的墨西哥皇帝马克西米连号召各地捐款在此建造一座教堂,以感谢上帝保佑皇帝幸免于难。

在1854年的比稿竞赛中,年仅26岁的Heinrich von Ferstel(1828-1883)所设计的新哥特式教堂从75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我们刚刚提到过,维也纳大学主楼正是这位奥地利建筑家后来的作品。教堂于1856年开工,1879年建成,正好作为献给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与茜茜公主银婚的礼物。

为面向皇宫,教堂主立面没有采用普遍的西向,而是朝东南方向而立。如今,主立面大部分被一块巨幅广告牌所遮挡,仅在右下角留出一个小门供人进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维也纳掠影(中)—— 中欧六国游(3)
在维也纳环形大道上,感受欧洲历史最辉煌灿烂的流逝岁月
维也纳的环城大道
欧洲艺术之都 - 维也纳的环城线雕塑和建筑(2)
2020春节东欧六国游(四)漫步维也纳
奥地利 维也纳历史中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