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背景的你,凭啥在机关立足?
点击上方“不是官话”可订阅哦!
欢迎您惠赐高见,来稿邮箱:
bushiguanhua@163.com



编辑/蔡军剑 制作/大锅 图片来自网络


都说“朝中有人好做官”,但也并不是谁都“朝中有人”。要是你一穷二白,无龙可攀无凤可附,那又凭什么在机关立足呢?今天,官话君特别约请了4位体制中人,聊聊这个话题。结果,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公务员的专业性”。亲爱的读友,您是如何看待公务员的专业性呢?欢迎您直接在文后“写评论”跟大家分享!

潘童(北京税务工作者):

我们税务局有位领导,在同事和纳税人当中,私下都对他盛气凌人的做派颇有微词。我也一直困惑:税务局这种要跟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的部门,他这样的行事真的行吗?貌似他背后也没有强大的后台与靠山呀!


后来,在电视剧《伪装者》中,我听到这样一句话:“你别指望能力强的人态度好。”这话用在我那位领导身上,倒是非常贴切。


在税务部门,专业能力始终都是作为考察一个干部真本事的最吃重的标准,即使身处行政部门,就算位居局长、处长,不懂业务始终都会让人稍有不服。我的这位领导,国税、地税还没有分家的时候就担纲税政部门负责人,直到现在,对于税收政策的沿革、税收政策在不同情况的适用都把握得很精准,也曾参与过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房地产政策的编纂。局长都换了一位又一位了,他的位置却长期无人可替。这样的人,在税务局说话办事盛气凌人自是有他的底气的。


在税务这样的部门,对于征管和税政这样核心的工作,是不可能外包出去的,对于税收政策的解读、适用都必须是税务部门亲自做出。我工作的单位,同样不乏非财税专业毕业,而在稽查工作上颇有建树的干部,靠的是聪明才智与高情商,更重要的还是专业性。与行政部门不同的是,业务工作必须切实的掌握,因为纳税人、财务人员,都是实实在在地在市场与实务中拼杀的,论财务的平均水准肯定是高于税务机关的。如果想更好处理好与纳税人的关系,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那肯定是硬不起来的。

罗云汀(江西宜春基层派出所长):

成为一名警察以来,不断听到有人告诫,警察谁都能干,你要好好听话,不然马上有人取代你。而你自己,离开公安机关,出外面去守大门都没人要!公安民警是否具有专业性,本就是一个伪命题,但是不仅是个别领导,甚至许多民警也认为自己工作技术含量过低,而对公安工作缺乏起码的尊重。

不说刑侦、技侦等专业警种,就讲个社区民警的故事吧。我有个区分局同事,因为某项工作令领导不满,当时分管领导多次指名要处分他,甚至提出要将他调出城区派出所,但该同志一直安稳待在原岗位。这不是因为该同志有什么背景,而是他确实业务娴熟,专业技能不容小觑。

该同志所在派出所辖区医院众多,“医闹”频发。他的一项绝活就是,他可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苦劝患者家属一天一夜直至劝离闹事者;无论情势如何紧张,至少能控制现场直到增援特警赶来,把一个社区民警应有的专业体现地淋漓尽致:严正的警容,规范的肢体动作,娴熟的法律知识和社区关系,通俗的语言,发达的交际网络以及敢于挺胸向前的勇气……这样的社区民警,岂是某个领导一句话就能废黜?退一万步说,废了他,那些事还有谁可以去做?那些高高在上、只知发号施令的领导,还是哪些动辄大喊侮辱警察、藐视法律而拔枪的愣头青?答案不言而喻,而专业,尽在不言之中。
阿莱(江苏人社局公务员):
我不否认在机关工作“朝中有人”的重要性。但我觉得,社会上似乎也看轻了公务员的“专业性”,好像专业性不值一提。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哪些机关有专业哪些机关无专业,咱说不清。本人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作,深知这个部门的“专业性”不是一般的强。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搞养老保险的,不一定懂医疗保险;懂医保业务的,不一定搞得明白劳动关系处理;熟悉劳动合同法的,不一定了解就业促进法;掌握就业政策的,难说对劳动争议处理不一头雾水……以至于我们这种部门,内部要轮个岗都让组织部和局领导相当捉急。好不容易在某一岗位上熟悉政策,要换一个新手,不仅让老人“前功尽弃”,也让新人“束手无策”。这种矛盾不是说部门自己可以解决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相对基层的人社部门,政策都是国家定的,我们只有严格执行的份,没有职权去改变或者不执行国家的政策。

比如,在养老政策上,1978年的文件(国发【1978】104号《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文件还在用,而涉及到实行养老保险之前的“工龄”,哪些情形可以算作“视同缴费年限”,哪些情形不能算,用我们同事F先生的话说,他审工龄审了10年,遇到特殊情况,还要请教“老法师”。也就是说,恐怕干了10年,还不能说自己专业精通。虽然改革开放几十年了,老的政策还在用,而且若用现代的理念去理解或许“不可理喻”,但是在工龄政策上,它反映的就是一个历史阶段,没有人可以改变历史,只能“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你不晓得老办法,如何能在这个岗位上站得住脚?

本人是在法规部门工作,不说全才,至少也须对这个部门方方面面的法律法规乃至政策规定知道个七七八八,而这“知道”,没个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根本不要想有发言权,很多政策点知识点不是靠三五天的突击恶补补得出的。因为:

1.有些问题是不可预料的,只有遇到才有可能去触及;

2.即使遇到问题,你不了解历史上的政策规定,你就不可能有专业的敏感,去发现问题的适用政策;

3.除了人社部门本身的专业业务需要了解、掌握,法规部门还必须为本机关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责,所以行政法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专业内容,这种双重的业务要求,决定了特定部门特定岗位必须“业务过硬”。你就是有背景,但如果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在这样的特定部门特定岗位怕是呆不下去啊。
吴榕(广西统计工作者):
大专文化以上随便胜任公务员?公务员没一张打得出的专业牌?对此,我不以为然。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同职能属性的政府部门有其不同的专业范畴,外人妄想驾轻就熟。拿统计行业来说,专业性强,措辞严谨,涉及类目繁多,不是谁都能准确表述什么叫“可支配收入”的。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市发改委拟文总结本市“十二五”规划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一篇巨著洋洋万字,涉及政治、经济、国防、民生等方方面面,据说由一个某最高学府博士选调生主笔。该文在盖市政府大印前由发改委下发给各有关部门“吸取意见”,一般部门都怀着膜拜的心情拜读后欣然签署“无意见”并复函,我们统计人却一眼看出问题——该文中提到的 “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数似乎有可疑。按统计学的定义,年均增速是一个几何平均数,2015年回头看,取201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作基数的话,应该开5次方;若基数计算年份为2011年,则应该开4次方。若无估计错误,作者以2011年数值为基数,却开了5次方,结果导致增速偏低。反复推敲无误后,打电话给发改委提出质疑,接电话的领导却很不以为然——作者是国内学术界的“姚明”,怎么会错!一点核查的意思都没有。我们这边只好老老实实列出公式、数据,详细计算一遍予以书面回复。不知最后那位领导和那位高高在上的博士是否放下了身段,草阅我局复函?

高材生学识堪称“博”,但未可算“精”,学历相对低的人员也未必能驾驭统计调查如囊中取物。每年有不少非公务员编制的人员考取各个级别的统计师证,但考试的内容实践性不强,即使考了这证那证,要干统计实务还得白手起家。单位里有不少聘用人员,但一般都是从事技术要求比较低的工作,如收发录入统计报表、采价等,对数据的审核、汇总、分析、对比、上报等比较严谨的工作流程都是由在编人员完成。经过大学深造、挤过千军万马独木桥、拼在一线的基层公务员通常比聘用人员素质高,能在数据的日夜锻造中培养出日渐专业的统计调查技术;而从基层一步步磨练成长的中层,则更具有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动向的能力。公务员不练不熬,怎么成“精”?

近年来统计公信力有所下降,普通老百姓甚至市领导都看不懂统计数字。老百姓不明白肉价天天涨怎么物价指数波平如镜,市领导不明白项目天天上怎么居民收入提速如拉牛上树——因为外行。我不专业,怎么向老百姓、市领导证明“我妈是我妈”?

尽管在统计方面拿到职称证书一堆,但要是转岗到审计、税务部门,老实说我八窍通了七窍。在政府部门的干活,可不是写写公文陪陪喝酒那么简单,也不是拿来就随随便便算出个年均增速。淌过方知水深啊!亲爱的XDJM,人家有背景,人家走得了捷径;但如果你不幸像我一样没爹可拼,那就少点怨天尤人,给我老老实实扎马步去——不练不熬,怎么成“精”?你要真成“精”了,不说在机关立足,你走到哪里都可以挺直腰杆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18国考五大部门面试考情分析:国税系统命题专业性较强
聘任制公务员到期怎么办,能不能转成委任制公务员(正式行政编)
公务员你在专业上傲得起来吗?
社区工作者政治知识:行政组织的类型有哪些
公务员调任报批所需材料
让我放弃公务员“金饭碗”的十大理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