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布基纳法索的农业改革之殇,桑卡拉的改革为何以失败收场?
userphoto

2022.09.07 北京

关注

托马斯·桑卡拉,布基纳法索的前领导人,也是第一个让布基纳法索知道什么是发展的领导人。在满是吃人肉、喝人血的独裁者的非洲,出现这么一个人实在是不容易。托马斯·桑卡拉是一个可敬的理想主义者,他怀揣着伟大的理想领导布基纳法索,想要将布基纳法索建设成为一个崭新的国家。桑卡拉的第一项国策就着重于农业,但这项他短暂执政生涯里最大的功绩,却也是他执政生涯里最大的失败,而且是他在当时根本看不到的失败。

对于桑卡拉而言,新政府的第一项措施农业是一种必然,因为布基纳法索本质上是一个农业国家,而且还是一个不能粮食自给自足的农业国家。布基纳法索的农业人口超过了全国总人口的90%,贫困农民和传统地主/富农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土地关系和生产关系是当地最大的矛盾点,也是落后的根本因素。对于桑卡拉来说,如果他要建设一个独立自主的布基纳法索,那么他就势必要获得广大贫困农民的支持,进行农业改革就是他争取支持的第一步。

另一方面,即便从现实角度来看,农业改革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因为农业规划的问题,布基纳法索大多数地方都被用来种了棉花,这是布基纳法索这个贫穷小国为数不多的外汇来源。可问题是好的土地都种了棉花,这棉花除了换外汇之外没有任何作用,保证不了布基纳法索的粮食供应,换来的外汇都用来买了国外的商品和农产品,那布基纳法索的经济不仅上不去,就连粮食也做不到自给自足。如果想要让布基纳法索的粮食能够自给自足,那么就必须展开更为彻底的农业改革。

对于桑卡拉而言,他推行农业改革的办法是派遣“保卫革命委员会”到乡村去,强制执行政府的农业改革命令,希望以此推动一场土地改革,将土地均分给贫困农民。这个想法本意是好的,可问题在于布基纳法索有着非洲国家的一个通病——部落制度。

非洲最常见的就是各式各样的部落,部落酋长们在地方的权力有时比地方官员还大,而地主和富农本就和酋长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有时酋长自己就是大地主,强制推动土地改革必然会遭到严重的反弹。

而另一方面,“保卫革命委员会”自己也是存在有问题的,这里就不得不说说桑卡拉执政时期,布基纳法索在行政体系上的弊端了。桑卡拉夺权的过程听着让人热血澎湃,但本质上他的革命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是通过政府和军队的革命派展开自上而下的革命。

这种不流血的夺权自然是迅速的,可它也同样导致了布基纳法索内部存在有大量的投机主义者,导致了政府和“保卫革命委员会”在执行政策时出现大量问题,能做到机械化执行政策都已经算是超常发挥了。

这一情况导致了桑卡拉雄心勃勃的土改从一开始就出了问题,“保卫革命委员会”里充斥了大量的投机分子,这些人对于革命理论一窍不通,但是搞起事情来却是一套一套的。原本应该是有序推进的土地改革被从速从快完成了,只不过“保卫革命委员会”是通过暴力手段强制完成的。而桑卡拉本人则对此一无所知,下面执行的人只给交了一份辞藻华丽的报告,声称他们已经完成了土地改革。

毫无疑问,这种流于表面的改革从本质上就是失败的,“保卫革命委员会”里的投机主义者草草地将土地分给贫困农民,却忽略发动广大的贫困农民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这里需要明确一点,“保卫革命委员会”还将大量的富农和酋长拉入了新成立的农业合作社,使其摇身一变成为了生产工作管理者,这给土地改革带来了莫大的隐患。

因为那种半封建、半宗教的土地制度就不可能依靠几条政令去改变,它需要的是长久的教导和政策维护,否则土地改革迟早会成为一纸空谈,而将旧体系的既得利益者拉入新体系之中,也是一个自取灭亡的炒作。

很不幸的是,“保卫革命委员会”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粗暴而简单的土地改革留下了莫大的隐患。“保卫革命委员会”带着“胜利”的消息回去向桑卡拉邀功,不知真实情况的桑卡拉立刻推行了下一个策略,鼓励农民多种粮食而不是棉花。

前面我们说过布基纳法索主要种植的是作为经济作物的棉花,桑卡拉认为多种植棉花的意义不大,鼓励农民多种原本是辅植的高粱、玉米、花生等农作物。桑卡拉希望能够以此改变粮食不足的问题,可现实问题却在于农民对于种植农作物的兴趣不大,因为农作物的收购价格远不及棉花,所以农民们对桑卡拉的政策保持了一定程度的怀疑态度。

面对这种情况,桑卡拉采取了一个更为简单的做法,他选择抬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格,以此来调动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这一策略自然是有效的,当农民见到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提高,那自然他们就愿意去种植粮食。

可这里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抬高农产品的政府收购价格是建立在国库的资金上,布基纳法索的国库资金匮乏,抬高农产品价格鼓励农民种粮也意味着该国的资金储备开始飞速消耗。

需要注意的是,棉花是布基纳法索为数不多的外汇来源,大幅度减少棉花种植改种粮食,也意味着该国的外汇大幅度减少,国库资金的恢复开始停止。采购来的粮食投放到市场上固然可以回收一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国库的压力。可为了保证粮食的自给自足和满足全国温饱的前提下,粮食的出售价格必然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这也导致了政府的资金回收十分缓慢,国库的资金得不到有效的恢复,很容易陷入一个死循环。

另一方面,布基纳法索的农业生产条件其实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理想,布基纳法索作为西非的内陆国家很容易受到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可耕种土地其实处于一个日益减少的状态。为了抵抗土地荒漠化的问题,桑卡拉推广了植树造林,希望以此抗击土地荒漠化问题,保证布基纳法索的可耕种土地不受威胁。这一措施自然是好的,也取得了它应有的效果,可问题是布基纳法索的国库资金也因此耗费甚大,在政府收入有限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了布基纳法索的压力。

不难看出,桑卡拉推动的农业改革和土地改革都是不彻底的,农业改革只是简单地用提高农产品的采购价格来鼓舞农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土地改革则更不彻底,他所推行的土地改革策略没有真正意义上改变土地制度,当“保卫革命委员会”的人离开之后,旧的土地制度会立刻开始死灰复燃。毕竟在非洲这种由酋长和部落所主导的半封建半宗教性质的土地制度,不是能依靠几则政令就能解决的。

从客观角度上说,桑卡拉的政策确实是在他的执政期里保证了粮食自给自足,可从长久来看,他的改革效果非常有限,土地关系和生产关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旧的土地制度几乎转瞬间就卷土重来,只不过一切都在他看不到的角落里发生。而当他死去之后,旧的土地制度就被摆在明面上,曾经独立自主的农业也被法国Geocoton公司控制,农民们连过去表面上拥有的土地也被夺回,再次成为了法国的棉花生产地,一切都只是昙花一现,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土地改革的意义
农村的根本出路在哪? 必须是集体经济, 走西方道路是死路一条!
2019中考:初中历史复习专题《中国历史上的三农问题》
弗弘索.邬达:迈向可持续农业 -- 亚洲小农的发展策略
2015年农业咋整先看看农业风向标才计划
印度为何无惧粮食危机,疯狂出口粮食?相比中国,印度有三大优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