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口气看完130个中国人的全部家当,我竟然想哭了

近日我在好好住 APP 上看到,很多人开始疯狂囤货,也有一些人重新思考断舍离的意义。大环境的变化,让每个人再度定义着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摄影师黄庆军就将镜头对准了中国人的「家当」,他走进 130 多个中国的普通家庭,将他们的全部家当搬到家门前的一块空地上,只为给他们拍摄一张人与物并存的合影。而就是这样一张张真实而平凡的照片,让他的作品被世界知晓,还被收录进了牛津教材。

几天前,我们和黄庆军进行了视频连线,一起聊了聊这些中国家庭背后的故事,以及「家当」之于我们的意义。被记录 小程序

将镜头对准

中国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

黄庆军是黑龙江大庆人,他一直喜欢拍照。2003 年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在东北的四个省份拍摄了 4 个家庭的全家福照片,这是《家当》系列最早的雏形。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家当》系列作品

每一个家当都寄托着一个人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被留下的物品可能关乎着一个人的过去、他对家人的情感、甚至对一个时代的记忆。而每个人的家当构成却又有所不同。

手工耿 河北农村 

2019年摄

令黄庆军印象很深刻的一个人,是 2019 年拍摄的手工耿,人称保定爱迪生、无用发明家。他当时住的是一个河北农村的平房,除了日常用品,家里最多的是他亲手制作的一些很有趣的发明,比如菜刀梳子、螺丝母做的枪……

在他身上,黄庆军感受到的是:你生活在哪儿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只要你的创意有意思,你就会在互联网上吸引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拍摄完成之后,黄庆军和手工耿成为了好朋友。

今年是黄庆军拍摄《家当》系列的第 19 年。这横跨了近 20 年的 130 多张照片,不仅引发了一些观看者的思考——人究竟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的家当?同时也记录了被拍摄者在时代浪潮中的生活变化——有人已成为知名漫画家;有人选择抛下所有物件,孤身一人从大城市搬到了乡村生活。

因为身处社会和时代的变迁之中,所以黄庆军希望《家当》作品不仅能聚焦中国家庭本身,还能和当下的社会环境、时代催生出的某个特定群体发生一些关联。所以慢慢地衍生出了《90后家当》、《网红家当》及《主播的家当》等分支系列。

90后家当背后:

他们更开放,更一往无前。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90后家当》系列作品

《90后家当》系列是 2014 年启动的,一共拍摄了 10 张。作为70后,黄庆军始终觉得90后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

一方面因为这代人受互联网的影响比较大,另一方面是他们的父母“相对”比较开明,更支持孩子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拍摄的时候,年纪最大的90后刚满 24 岁。他们大多在一线城市租房住,大件家当更是极少的。所以这个系列,黄庆军更多的是呈现了与被拍摄者的兴趣、爱好相关的一些生活物品。

令黄庆军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个支援艾滋病的志愿者程帅帅,他会亲手做一些礼品,变卖之后再去支援一些艾滋病人。

漫画家陈安妮 北京中关村

2015年摄

还有一个是漫画家伟大的安妮,她当时住在中关村的一个三室的民房里,是职住一体的,她的私有物品只有几台电脑,就全部摆了出来。现在,她已经是一名拥有几百万粉丝的漫画家。

孙斌 拍摄时居住在浙江省杭州市

他的职业与家装相关,网购6年多以来花费达55万

《家当》作品的拍摄过程相当辛苦,光把这些家当搬出来,短的花上几个小时,长的需要十几个小时

这个系列拍摄结束之后,刚好赶上线上购物风潮兴起,这让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隔年,黄庆军开始拍摄《网购家当》系列,记录了 14 个有着网购习惯的中国家庭。

江措林仁波切 西藏昌都江措林寺

出生于 1990 年的江措林仁波切,现在生活在西藏昌都江措林寺。

因为寺庙日常用品的量很大,网上批量采购会比当地购买便宜很多,所以他开始网购酥油灯、蜡烛……对他来说,网购是节约开支的一个办法,但对于寺庙里的其他人而言,网购还是一件想象之外的事。

李念 北京东亿文化产业园

还有一个 85 后的男生,他是北京传媒大学毕业的。拍摄当年他正在创业,自己组装无人机,所以他网购了很多相关的零部件。对李念而言, 网购更像是他创业的基础。

当拍完杭州一家人的网购家当“全家福”后,家里的扫地机器人已经开始工作了,黄庆军深刻地意识到:智能家居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

🎥  拍摄完这 14 个中国网购家庭,黄庆军问及了每一个人网购与他们生活的关系:

①对刘俊一家来说,网购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免于长途奔波;

② 对阿尔英明来说,网购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

③ 对刘营笑来说,网购算是一种爱的表达;

④ 对孙斌来说,淘出不同的货,是他享受生活的方式......

其实,网购最重要的意义或许是让很多身处偏远地域的人,都能无界限地买到跨地域的物品。这让每个人可选择的余地变得非常开阔。

有人觉得房子是最重要的,

有人觉得什么都不重要。

黄庆军的拍摄对象,包含了社会的各个阶层:社会名流、电影导演、农民等等,但更多的是中国的普通家庭。

黄庆军拍摄过一对金婚夫妻,他们在黑龙江生活,拍摄场景是在他们的老房子前,夫妻俩还牵了一头牛,画面非常温馨。后来他还拍摄了几对金婚夫妻,这让黄庆军不禁开始思考,生活了几十年之后,我们仍无法割舍的家当究竟是什么?

张元 北京春秀路 

拍摄导演张元是在 2011 年,地点是在北京的知春路,这里除了一些日常用品,能体现他身份的家当就是他的电影胶片。

回忆起拍摄中的趣事,是黄庆军准备按下快门的时候送来了一个快递,他就随手放在了自己面前说:“这是我最新的一件家当。”黄庆军问张元,对他最重要的家当是什么,张元风趣地说:“对我来说,什么都不重要。”

“有人认为床很重要,有人觉得电脑重要,但大部分人会觉得房子是最重要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同。”

家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人还需要拥有精神上的寄托。

黄庆军拍过家当最少的人,是生活在海南三亚槟榔谷的谭其珍。

谭其珍 海南三亚槟榔谷 

2011年摄

他没有结婚,独自住在一个大房子里。他的家当极少,就连床也是靠两个木板支撑起来的。

虽然这些物品的总价加起来还不足 2000 块,但他的家里仍供奉着一个观音,这对黄庆军的冲击还挺大的。“我的感触就是说,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可能都需要拥有一个精神上的寄托。”

黄庆军觉得,这些照片好像是社会的细胞一样,你能看到每一个小的细胞是什么样的。你甚至不需要知道他们的名字,就能感受到他们的生活状态,也正是千万的普通家庭组成了这个大的社会。

在好好住APP上,也有千千万万的住友,记录着自己家庭的点滴变化。

有人从租房到买房,结束漂泊,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家;有人一娃变二娃,三口人升级为四口之家;有人把家从城市搬到农村,决定在乡村养娃。

2016年,住友@王暖暖

把住所从城市搬到北京农村,在乡村养娃

而同样参与此次视频连线的敲门酱@姜波拉,在北京 8 年搬了 8 次家。即便家当特别多,但每次变换居住地的她,却始终选择将它们带在身边。姜波拉说:正是这些带着记忆的物件,构成了当下的自己。

家是不断变化的,就像人和物品的关系也是不断流动的。还记得一位住友@卷卷绿 曾说过「要断舍离,也要做个有心人,不要把所有的物品都丢掉。」

那你呢?你有没有什么家当是无论更换了怎样的居住环境,也一定会留在身边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物道丨他搬出中国人的全部家当,只为拍一张照片
“家当”里的时代
《家当》:中国普通家庭生活原生态 太真实了
【推荐】摄影师黄庆军的“家庭物品”系列是对中国家庭的解剖。
黄庆军的家当系列
罕见的家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